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隨筆集,記錄了作者對點滴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作者後藤由紀子,婚後與眾多的日本女性一樣,生兒育女,操持家務,成了一位家庭主婦。後因為生了一場病,才意識到世事難預料,應該儘早去完成一些一直想做的事情。於是在病癒之後,在照料家庭之餘,獨立經營起一家售賣陶藝和餐具的雜貨店。
如此十餘年過去,孩子健康成長,小店也成了一家人氣小店。出人意料的是,後藤由紀子並沒有因此變得緊張而忙碌。相反的,她在工作與家庭之間找到了一種平衡,一切順其自然又恰到好處,在她精緻美感的生活背後,藏著「凡事七分剛剛好」的生活哲學和一顆安逸從容的平常心。
現實生活中,匆忙的步伐,忙碌的工作,是常態。當我們長時間地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時,勢必會疏忽身邊的家人和家庭,甚至會與生活產生一種疏離感。而當我們對所有事情都付出100%,甚者120%的努力時,過度地勞作又會引發精神焦慮,導致身心俱疲。
中國有句古話:「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它所表現的就是物極必反這麼一個矛盾轉化的現象。
凡事皆有度,用力過猛,或者太過於較勁,都勢必會造成過猶不及的結果。
生活要適度。飲食、起居、睡眠都是如此。不吃得過飽也不能吃得太少,起居作息要有規律不能繃得太緊,睡眠要有足夠的時間保障。正所謂「美酒飲至微醉後,好花開在半放時」,適度的,往往可能才是最好的。
教育要適度。適度地抽離,反而更有益於孩子的獨立與成長。把最重要的東西教給孩子,自尊、自愛、健康、具有同理心和懂得感恩,如此,做個七分好的父母就可以了。
工作要適度。身體和精神,付出七分努力就夠了。追求理想和目標,就像是一段長跑,要想長長久久地堅持下去,就要懂得有所取捨。剛者易折,柔則長存。
做人要適度。留出一定的空間,才能做到有所包容。與人交往,「久往令人厭,頻來親也疏」,正如孔子所言:「恩不可過,過施則不繼,不繼則生怨;情不可密,過密則不繼,不繼則生隙」。
人生許多事,無須強求完美。有能力,就努力做;沒能力,就適可而止。沒有奢望,順其自然,就像莊子說的那樣,「盡其本步而遊於自得之場」(做力所能及的事,不過於負重,做回原本的自己)。
凡事七分,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