珍藏的習練太極拳經驗要點

2020-08-26 武術與搏擊

本篇的每一項在練拳時都特別的重要。大部分是先輩們留下的寶貴經驗,希望學者認真的細琢。

一、先賢曾說,「打拳打個理」「學拳先學讀書,書理明白,學拳自然容易」。應該練明白拳。


二、太極拳是一種大腦意識支配下的整體運動,只是抬手、提足,肢體主動習練,而不用腦者很難成功。


三、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陰陽相濟是太極拳的根本,也是人生存之根本。太極拳練的就是陰陽變化。


四、深研太極拳,要體用結合,拳架是體,推手、技擊為用,兩者相輔相承,缺一不可。


五、把握身體上下一條線和安舒中正,對於走架、推手、技擊十分重要。拳者,安舒中正,身處中央位置,最大可能的利用有利的空間,對於任何方向的攻擊,可以隨心所欲應對。如果沒有重心和中正,便丟掉了一切。


六、太極拳技擊,說道底,是給對方的來力找出路,來力沒有出路是頂牛,是太極拳的大忌。根本在於「順其來勢」。


七、陳家溝太極拳裡有一詞叫聽勁,就是和對方試勁,研究勁的大小、方向等。聽勁就好像是吃某種食物,不吃永遠不知道它的味道。所以聽勁是練太極推手最為重要的方法。


八、太極拳推手深奧無比,怎樣才能練好呢?

最關鍵要從虛靜入手,潛心研究,才有可能得到內功。有些人在推手時,總想著打敗對手,而又想著不讓對手打倒自己,這就從主觀上有了動意。這種動意是自己給自己放了塊絆腳石。是太極拳和太極推手的大忌——只有潛心研究虛靜才能得到真功。


偏愛太極推手的人很多,凡推手愛好者多希望提高技擊水準,即使達不到傳說中先輩的高手境界,至少應將他人推出,自己立於不敗之地。這種練法,只能在技巧和靈活性上有所提高,欲想上升到高手水平是困難的。

太極拳推手的特性是不去主動攻擊對方,技擊理念是以靜制動,如果想著進攻對方,主導思想就有勃太極真理,有可能一世盲練,難以成功。所以太極推手水平遲遲不能長進者,是不是該從自己的主觀意念去找一下原因呢?


在此奉勸偏愛太極推手的朋友,最好不要總想著去贏別人,現代擂臺之上沒有真正的常勝將軍。俗話說的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從古至今都是這樣,張飛雖猛,死在了兩個裁縫之手,霸王烏江自刎。練拳應有一大宗旨:自強不息,延年益壽。


九、太極拳五指的秘密

只知五指為掌,而不知掌中奧妙,不知每根手指的功用。以下給大家詳細講解每根指頭的功用:


大拇指:掌握自己的重心。在練拳時虎口要微撐,就能很好的掌握平衡。

食指:食指不能用一點力,要輕輕的扶著運動路線走。食指如不放鬆,手掌就松不下去,手掌不松,腕難以鬆弛;腕不松,前臂難以放鬆,再接下來給墜肘、松肩等要求帶來難度。所以,食指要完全放鬆。


中指:起到向前指方向的絕妙作用。只有順中指方向向前用意,意才能放遠。有的說:「意到前方無限遠,到底多遠,也要看練功者的功底而言」。


無名指:無名指 起向前、向上的引領作用。在練拳時,有向前、向上的動作,不要全手掌出勁,由無名指引動,無名指在五指中最笨拙,只要它不出勁,其餘四指也不會。在推手過程中,運用無名指不容易出敗招。


小指:小指始終要放鬆。凡有從前向後、向下的拳勢,應松小指、松肩、墜肘、手臂自然下垂或後捋。


十、太極拳的弓步

在做弓步時,兩腿之間進行虛實變換,要收吸腹股溝,退去身上的本來力量。千萬不可將全身的重量壓在弓步的實腿上,更不可壓在膝蓋上,要將身上的氣力松到此腳下,腳掌虛靈穩健。腳、膝、鼻尖三尖相對,「長強穴」遙坐在實腿腳後跟上,不能有向前之意,以下坐感覺的弓步為好。


十一、太極拳的虛靈頂勁

不要有意念,頂上虛靈有神即可。頂者有陰頂和陽頂。陰頂想百會穴,陽頂想囟會穴(俗稱囟腦門)。每動一次,肯定分陰陽,均應有頂勁。所以,頂勁任何時候都不能丟。


十二、太極拳的無動意

在向前弓步時,不要有向前去的動意。在向後坐步時,不能有向後退的動意。練拳時應養成無動意、無意念、無雜念、無進退的無障礙練拳的習慣。


十三、收吸腹股溝

陰陽虛實變化能否做好,收吸左右腹股溝起著決定作用,這是內功上身的關鍵。注意陰陽虛實從腳下開始,要刻意進行腳的修煉,從腳上到手上逐一放鬆。

十四、收小腹、空胸

肩以下,胯以上為軀幹部位、每一動都要求收小腹、空胸。


十五、松肩墜肘.

