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修族譜必不可少的幾大步驟,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2020-12-18 族譜號

歷來與國史、方志並稱為三大歷史文獻的族譜,在我國已經有了3000多年的歷史。

族譜又稱家譜,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它不僅記錄著該家族的來源、遷徙的軌跡,還包羅了該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家約等歷史文化的全過程。

但在歷經寒門子弟為做官偽造家譜、皇帝篡改重修族譜、世族新貴和有識之士私修族譜、文革十年遺失損毀族譜後,族譜記錄的完整性和真實性都有待考證,所以重修、修訂族譜成了我們這代人不得不做的一件事。

古語云:三世不修譜為不孝。家法壞,譜諜尚有遺風;譜諜壞,人家不知來處。故譜不可不修。

但編修一部族譜,無疑是一項大工程,需要的財力物力人力,無法預估,所以,要修譜必須經過系統詳盡的前期準備。

那編修族譜的系統流程是什麼呢?

要完成一部族譜的編修,一般要經過資料收集、發凡起例(擬定編寫體例)、內容編輯、印刷出版等流程,具體來說:

首先,成立編譜委員會(譜局)

組建以家族中有文名或職務最高的退休官員或族長為首的修譜委員會。舊時編委會一般設主修(由族長擔任)、倡修(編修)、監修、協修、校閱等,現在一般設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委員、主編等。

其次,籌集修譜經費

編委會即所謂的譜局建成後,接下來就是籌集修譜經費的時候了。舊時的經費一般來自族田、祭田等其它組內的共同收入,除此之外,每個入譜的男都必須交納一定數額的譜銀。

如今一般是通過捐資和族譜預售籌集,部分地方仍是以入譜的男女人丁分攤修譜的費用。

第三,開局

等經費籌集完畢了,編委會就開始著手編修了,也就是所謂的「開局」。譜中「凡例」定好後,一般要出榜通告族人,表明本次家族編修宗旨、基本體例、資料報送要求等。

書稿編好後,就要請名人做序以弘揚先輩祖德,同時請人刻寫和印刷,監修、校閱則負責校對。

第四,出譜

譜書裝訂完畢後,即通告族人,並擇吉日將修編好的族譜迎回祠堂,這在譜學上稱為「出譜」。

第五,拜譜

族譜迎入祠堂後再擇吉日舉族予以禮拜,這在譜學上稱為「拜譜」。

第六,發譜

拜譜結束後,由族長拿出硃筆按序發譜。而今天主要是將族譜告送到印刷公司膠印、鉛印。印刷完畢後選擇吉日(如臘月二十三、「進灶」前、三月「清明會」等)逐一將族譜發給族人即可。

