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歷史沉澱!看有故事的東門老街如何成為接地氣的時尚商圈

2020-12-22 深圳晚報

在深圳市東門步行街有一幅鑄銅大型浮雕牆《老東門墟市圖》,畫家潘喜良利用近 50 平方米的藝術雕塑牆體,描述老東門百年的歷史變遷,塑造了 100 多個人物,組成了頗具煙火氣息的市井畫卷。

近日,深晚記者走訪東門步行街發現,從"深圳墟"到百萬客流商圈,東門步行街從傳統商業步入現代商業,迎來了蝶變與新生。如今,東門步行街正從軟硬體建設和商品服務供給等方面著手,引領傳統消費升級,培育新興消費業態,致力打造成為"商旅文"融合的國際時尚街區。

萬商雲集"深圳墟"

深圳市史志辦公室提供的資料顯示,東門步行街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明代中期。彼時,羅湖一帶相繼出現了赤勘村 ( 今蔡屋圍 ) 、羅湖村、隔塘村 ( 今水貝村 ) 、湖貝村、向西村、黃貝嶺村和南塘村,幾個村落之間建起了集市,名為"深圳墟"。晚明始,這裡便是方圓數十裡名聲顯赫的商業墟市。清康熙時任新安知縣靳文謨主持纂修的《新安縣誌》顯示, "深圳墟"是對深圳最早的歷史記載。

直到 1979 年,"深圳"成為市名,"深圳墟"則改稱"東門老街"。

在東門步行街不起眼的角落裡,坐落著一家百年老店。起源於清朝光緒年間的東生源,是深圳為數不多的"百年老字號"。今年 92 歲的老掌柜梁柏合向深晚記者回憶起他的祖輩與"東門老街"的故事。

"過去,我的曾祖父在老家廣東新會以染布、賣布為生,生意源源不斷,就取名『東生源』店號。大約在清朝光緒十一年 ( 1885 年 ) ,我的爺爺遷徙到『深圳墟』,那時的『深圳墟』是遠近聞名的商業交易場所,東生源就在布匹、裁縫較集中的街區,做起了生意。"梁柏合說,鼎盛時期的東生源旗下有 5 間工廠,20 多家店鋪。

如今,已經 90 多歲高齡的他,依然沒有停止奮鬥的腳步。他將店鋪傳承給了他的孩子,並創新經營模式,改作專營婚紗禮服、婚慶用品和床上用品。百年老店創業不容易,堅持並發展下來更不容易。他希望後人能以匠人之心,繼續傳承著百年老店的"招牌",擦亮東門步行街的文化底色。

"老字號"店鋪仍在營業

事實上,在東門,有不少經營多年的"老字號"店鋪仍在營業。11 月 20 日,夜幕降臨,東門步行街旺角廣場 8 號,一家名為"八哥酸辣粉"的店鋪門前熙熙攘攘。82 歲的店主杜澤心在門前張羅著,只見店員一手端起兩個紅色紙碗,一手拿著勺子飛速往碗裡舀入各式各樣的調料。

1996 年,店主杜澤心買下了這間 30 平方米的店鋪。20 多年來,酸辣粉的品質沒有變,杜澤心寧可舍點小本,也要用最好的材料。

24 年不變的美味使得"八哥酸辣粉"成為東門美食招牌。杜澤心也親眼見證了東門步行街的點滴變化。"以前,步行街的環境跟現在沒法比,攤位也不像現在這么正規。"杜澤心說,1998 年,市、區兩級政府投資數億元對東門步行街進行改造。1999 年 10 月 1 日,東門步行街煥發新顏,成功開啟東門 1.0 版本。隨著東門步行街知名度不斷提高,東門步行街日均客流量日漸增多,他所在的小店生意也越來越好。

杜澤心表示,如今,東門步行街升級改造,改造完成後,將跟隨街區的改造,調整店鋪的經營方式。

"希望老街賣東西能賣出故事來"

除了傳統的老店,大型的百貨商場亦在探索轉型。1999 年,地處東門步行街核心地段的深圳市利聯太陽百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陽百貨")正式營業,孫長鑫成為了公司的一名物業助理。

如今,已成為公司營運支持部總監的他,談起東門步行街以及公司的發展歷程,他的聲音洪亮,語速加快,顯得有點興奮。他向深晚記者介紹,起初營業,太陽百貨對商場的運營模式有點超前,引進了不少奢侈品,主打高端產品銷售路線。彼時的步行街,主要以敞開式的賣場為主。在"接地氣"的步行街上,"高大上"的太陽百貨有時會顯得格格不入。

