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第334窟(初唐)天女圖
莫高窟第103窟(盛唐)維摩室中天女圖
在莫高窟,壁畫中除飛天之外,有代表性的天女圖當屬莫高窟第334窟(初唐)天女圖和莫高窟第103窟(盛唐)維摩室中天女圖。
莫高窟第334窟(初唐)天女圖,此天女的形象,是古代現實生活中的年輕貴族婦女形象,如帝王的后妃、公主,或王公貴族的妻女等。天女完美的外表,以及造福眾生的廣大神通,實際上是古代人心目中理想女性形象的升華。壁畫中的天女多姿多彩,頭戴山形高冠,身穿廣袖長衫,披綠色雲肩,下著紅色長裙,腳踏方頭履,體態豐腴,氣度典雅高貴,也是唐代「曲眉豐頤」時尚的真實寫照。
莫高窟第103窟(盛唐)壁畫中維摩室中的天女圖,此天女,論辯竟不輸於以智慧著稱的佛弟子舍利弗。從圖中天女氣度高貴、淡定從容的情態,可見唐代女性睿智典雅的一面。
壁畫中的兩天女,都穿著唐朝時期最為時尚的布料——絲綢。 「絲綢之路」的原因讓絲綢成為唐朝與國際貨品流通最時尚的單品之一,畫中天女不論是貴婦人還是睿智女子,都穿著絲綢,並且服飾紋樣皆不相同,讓人感覺到唐代生活的高雅和雍容。
唐王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富強繁榮的帝國之一,有詩人王維在《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中所描繪的「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況。每年有大批留學生、外交使節、客商、僧人和藝術家前來長安。他們身著形式各異的異域服裝,給唐代女子服飾注入了新鮮空氣,使其呈現出多姿多彩的新局面。
雖說中國傳統封建禮教對女性的要求嚴格,不僅約束其舉止、桎梏其思想,還要求婦女將身體緊緊包裹起來,不允許有稍微的裸露。但唐代國風開放,女子的社會地位和活動空間獲得極大提高和擴展,甚至在服裝上出現了「袒胸裝」,將胸部和頸部曲線裸露在外的著裝時尚。
天女圖中兩個天女身著唐代女性穿用最多的自漢末以來一直流行的短襦長裙。上衣一般是短襦或大袖衫,除交襟右衽之外,更多地採用對襟的形式,衣襟敞開,不用紐扣,下束於裙內。短襦與長裙加上便於搭配的半臂、富於韻律動感的帔子和足尖翹起的雲頭履,構成了唐代女子的時尚風貌。
這與當時女性以身材豐腴健碩為佳,以皮膚白晳粉嫩、晶瑩剔透為美的社會審美風氣是分不開的。莫高窟壁畫、吐魯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戴羃女騎俑和唐懿德太子墓石槨淺雕中也都有袒胸裝的形象。這種流行於宮中的時尚,後來也流傳到了民間。周濆《逢鄰女》詩云:「日高鄰女笑相逢,慢束羅裙半露胸。莫向秋池照綠水,參差羞殺白芙蓉」。唐代女子穿著大袖衫時,衣擺多披垂於裙身之外。透過薄紗,胸前風景自然若隱若現,若有若無。
唐代女裙顏色絢麗,尤以紅裙為尚。紅裙又有「石榴裙」之稱,石榴裙顏色鮮豔,與石榴花的紅色堪有一比。在關於唐代石榴裙的傳說中有一個典故:傳天寶年間,文官眾臣因唐明皇之令,凡見到楊貴妃須行跪拜禮,而楊貴妃平日又喜歡穿石榴裙,於是「跪拜在石榴裙下」成為了崇拜敬慕女性的俗語。
唐代是一個文化兼容並蓄的時代,這不僅體現在政治、經濟、對外貿易等方面,更體現在服飾文化上。服飾是最直接的表現,從款式和材質方面都和宗教、異域的文化特色有相似之處,體現了文化的融合,這對文化的傳承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周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