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康熙皇帝駕崩當晚,為何不是隆科多去迎胤禛入宮

2020-12-17 玄坤文史

在正史中,康熙皇帝駕崩後,頒布遺照其實又隔了一段時間的,並非是在康熙皇帝駕崩當晚,胤禛就順利繼位的,可見胤禛的繼位過程比《雍正王朝》中還要驚險。

隆科多是胤禛能夠繼位的關鍵,胤禛在康熙皇帝病重期間,作為領侍衛內大臣掌控住了紫禁城內的宮禁,而隆科多是九門提督,北京城的防務是隆科多掌管著,按常理來說,康熙皇帝應該讓隆科多去接胤禛入宮才正常,但是派去接胤禛的是康熙皇帝的貼身侍衛張五哥。

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康熙皇帝的安排,不得不說康熙皇帝真的是老謀深算,張五哥是康熙皇帝的貼身侍衛,他最初就只是個江夏鎮的普通百姓,如果沒有胤禛和胤祥保著他,他恐怕早就被冤殺了,張五哥曾經還求康熙皇帝釋放被圈禁的胤祥,可見張五哥是個知恩圖報的人。

這時康熙皇帝已經決定要傳位給胤禛,出於對胤禛的安全考慮,讓張五哥去接胤禛入宮也是最好的選擇,並且張五哥出於對胤禛,胤祥的感激,這個過程中,必然也會或多或少地將宮中的情況透露一些給胤禛,這樣也就有利於胤禛提前做好判斷。

而隆科多是個牆頭草,他想要在王位更替的過程中給自己撈點好處,但是他又沒有佟國維那樣老謀深算,所以理所當然想要去抱八爺胤祀的大腿,最後被康熙皇帝秘密召見了,康熙皇帝明確地告訴他別和胤祀走太近,還讓張廷玉保管了聖旨,康熙皇帝幫胤禛穩住了隆科多。

關係隆科多生死的聖旨被張廷玉拿著,這並不足以讓隆科多完全投奔胤禛,但是卻能讓隆科多重新回到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康熙皇帝也知道胤祀想要拉攏隆科多,所以康熙皇帝安排隆科多去接胤祀入宮,這就是在故意釋放煙霧彈,讓胤祀放鬆警惕,隆科多在接胤祀入宮時,又把胤祀的府邸也戒嚴起來,名義上是保護,其實也是對胤祀的監視,讓他下一步有什麼布局也施展不開。

皇宮裡皇子們都到齊了,康熙皇帝宣布傳位給胤禛,胤祀一黨立刻以沒聽清為由和胤禛一黨吵了起來,張廷玉將皇子們隔開,讓張五哥帶胤禛到偏殿休息,這明顯是給胤禛做進一步部署爭取時間,胤禛這才有機會讓張五哥拿金牌令箭去找鄔先生放胤祥。

隆科多在一旁靜觀其變,知道胤祥控制了豐臺大營入宮後,大局已定他這才慢悠悠地拿著遺照進來,所以康熙皇帝做這樣的布局,對隆科多,張五哥都是有很深刻的認識,並且也準確的預估了胤禛,胤祀在自己駕崩後,可能會出現的布局。