要想符合松肩墜肘的要求,第一步要做到墜肘,第二才是松肩。

十六、坐胯(落胯).關鍵在於收吸左右腹股溝。


十七、修煉太極拳一次有一次體驗,一次有一次收益。一個動作按拳理和本身運動規律,規範準確,要千百次反覆的練習。所謂練中悟,悟中練,自有新的體驗。


十八、練習太極拳的最佳時間:上午10時到12時;早8點以後頭腦最為清醒,記憶力最強。下午5時到睡覺間的時間;晚上睡覺前習練太極拳,安神促進睡眠,尤其對於那些被失眠所困擾的人群。可徹底根治睡眠障礙。


十九、內外雙修.內外俱練,以內為主;靜動相間,以靜為主;練養結合,以養為主。


二十、靜和慢:心神虛靜,靜練慢練。心不靜則太極不太和,神不寧則陰陽不調和,故靜練慢練就是會練。


二十一、有法無拳體不靈,有拳無功藝難精,修煉太極需明理,拿住丹田練內功。


二十二、修煉太極需認真,靜心慢練養身心,順其自然成大道,延年益壽不老春。


二十三、隨曲就伸,急應緩隨;不丟不頂,無過不及;捨己從人,沾粘連隨。

二十四、學拳有形似者,有神似者,當以神似為上,形似為下。

二十五、招式在不停的變化中運化,那麼多的東西,學到幾時才能學完?——變化萬端,理為一貫。


二十六、太極拳心法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心靜。心不靜則不專,一舉手前後左右全無定向,故要心靜。其次要用意識引導動作,要像平時專心做事時一樣,先想後做,邊想邊做,而不是不想就做,否則就成了盲目行動,就無法把事情做好。


再次要做到意、氣、勁三者相合,凡何處著人,即需用意與何處。這樣「意到則氣到,氣到則勁自到」,而不用再想其他過多的要求。


二十七、太極拳的眼法

太極拳要求心靜、眼明、身靈、手準、步穩,五者以心為統帥,而「眼為心靈的窗戶」,可以從眼這窗戶裡看出思想的活動來,正如戲曲,舞蹈中傳神的表演一樣。練拳時眼的要求也是同樣重要。


在初學太極拳時,因眼要經常觀顧教練的動作,所以不能使眼法與身手步配合一致。初練太極拳的人,眼法上容易出現以下幾種毛病:眼愛向地上看;或是顧東擊西;或是目若垂簾,顯得懶散,甚至昏昏欲睡;還有個別人在打拳時頻頻抬頭望天。所有這些都是不符合太極拳眼法要求的。


太極拳眼法的基本要求是:在練拳過程中眼光一般向前平視,同時隨身法、手法和步法的變換,顧盼兩手中主要一手的動作;當手將到定點時,眼神應先到定點位置。所謂「眼隨身轉,手眼相隨」。上面講眼神先到,並非指在此刻丟開手的動作不去管,而是兼顧,直到手到達定點。否則,就不是手眼相隨了。另外,在推手時,眼要隨敵動作的角度、方向而變化。

