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逐萬億市場,泛癌種早篩和單癌種早篩和誰能成為主流?

2020-12-26 騰訊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動脈網

近年來,隨著液體活檢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各種各樣的癌症早篩產品不斷湧現。但現階段大多數篩查方法只能針對特定癌種進行篩查。泛癌種早篩技術是健康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實現多種癌症同時檢測,在仍舊嚴峻的腫瘤防治工作面前,泛癌種早篩成為了降低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利器。因此,泛癌種早篩也被認為是下一代癌症早篩技術的突破口。

2020年9月,行業頭部企業Grail申請IPO,並宣布計劃於2021年以LDT方式推出泛癌種早篩產品Galleri,可檢測50餘種癌症,用於50歲以上無症狀人群癌症篩查,讓泛癌種早篩受到了空前關注。

隨著泛癌種早篩產品逐漸成熟,行業內呈現出了單癌種早篩和泛癌種早篩雙足鼎立的局面。泛癌種早篩發展現狀如何?存在哪些不利因素?在萬億藍海市場中,單癌種早篩與泛癌種早篩誰能成為主流?

動脈網整理了涉足泛癌種篩查的企業,並對吉因加CEO易鑫,以及青桐資本投資總監原碩進行了採訪。

可篩查癌種數量越多越好?個性化、可定製才是關鍵

從表格中可以看到,各家企業可篩查的癌種少則幾種、十餘種,多則高達百餘種。例如思勤醫療能夠篩查100餘種癌症,覆蓋男性和女性高發癌症。不少人的觀念中,可篩查癌種越多越好,儘可能將所有癌種一網打盡。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吉因加CEO易鑫認為,並非是可篩查癌種越多越好,很多癌種發病率極低,對健康人群來說篩查意義不大,盲目追求數量只會導致過度篩查,為受檢者帶來不必要的焦慮和心理壓力。青桐資本投資總監原碩同樣表示:「更多的癌種意味著需要更大規模的資料庫和分析能力,不具備這樣的積累強行推廣多癌種篩查意義不大。」

同時,個性化、定製化的泛癌種早篩方案是未來發展趨勢。易鑫談到:「以前我們總想著通過一個技術手段,覆蓋所有的癌種,但癌症異質性太大、惰性程度不同,每位受檢者的獲益程度也各不相同。」根據受檢者個人的特質,評估患癌風險,定製合適的篩查清單,再結合液體活檢、影像學、內窺鏡等多種技術進行篩查,是更為精準的泛癌種早篩解決方案。

ctDNA是目前主流的檢測指標,多組學值得關注

目前,大部分泛癌種早篩企業均是以ctDNA做為檢測指標。

ctDNA甲基化是基因化學修飾的一種形式,能夠在不改變基因序列的前提下,改變遺傳表現,可引起染色質結構、DNA構象、DNA穩定性及DNA與蛋白質相互作用方式的改變,從而控制基因表達。基因甲基化發生在癌症之前,是癌症發生的重要機制。也就是說,通過早期發現與癌症相關的甲基化異常位點或表達譜,可以起到早期發現癌症的作用。

實際上,從理論上來看,ctDNA、CTC、外泌體均可用於癌症篩查。但從技術發展成熟度來講,NGS檢測技術的出現使得ctDNA發展更為成熟,是目前液體活檢的主流應用方向。從三者的優勢和側重點來講,ctDNA側重基因層面,獲取突變信息,更適用於早期篩查。

同時可以看到,在表格中,也有少量企業,如泰萊生物、華大基因在運用多組學技術進行泛癌種早篩。在多家生物科技企業盤踞的情況下,多組學技術成為企業佔領癌症早篩市場有利地位的利器。

多組學被稱為「下一代液體活檢」,是一種全新的生物學分析方法,能夠根據不同癌症的不同發展階段,以及不同特徵的人群,針對性地提供篩查效果最好的產品。

多組學的基本方法學是基於基因組、轉錄組、表觀遺傳組、蛋白質組、代謝組、微生物組等多個不同生命環節、不同維度的分子水平的大量生物數據,利用生物信息統計分析、計算生物以及機器學習等技術,對生命過程、疾病等集合超多影響因子的複雜生命現象進行高層次的分析、解讀。

泰萊生物研發的安安盼(Meta-Pan)是國內較為成熟的基於多組學技術的泛癌種早篩產品,覆蓋超過14種國內最高發、高死亡率的腫瘤,在超過98%的特異性之下,大多數腫瘤的檢出靈敏性超過92%。目前,安安盼已經完善了LDT產品資質,正通過第三方醫學檢驗所、體檢中心、商業保險計劃等渠道觸達終端用戶,是泰萊生物的拳頭產品。

