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族譜發展——劉氏文化

2021-02-13 劉氏宗親家族

劉氏族譜發展

    家譜是記述某一家族世系演變和人物活動的著作。也可以說是一族一姓的歷史書,族之有譜,猶如國之有史,歷來為人們所重視。

    劉姓與其他姓氏一樣,有著悠久的修譜傳統。兩漢劉氏皇族世系由史官專記,代代相傳,以應尊祖敬宗,尋根求源之需。劉姓家譜具有文字記載,是從漢武帝劉徹開始,天漢元年辛巳命司馬遷為太丈令,始造史鑑及修劉氏族譜。唐代著名史學家劉知幾所撰的《劉氏家乘》十五卷,《劉氏譜考》三卷,記錄了劉氏的來源。唐代的有許多部劉氏家譜,但經過五代十國大動亂後,存留後世者十分稀少。

 在宋代,劉氏修譜為普遍。宋代以後,散居於全國各地的劉姓大族仍多有修譜之舉,此風一直延續到明清時期,達到高潮。當時有「三世不修譜,君子謂之不孝」的說法。許多明儒碩彥紛紛加入到修譜的行列。於是,各地湧現出大量劉氏族譜。但因世遷時移,天災人禍等諸多原因,現存留下來的很少。特別是宋元以前的家譜,更是罕見。現在人們所能見到的劉氏家譜,多為明清和民國年間所編。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家譜資料研究中心共收存有劉氏族譜七十五部,七百三十餘冊。其中除有一部為明代所修外,餘者皆為清代和民國年間所修。這些族譜的分布地區是:北京二部,河北一部,河南三部,山西八部,山東三部,安徽四部,江蘇十四部,浙江四部,江西一部,福建七部,湖北三部,湖南二十步,廣東一部,貴州三部,不知地區一部。
 由此可見,中國南方各省劉氏族譜的編修數量和存留數量都多於北方。關於劉氏族譜的記載內容,明清以前的以難見到,但從遺存的譜序,跋中仍可窺見一斑。如從元代虞集為江西《墨莊劉氏譜》所作的跋中可知,當時墨莊劉氏修家譜有三遍,記錄了子宋代以後三百於年的世系和有關的人物,文藝資料,體例十分完備。又如明代何喬與江西《南昌梓溪劉氏族譜》所作的序,先陳述了南昌梓溪劉氏的淵源來歷和歷史遷徙過程,在敘述他們歷次編修族譜的經過,最後指出《梓溪劉氏族譜》:「其立例甚嚴,其考核皆精,自(劉)允迪而上,推本於陶唐氏,系序不紊,溯流而源也。自(劉)從禮而下,或居或徙,錄錄無遺,由本而支也。名諱字行,多從其類,所以辯昭穆也。生卒娶葬,具著於譜,所以紀終始也。附以誥赦之詞,次以碑銘表碣之文,表善行也。其尊祖睦族之心藹然見於斯譜矣。」由此序文可以看出,明代劉氏族譜收錄內容很豐富,包括姓氏淵源、世系演變、支脈播遷與分布、人物的生卒娶葬、排行字輩以及有關的皇封誥赦、碑碣之文等。這表明明代的《劉氏族譜》收錄內容較之宋元族譜更為豐富,體例也漸趨完備。
 清朝和民國年間所編修的《劉氏家族》數量很大,現存於世者尚有多部,其體例與內容和明代族譜相似,只有目類有所增加,內容更加詳盡,廣泛和完備。近年來,旅居於海內外的劉氏子孫處於慎終追遠,敬祖敬宗,愛國愛鄉之情,又自發地編修了一些族譜,使得各地的劉氏宗親得以互通有無,鞏固親情。世系考

 高,曾,祖,考,己身,子,孫,曾,玄,謂之九族。族者眾也,五服以內之親也。

 三十年為一世,父子相繼既為一世系,統系相傳有緒而不絕也。一世曰高祖,高皋也,在最上也,皋韜諸下,祖之祖也;高祖所生之後均為同族,五服以內之親也。二世曰曾祖,曾者層疊而上也;從下推祖位轉增益父之祖也。三世曰祖,一曰大父一曰王父;王旺者也,家中所歸旺,父之父也。四世曰父,一曰家君,一曰嚴君,尊稱之也,父之配曰母,母者冒也,含生己也。五世曰身,己身也,先己身而生者為兄,兄荒也大也;後己身而生者為弟也,弟第也,向次第而上也。身之滴配為妻,妻者齊也,言齊等也,六世曰子,子者滋也,相生蕃滋也。七世曰孫,孫者遜也,遜遁在後,子之子也。八世曰曾孫,孫之子也;曾孫者義如曾祖也。九世曰玄孫,孫之孫也;玄懸也,上懸於高祖,最在下也。十世曰來孫,玄孫之子也,此在五服之外,其意疏遠,乎之方來也。十一世曰昆孫,來孫之子,昆貫也,恩情轉遠,以禮貫連之耳。十二世孫曰仍孫,昆孫之子,以禮仍有之耳,十三世曰云孫,仍孫之子;子孫久傳,繁支衍派。宗祖一脈,永遠存在。此乃世系考之大略。  