剛營業一年左右,太陽百貨便立足東門步行街的特色進行調整,商場由最初的購物中心模式轉向開放型的傳統零售模式。2010 年,公司也由此進入發展的黃金時期,日均銷售額從此前不滿 30 萬元增長到 300 萬元。

2012 年,隨著電商的發展,東門步行街線下賣場受到了較大的衝擊,不少商鋪紛紛尋求轉變。這一年,太陽百貨開啟精準的顧客定位營銷,在原有百貨的基礎上進行品牌調整,並增加餐飲配套業態經營。營銷方案也從原來單純的價格營銷逐漸轉向文化營銷,以此吸引消費者。

如今,東門步行街已逐步成為集旅遊觀光、飲食休閒、購物消費為一體的標誌性商業區。他希望東門步行街商家未來能結合文化底蘊、文化故事,整合商業經營策略,"賣東西賣出故事來"。

或成為新興消費業態新型商圈

事實上,這份期待即將成為現實。更大的變化將發生於東門。今年 9 月 10 日,東門步行街作為第二批"全國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正式啟動升級改造。

東門商圈改造升級指揮部相關負責人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此次改造升級將堅持把保護放在首位,對東門歷史印記、街區特色、文化底蘊、建築風貌予以科學合理地活化和利用。老街廣場的世紀鐘、青銅浮雕"東門墟市圖"、巨型銅秤雕塑、思月書院、嶺南建築風格的風貌街,擁有數百年歷史積澱的東門不缺具有歷史特徵的人文街景。如何講好東門故事,塑造具有歷史記憶、文化脈絡、深圳特色的步行街是此次東門 2.0 版本改造的重點舉措。

據介紹,升級後的東門步行街,將是引領傳統消費升級、培育新興消費業態的新型商圈,是深圳"根"與時代"潮"碰撞融合之地,是具有世界能級、國際化屬性的跨境旅遊消費合作區,承載城市記憶與歷史積澱的新嶺南風貌的商業步行街。

11 月 23 日,深圳市零售商業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黃君在接受深晚記者採訪時表示,東門步行街本身就是一個具備悠久歷史、高知名度、吸引年輕群體等多個標籤的深圳商圈,東門步行街的發展要與時俱進,要與消費者同步、與市場同步。

如何守住東門步行街文化的根,把東門步行街接地氣的"精髓"留住?黃君認為,兩者並不矛盾,"市井氣"也可以很新潮。而核心就在於創新,只有創新才能抓得住年輕消費者的心,做到技術創新、營銷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讓遊客、消費者有興趣去東門,"接地氣"才是最好的"市井氣"。通過多措並舉,讓新潮與市井相碰撞,將東門建設成為深圳乃至全國對外展示的"世界櫥窗"。