相關焦點

  • 習練太極拳的誤區
    習練太極拳有人說好,身體越練越健康;也有人說不好,把膝蓋練壞了。習練太極拳到底好不好呢?我的親身體會是好,但是練太極一定要注意指導思想和練功方法。先從指導思想方面說:一種人是練了沒多長時間,就開始參加各種比賽,大強度的訓練,為了比賽拿高分,架勢打的很低,腿疼就吃止疼藥,急功近利,拿個小獎就沾沾自喜,沒有深刻領會太極的奧妙,沒有體會打拳時身體內外的變化,違背了習練太極拳的初衷,不是以健身為目的了。最終把半月板練壞了,膝蓋疼,連走路都成了問題,得不償失。
  • 習練太極拳意義的再認識
    ,那就是「武術」,是講拼搏、講打人的,只是太極拳與其他拳種不同,動作柔和緩慢,很適合上了年紀的人習練。太極拳還能防病治病,許多藥物難以治癒的疑難病症,通過習練太極拳都有療效。太極拳勝過許多靈丹妙藥,真正能給人最寶貴的財富——健康。太極拳具有其他運動所沒有的特殊的健身功能,這是因為太極拳有一系列特殊的練拳要領。首先太極拳主張「在意不在力,在內不在外」,最注重的是「練內」。例如太極拳特別強調「心靜」,排除一切雜念,精神高度集中,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以練身,靜以養心。
  • 《太極拳文武解》對太極拳習練指導意義不大
    《太極拳文武解》被定義為傳統太極拳論之一,仿文言體,270多字,作者待考。 原文:文者,體也;武者,用也。文功在武用於精氣神也,為之體育;武功得文體於心身也,為之武事。夫文武尤有火候之謂,在卷放得其時中,體育之本也。文武使於對待之際,在蓄髮當其可者,武事之根也。
  • 漫談習練太極拳的標準要求
    隨著太極拳運動的普及和深入,不同太極拳派別的學習.也受到了許多太極拳愛好者的青睞,自然而然形成了自己參與學練太極拳的團隊,於是對於打好太極拳的標準要求,也是莫衷一是,各有自己的標準。筆者根據自己30餘年的習練太極拳的實踐,結合當前社會上習練太極拳的現狀,漫談一下打太極拳的標準要求,與拳友們分享,不妥之處望各位前輩、同仁海涵指正。
  • 習練太極拳在質不在量,在精不在多
    練習太極拳重在提高質量初學太極拳不要練習太多,對拳理拳法不熟練,容易走向誤區,要多看、多問、多學。 習練太極拳在質不在量,在精不在多。練拳當然要有動作,沒有動作就沒有拳,也沒有運動。所以學拳從動作開始,是完全必要的。 但不能只停留在外形動作上,更不能滿足於學了多少套路,多少器械。練拳要下功夫,但功夫下在哪裡,卻有很大的區別。
  • 習練太極拳一定要避開這幾個誤區
    習練太極拳首先要求「中正安舒」,內在心、神、意、氣的安舒,外形軀幹肢體上的中正。但有不少習練者不懂此理。為了顯示自己腰胯靈活而做一些大幅度的、過於誇張的搖晃搖擺動作,太極術語稱之為「妄動」,過量的扭擺自己的軀幹與肢體,非但練不出太極功夫,而且有悖人體正常的生理規律,練不出太極功夫事小,練壞了腰腿事大。練習理法(即拳理及練法)的正確與否,學者不可不察。
  • 習練太極拳的四大誤區
    北京晉僖太極養生館張晉僖老師教學拳照慢的誤區沒有哪一種拳術在實戰中能以慢取勝的和「力」一樣,在初學階段是為了換勁的需要和追求理法、技法的熟練、規矩(即守規矩階段),力求達到動作協調,勁力順暢,內力充足,技法熟練靈活,因此太極拳所要求的慢僅僅體現在學拳的熟悉和提高階段上。太極拳要求的「以靜制動」也是一種避其鋒芒的應戰技巧,「靜」是等待最好的時機,「動」則是快速反擊,慢了則錯過良機:「靜」最終要過渡到快速的「動」。
  • 大話太極拳之——以拳入道
    /李通國修練 1習練太極拳日久的武者常常有一種感覺太極是生活的方式2在《太極拳論前人不希望把技擊看做是習練太極拳技藝的唯一追求。王宗嶽也寫有「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是前人改造太極拳的思想和追求。《禮記·大學》說,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
  • 陳式太極拳基本功的八大特點
    特點七 從柔到剛、從剛到柔的剛柔相濟運動要點是堅持初,仍須不失綿軟,在柔軟之下,向著更有彈性的堅剛上邁進。 要點分析 一、注意放鬆,不用拙力
  • 習練太極拳如何增強內氣
    太極拳中的虛領頂勁,松肩垂肘,尾閭中正,含胸拔背等要領都直接關係到太極拳身法的正確性。有人練拳多年沒有得氣感覺,或得氣不明顯,時有時無,練一趟拳,全身不得溫暖內家拳強調用意不用力,全身鬆柔,緩慢運行,不尚拙力等,這樣內氣就會加強。拳經上講:太極拳的練習要分三個階段,即練體、練氣、練神。
  • 太極拳內勁與經絡的奧秘