舊時有個傳說「先得譜現有福」,所以在祠堂迎入族譜到分發完畢這個過程中,一般都要安排家譜的保衛事宜,以免發生「搶譜」的事件。

編修族譜,大致經歷上面這六個步驟,如有不詳實之處,還望各位族人和讀者朋友在下方留言討論區指導、建議。

相關焦點

  • 編修族譜 | 粵北文氏宗族尋親記(1)
    為儘快推進完成編修族譜工作,本月17日下午,宜章宗親一行五人前往乳源城與粵北宗親協商如何開展下一步的族譜編修工作。粵北宗親聯誼會這邊有老會長亞有、會長建忠、成員有錦鴻、偉國、北福、文立,湖南宜章文氏宗親有雲章、尚龍、招勝、慕朝和我,商議決定尋訪編修族譜資料欠缺的一些村落,下去主要做兩個工作一是為族譜卷首部分收集各村的源流典故,二是加快各村人員資料信息的統計收集工作。
  • 族譜的七種命名方式,你知道幾種?
    出品 | 趙氏宗親(ID:zhaoshizongqin)編輯 | 趙英雄歷盡編修委員會組織人員、籌措資金、發凡起例、編修校對再到刻寫印刷,一本族譜的編修工作已基本完成,但還缺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那就是給族譜命名。大家都知道,一個好的標題對於一篇文章有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樣,給族譜命名也不能隨便。
  • 熱烈祝賀大足覃氏家族族譜編修進入三稿階段!
    2020年7月23日,大足覃氏家族族譜編修進入三稿階段,大足覃氏族譜編修負責人覃邦榮、覃興鬥、覃舜東、覃甫均一行四人到訪九親文化重慶分公司,與九親市場部工作人員陳夢雙進行族譜的譜文以及世系內容校對工作。
  • 【修譜說】族譜中的姓氏源流應該怎麼寫?大多數人忽略了這一點!
    再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門閥盛行,做官和婚嫁都很重視門第,家譜就成了身份地位高低的重要信息來源。於是便迅速發展起來。隋唐五代後,世族新貴和有識之士帶頭私修族譜,修譜從官方開始流行到民間。明清時期,統治者鼓勵老百姓編修族譜,於是出現了家家有譜牒、戶戶有家乘的風氣。
  • 重慶萬盛王氏家族族譜編修進入定稿階段,校對工作全力開展!
    校對族譜資料2020年3月20日,重慶萬盛王氏家族族譜編修進入定稿階段,重慶萬盛王氏會長王春生、王昌文、王守傑三位代表到訪九親文化重慶分公司,與九親生產部葉經理以及陳經理對此次的資料進行最終的校對在一番仔細的校對探討後,王氏宗親對本次資料校對工作表示十分有信心,對照老譜以及對三稿新增人丁的添加修改工作,讓族譜在編修過程中也時刻保持著家族人丁信息的精準性和及時性。對此萬盛王氏宗親對九親文化校正的文稿給予了高度的讚賞,也對九親文化高效的工作效率表示高度的認可,並表示將全力配合將此次的校正工作做到最好。
  • 「修譜說」中國人為什麼要建那麼多祠堂,祠堂和族譜有什麼關係?
    在傳統家族文化中,族譜和宗祠是必不可少的兩大內容,編修族譜是為了尋根問祖、聯結血脈、承上啟下、增知育人,那麼,宗祠起什麼作用呢,我們今天詳細講講。發展到現在,主要以家族法規為主,也是聚合族人,凝聚族人團結力的主要場所。宗祠的建設,往往也是族人家族榮耀的展現地,所以,在城鄉建築規模中,祠堂是最宏偉,裝飾最華麗的建築群體,古文化加上古建築,這樣一座集合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的建築,往往也是一大獨特的人文景觀,代表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傳統文化水準。
  • 「九親修譜教程」族譜編修基礎知識
    1、修家譜的意義(1)家譜是記載同宗共祖的血緣族人世系人物和事跡等方面情況的歷史圖集。它與方志、正史構成了中華民族歷史大廈的三大支柱,是我國珍貴文化遺產的一部分。(2)中國家譜中的有關科舉名錄、人口變遷、鄉裡教育、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家規族訓、人物傳記、碑文墓表、天文氣象、詩文著作、水文地理、名勝古蹟等都是可以利用的珍貴史料。2、家譜族譜的定義家譜又稱族譜、家乘、宗譜等,是以記載父系家族世系、人物為中心的歷史圖集。
  • 你的名字是根據族譜取的嗎?你家還有族譜嗎?
    隋唐兩代,取士多由科舉,族譜在選官方面的政治作用削弱,但在婚姻等方面的作用增大。宋代以後,取士、婚嫁不看重門第,各社會階層的成員升降變遷也很頻繁,族譜的政治作用基本消失,編修族譜成為家族內部的事情,族譜的作用也隨之發生變化。
  • 修族譜公開信