腫瘤指導用藥競爭白熱化,布局泛癌種早篩佔據有利地位

從企業類型來看,涉足泛癌種早篩領域包括專注癌症早篩的企業,如思勤醫療推出了泛癌種早篩產品思康寧,一管血便可全面篩查男性和女性高發癌種,鎖定癌種早期信號,免於影像學輻射、內窺鏡和穿刺活檢侵入損傷;鵾遠基因利用原創研發的ctDNA甲基化多癌篩查技術PanSeer方法,在囊括近20餘萬社區人群的泰州隊列的血樣中實現了比臨床診斷提前4年發現血液中的微量腫瘤甲基化信號。

泛癌種早篩是單癌種早篩的進化方向,在重點突破單癌種早篩的前提下,企業布局泛癌種早篩勢在必行。

布局泛癌種早篩市場的也包括腫瘤指導用藥企業,如吉因加、和瑞基因等。動脈網認為,腫瘤伴隨診斷企業將泛癌種早篩作為新的業務方向是出於幾點考慮。

首先是市場規模夠大。原碩表示,泛癌種早篩對應的不再是傳統臨床市場,而是更大規模的體檢市場,遠超腫瘤伴隨診斷市場規模。

其次,與擁擠的腫瘤個體化治療領域相比,泛癌種早篩市場仍是一片藍海。易鑫表示:「從用藥指導到全程監測再到早期篩查,是腫瘤液體活檢應用一大發展趨勢,隨著腫瘤指導用藥競爭逐漸白熱化,全程監測和癌症早篩成為腫瘤液體活檢企業的突破口。」

同時,泛癌種早篩產品具有高復購率(平均2-3年復購一次),且理論上人人都可以是目標客戶,市場成熟後銷量可觀。另外,早篩靶點與腫瘤治療方案可能相關,可用於研發治療藥物和技術,在業務上形成協同效應,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並且,與不同地區、不同國家高發癌症不同,中國人群的早篩靶點也與歐美人群有些許差異,國外成熟產品可能不適用於中國人群。因此,國內企業可佔據一定優勢。

阻礙泛癌種早篩快速普及有四個方面

雖說在資本、利好政策、高居不下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等因素的影響下,泛癌種早篩市場前景可期。不可忽略的是,泛癌種早篩處於初級階段,仍然存在著諸多困難亟待解決。

數據積累不足。與單癌種早篩相比,泛癌種早篩產品所需的數據量更大,商業投入也更大,需要企業有長期的積累。

數據積累作為關鍵,有多家企業正持續用大隊列的臨床研究收集數據,打磨產品。在國外,Guardant Health啟動「Guardant 1 Million」計劃,計劃在5年內完成100萬個癌症患者的液體活檢基因測序,希望藉助測序數據推動癌症治療的進步,加速基於血液檢測的癌症早篩早檢產業的 發展。

行業先行者Grail更是開展了多項前瞻性臨床研究,其中在2016年啟動「循環遊離基因組圖譜」(CCGA)計劃。包括三個部分:發現與腫瘤直接相關的可檢測靶點(CCGA-1);樣本隊列擴展和算法訓練(CCGA-2),產品的臨床驗證(CCGA-3)。目前基本完成前兩項共計6700名患者檢測,並確定了甲基化為靶點的早篩產品,基於此的多癌種液體活檢測試獲得FDA的突破性醫療器械認定。

國內亦在開展泛癌種早篩大規模前瞻性研究,燃石醫學在2020年5月正式啟動中國首個超萬人前瞻性泛癌種早檢研究「PREDICT」,建立中國癌症人群、對應良性病變人群及健康人群的甲基化特徵圖譜資料庫,研究預期納入超過14000例受試者。

價格偏高。易鑫認為,單癌種早篩價格在100-300元,泛癌種早篩價格在1000-2000元是合適的價格區間,但目前的液體活檢早篩產品價格遠遠高於這一區間,阻礙了癌種早篩技術的普及。

提供高性價比的泛癌種早篩產品一直是我國企業的探索的方向。思勤醫療認為降低價格的核心是在測序上不用進行擴增以及使用更優化的算法。新聞報導稱,思勤醫療計劃在3-5年內將思康寧的售價控制在1000元人民幣以下,幫助實現癌症早篩的大規模普及。