    我們習練的太極功夫中,內勁和經絡之間有什麼奧秘。我們通過習練太極周身行氣法,或者太極十三勢之五步八門,可以使羶中穴與中脘穴開啟,做到氣沉丹田。也就是使穀食之氣、臟腑之氣沿任脈入丹田,與先天元氣匯合。藉助呼吸之氣助力,用後天之氣溫煦先天真氣,使丹田如爐中火,漸生溫暖熱感。此功效可以通過站無極樁來達成。
  • 東明縣2萬餘老年人同練太極拳 引領全民健身新風尚
    菏澤市東明縣有2萬多名老年人習練太極拳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徐德波 菏澤報導  在菏澤市東明縣,太極拳運動在老年人中已經逐漸成為了一種「風尚」,老年人通過打太極拳目前,東明縣共有2萬餘人習練大極拳,建有太極拳(劍)館6處,固定站點100多處,僅城區就有40多處。  今年以來,東明縣對該縣縣城區域的萬福公園和萬福長廊等習練太極拳重要場所進行了升級改造,僅太極拳適用場地就達20多處,目前已全部啟用。全縣共建有太極拳(劍)館6處,固定站點100多處,僅城區就有40多處。
  • 太極名家鄭冬霞為聊城太極拳友傳拳授技
    聊城新聞網訊 11月28日,應聊城鳳凰太極推廣中心邀請,太極名家鄭冬霞老師來到聊城高新區月季公園,為聊城太極拳友傳拳授技,現場教學指導。此次活動由鳳凰太極推廣中心太極隊趙洪民隊長組織,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觀看學習,為傳統武術的推廣,以及聊城太極拳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 太極拳人物
    傳世論文有《十三勢行工心解》、《太極拳解》、《太極拳論要解》、《四字秘訣》、《身法八要》、《十三勢說略》等,被後世尊為武式太極拳創編人。  陳五常(1817~1866年)    陳氏十六世,太極拳第八代傳人。出身武術世家,從小隨父陳華梅習練太極拳。  1837年冬,因其弟陳五典常受鄰村惡霸及家丁欺凌,幾無法度日,陳五常決心為民除害,也為弟報仇。
  • 練太極拳的心路歷程
    練太極拳也有十多年的時間了,這期間經歷的酸甜苦辣滋味,感慨頗多。可以說十多年的習練過程就是品味這酸甜苦辣的過程。十多年來,迷茫過,徘徊過,甚至也萌生過放棄的念頭,可以說是走了不少的彎路,但很慶幸,自己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現將自己練太極拳的心得體會告訴給正在練太極拳和想要步入到太極拳領域的朋友,希望能有幫助。
  • 河北永年楊氏、武氏太極拳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據統計,全世界近3億太極拳習練者中,80%以上習練的是楊氏、武氏太極拳。自1991年以來,永年區連續舉辦了十四屆國際太極拳聯誼會、十屆廣府太極拳年會動,在國內外產生了深遠影響。2006年,楊氏、武氏太極拳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太極拳在河北邯鄲永年區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全區約80%的群眾習練太極拳。
  • 向愷然先生練太極拳之經驗(二)
    ~~~~~接上~~~~~我是最相信太極的人,在這時不得不將我個人對於太極拳的經驗及心得說出來,或者可以解釋一部人的疑惑,及增加一部人的信仰,並可以供同好的參證。篇中時有文言口語雜操之處,隨手寫來,但求達意,不及修改,閱者諒之。我覺得太極拳在各種拳術中為最難致用之一種。什麼原故呢?
  • 學思踐悟:習練太極拳歷程
    第一個是公園習練太極拳的過程。2013年初,因為腎性高血壓做支架手術,躺在手術臺上任人宰割的滋味讓我從此下決心要善待身體,10月份開始在公園與太極愛好者一起學習太極拳。我們學習的是武當三豐太極拳,每天練樁功和套路。
  • 練太極拳半途而廢的原因在哪裡?
    北京晉僖太極養生館張晉僖老師教學拳照為什麼在追求太極真諦的修煉人群中淺嘗轍止、半途而廢者甚多?要害是習練者心不沉,意不靜。首先,習練者對太極拳修煉必須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陳鑫拳論曰「 運用在心,此是真訣」,「身法端凝莫測,收斂精神,別無他訣,心平氣和則得」。
  • 無「纏絲」,不成「功」——練太極纏絲功必知12要點!
    纏絲功在陳式太極拳習練中雖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正確認識纏絲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