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9 21: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再次來到新疆英吉沙縣烏恰鎮23村,映入眼帘的水泥小路和整齊的院牆,這讓四公局派駐英吉沙扶貧幹部王安焦灼的心情放鬆了許多。「看來我們都遵守了約定。」王安心裡想道,用手敲了敲嶄新的院門。
2019年4月中旬,王安和同事們在整理英吉沙縣特困家庭資料時注意到了一個被圈注多次的名字——帕提古麗,王安決定前往烏恰鎮走訪這個家庭。一座不起眼的小院,斑駁的木門,這就是貧困戶帕提古麗家。正準備敲門時,帕提古麗和她的兒子阿斯滿江打開了門,身後的小女兒好奇地探出頭來打量。
簡單介紹後,帕提古麗熱情地將王安一行請進了院子。說起家裡的情況,帕提古麗表情變得凝重起來:家裡缺少青壯年勞動力,常年臥床的老人需要照顧,孩子們需要上學,僅靠家裡微薄的收入實在難以維繫……說著帕提古麗聲音哽咽了。王安認真聽著,心裡已經盤算著怎麼幫扶帕提古麗一家,「家裡的孩子和老人都需要照顧,帕提古麗沒辦法外出務工,最好能在當地找到一個非全日制的公益性崗位。」正想著,擺在窗前的幾個小巧精緻的手工藝品吸引了王安的目光,這麼精緻的工藝品可以網上銷售,他馬上掏出手機搜索了一下,並將這個想法告訴了帕提古麗。臨走時,王安拍了幾張庭院的照片,並把身上的現金都留給了帕提古麗,叮囑她給老人買些藥品和營養品,給孩子添置些新衣服和書包文具,儘快回到學校學習。
回去的路上,王安開始考慮,可以幫助帕提古麗發展「庭院經濟」,種些果蔬、養些家禽家畜,解決基本的生活,再幫她聯繫一些公益崗位,還不耽誤照顧家裡老人和孩子。不久,王安就聯繫帕提古麗到當地幼兒園上班,當上了保潔員,每個月有1000多元工資。
接下來的日子裡,王安每次來到烏恰鎮都會去探望帕提古麗一家,有時送張方桌,有時買面鏡子,有時給老人送些營養品、給孩子們買些學習文具。小阿斯滿江和王安也熟了起來,他經常圍著王安,聽王安講一些外面的故事,烏黑的大眼睛充滿了好奇和嚮往。
在王安的幫扶下,帕提古麗一家的情況逐漸轉好。這天,王安再次來到帕提古麗家,正趕上帕提古麗接小女兒從幼兒園回來,小阿斯滿江忙著收拾院子裡種的蔬菜。帕提古麗遞給王安一杯熱茶,指著角落裡包裝好的色買提杏幹高興地說,鎮上的供銷社這幾天就會來收購。她還告訴王安,前些天領到了幼兒園的第一筆工資,製作的手工藝品也經王安聯繫的網售渠道郵寄到了上海,這筆收入幫她換了一部帶有翻譯軟體的手機,今後做買賣更加方便了。帕提古麗說:「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家裡的生活就比以前好多了,收入增加了,日子也有盼頭了。」王安還告訴他們一個好消息,為他們申請的特困資金已經通過了審批,可以為家裡添置10隻小羊。
趁著帕提古麗添茶的空當,小阿斯滿江拽了拽王安的衣袖,將一把短刀放在他的手中,並用不太流暢的普通話說:「我們英吉沙的小刀,送給你的嘛。」王安愣了一下,打量起這把造型奇特的小刀來。短刀僅兩寸左右,像一彎月牙,精緻美觀。王安知道當地的風俗習慣,當地男子出門遠行前,家裡長輩都要送一把隨身短刀,寓意一路平安吉祥。
王安表示不能收下,小阿斯滿江怎麼也不肯,見小傢伙認了真,王安說道:「阿斯滿江,短刀我可以收下,不過我們要有一個約定,作為家裡唯一的男子漢,你可要照顧好一家人,讓家人過上好日子,否則我要退還給你啊。」小阿斯滿江使勁地點了點頭。
今年春節,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回家過節的王安沒法及時趕回英吉沙,他只能居家辦公。心裡惦記著英吉沙的群眾,王安寢食難安,他打了100多個電話,幫助縣裡的供銷社賣出了120萬元左右的農副產品。在挨家挨戶的電話回訪中,最讓王安欣慰的是,他聽到了小阿斯滿江主動提到他們的約定。
一直到4月疫情緩解,王安才回到了英吉沙。在解除隔離後,他第一時間組建了工作隊挨家挨戶地走訪摸排。
來到帕提古麗家時,正在餵羊的一家人看到王安頓時興奮起來。小阿斯滿江兄妹倆高興地跑過來圍著他又蹦又跳,小姑娘一個勁兒地給他展示由中交集團捐贈的新校服,小阿斯滿江手舞足蹈講著在中交集團捐贈的多媒體教室裡上課時的新鮮事,帕提古麗說起了近期家裡的新變化。看著幸福的一家人,王安一顆牽掛的心也放了下來,他笑著對小阿斯滿江說,「日子會越來越好,咱們的約定還算數啊。」
來源
四公局
歡迎轉載 註明出處
點擊圖片
回顧精彩內容
原標題:《脫貧攻堅路上的中交力量 | 一把英吉沙小刀的約定》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