▲東門步行街。深圳晚報記者 張焱焱 攝

▲東門商圈內的太陽百貨。深圳晚報記者張焱焱 攝

深圳晚報記者 吳潔 李超 實習生 王碧海

相關焦點

  • 獨家|從「深圳墟」到國際消費中心,沉澱百年歷史,東門步行街再起芳華
    清康熙時任新安知縣靳文謨主持纂修的《新安縣誌》顯示, 「深圳墟」是對深圳最早的歷史記載。直到1979年,「深圳」成為市名,「深圳墟」則改稱「東門老街」。在東門步行街不起眼的角落裡,坐落著一家百年老店。起源於清朝光緒年間的東生源,是深圳為數不多的「百年老字號」。
  • 深圳:東門「老街」將煥新活力
    來源:經濟日報「不去東門老街,就不算來過深圳。」在深圳,常年流傳著這句話。「東門」,這條擁有數百年歷史的商業街區,不僅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深圳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是深圳最具代表性的商圈。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來臨之際,7月23日,深圳東門步行街被正式列入商務部第二批步行街改造升級試點,東門「老街」也將隨之迎來大範圍升級改造。深圳市羅湖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周建軍說:「未來的『東門』將打造成為面向粵港澳大灣區、先行示範區的商業打卡地以及具有世界能級、國際化屬性的跨境旅遊消費合作區。」圖為深圳東門步行街。
  • 老深圳的市墟—東門老街
    深圳「東門步行街」深圳東門步行街,深圳人來說,都是那麼的熟悉。因為,這裡承載著深圳的歷史沿革、變遷。鐫刻著深圳厚重的記憶。畫面講述了東門墟市的歷史,上百年的風雲變幻、歷史沿革。東門老街由最初的「墟市」,如今,經過深圳新一輪的環境提升工程。東門步行街,變得越來越「靚」了。
  • 青島百年老街成我省唯一一條國家級步行街試點街區 臺東商圈計劃用...
    半島記者 劉笑笑7月23日,商務部於南京召開全國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現場會,青島臺東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12條步行街升級改造提升試點,成為山東省唯一一條國家級步行街試點街區,這也意味著這條承載豐厚歷史底蘊和商貿基因的百年老街,正式開啟迭代升級的蝶變之路。
  • 青島臺東:沉澱百年繁華 再迎蝶變新生
    7月23日,商務部於南京召開全國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現場會,青島臺東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12條步行街升級改造提升試點,成為山東省唯一一條國家級步行街試點街區,這也意味著這條承載豐厚歷史底蘊和商貿基因的百年老街,正式開啟迭代升級的蝶變之路。回首來時路,臺東商圈在120年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探訪深圳東門老街,數以萬計的商鋪密布其間,各類建築毗肩林立
    東門老街位於深圳市羅湖區,是深圳比較有名的老牌商業步行街區,數以萬計的商鋪林林總總,令人目不暇接,各種各樣的建築毗肩林立,東門老街是深圳人記憶深刻的老建築和老街道,同時也見證了這裡的變遷和發展。個人感覺這裡幾乎成為深圳商貿業的一面旗幟,引導著深圳消費潮流和時尚,步入其中,放眼望去,堪比上海南京路,遊人如織,小商鋪多的幾乎讓人眼花繚亂,據當地人介紹,這裡的東西最全,而且物美價廉,所以來深圳,一定要去東門老街。
  • 引領百年時尚潮流,淮海中路向世界級商圈闊步前行
    引領百年時尚潮流,淮海中路向世界級商圈闊步前行 2020-12-02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華指數|見證百年摩登史 「淮海中路時尚魅力指數」首發
    目前,淮海中路商圈包含16個重點綜合商業體、約550個品牌,其中時尚行業頭部品牌約32個,愛馬仕、蒂芙尼等部分品牌門店為全國乃至世界稀有的旗艦級門店。商業建設度子指數及其二級指數隨著「首店經濟」興起,首店數量已成為衡量商圈活力的重要指標。
  • 深圳東門老街
    其實,哪裡又有什麼新奇,不過是人們在一個陌生城市的好奇驅使,和被商業炒起來的知名度。有別於濃縮驚奇與雄偉的世界之窗,刻錄改革開放以來騰飛史的錦繡中華,還有數十個大型全包服務的coco park購物中心,東門老街就像上海十年前的南京路,像重慶辣哄哄的解放碑商業街。
  • 夜遊新威附路:一眼越百年 老街變網紅
    夜晚的新威附路,時間仿佛變慢了,老街百年沉澱下的歲月與從容,自有一種安撫人心的力量。「有朋自遠方來,就想帶他看看咱威海最有特點的地方,嘗嘗咱威海最有特色的美食。」市民高聿地說。當晚,他在這裡宴請外地朋友,特地點了幾道極具威海特色的海鮮小菜,邊吃邊聊。
  • 山東威海一條百年老街,其文化底蘊可與北京鑼鼓巷相提並論
    不過,很少有人知道,這裡除了有獨特的天然優勢外,還有一條威海的老街,那就是1902年建成的那條老街。老一代的人都說這條街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傳說這條舊街道是由舊教堂旁邊的「露石臺別墅」(現在是西餐廳)所建的。露石臺別墅是一位英國商人在夏季時建造的別墅。這座別墅建了30多年,十幾個修女從盧森堡來到中國,在它旁邊建起了今天的寬仁院教堂,這條小街也逐漸繁榮起來。