劉氏族訓詩
駿馬騎行各出疆, 任從隨地立綱常。
年深處境皆吾境, 日久他鄉即故鄉。
早晚勿忘親舍語, 晨昏須奉祖爐香。
蒼天佑我卯金氏, 二七男兒共熾昌。

 

 

劉氏家訓八條

 

 

(一)敦孝悌
  人於父母兄弟,未有不知孝之敬之者,且百行莫大於孝,而悌次之,不孝悌,人視之輕賤,雖有功名富貴,亦不足觀矣。吾族共念之哉。
(二)睦親宗
  族姓蕃衍未免有遠近親疏之異,然萬派一源也,故本族之中不必過於理論,但當有情勸者勤之,貧者給之,強頑者忍之,以感之,惟各念我同根一體之,誼則不睦者睦矣。族人庶其勉勵。
(三)教子弟
  家道盛衰視子賢否,我族耕讀為業,當教以明理義,勵志節,幸而上進,,若浮,靡輕佻虞作狡獝,大非修福積德之子弟,輩宜慎戒之。
(四)端士品
  士居四民之首,士以氣為主要,當梯稗豪華糟糠富貴,有吞吐一切之慨,士之本色,見非必驕,情傲物蓋,寧方勿圓,寧直勿曲,不惟為族人生色,亦且為讀書人吐氣,我竊且暮望之矣。
(五)務忠誠
       忠誠為立身之本,寧樸實勿狡詐,寧肯愚拙勿乘巧,發一念而必依於理,出一言而必本於心,吾願於族人守此意也夫。
(六)戒鍵訟
     吾族深以鍵訟為戒,紳衿知履公庭之可醜惡羞,鄉民知犯王法之可畏,循份樂業,相安無事,則家門清白,道德之士,必輩出也。黑冤大屈不在此限。
(七)戒奸險
     事之壞良心,損陰德,莫甚於奸險之人,或因人有事而暗中取利到,或唆人爭端,而陰快私嫌,種種心計,斷行不得,況神目如電,陰譴必至哉,猶望而輩,密加省察焉。
(八)戒疏蕩
     醫貧有方,勤儉是已,招貧有術,流蕩之人卒之,家業飄零,金錢費盡,寒無衣,飢無食,親疏友嘲,求平民而不可得,是誰之過與?諸子弟其念之哉。

 

劉氏格言十則
立身其正其言, 待人以厚以寬,
教子唯忠唯孝, 治家克勤克儉,
存心能忍能耐, 做事不偏不倚,
接物勿欺勿怠, 處事曰謹曰廉,
尊長必恭必敬, 交友與德與賢。

 

 

劉氏戒律十條
賭博 酗酒 淫亂 鬥毆 行騙
蠻橫 偷盜 爭訟 懶惰 吸毒

 

劉氏宗親日常行為規範
行為規範 大家遵從 世代書香 門第光榮 舉世登科
光耀祖宗 孝養父母 尊長必恭 兄弟和睦 妯娌和順
姑嫂姊妹 和睦親融 諸姑伯叔 禮貌尊崇 忠義孝悌
榮辱與共 親友古舊 相互尊重 勿持盛氣 欺弱凌窮
教子有方 切勿放縱 引人正途 學習用功 虛心求教
不恥下問 待人處事 揖讓謙遜 心存集體 無私大公
貧賤不移 富戒驕橫 畢生奉獻 立業建功 作自安排
有條不紊 強筋苦志 牢記心中 求知必學 學則精通
長知求職 拼搏猛攻 官以德政 廉潔奉公 為醫講德
救死扶傷 為商公平 勿欺叟童 為民務本 辛勤耕耘
各司其職 政策必從 助人為樂 八方稱頌 婚喪喜慶
勿太優隆 移風易俗 以儉為榮 嫁女擇婿 遴選厚重
娶媳求賢 切忌嬌容 節酒戒色 賭場勿混 交友擇拎
取義慎重 仁慈寬厚 小巧謙恭 取財有道 外財不容
節儉為美 勞動光榮 諸事忍耐 居家戒松 高風亮節
世人稱頌 忠於職守 德高望重 尊重異性 不忘大眾
關心社會 前程寬宏 訓諭後人 貫徹始終 我族醇風
弘揚貫通 優良傳統 永葆青春 全族共勉 載譽我宗

