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說,人到了54歲這個知天命的年紀,兒女紛紛成家立業,早應該注意保養,不再拼命了。
可凌晨的長沙街頭,一位54歲的大爺仍然在送外賣。三年來,他每天風雨無阻地穿梭在大街小巷,送外賣到天亮是常事,工作時間高達12個小時。有時顧客看到他一頭白髮還在爬樓梯送外賣,都忍不住勸他:「老人家這麼大年紀了,還送什麼外賣,應該是在家享福了。」他笑笑轉身離去。
享什麼福?他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山大。80多歲的病弱老父需要養活,大學畢業三年的兒子待業在家,也需要他來支付生活費,老婆收入又不穩定,一大家的經濟重擔全落在他肩頭。身為男人,辛酸的眼淚只能往肚裡咽。
80歲老父親肯定得贍養,但他已成年的兒子為何也不出來工作,成為家裡的頂梁柱呢?大爺說兒子三年前大專畢業,卻一直找不到對口的工作,就一直呆在家裡不出門。「我希望他早點找份工作,可他不願意和我溝通。我工作忙,偶爾在家跟他碰到,他立刻就回到自己屋,把門反鎖。「他去敲門,裡面也很少回應。
這幾年兒女啃老的現象屢見不鮮,這些年輕人以各種理由繭居家中,在父母的羽翼下討吃喝,就是不肯出去工作養活自己。攤上這樣的子女,父母出於慈愛,只能繼續奔波勞碌給兒女掙養老錢。
我們不禁疑惑,這些蝸居家中的年輕人為何不願自立呢?
01都是「補償」惹的禍
看到這,估計大家心裡會自然冒出那句話」還不是家長慣的!「
這位長沙的外賣大爺,在高強度的工作中,寧可忍著腰間盤突出的痛楚,爬樓梯送外賣,也不忍心趕兒子出家門自謀生計。他為什麼要這麼慣著兒子呢?
據他自己說當年兒子初中畢業,想去讀中專學電腦,然後直接就業。他不想讓兒子如他一樣早早給人打工,就讓兒子繼續讀了高中。兒子對此頗有怨氣,覺得父母當時耽誤了他,現在就不能催他。大爺出於歉疚,就一直縱容兒子「啃」自己。
大爺的這種心理,在心理學上叫做「補償心理」,指對自己缺失的東西,給予超出承受能力的補償行為。
大爺最初的補償心理體現為,小時候因為家境困難,失去了讀書的機會。所以有了孩子後,就把讀書的願望加到孩子身上,導致孩子在滿足了父母的要求以後,失去目標變得迷茫,也不願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就業一旦遇到挫折,就乾脆理直氣壯地啃老。這時,大爺的補償心理又一次起了作用,他用縱容來補償對兒子的歉疚心理,結果讓孩子更加不能獨立。
現在一些家長明明家庭條件一般,卻讓孩子享受優越的物質條件,也是出於這種補償心理。孩子沒看到父母的辛苦,認為一切都是應該的,一旦條件下降,就會埋怨父母。他們天然就是對父母的「掠奪者」,而不思回報。
父母以為的「補償」,只會讓子女欠下的「債」更多。這是我們作為家長應該注意的問題。
那如何讓啃老子女恢復自立呢?
02「巨嬰」的成長
最近播出的電視劇《愛的釐米》中,主角父親重男輕女,一味溺愛兒子小雷,把他慣成了什麼都不能幹的「巨嬰」。小雷每天在父母家蹭吃蹭喝,靠著家人的資助有了婚房結了婚,卻仍不思進取,敗光家人給的錢,妻子由於失望離開了他。後來小雷在姐夫的引導下,不情願地做了救護車的「擔架工」。
「擔架工」的工作極為辛苦,每次要抬著一百多斤的病人下樓,因為太忙,經常晚上才能吃上午飯。小雷看著被擔架勒腫的雙手怒了,去質問姐夫是不是故意整他。姐夫讓他自己決定是否幹下去。就在他打算放棄的時候,姐夫對他說了一句話:「你幹了四天擔架工,救了21條人命。」小雷一下怔住了,這時手機響起,是同事招呼他工作,他立刻回了一句:「這就來。」
是什麼打動了這個一貫好吃懶做的人呢?是那21條生命,讓他第一次體會到了自己的價值。
當一個人沒有價值感的時候,會喪失所有動力。許多啃老的孩子,窩在家裡的時候,心情其實是迷茫焦慮的。他們找不到自己的價值、人生的方向,又沒有動力去改變,於是用短暫的玩樂掩蓋內心的空虛,緩解心中的痛苦,其實是飲鴆止渴。
這時候要讓他們重新振作起來,一是給他們危機感,不給他們繼續墮落下去的理由;二是要給他們找事做,讓他們在勞動中找到自己的價值。
但他們脫離社會太久了,生存能力已經很弱,驟然失去父母的幫助,只怕會因恐懼、絕望而走上絕路。所以,讓他們成長要一點點來。
03走出來
外賣大爺希望別人來勸兒子走出來,其實他應該自己去改變兒子。
他可以在兒子出屋吃飯的時候,嚴肅地告訴他:「明天起,不能白養你了。你也大了,要想吃家裡的飯,就要用勞動來換。我和你媽掙錢都不容易,每天累得要死也顧不上家裡的活,所以你要負責做所有家務,洗衣、拖地、做飯。不能出去工作,在家幹點活還不行?」
兒子也許會反駁:「我是學電腦的,做什麼家務啊!我不做!」
大爺這時可以說:「好啊,你是學電腦的是吧,你二姨家的電腦正好壞了,你去給她修好吧。」
總之,第一步是讓他走出自己的屋子,與外界發生聯繫,然後再逐步擴大接觸面,慢慢融入社會環境中。待他適應一段時間後,可以帶他一起去送外賣,讓他知道父親掙錢養活他的辛苦,趁機教育他男人要學會擔當,不能一輩子靠在父母的大樹下。
大爺的兒子當年要提前就業,就說明他還是希望獨立的。大爺要做的就是扶著他再一次站起來,然後及時鬆開手,讓他自己去闖世界。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要走。父母不能一直背著孩子,不讓他自己下來走。只有踩了幾次坑,崴了幾次腳,他才能真正學會走路。在沒人幫助他的時候,他也會堅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