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話,相信許多人很早就有所耳聞,但是這簡單的十個字,對於多數人來說,做起來卻並非那麼容易。
畢竟,這是需要內心強大的定力以及長久的堅持才可以予以達成,而現實的情況是:多數人選擇半途而廢。
因為他們看不到前方,也不知道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而更多的是,承受不了那份不同於尋常的苦。
而也只有那極少的一些人,看到了那黑暗之路背後隱藏的點點光芒,願意如苦行僧般步上那布滿荊棘的道路,食人不食之物,做人不做之事,用強大的堅定信念和意志力走完那些少有人走的路。
這樣的人,即使名流千古也是他們應得的。
廣欽和尚:42歲修行數十載,不食五穀到圓寂,其佛法至深百年罕見。
一句教誨 影響一生
廣欽和尚,出生於清朝光緒年間,俗名姓黃,早年間,由於家庭貧困,4歲的時候便被父母賣給了一戶李姓人家。
這位李家的女主人長期吃齋念佛,在養母的影響下,從小體弱多病的廣欽也跟著一起奉佛茹素。日子雖然過的清苦,倒也簡單,可是,這樣的普通生活直到廣欽十多歲時隨著養父母的相繼離世,而崩然倒塌。
在廣欽的養父母離世以後,家中的一些親戚前來搶佔養父母家身前的田地,此時的廣欽突感世事難料,人生無常,遂有了出家的想法。
二十歲時,廣欽來到了福建的承天寺,在住持的同意下,剃度出家。
成為一名和尚以後,廣欽過起了每日種菜除草,劈柴伐木的簡單生活,但寺裡的飲食清湯寡水,導致廣欽經常餓得飢腸轆轆,一天下來總覺得吃不飽。
一日,在做完了寺廟的日常工作以後,已經餓的前胸貼後背的廣欽聞到了食堂的飯菜香味,剛想隨著其他和尚的步伐一同去飯堂吃飯,卻聽到住持喊住了他並讓他把沉重的工具各歸各位的要求,廣欽突然有些生氣,扔下工具便走出了寺廟。
但剛走出寺廟門口,廣欽便停下了腳步,想起自己修行出家的目的,廣欽心中的怒氣漸漸消散。沒一會兒,想通了的廣欽轉身走回寺廟,默默地收拾好工具。
隨後,住持便對廣欽說道:「吃別人所不吃的,做別人所不做的,以後你會漸漸明白這個道理」。
從那之後,住持的這番話便深深的印刻在了廣欽的腦海裡,且身體力行的付諸於日常生活中。
1933年,42歲的廣欽和尚具戒歸來,隨後,他又打算進一步潛修,便帶著簡單的衣物和十餘斤大米來到了泉州的清源山,沒想到這一潛修就是整整十年。
這十年間,廣欽和尚一直在山中高處的一個山洞內坐禪念佛,由於帶過去的十多斤大米沒多久就被他吃完,廣欽就只能以野果為食。
久而久之,廣欽和尚便漸漸斷了人間的五穀雜糧,成為了一位只吃蔬果的人。沒想到這一習慣,一直持續到老和尚圓寂。很多信眾還因此給老和尚起了一個「水果師」的雅號。
在山上修行的這十年間,在廣欽和尚身上還發生了幾件頗有神話意味的匪夷之事。
在廣欽和尚初到清源山的第一年,有一天,一隻老虎來到廣欽和尚打坐念佛的山洞口,見裡面坐著廣欽和尚,便對坐在洞中的他大吼了一聲。
瘦弱的廣欽和尚不但沒有因為老虎的怒吼而有所畏懼,反倒還對它說起了話:「希望你能把這個洞穴讓與我修行,等我修行成功,必當度你」。
不知道是老虎聽懂了廣欽的話,還是廣欽的威嚴把老虎給震懾住了,只見廣欽說完話以後,老虎又朝著洞口大叫了一聲隨即便離開了。
從此以後,那隻老虎不但沒再打擾廣欽修行,更是在洞口的不遠處「建」起了自己的窩,還帶上了自己的「虎太太」和虎崽住了下來,就好像一個守門人似的替廣欽看守著洞口,以防其他的兇猛動物前來「搗亂」。
山附近的居民知道了廣欽和尚與老虎之間的這一件傳奇之事後,便稱他為「伏虎和尚」。
不食五穀 佛法至深
在洞中修行的時候,廣欽和尚經常入定,且往往一入定就是多日。那個時候,經常有樵夫上山砍柴,由於這位「伏虎和尚」在山附近早已聲名遠播,每當樵夫上山時,便會去山洞處看看廣欽。
而樵夫每次在山洞處看到的廣欽和尚總是呈現一個姿勢,沒有脈搏、呼吸和心跳,這樣幾次下來以後,樵夫心中仍不住生疑,便把他看到的情況告知了廣欽和尚的師公,也就是承天寺的住持。
住持雖然知道廣欽的這一行為是在入定,可是這麼久的入定他也從未見過,心裡也不禁泛起了疑惑。
好在最後,在弘一大師的耳邊三彈之下,廣欽和尚才從定中出來。
而就連佛法深遠的弘一大師忍不住都對廣欽和尚的入定驚嘆不已,因為那一次的入定,整整長達了四個月之久,這在古來大德中也是非常的少見。
可見,此刻的廣欽和尚,其佛法已達到了一定的境界深度。
在山裡修行了十多年以後,廣欽和尚再次回到了寺廟,可是,回到廟裡以後,他提出了不住寮房,想要守大殿的要求。
可是大殿是不能放床睡覺的,廣欽和尚每晚便以打坐的形式在大殿度過。
而這樣的跏跌而坐,數十年如一日。
廣欽和尚不僅一日三餐簡單,生活也非常簡樸,直至老和尚圓寂之前,他從未用過拐杖行走,更不用人攙扶,身體敏捷輕便的完全看不出是一位早已到了耄耋之年的老者。
可以說,這與老和尚一直以來克己自律的生活作息有著極大的關係。
1986年2月13日,廣欽老和尚在臺灣高雄的妙通寺圓寂。在圓寂前的兩三天,已經95歲高齡的廣欽老和尚依然在與弟子們一同大聲念法,有些弟子怕老和尚體力難支,建議老和尚聽著,由他們一眾弟子念就可以了,但卻遭到了老和尚的嚴詞拒絕,老和尚說:「個人的生死個人了,個人的經個人念」。
早早地養成好習慣 讓它成為身體裡的一部分
自從廣欽和尚遁入佛門以後,他便謹記師公的教誨,嚴以律己,幾十年如一日的參禪打坐、吃齋念佛。
他可以吃人家不願意吃的食物,也願意做別人嫌棄的勞苦工作,且毫無怨言,他的一生都在嚴格要求自己,並深信: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而最終,他做到了紅塵俗世中所定義的人上人,即便在他圓寂以後,還有人見到空中顯現出的蓮花。
在廣欽老和尚的一生中沒有看出他有任何一點不同於其他人的過人之處,所有的一切看上去都是那麼普通平凡而又簡簡單單,可是就是這份樸實無華的力量卻讓許多人記住了這一位普通的老和尚,皆認為其佛法至深實屬百年罕見。
小結
廣欽老和尚沒念過書,不識一字,也從未有過升座講經,以及寫過任何文章普度眾生。但是他卻以每日平凡無奇、嚴以律己的日常生活感染了千千萬萬的信眾。
可以說,他的那些克己習慣早已深入了骨髓,成為了他身體裡的一部分。所以說,越早的養成好習慣,無論是從生活上,還是學習上,從長遠處來看,都是一件讓自己受益匪淺的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