相關焦點

  • 江西新喻墨莊劉氏族譜——劉氏文化
    江西新喻墨莊劉氏族譜進入宋朝以後,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重心都開始南移。
  • 攸縣劉氏簡介——劉氏文化
    成都太守劉洟八世孫劉偁,字漢臣,於五代吳大和六年(934)出任安福簿,由蜀歷官故裡,有感於先祖劉像陵墓歲時無可託者,遂擇居蜜湖西址,歿後附葬白馬峰劉像墳左,是為蜜湖劉氏開基祖。南宋以後,隨著全國政治、經濟、文化重心南移,蜜湖劉氏子孫殷繁,成為江西一大旺族,形成十八派。
  • 湖北劉氏簡介——劉氏文化
    湖北監利古柏堂劉氏:湖北監利古稱玉沙縣,因此監利劉氏又稱玉沙劉氏。監利古柏堂劉氏屬於中山劉氏大宗,源出三國蜀漢皇室劉備之孫、劉禪次子北地王劉諶,形成於明朝,遷自江西安成,以劉浩、劉濟為入鄂開基始祖,以劉諶為族譜第一世祖。
  • 株洲劉氏——劉氏文化
    清康熙54年(1715)肇修族譜,乾隆51年(1786)續修,道光元年(1821)三修,鹹豐9年(1859)四修,光緒16年(1890)五修,1922年六修。乾隆52年(1787)始建宗祠。派語:(自十一派始)遠紹讓德,世守其聲,詩書禮樂,文士傳經。
  • 長沙劉氏——劉氏文化
    在漢家皇室中,長沙王宗族發展迅速、分支眾多、人丁興旺、後裔發達,是王室中最尊貴、最重要的分支之一。
  • 湖南劉氏簡介(二)——劉氏文化
    寧鄉古塘基劉氏:    民國三十年(1941年)藜照堂《寧鄉古塘劉氏六修族譜》記載,寧鄉古塘基劉氏形成於明朝
  • [海外劉氏]日本劉氏(一)——劉氏文化
    ,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劉」,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劉氏宗親官網」 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中華劉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劉氏宗親交流。天地一劉、劉氏一家親、劉氏自家的平臺、傳承先祖精神、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劉氏文化,傳播劉氏正能量,打造劉氏宗親交流平臺,團結髮展劉氏文化、英才輩出、經邦濟世、共鑄輝煌。
  • 江西劉氏簡介(三)——劉氏文化
    吉安文陂沙灣劉氏:    文陂沙灣劉氏形成於宋代,屬於長沙劉氏大宗中的南派,出自西漢長沙定王劉發的兒子安成思侯劉蒼,以劉蒼的第45代孫劉翰簡為開基始祖。     吉安值夏小江邊劉氏:    值夏小江邊劉氏形成於宋代,屬於長沙劉氏大宗中的南派,出自西漢長沙定王劉發的兒子安成思侯劉蒼,以劉蒼的第49代孫劉如綸為開基始祖。
  • 《湖南劉氏大同族譜》即將出版
    《湖南劉氏源流史》載:湖南劉氏起源於河北(劉國)唐縣第1世「開創始祖」劉源明,發展於河南魯山關鍵人物第18世「建姓始祖」劉累,發達於江蘇沛郡75世「國姓始祖」漢高祖劉幫及楚元王劉交。秦漢之前,劉姓人口主要分布於北方和中原地區,公元前156年西漢景帝劉啟繼位,重置長沙國,史稱「劉氏長沙國」。公元前155年季春,景帝封庶子劉發為長沙王(在位28年,共傳7代8王,歷時164年)諡為定王。
  • 《烏鴉塘劉氏族譜》:傳承好家訓 培育好家規
    家風家訓作為傳承中華文明的微觀載體,時刻以一種無言的教育影響著人們的心靈,在我縣,傳承了千百年的《烏鴉塘劉氏族譜》家訓家規,便為每個家庭樹立了榜樣
  • 南川區劉氏文化研究會通過《重慶電視臺》向全市人民拜年!
    國務院第一批稽查特派員、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工藝發展工程工作委員會主任劉吉部長,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原主任、黨組書記紀正昆,中國人民解放軍十三集團軍原副軍長劉明江將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七軍原副軍長劉子賢將軍,國防大學研究生院原院長劉春志將軍,重慶市政協原副主席、原市委統戰部部長辜文興,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工藝發展工程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楊新,國務院重點投資工作委員會原副主任冉崇明、世界劉氏聯誼總會暑理主席劉松林