  • 深圳東門升級改造:傳統商業步行街如何重生
    此前,商務部召開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專題新聞發布會,正式將深圳東門步行街等12條步行街列入第二批步行街改造升級試點,東門步行街升級改造試點也在近日正式啟動。那麼,傳統的商業步行街應該如何重生?  步行街的「生命力」  說起深圳最熱鬧的地方,位於深圳羅湖區的東門步行街絕對榜上有名,東門步行街不僅是深圳最具代表性的商圈之一,也是深圳商業的一面「鏡子」。從老街地鐵站出來,步行街沿街店鋪的叫賣聲、美食城的燒烤檔發出滋啦響聲等,組成了深圳最具煙火氣息的市井畫卷。
  • 青島市北區臺東步行街:百年地標 時尚再起
    半島記者 鄭欽澤 攝這裡是體味青島城市氣質的城市客廳,這裡是激蕩著百年商業風雲的地標商圈,這裡就是臺東步行街。「中國著名商業街」、「國際金街」,年客流量達7000萬人次,年營業額約50億元,擁有這些標籤和流量的臺東,如何更好地整合現有商業和旅遊資源,如何以一脈相承的商業文化實現對現有區域的價值提升,如何賦予這片商業中心除現有商圈屬性外的又一重層次和深度?在7月23日的全國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現場會,青島臺東入圍全國第二批12條步行街升級改造提升試點。
  • 多彩臺東丨百年商圈蝶變新生 芳華再起!
    市北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臺東步行街改造提升指揮部副總指揮徐樹成說,未來臺東將打造成為中國北方城市更新的典範、商業中心復興的樣板、消費高質量發展的平合,使之成為時尚之街、文化之街、網紅之街、流量之街、青年之街、品牌之街,助力青島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建設。
  • 《老街故事》記錄歷史的情懷與味道|力璞文化
    柴橋老街的故事一條條縱橫交錯的老街是一座城市的經脈是歷史的一段記憶一生痴絕處,無夢到柴橋>在蘆江河畔柴橋老街靜靜的躺臥了上百年七八米寬的街道兩邊二層木結構的老屋相互依偎斑駁的排窗上老字號的招牌依稀可辨一層層黑色的瓦片
  • 瀋陽太原街,雖然也是百年老街,但是歷史與中街相比卻是截然不同
    在瀋陽,中街和太原街都是比較著名的百年老街。如今很多遊客們來到瀋陽以後,往往在有時間的時候,都會到這兩天街來看一看。瀋陽中街今年的變化,真的是讓很多遊客都感覺眼前一亮。如今的瀋陽城,在不斷的發展,雖說有很多的風景和舊址已經看不見,但是依然留給遊客們不少的舊址和典故,讓遊客們來到瀋陽以後,不會枯燥乏味。
  • 老街記憶
    文/左慧書        老街俗稱一道街,舊時從東門到西門,一公裡的地方便是縣城的距離。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老街的話,便是古舊。           小城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和文化背景,老街的存在也年代久遠,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在縣城周邊相繼矗立,夜晚霓虹閃爍。老街,依然保留著歲月的滄桑和歷史留下的痕跡。
  • 深圳市資訊|與白天「冷豔」、深圳東門街道不同,夜晚霓虹閃爍
    「城市會客廳」,每一個來到深圳的外人都會來到東門老街,否則,你會覺得你沒有來到深圳。在深圳這個快節奏的城市裡,人們白天都很忙,東門老街也多冷清,只能在晚上放鬆,此時,東門老街變得越來越休閒,霓虹閃爍,時尚達人,各種小吃,琳琅滿目,雲集就在這裡。東門老街真實地記錄了深圳城市的發展歷史,東門商業街是現代化深圳歷史階段的見證,是深圳市歷史文化積澱的有機組成部分。
  • 百年華興街換新顏 這條老街既有「蜀都味」也有「國際範」
    擁有百年歷史的成都郵電局大樓。華興街社區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餐廳。充滿現代設計感的咖啡廳散落在頗具民國風情的街巷間,始建於清末的老院落「變身」藝術酒店……當下,成都市錦江區歷史悠久的華興街,通過現代與歷史、潮流和傳統交融碰撞,正煥發出百年老街的全新姿態。作為成都中心城區的老牌商業街區,華興街曾興盛一時。
  • 五馬老街:舊時光裡說新事
    「十一」長假,新五馬歷史文化街區日均人流量達22.4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86.7%,街區日均銷售額達1000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03%,創歷史新高。  老年人沉浸其中,年輕人極力追捧,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旅行團,無不宣告著,這條始建於東晉,已經有1600多年歷史的五馬老街青春正好。  新五馬歷史文化街區是如何進行活態保護的?在保護與發展間,如何拿捏好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