審批困難。國內尚未有泛癌種早篩產品獲批。原碩表示:「早期癌症血液中標誌物含量太低,檢測信號太弱。而且早期癌症在CT等傳統臨床層面無法檢測,甚至在臨床上也沒有手段可以處理,所以在臨床認可度上存在問題,對應的報證審批領域目前也比較模糊,並沒有完全的政策規範。」

臨床意義。原碩認為:「目前癌症早篩標準主要以影像學等傳統技術手段為主,臨床對液體活檢的態度仍然趨於保守。如果泛癌種早篩無法與臨床意義相對應,即使檢出早期癌症也只能起到警示的作用。並且,這樣的早篩產品在C端的消費意願也是一大問題。」

推廣費用高昂。不少企業曾向動脈網表示癌症早篩產品推廣費用昂貴,尤其是通過網際網路渠道面向C端推廣。動脈網認為,泛癌種早篩作為新技術,目前並非必須項目,企業可先重點在體檢中心進行推廣,快速在體檢中心替代傳統技術。在市場教育較為成熟之後,再發力網際網路渠道,可一定程度降低推廣費用。

單癌種早篩與泛癌種早篩,誰會是主流?

回到我們開頭提出的問題,單癌種早篩與泛癌種早篩,誰會成為主流?

原碩和易鑫均認為,單癌種早篩與泛癌種早篩不存在替代一說,屬於互補關係。

原碩表示,單癌種早篩與泛癌種早篩面向的人群不同。早期腫瘤的發現對早篩技術的靈敏度要求較高,泛癌種早篩雖說能夠同時檢測多種腫瘤,但並不一定能夠明確是哪種腫瘤。建議有明顯的腫瘤家族史和高風險人群選擇單癌種早篩。沒有明確的腫瘤高危因素的人群更適合泛癌種早篩。

易鑫認為,單癌種早篩與泛癌種早篩應該是精篩與初篩的關係。應該先通過泛癌種早篩進行初篩,再通過單癌種早篩進行精篩。

動脈網認為,選擇單癌種早篩還是泛癌種早篩,更多地取決於受檢者的實際情況和意願。我們從價格、患者依從性、可篩查癌種三個維度對其進行了對比。

單癌種早篩技術繁多,比較之前,先對單癌種早篩技術做一個簡單的分類。單癌種早篩可分為基於液體活檢技術的單癌種技術和較為傳統的單癌種早篩技術(如腸鏡、胃鏡、低劑量螺旋CT等目前市場主流的篩查手段)。

價格:泛癌種早篩>基於液體活檢的單癌種早篩>傳統的單癌種早篩

可篩查癌種:泛癌種早篩>基於液體活檢的單癌種早篩=傳統的單癌種早篩

舒適便捷度:泛癌種早篩=基於液體活檢的單癌種早篩>傳統的單癌種早篩

從價格來看,泛癌種早篩需要檢測的位點較多,價格較貴。傳統的單癌種早篩技術成熟,價格低廉。從可篩查癌種來看,泛癌種早篩可檢測多個癌種,優勢明顯。從舒適便捷度來看,基於液體活檢的篩查技術的便捷度總體優於傳統單癌種篩查技術,尤其是有的液體活檢技術實現了居家篩查,可大幅提高用戶篩查依從性。總的來說,三種癌種篩查手段各有優劣,互為補充。企業在研發上,應根據目標人群、新技術與現有技術比較等角度進行產品布局。

