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支派屬中山靖王之永公系,近代祖系由開七公列為劉氏由閩入粵開基始祖。遞屬廣傳公第八子巨漣房君智系勝祖支浙派。四世君智公,五世法先公,六世文聰公。
其世系:1世開七公→2世廣傳公→3世巨漣公→4世君智公→5世法先公→6世文聰公→7世勝祖公→8世浙公→9世侖公→10世以禎公→11有才公→12世一凰公→13世敬皋公→14世積海公→15世夢祥公→16世茂成公→17世西珍公(上川始祖,譜為十二世,以文聰公為一世祖公)。
廣東興寧始祖振先,號文聰,尋父,也孝亡。明朝洪武元年﹝公元一三六八年)戊申歲,廣東興寧始祖妣李氏,攜襁兒勝祖移居廣東惠州府興寧縣梓皋﹝今水口鎮)井溪村。
興寧三世祖清、浙、澄三公於明正統六年(公元一四四一年)爰發善念,建龍巖寺、王壽山廣福寺,招僧供佛,將本山田業一帶喜施入寺,為香燈齊糧之需,立有碑焉。
康熙年間(約康熙五十年即一七一一年辛巳歲),十一世祖公茂成父子商議欲恢宏先緖式煥新,猷同次子西琳父子二人仍居廣東故裡,命西壁、西璉、西珍、西琮弟兄四人同赴西蜀,落業於隆邑(今隆昌)之南。茂成公,清朝官授大夫。生於明崇禎十一年(一六三八年)戍寅歲八月二十七日,卒於康熙五十二年(公元一七一三年)癸巳歲六月二十七日,享年七十六歲,葬於廣東。越十餘年(約雍正七年即一七二九年已酉歲),西珍公復遷成都,置業於簡州之北(黃土場)。乾隆四年(一七三九年己未歲),西壁公等歸粵省墓,旋負祖考妣金骸上川,葬於隆邑南門外茶店子,地名龍門口。惟茂成公金骸未有墳地,西珍公即將茂成公一人金骸葬於深溝子東崗之陽(稱鶴子地,今屬成都市龍泉驛區黃士鎮大同村三組)。
西珍公,廣東興寧縣梓皋﹝今水口鎮)井溪村人氏,勅封奉政大夫。珍公生於康熙二十年(公元一六八一年)辛酉歲二月二十五日,卒於乾隆十年(一七四五年)己丑歲二月十二日,享年六十五歲,葬於成都市龍泉驛區黃士鎮大同村三組,稱鶴子地。祖妣曾老太君,諡勤慈。生六子:長子特俊、次子升俊、三子公俊、四子仕俊、五子伯俊、六子啟俊。
長房特俊,生二子:國龍,榮龍。二房升俊,生六子:雲龍、金龍、永龍、魁龍、會龍、清龍。三房公俊,生四子:文龍、成龍、維龍、應龍。四房仕俊,生六子:輝龍、化龍、騰龍、廷龍、華龍、興龍。五房伯俊,生一子:英龍。六房啟俊,生六子:見龍、祥龍、昌龍、毓龍、耀龍、達龍。
西珍公六大房,有孫子「龍」字輩,共廿五個;曾孫「玉」字輩,共有一百零三個;除玉琰、玉琪、玉貴、玉燦、玉煌、玉煊、玉珊、玉選、玉鑑、玉鏡等十名後裔情況不詳外,據不完全統計,族譜中有「中」字輩,共二百六十九個。
本支劉氏上川後,從西珍公遷居黃土場開始,在成都東山五場附近居住,人丁興旺,族裔眾多,逐步形成了黃土劉氏。現已擴展於四川全境,乃至全國,甚至移居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