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篩早診早治!這家醫院乳腺中心的原位癌早篩率達20%

2020-12-16 騰訊網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實習生 楊楚瀅

近10年來,隨著抗癌治療的不斷進步,乳腺癌的治療理念已經從大掃蕩式的切除,轉變為既要保命又要保乳。生存率提高的同時,患者亦能儘快回歸家庭和社會。

廣東省人民醫院乳腺二科主任醫師王坤表示,在省醫乳腺中心,乳腺癌患者保乳率達40%-50%,5年生存率高達92%,10年生存率達82%,與歐美國家乳腺癌患者生存率持平。據記者了解,這些正是得益於專科聯合體檢中心對乳腺癌實現早期篩查、早期診斷的模式,讓乳腺癌的診治實現了質的飛躍。

乳腺中心聯合體檢中心,早篩原位癌檢出率達到20%

據記者了解,全球頂尖的乳腺中心對乳腺原位癌檢出率有客觀評價指標,即原位癌在所有乳腺癌類型中約佔20%-25%。從2016年至今,省醫乳腺二科每年數據都在20%,原位癌檢出率與歐美國家基本持平。

省醫乳腺二科就診的乳腺癌患者中原位癌佔20%

20%的原位癌檢出率究竟意味著什麼?根據乳腺癌細胞是否突破上皮基底膜的限制,乳腺癌可分為浸潤性癌和原位癌。原位癌指癌細胞局限性生長,癌灶沒有向鄰近乳腺組織侵犯,沒有明顯的症狀,處於早期階段。王坤教授指出:「我們經常說癌症不可怕,前提條件就是要做到早篩。」

實際上,篩查出這類患者,需要體檢中心和乳腺中心的共同努力。王坤主任說,省人民醫院體檢中心每年有大量的體檢人群,通過B超、鉬靶等檢查發現乳腺異常結節的人群,便由體檢中心轉介到乳腺中心。

「幾乎每天都有10位乳腺體檢異常的患者被轉介到乳腺中心」,王坤主任說,「乳腺中心的影像專家、外科專家則會對患者的B超、鉬靶和磁核共振的結果做出綜合判斷。從而找出早期原位癌病變。通過這樣的篩查模式,約有50%的乳腺體檢異常人群揪出了原位癌。」

精準診斷,讓早期乳腺癌無所遁形

歷經多年沉澱和積累,省人民醫院乳腺二科的精準診斷獲得了業內不少好評,因此不少乳腺患者拿著檢測報告慕名而來求真相。

王坤主任介紹,曾經有位40歲的患者右乳房疼痛,乳腺B超醫生診斷其右乳房沒問題,但左邊乳腺有結節,而鉬靶檢查的結果卻顯示雙側出現了鈣化,磁核共振則報告左、右乳房皆有結節。

三份檢查讓醫生舉棋不定:手術做還是不做?哪邊的乳腺需要手術?患者也陷入了困惑,為此跑了多家醫院,而每一家醫院都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當患者來到省人民醫院時,我們結合B超、鉬靶和磁核共振三個影像學特徵和患者的身體情況做了詳細的分析,進行BI-RADS(Breast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的分級,決定對BI-RADS分級為4A級的做結節手術,取出來做病理結果是一個導管原位癌。」王坤教授解釋,4級以上的結節存在惡性的可能,要將所有可疑的惡性結節標化,從而確定摘除哪一個結節。

早期發現的患者治療起來效果好

這樣患者只需要做一個微創手術,切除4毫米的病灶,確定切緣為陰性,患者後續僅需服用5年口服內分泌藥和接受一次放療,而無需再進行化療。

不難看出,外科醫生一雙「火眼金睛」背後需要強大的影像科支持,這亦是原位癌檢出率能夠達到20%的重要原因。據記者了解,省醫乳腺中心配備了專門的乳腺B超、乳腺鉬靶和乳腺核磁共振影像科醫生,他們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團隊。

「我做了最好的一件事就是治未病」

每天通過腹腔鏡切除乳腺內幾毫米病灶的「小」手術,在省醫乳腺中心並不少見,但王坤主任認為這樣的手術,意義卻是非凡的。「如果不進行手術,病情迅速發展,到了那個時候再手術,可能就要進行化療、靶向治療,病人就會很痛苦。如果早期手術,癌症能夠治癒,我覺得這是病人最好的轉歸。」