相關焦點

  • 康熙皇帝最想傳位於哪位皇子?四阿哥胤禛,還真不是第一人選
    ——《康熙遺詔》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駕崩於暢春園,時任九門提督的康熙近臣——隆科多口傳《康熙遺詔》,命雍親王皇四子胤禛繼位為帝,是為雍正皇帝。首先,《康熙遺詔》本身就疑點重重康熙皇帝駕崩時,隆科多只是「口頭宣布」了康熙遺命,命皇四子胤禛繼位為帝。
  • 雍正王朝:張廷玉,為何能得康熙、雍正兩代帝王信任?哭出來的
    張廷玉的這句哭泣理由說明,至少向康熙皇帝傳遞了三層意思:1、康熙皇帝才是整個大清王朝的定海神針,其他人再賢能,再勢力強大、黨羽眾多,都是白扯。2、我只忠於康熙皇權,只忠於康熙皇帝和康熙皇帝指定的皇位繼承人。如果康熙皇帝駕崩,或者駕崩之前未指明皇儲人選,我就會失去效忠的對象,就會害怕,就會慌張。
  • 雍正王朝:雍正登基的當晚,為何老十七要求見雍正?這裡大有文章
    文/晨曦博文雍正王朝自從上映到現在已有二十餘年,但直到今日仍受到大家的喜愛和追捧,可見的確是一部不錯的電視劇作品,劇中的人物,大到皇帝、大臣,小到太監、宮女,每個人物都被刻畫的無可挑剔。其實雍正王朝中還有很多隱晦的事情,從表面上看,根本看不出來。小編今天給大家說的便是其中的一件隱晦之事。在雍正登基的當晚,當雍正皇帝回到自己的前邸之後,此時門外有人稟報,說十七阿哥求見,此時雍正聽從了鄔先生建議,並沒有召見他。那麼問題來了,雍正繼位的當晚,紫禁城可謂危機四伏,為何在此時,老十七會去求見雍正呢?
  • 雍正王朝:康熙駕崩,為何隆科多等十三爺到暢春園後才捧出遺詔?
    在《雍正王朝》中,隆科多作為佟國維的侄子,深得佟家「不要一條道走到黑」祖訓的真傳,成了一個典型的騎牆派。在康熙即將駕崩的前夕,作為九門提督的隆科多成了最炙手可熱的人,八爺胤禩在掌控了豐臺大營之後,又曾試圖爭取隆科多。可以說,在當時的狀態下,誰得到了隆科多的幫助,誰就控制了整個北京城。
  • 雍正王朝:康熙皇帝為何希望四阿哥胤禛做一個孤臣?
    有人說,做孤臣的下一步就是成為寡人,這表明康熙有意將皇位傳給胤禛。持這種觀點的人,未免把老康熙看扁了。對於皇位,康熙是很謹慎的。而且直到康熙六十一年他去世之前,康熙都不曾暗示過新太子人選,一方面是出於保護,另一方面也是在不斷考察。所以,康熙希望胤禛去做孤臣,絕不是就此內定他做皇帝了,而是有其他考慮。
  • 雍正王朝:明明是兒子搶蘇舜卿得罪了允祥,為何隆科多跪求雍正?
    隆科多此舉到底是什麼原因?按道理,他應該直奔允祥去的。難道,他與十三爺允祥之間有什麼過節?雍正即位之後,十三爺允祥的地位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老八允禩雖然是總理王大臣,但是卻是雍正皇帝政治包圍和瓦解的對象,隆科多雖然有擎天保駕之功,但是他做得並不地道,又因為推薦的諾敏追繳番庫虧空作假被發現,所以日漸在雍正皇帝面前失寵。說隆科多做得不夠地道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可以追溯到康熙駕崩當晚的情形。
  • 雍正王朝:康熙臨終為何要重用隆科多?這才叫帝王心術的巔峰
    其實,康熙皇帝利用了隆科多的「利己心理」;隆科多則更是看準了康熙皇帝必須對自己重用的心理。康熙皇帝和隆科多,屬於相互利用,相互成就的所在。這才是康熙皇帝對隆科多如此放心的真正原因所在。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問題,那就是康熙皇帝臨終之際,隆科多所擔任的「九門提督」還能不能換人?