相關焦點

  • 腫瘤早篩觀察丨高發癌種成研發重點 單癌種、泛癌種早篩研發並進
    從各公司開發的腫瘤早篩檢測技術來看,主要分為單癌種檢測和多癌種檢測兩大類,而肺癌、腸癌、肝癌、胃癌等中國高發癌症成為各企業早篩產品研發的對象。  在單癌種早篩產品的研發方面,康立明生物的大腸癌檢測產品「長安心」在2018年11月獲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其通過檢測糞便中基因異常改變(人類SDC2基因甲基化),來幫助醫生提前發現腸道腫瘤,將腸癌阻斷在早期階段。
  • 鵾遠基因完成近10億元B輪融資,全面推進癌症早篩產品研發及商業化
    據了解,本輪融資主要用於擴充公司腫瘤早篩產品研發管線,並將重點推進各產品的註冊生產和商業化進程,以及泛癌種早篩產品的擴大前瞻性驗證。官方資料顯示,鵾遠基因成立於2014年,致力於新一代基因檢測和分子診斷技術的研發和臨床應用,圍繞腫瘤的預防、發生和發展,開發系列解決方案,尤其是基於專利甲基化檢測平臺的腫瘤無創早期篩查和診斷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旗下產品管線覆蓋泛癌種、肺癌、結直腸癌、肝癌、胃癌、食道癌、胰腺癌、甲狀腺癌等。
  • 鵾遠基因獲中金領投的10億元B輪融資 全面推進癌症早篩產品研發及...
    鵾遠基因本輪融資主要用於擴充腫瘤早篩產品研發管線,並將重點推進各產品的註冊生產和商業化進程,以及泛癌種早篩產品的擴大前瞻性驗證。2020年7月,鵾遠基因聯合復旦大學發表重磅科研成果,利用鵾遠基因公司自主研發的循環腫瘤DNA(ctDNA)甲基化多癌篩查技術PanSeer,在全球範圍內首次實現泛癌種早篩技術在大型自然人群隊列中的嚴格驗證,領跑全球泛癌種早篩第一梯隊。此次融資後,鵾遠基因將繼續推進泛癌種早篩技術的進一步擴大驗證和商業化落地。
  • 驗血一次早篩5種癌症 較臨床診斷提前4年 鵾遠基因或明年底申報...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金小莫)訊,抽一管血,經過3-5天的檢測後,即可提前獲知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肺癌和肝癌這五種高發癌症的患病風險,並通過內鏡或微創手術等治療方式將之扼殺在萌芽期。在一項與復旦大學聯合開展的囊括近20餘萬社區人群的長期、系統的癌症早期檢測研究中,與臨床診斷相比,該早篩技術可提前4年預警,檢測靈敏性達到了95%。研究使用了鵾遠基因原創研發的ctDNA甲基化多癌篩查技術PanSeer。日前,研究結果以《血液無創檢測可以比常規診斷提前四年發現癌症》為題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 鵾遠基因獲10億元B輪融資:繼續推進癌症早篩技術擴大驗證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鵾遠基因獲10億元B輪融資:繼續推進癌症早篩技術擴大驗證 近年來,血漿中的循環腫瘤DNA (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已成為一種具有前景的癌症生物標誌物
  • 鵾遠基因完成近10億元B輪融資 擴充腫瘤早篩產品研發管線
    新京報訊(記者 王卡拉)12月15日,基因測序服務提供商鵾遠基因宣布完成近10億元B輪融資,主要用於擴充公司腫瘤早篩產品研發管線
  • 鵾遠基因完成 10 億元 B 輪融資,推進癌症早篩產品研發及商業化
    本輪融資主要用於擴充公司腫瘤早篩產品研發管線,並將重點推進各產品的註冊生產和商業化進程,以及泛癌種早篩產品的擴大前瞻性驗證。鵾遠基因成立於 2014 年,致力於新一代基因檢測和分子診斷技術的研發和臨床應用,圍繞腫瘤的預防、發生和發展,開發系列解決方案,尤其是基於專利甲基化檢測平臺的腫瘤無創早期篩查和診斷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 鵾遠基因完成10億元融資 創國內癌症早篩最高記錄
    截至目前,這也是國內癌症早篩領域的企業融資額的最高記錄。據了解,本輪融資主要用於擴充公司腫瘤早篩產品研發管線,並將重點推進各產品的註冊生產和商業化進程,以及泛癌種早篩產品的擴大前瞻性驗證。在今年的歐洲腫瘤內科學會年會(ESMO)上,鵾遠基因基於專利ctDNA甲基化檢測技術,以poster的形式公布了與國內多家三甲醫院和知名專家醫生合作的3項癌症早篩早診最新研究成果,具體涉及肺癌、甲狀腺癌、胰腺癌等多個我國常見癌症的早篩早診臨床研究。
  • ...在腫瘤出現前「搶先預警」,癌症早檢企業「高美生物」與「諾恩...