10年的沉澱和積累,使乳腺二科取得長足發展

「這10年來,我做了最好的一件事就是治未病。」王坤主任說得鏗鏘有力,亦確鑿無疑。時間撥回到10年前,國內90%的乳腺癌患者除了切除乳房外別無選擇,更不要談治未病。

據了解,2010年,廣東省人民醫院選派王坤教授去美國排名第一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SKCC)乳腺腫瘤中心學習。與國內狀況大為不同,當時在美國保乳手術已是常態的治療方案。「印象太深刻了,那邊的乳腺腫瘤中心一天有30多臺手術,90%以上的手術都是保乳,切除病灶就能解決問題。」

學成歸來後,王坤教授一直致力於將美國先進的治療技術和理念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10年後的今日,持續推動乳腺癌早篩有了明顯的效果,這讓治未病和保乳成為了可能,治療技術和效果逐步與國際同步。

目前,在省醫乳腺中心,不僅原位癌在所有乳腺癌中佔20%,癌前病變亦在所有良性疾病中佔20%,而保乳率則達到了40%-50%。

王坤教授解釋:「保乳和切除乳房取決於病情的早晚,病變發現越早,保乳的概率就越高。兩三毫米的病灶根本不需要全乳切除,小小的手術就能解決問題。」

新輔助化療助力保乳

「能保就不切」已經成為乳腺癌外科手術治療的原則之一。因為長期隨訪證明接受保乳手術的患者預後最佳,女性在乳房存在的情況下,能更快回歸家庭和社會。儘管不是所有患者、所有病情都適合做保乳手術,但新輔助治療已將許多曾經的不可能變為可能。

「直徑4-5釐米的大腫瘤也可以做保乳,但前提是做新輔助治療,把不可手術變為可手術,把不可保乳變為保乳。」王坤主任介紹,三陰性乳腺癌有50%~60%的機會在手術前通過新輔助化療縮小病灶,繼而僅需做適當的手術切除,乳房也自然被保留了下來。

據了解,新輔助化療是將術後的化療或靶向治療前移至術前,及早滅殺看不見的腫瘤細胞、縮小腫瘤病灶,提高保乳率,以利於後續的手術、放療等治療。

近10年來,通過不斷提高乳腺癌的早篩早診率以及精準治療,省醫乳腺中心的乳腺癌生存率也隨之提高,5年生存率已經高達92%,10年生存率達82%,與歐美乳腺癌患者生存率持平。

「這一切都離不開強大的團隊支持,影像、放療、內科、外科,以及我們的體檢中心,他們發揮了前哨的作用。讓乳腺癌患者實現了早篩、早診和早治,從根本上改變了乳腺癌治療現狀。」王坤主任如是說。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王敏