  • 雍正王朝:太子要學李世民,康熙為何重用胤禛和胤禵應對?大智慧
    對於康熙皇帝的舉動,張廷玉同樣有著疑惑:「皇上,您看,這樣一來豈不是逼太子!」對啊,既然要提前防備,提前計劃,為何還要主動逼迫太子政變呢?我們來看下康熙皇帝的三道詔書:第一道密旨寄給四阿哥胤禛:命他即刻召見隆科多,嚴密注視太子一黨的動向,一旦發現他們圖謀不軌,即著胤禛捉拿太子,隆科多將太子黨羽一體捕獲。
  • 《雍正王朝》第25集故事梗概(配有本集視頻) // 康熙臨終前傳位老四胤禛,為何只有兩個阿哥仗義執言?
    李紱趕到三爺胤祉府上說明緣由,三爺出主意讓他去見正好在京的江蘇巡撫李衛……視頻:延伸閱讀: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帝駕崩之時,老八胤禩一夥質疑康熙帝並沒有傳位給老四胤禛。一、看《雍正王朝》,尤其是康熙帝駕崩當晚,仿佛一切塵埃落定,花落老四胤禛家,實際上劇中還有一些容易讓我們忽略的阿哥,其實他們的內心一樣的激情澎湃。
  • 十四爺後人:雍正篡位的依據找到了!雍正皇帝篡位之謎被揭開
    ,很多人聲稱康熙皇帝確實將皇位傳給了胤禛,理由是在康熙駕崩之前,特派胤禛前去祭天,而且還在一天之內從早到晚三次召見胤禛,因此,胤禛的即位合法性毋庸置疑。1722年的十月十三日夜晚,康熙駕崩,在此之前康熙急召皇子們入宮,其間有八爺黨和三皇子、七皇子等人,這就是前史上記載的八人同受面諭,可是這個細節在1729年才被公布於世,而此刻八爺黨現已被剿除潔淨,知情人死的死,圈禁的圈禁,很顯然雍正皇帝心虛,將知情人剷除之後才公布這一假造的細節。
  • 雍正王朝,雍正為何能成為皇帝
    胤禛在十三阿哥胤祥和隆科多的護駕下,成功繼承皇位,史稱雍正皇帝。雍正的繼位讓很多人感到意外。胤禛登上皇位,針對他的質疑和各種傳說頻繁四起,即便在雍正時期,就流傳各種傳說。康熙有36個兒子,活下來24個。清朝制度不同其它明朝,藩王不去外地就藩,對這24個活著的兒子,康熙不往外地封了,就留在潮庭分配工作。你管禮部,你管吏部;你管兵部,你管刑部;你去賑災,你去修河,你管民政…!
  • 盤點雍正皇帝時期的4位議政大臣,其中有三位是雍正皇帝的親信
    當時權力最高的是議政大臣,而且僅有四位,而這四位都是滿人,其中還有兩位是雍正皇帝的兄弟,來看看這四人都是誰吧: TOP、4 隆科多 胤祥的全名是愛新覺羅·胤祥,乃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三個兒子,這胤祥也是奇怪,自幼便與雍親王胤禛(雍正皇帝)關係最親密,而雍正皇帝待他也非比尋常;而且康熙皇帝也是極為喜愛這個兒子,無論去哪裡
  • 雍正王朝:隆科多已位極人臣,為何還要背叛雍正?
    可謂是雍正帝初期的核心人員,就這樣的權利和官位,隆科多為何還要背叛雍正呢?下面咱們就來分析一下。大家看過整部劇以後,不知道有沒有發現,隆科多就一個投機分子,甚至說他們整個家族就是。拿隆科多的上位來說,整個就是和佟國維唱的「雙簧」,在劇中他們是叔侄,其實在歷史中他們是父子,在康熙帝和佟國維談過話以後,佟國維就深感老八胤禩是沒有機會榮登大會了,之前他們一家一直站在老八這一邊,經過康熙的敲打,佟國維完成了權力的交接,把自己的兒子推上高位,並且站在了老四胤禛一邊。由於佟國維被免職回家,同時也重創了老八集團。可能很多讀者要問皇帝有那麼大的權力,還需要這麼辦嗎?
  • 雍正王朝:康熙封胤禵為大將軍王,為何只是稱號,爵位還是貝子?