    腫瘤早檢是目前行業發展熱點,強烈的癌症早檢醫療需求、廣闊的市場空間、前沿技術的發展方向,使得癌症早檢頗受資本關注。去年9月出臺的《健康中國行動——癌症防治實施方案(2019—2022年)》,給行業帶來政策紅利,在政策層面上「明確加快推進癌症的早期篩查和早診早治,擴大癌症篩查和早診早治的覆蓋範圍,引導高危人群定期接受防癌體檢,提高癌症生存率」。
  • ...在腫瘤極早期「搶先預警」,癌症早檢企業「高美生物」與「諾恩...
    腫瘤早檢是目前行業發展熱點,強烈的癌症早檢醫療需求、廣闊的市場空間、前沿技術的發展方向,使得癌症早檢頗受資本關注。去年9月出臺的《健康中國行動——癌症防治實施方案(2019—2022年)》,給行業帶來政策紅利,在政策層面上「明確加快推進癌症的早期篩查和早診早治,擴大癌症篩查和早診早治的覆蓋範圍,引導高危人群定期接受防癌體檢,提高癌症生存率」。
  • 肝癌早篩「破局」:和瑞基因新品問世,銷售峰值有望達60億
    「從臨床級來看,對血清學漏掉的小肝癌,我們能把一半的肝癌患者重新找出來,讓他們在早期就被發現並獲得治療的機會。」和瑞基因總經理周珺說。2020年,和瑞基因風頭正勁。上個月,其剛剛推出了針對腫瘤中晚期檢測的654大Panel產品,如今肝癌早篩產品萊思寧又問世。
  • 早篩技術不放過一點癌症的蛛絲馬跡
    近日,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醫學》發表系列文章,回顧了2020年裡令人矚目的10項醫學領域的進步,其中之一就是癌症早篩技術。「早期篩查可以有效降低結直腸癌的疾病負擔,並降低死亡率。其中,高危人群每10年一次結腸鏡檢查和每年一次糞便潛血試驗(FIT)檢查是國際一級推薦篩查技術。科學研究表明:定期的腸鏡檢查能夠降低40%—60%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
  • 我國泛癌種早篩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鵾遠基因聯合復旦大學發表重磅...
    這是我國泛癌種早篩技術取得的重大突破,也是全球首次泛癌種早篩技術在大型自然人群隊列中得到嚴格驗證。由於可以同時檢測多種癌症,泛癌種早篩技術受到科學界和產業界廣泛關注,被普遍認為是下一代癌症早篩技術的突破口。此次研究成果的發布,將積極推動我國癌症早篩事業的科研轉化和臨床應用,並對癌症早篩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
  • ...去世、安倍辭職,腸病成「罪魁禍首」,或激活百億腸癌早篩市場
    早篩+綜合治療「兩腿跑」,全球百億市場等待爆發好在面對這一大「殺手」,醫學界已經湧現諸多治療方法。據知情人士透露,安倍就曾先後接受過藥物和血液治療。目前,在劉騫看來,國內腸癌的治療是以手術和外科手術切除腫瘤為核心的綜合治療。如果發現的比較早,在腸鏡下就可以做切除。如果到中晚期的話,那麼就需要做一個根治性的手術。
  • 喜獲國內「癌症早篩第一證」的背後 諾輝健康直擊結直腸癌早篩痛點...
    癌症早篩領域最近火爆全球。近段時間,前有癌症早篩獨角獸GRAIL被Illumina以80億美元收購,後有癌症篩查公司Thrive被腸癌早篩龍頭Exact Sciences以22億美元收購。這兩大合計近百億美元的收購案「引爆」了全球癌症早篩市場,也引發了全球業內和資本市場對於癌症早篩概念的熱切關注。
  • 結直腸癌早篩關口前移 需將臨床體檢與居家早篩形成「合力」
    結直腸癌一直被認為是最適合進行早篩的癌症。「在體檢環節重視腸癌篩查,切實做好腸癌篩查,意義重大。因為從腸上皮一個小小的增生到出現息肉,再發展成為癌症,至少需要10年的時間,給了我們相對充足的時間去發現、去治療。」
  • 和瑞基因「早晚」兩款新品問世:肝癌早篩產品落地,肺癌產品還會遠嗎?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崔笑天 北京報導9月21日,在2020年CSCO大會上,和瑞基因首次公布多瘤種早篩早診路線圖:在三到五年的時間內,和瑞基因將交付5到8種中國高危高發腫瘤早篩早診的研究成果,並進行產業化落地。
  • 和瑞基因王會雙:肝癌早篩助力「健康中國」,在深度、精度、廣度上...
    和瑞基因總裁助理王會雙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崔笑天 北京報導「我們一是需要提高早篩的知曉率,二是要落實到行動上,推動早篩這件事情。」12月4日,由中國人民保險冠名,中國經濟傳媒協會和華夏時報社共同主辦的「脫貧:媒體、企業的溫度和力量」——第十三屆(2020)人民保險中國經濟媒體高層峰會在北京萬達文華酒店舉行。行業資深專家學者、主流財經媒體總編輯、企業高管等共聚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