  • 黔江區劉氏文化研究會通過《重慶電視臺》向全市人民拜年!
    國務院第一批稽查特派員、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工藝發展工程工作委員會主任劉吉部長,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原主任、黨組書記紀正昆,中國人民解放軍十三集團軍原副軍長劉明江將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七軍原副軍長劉子賢將軍,國防大學研究生院原院長劉春志將軍,重慶市政協原副主席、原市委統戰部部長辜文興,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工藝發展工程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楊新,國務院重點投資工作委員會原副主任冉崇明、世界劉氏聯誼總會暑理主席劉松林
  • 安成塘邊劉氏族譜序——劉氏文化
    表侄劉其修(洋槎),一日手持編續族譜,以覽予,輯其序。塘邊之劉,系出大漢長沙定王發之子蒼。元朔間,詔諸侯分封其子弟邑,乃封委子蒼為安成侯,署所。以長沙舊有茨溪,取名日:新茨溪。元鼎元年(-116年)蒼薨,諡日:「思侯」。之子自當,世襲侯爵。傳至孫壽光,而國除。侯之後裔,世民茨溪。茨溪,侯之湯沭邑。
  • 增城劉氏惠州龍門劉氏世系考正
    增城劉氏的始祖龍門永漢七劉始祖劉仲明世系考龍門永漢七劉始祖為劉仲明,關於其根源,眾說紛紜。《興寧劉氏總譜》興寧劉氏修譜董事會、編輯委員會2008年出版。東莞茶山沙墩村《劉氏族譜》沙墩村劉氏族譜編纂委員會2011年出。
  • 族譜新編(第一部)——劉氏文化
    孫中山(中華民國的締造者)        搜集家譜、族譜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也可以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寶貴的資料
  • 匈奴劉氏——劉氏文化
    匈奴族與北方漢族錯居通婚,匈奴單于還派貴族子弟到漢都洛陽學習漢文化。南匈奴自南下歸屬漢朝,就開始祭祀漢家祖先。這樣,南匈奴便不斷被漢族和漢文化同化。大約在這時,他們就以漢朝皇族後裔自居。單于比生子單于長,單于長生子單于休利。南匈奴第3代第13任單于休利(128-140年)在位13年,因部眾叛亂,被漢五原太守陳龜逼迫自殺而死。
  • 劉氏宗祠:見證劉氏家族歷史沉浮,傳承劉氏文化,發揚劉氏精神!
    宗祠的建成是凝聚了陳洲劉氏先人的心血和智慧,是陳洲劉氏發展的見證,是陳洲發展的縮影,宗祠的建成不僅是陳洲劉氏族人的驕傲,也是陳洲人民的驕傲,其文化和文物價值是無法估量的,陳洲劉氏宗祠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文物的組成部分。
  • 福建劉氏遷臺錄——劉氏文化
    福建劉氏遷臺錄劉氏來源較複雜,擇其要者有祁姓劉氏和姬姓劉氏。
  • 劉氏族譜大全
    山東長清小劉莊劉氏字輩:「安生書業廣傳家心田良潤玉得乃達名遠義路長」。山東東阿劉氏字輩:「道昌恆光利吉業」。山東東營墾利劉氏字輩:「文延永榮……」山東樂陵中街道辦事處五裡岔村劉氏字輩:「裕登敦尚崇隆」。山東滕州劉氏字輩:「茂朝開學新」。
  • 劉氏族譜簡敘,黃土劉氏的由來!!!
    本支派屬中山靖王之永公系,近代祖系由開七公列為劉氏由閩入粵開基始祖。遞屬廣傳公第八子巨漣房君智系勝祖支浙派。四世君智公,五世法先公,六世文聰公。西珍公六大房,有孫子「龍」字輩,共廿五個;曾孫「玉」字輩,共有一百零三個;除玉琰、玉琪、玉貴、玉燦、玉煌、玉煊、玉珊、玉選、玉鑑、玉鏡等十名後裔情況不詳外,據不完全統計,族譜中有「中」字輩,共二百六十九個。本支劉氏上川後,從西珍公遷居黃土場開始,在成都東山五場附近居住,人丁興旺,族裔眾多,逐步形成了黃土劉氏。現已擴展於四川全境,乃至全國,甚至移居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