    具體實施條例如下:1、建設宗祠、編修族譜兩大工程經費的籌措。(1)捐款:感謝各位宗親家人能為建宗祠、修族譜公益事業捐獻愛心,捐款不封頂,實為自願行為。(2)丁費:人丁費按男、女人頭每人200元繳收,女出嫁不收,實有困難者可以少收或免收。(3)贊助:祠堂竣工、族譜頒發贊助禮簿。
  • 劉氏族譜發展——劉氏文化
    劉姓家譜具有文字記載,是從漢武帝劉徹開始,天漢元年辛巳命司馬遷為太丈令,始造史鑑及修劉氏族譜。唐代著名史學家劉知幾所撰的《劉氏家乘》十五卷,《劉氏譜考》三卷,記錄了劉氏的來源。唐代的有許多部劉氏家譜,但經過五代十國大動亂後,存留後世者十分稀少。 在宋代,劉氏修譜為普遍。宋代以後,散居於全國各地的劉姓大族仍多有修譜之舉,此風一直延續到明清時期,達到高潮。
  • 《矯氏族譜》館藏目錄(匯總)
    編者按:感謝族人共同努力,承全國各大圖書館厚愛,《矯氏族譜》收藏於以下圖書館,宗親們可就近查閱
  • 安溪陳氏族譜源流
    蘆田村68人,石盤村106人,福嶺村825人龍涓鄉20900福都村上都山1874人,舉溪村1709人,舉源村二房1070 人,安美村1700人,長新村1560人,內灶村2259人,灶坪村3675人,半林村64人,石塔村20人,新嶺村1413人,莊灶村2883人,連祠
  • 族譜的格式、纂修與保管,最全知識點在這裡
    出品 | 趙氏宗親(ID:zhaoshizongqin)編輯 | 趙英雄家譜族譜能夠證明一個人的身分,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歷代都重視家譜族譜的編修。唐代以前,家譜族譜的政治作用比較明顯,選官、婚姻、人際交往都離不開它。為了保證家譜族譜的權威性,家譜族譜往往由政府纂修,由政府設置專門的機構「譜局」保存,以備必要時查驗。
  • 家譜凡例的七項內容,你知道幾個?
    簡單來說,凡例就是編修族譜所制定的編修規則。族譜怎麼續、以什麼樣的方式續、錄入的人員有哪些、要按照什麼樣的原則續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在開始編修前想清楚,並且成文記載下來,一是給編修人員一個準確清晰的編修標準,一是給後世族人讀譜一個詳細指導,還有利於後世學術研究。所以,族譜中的凡例是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凡例具體應該怎麼寫?
  • 編修《中華杜氏通譜》中值得探討的幾個問題
    還有《族姓記》《百家譜》《英賢記》《姓苑》《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以下簡稱《新表》)等著作皆為我們編修《通譜》的重要參考資料。 我國修譜先為官撰,後為民修,明清以後,大的姓氏,大的支系均修族譜、宗譜。當今盛世,國強民富、修譜之風,空前高漲,大部分省(市)均設有家譜館。中國家譜收藏中心設上海圖書館,收錄335姓家譜1.7萬餘種11萬餘冊。
  • 覃氏普舍堂三修族譜序
    覃氏普舍堂長陽族親於1901年至1925年所編纂的二修族譜至今百餘年,族親繁衍過萬人,然世代之淵源,或已在族中漫漶不清,又因老族譜資料匱乏,年湮代遠,族人有遺根忘本之憂、斷譜亂序之患,新修族譜,迫在眉睫。
  • 族譜起名傳承了2000年,為何進入21世紀後,不到20年就被淘汰了?
    《說文》:姓,人所生也。古之神聖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從古至今女子都肩負著生育的重擔,母系社會時期,姓也只在女性當中傳承,男子只擁有氏,像是上古八大姓氏也都是以女字為主:姬、姜、姒、嬴、妘、媯、姚、姞。
  • 蔣氏族譜的格式、纂修與保管,最全知識點在這裡
    家譜族譜能夠證明一個人的身分,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歷代都重視家譜族譜的編修。唐代以前,家譜族譜的政治作用比較明顯,選官、婚姻、人際交往都離不開它。為了保證家譜族譜的權威性,家譜族譜往往由政府纂修,由政府設置專門的機構「譜局」保存,以備必要時查驗。
  • 歷代張姓族譜
    出進士者104人。其宋76名,元7名,明11名,清10名。從五世祖延丕公起,開始編修本宗世譜。延丕,字彥直,官宋代戶部郎中。其後,十世祖珏公和琮公,二次編修。珏公,縣誌載:約1230年左右,使金,官宋代銀青光祿大夫、禮部尚書,後遷三都。琮公官宋代中奉大夫、南陽縣開國男。歷宋、元、明及清乾隆,多次編修。加以人才輩出,收錄廣泛,記述翔實,故該譜規模甚宏,部頭號甚巨,原裝達四十四冊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