    雍正王朝電視劇距今已有21年之久,不只是在上映之初反響熱烈,斬獲多項大獎,更是歷經市場這麼多年考驗,有著源源不斷的觀眾加入好評大軍之中,可謂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經典之作。為何雍正王朝電視劇好評如潮呢?而除此以外,雍正王朝電視劇其實還隱藏著一條暗線劇情,那便是表面來看,這部電視劇雖然只是大體符合歷史走向,具體劇情則是參考糅合了其他時期歷史事件和野史,雖然不是真實歷史再現,但頗有深度,蘊含了各種道理;但是再細看,某種程度上來說,雍正王朝電視劇其實對於康熙、雍正時期的各種謎團,也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有著自己別具一格的解釋,並且以劇情完美表現出來了;諸如歷史上雍正是否篡位的爭議謎團
  • 雍正 (清世宗年號):愛新覺羅·胤禛
    蒙古尊稱為「納伊拉爾圖託布汗」,西藏稱呼為「文殊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為孝恭仁皇后(德妃烏雅氏),生於北京紫禁城永和宮。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為和碩雍親王。在二廢太子胤礽之後,胤禛積極經營爭奪儲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他繼承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雍正帝在位期做了一系列改革。
  • 隆科多身為康熙駕崩時唯一在場之人,為何沒選擇更強大的八爺黨?
    ,隆科多先是口頭宣布康熙遺命,立四阿哥胤禛為繼承人,三天以後,康熙遺詔才正式寫出並頒布天下。 可以說當時不同史料之間的記載是自相矛盾的,但雍正完善後的這個說法,很明顯經不起推敲,康熙帝駕崩時根本沒那麼多阿哥在場的,像雍正的兒子乾隆帝在位時期,談及雍正的繼位,都沒有以這個說法來佐證父親雍正的繼位沒問題,而是這般說道:「聖祖大漸,授位皇考,其時系內大臣隆科多宣傳顧命」。
  • 《雍正王朝》豐臺大營有多重要?為什麼是雍正繼承皇位的關鍵?
    鄔思道和老四胤禛都難以確定隆科多的意向,所以這給胤禛奪嫡增添了不少變數,可以說,九門提督才是「穩」與「亂」的關鍵所在。作為觀眾,我們知道隆科多已經被康熙皇帝搞定,但是作為奪嫡皇子各黨來說,他們並不知道這種情況。
  • 雍正皇帝在繼位之後,為什麼首先會逼死自己的生母?
    烏雅氏的父親是護軍參領,職位不高,因而她14歲入宮時,只是名小宮女,後被管理六宮的佟貴妃選中,為康熙帝侍寢,19歲生下皇四子胤禛,第二年受封為德嬪。清初時,後宮中不許生母撫育自己所生皇子,加上烏雅氏位份太低,胤禛便交由佟貴妃撫養。佟貴妃是康熙的表妹,深受寵愛,雖然直到臨死前才被立為皇后,但長時間執掌後宮,是真正的後宮之主。
  • 胤禛是如何成長為「雍正」皇帝的?
    他有過人的膽識,以罕見的勇氣推動變革,然而哪怕是一次輕微的地震,都能把他嚇得驚慌失措,迅速搬出宮殿去住帳篷,被在場的朝鮮人寫在筆記裡笑話。他生前很忙,在位13年硃批1000多萬字,還有時間親自寫佛學著作,他死後更忙,無論是《雍正王朝》《甄嬛傳》,還是《步步驚心》《書劍恩仇錄》,哪個電視劇他都是主角。他就是愛新覺羅·胤禛,雍正皇帝。胤禛是皇四子,與三位哥哥相比,他心事最為沉重。
  • 雍正王朝:胤禛的洗腳水,年羹堯為何想倒又沒倒?已經不需要了
    導讀:太子胤礽二次被廢以後,康熙皇帝諸位皇子之間的奪嫡之爭進入了短暫的和平時期,直到西北戰亂再起,傳爾丹六萬大軍全軍覆沒。在儲位虛懸,康熙皇帝已入暮年的關鍵時期,康熙皇帝做出的「從皇子中擇一賢者,代朕出徵,封大將軍王」決定,再次挑起了諸位皇子之間的瘋狂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