審籤 | 呂航

實習生 | 王琴

相關焦點

  • 結直腸癌早篩關口前移 需將臨床體檢與居家早篩形成「合力」
    但從既往的臨床經驗看,通過對消化道癌症的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可超過90%。」6月14日,在第七屆301論健暨第九屆全國體檢中心主任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研究中心主任李兆申教授表示,提高消化道癌症生存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關鍵在於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
  • 腫瘤早篩觀察丨高發癌種成研發重點 單癌種、泛癌種早篩研發並進
    從各公司開發的腫瘤早篩檢測技術來看,主要分為單癌種檢測和多癌種檢測兩大類,而肺癌、腸癌、肝癌、胃癌等中國高發癌症成為各企業早篩產品研發的對象。  在單癌種早篩產品的研發方面,康立明生物的大腸癌檢測產品「長安心」在2018年11月獲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其通過檢測糞便中基因異常改變(人類SDC2基因甲基化),來幫助醫生提前發現腸道腫瘤,將腸癌阻斷在早期階段。
  • 【精準醫學】關注腫瘤早篩,我會協辦深圳(國際)癌症早篩與防控創新...
    2020年12月19日,由我會協辦的「第二屆深圳(國際)癌症早篩與防控創新論壇」,在深圳市舉辦,聚焦腫瘤早篩,共繪癌症早篩與防控的創新科研與應用藍圖
  • 喜獲國內「癌症早篩第一證」的背後 諾輝健康直擊結直腸癌早篩痛點...
    早在2014年,美國FDA便批准了Exact Sciences的核心產品Cologuard用於結直腸癌早篩,並在同年將其納入了Medicare醫保覆蓋支付範圍內。時隔6年,諾輝健康喜獲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證」,填補了國內在這一領域的空白。從這個角度來看即將在港股上市的諾輝健康,投資者便可更清晰地了解這家公司及其所屬行業的發展前景和潛在的升值空間。
  • 助力肺癌早篩早診 中山一院MDT團隊獲國際大獎
    現在低劑量螺旋CT作為體檢篩查的重要檢測手段加以應用之後,肺結節的發現率也越來越高,已經到達了50%到55%。」12月2日,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周燕斌教授在中山一院告訴記者,檢測出肺結節後的定性非常重要,涉及後續治療方法以及隨診措施。
  • 角逐萬億市場,泛癌種早篩和單癌種早篩和誰能成為主流?
    泰萊生物研發的安安盼(Meta-Pan)是國內較為成熟的基於多組學技術的泛癌種早篩產品,覆蓋超過14種國內最高發、高死亡率的腫瘤,在超過98%的特異性之下,大多數腫瘤的檢出靈敏性超過92%。目前,安安盼已經完善了LDT產品資質,正通過第三方醫學檢驗所、體檢中心、商業保險計劃等渠道觸達終端用戶,是泰萊生物的拳頭產品。
  • 諾輝健康摘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首個癌症早篩註冊證
    2020年11月25日,杭州 — 中國首家專注於癌症早篩的生物高科技公司諾輝健康今日在公司杭州總部舉行「一諾前行 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證」發布會,與來自臨床一線、國家及浙江省癌症中心、體檢機構和人工智慧的跨界領導者一起,深度剖析和探討癌症早篩的重要價值。
  • 和瑞基因王會雙:肝癌早篩助力「健康中國」,在深度、精度、廣度上...
    和瑞基因總裁助理王會雙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崔笑天 北京報導「我們一是需要提高早篩的知曉率,二是要落實到行動上,推動早篩這件事情。」隨著「健康中國」的理念不斷落地,中國將實現以治病為中心到以預防為中心的轉變,這就讓疾病初期的篩查顯得尤為重要。癌症早篩是針對高風險人群,抽取一管外周血,通過檢測血漿中的生物標記物,早期發現多種癌症或癌前病變,及時進行幹預性治療。
  • 無錫肝癌早篩綜合防控項目啟動 探索癌症區域防控新模式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赫捷,無錫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周常青,國家癌症中心癌症早診早治辦公室副主任李霓在活動上致辭。無錫市惠山區區委書記吳建元、江蘇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無錫檢查分局局長梅雪豔、無錫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許偉英、無錫惠山區人民政府代區長方力、無錫惠山區委常委、惠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曹文彬等出席活動。
  • 科技創新 美年健康搶跑癌症早篩
    另據券商機構調研顯示,2019年,國內公立體檢醫院的體檢收入增速在20%以上。作為行業龍頭,如何幫助維護行業朝著更「標準化」、「規範化」道路發展也成為美年健康的追求。科技助力癌症早篩小小膠囊一年檢出3.7萬胃病患者由於飲食、生活習慣不規律,小張很小的時候就患有胃病,肚子經常酸、脹,後來被醫院檢查出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
