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王卡拉)雖然我國腫瘤早篩市場還處於發展初期,但融資空間廣闊。從各公司開發的腫瘤早篩檢測技術來看,主要分為單癌種檢測和多癌種檢測兩大類,而肺癌、腸癌、肝癌、胃癌等中國高發癌症成為各企業早篩產品研發的對象。
在單癌種早篩產品的研發方面,康立明生物的大腸癌檢測產品「長安心」在2018年11月獲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其通過檢測糞便中基因異常改變(人類SDC2基因甲基化),來幫助醫生提前發現腸道腫瘤,將腸癌阻斷在早期階段。
和瑞基因也從2018年開始布局腫瘤早篩產品。公司與國家肝癌科學中心/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聯合發起全國近20家醫院參與的前瞻性萬人隊列肝癌極早期預警標誌物篩查項目。基於該項目研究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和瑞基因開發出臨床應用級別的早篩產品萊思寧,並於今年8月宣布上市,通過LDT(實驗室檢測服務)模式率先在國內20餘家三級醫院落地。
興業證券研報分析指出,目前研發的單癌種檢測產品中,針對肝癌和結直腸癌的研發項目最多。以肝癌早篩為例,貝瑞基因的萊思寧能達到93.1%的靈敏度和95.7%的特異性;泛生子在研的肝癌早篩檢測HCCscreen特異性達到98%的情況下,靈敏度穩定在93%以上;鵾遠基因的常樂思檢測早期結直腸癌和癌前病變(進展期腺瘤)的敏感性為91%,對結直腸癌的敏感性為94%-97%,特異性為99%,如今正在美國申報上市。
另一腫瘤早篩技術——泛癌種早篩技術,被認為是下一代腫瘤篩查技術的突破口,也成為企業和市場關注的新方向。今年9月,和瑞基因公布多癌種早篩早診路線圖,從單癌種跨入多癌種行列,計劃在3-5年時間內,爭取交付5-8種中國高危高發腫瘤早篩早診的研究成果,並進行產業化落地。泛生子營運長洪穎在公開場合表示,針對我國高發的肝癌、肺癌、胃癌、腸癌等,公司希望最終將各癌種特異的腫瘤標誌物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泛癌種的產品,用於高發人群、高危人群的腫瘤早篩。
燃石醫學也從肺癌早篩擴展到泛癌種早篩,計劃將正在開發的腫瘤早篩試驗升級為泛癌檢測,並於今年5月啟動國內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前瞻性泛癌種早檢研究,研究預期納入超過14000例受試者。
除此之外,還有萊蒙君泰、泰萊生物、思勤醫學、核子基因、優迅醫學、吉因加等多家企業在研發泛癌種早篩技術。「用同一種方法針對多種癌症篩查,最困難的就是如何排除陰性,短期內很難爆發性地出現一個針對所有癌症的早篩技術,但我相信那一天會到來。」諾輝健康CEO朱葉青認為,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投入到這個行業,利用多種技術找到泛癌種早篩的解決方案。
校對 李項玲
來源:新京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