  • 居家癌症早篩公司諾輝健康IPO
    近日,居家癌症早篩生物科技公司諾輝健康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高盛和瑞銀擔任其聯席保薦人。公開資料顯示,諾輝健康成立於2013年,是國內最早切入結直腸癌早篩市場的企業。它主要提供結腸癌、胃癌等居家早篩產品,目前在北京、杭州、廣州均設有醫學檢驗實驗室。
  • 這些癌症早篩有權威指南了
    北京抗癌協會理事長、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教授在會上強調:「早癌篩查需要科學的指南和嚴格的管理。」據了解,此前,針對惡性腫瘤的早期篩查,我國一直缺乏全面的、權威的指南和共識。為推動早篩工作規範化,北京抗癌協會完成了十大癌種篩查指南編寫,並在北京京西腫瘤醫院落地了第一家「北京抗癌協會—早癌篩查基地」,以其培養一個專業的早癌篩查團隊。
  • 摘得國家藥監局首個癌症早篩註冊證
    2020年11月25日,杭州 — 中國首家專注於癌症早篩的生物高科技公司諾輝健康今日在公司杭州總部舉行「一諾前行 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證」發布會,與來自臨床一線、國家及浙江省癌症中心、體檢機構和人工智慧的跨界領導者一起,深度剖析和探討癌症早篩的重要價值。
  • 國內首個癌症早篩三類證誕生:結直腸癌陰性預測值高達99.6%
    諾輝健康聯合創始人兼CEO朱葉青介紹,常衛清歷經7年研發,投入超過1億美元,並完成了中國首個前瞻性、大規模、多中心癌症早篩註冊臨床試驗「Clear-C」,最終拿下了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證。朱葉青在發布會上說到,有意義的癌症早篩要滿足三點:明確的臨床指導意義、簡單的確診方法、可行的臨床幹預手段。常衛清®可以明確指導無症狀的高危人群判斷是否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實現普通人居家便捷無創取樣。同時,癌症早篩的意義不僅僅是降低癌症的死亡率,更重要的是降低癌症的發病率。
  • 美年大健康布局AI助力早篩,築牢醫質壁壘
    另據券商機構調研顯示,2019年,國內公立體檢醫院的體檢收入增速在20%以上。作為行業龍頭,如何幫助維護行業朝著更「標準化」、「規範化」道路發展也成為美年大健康的追求。美年大健康曾率先提出「未來體檢靠科技」,通過一系列醫療科技領域布局及產品科技創新,建立了一套屬於美年的醫療質控標準,用科技築牢體檢行業的醫質壁壘,讓未來的體檢,一切按標準走。
  • 莫讓「糖網」網住眼,早篩早治是關鍵
    如果早篩、早防、早治,很多糖網患者會有一個較好的視力預後。糖網的病情嚴重程度和視力水平不完全成正比,有的患者眼底病變很重但視力尚可,而視力喪失的風險卻很大,因此患糖尿病後需要按時進行正規的眼底檢查。平時要適當運動,控制飲食,改良生活習慣。對待糖網病,要謹記早防早篩早治。為了讓每位患者都能擁有一個美好的視界,需要醫患雙方真正、不斷地共同努力。
  • 早篩技術不放過一點癌症的蛛絲馬跡
    以結直腸癌為例,陳明列舉了一組數據:美國自20世紀80年代推廣結直腸癌篩查以來,對50歲以上人群的篩查率從2000年的20%提升到了2018年的61%,50歲以上人群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自2000年以來以每年3%的速度快速下降。
  • 國家癌症早篩重點研發專項肺癌課題啟動,鵾遠基因助力技術新突破
    該項目也是我國肺癌早篩早診領域首批國家級重點研發項目之一。據悉,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周儉副院長、中日友好醫院曹彬副院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楊欣榮教授、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楊萌主任、華西醫院張蒙醫生、上海市肺科醫院餘浣莎醫生等專家出席了啟動會。鵾遠基因執行長張江立先生、首席技術官劉蕊博士等也參加了項目啟動。
  • 無錫啟動「肝癌早篩綜合防控」項目 打造全國低肝癌示範城市
    11月27日,由國家癌症中心參與指導、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人民政府和國內精準醫療領域領軍企業泛生子(納斯達克代碼:GTH)共同發起的無錫市惠山區區域性「肝癌早篩綜合防控」示範項目正式啟動。圖:無錫市惠山區區域性「肝癌早篩綜合防控」示範項目啟動此項目技術方案採用國家癌症中心與泛生子合作研發的肝癌早篩液體活檢技術HCCscreen,將實現先進的基於液體活檢的癌症早期篩查技術在高危人群中的大規模應用,建立和推廣肝癌早篩技術規範。
  • 肝癌早篩「破局」:和瑞基因新品問世,銷售峰值有望達60億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崔笑天 北京報導8月16日,和瑞基因肝癌早篩新品「萊思寧」(Liver Screening)重磅發布。這是其首款基於NGS技術的腫瘤早篩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