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髮老父送外賣,年輕兒子打遊戲,養兒防老還是養兒啃老?

2020-12-14 好書研磨師

按說,人到了54歲這個知天命的年紀,兒女紛紛成家立業,早應該注意保養,不再拼命了。

可凌晨的長沙街頭,一位54歲的大爺仍然在送外賣。三年來,他每天風雨無阻地穿梭在大街小巷,送外賣到天亮是常事,工作時間高達12個小時。有時顧客看到他一頭白髮還在爬樓梯送外賣,都忍不住勸他:「老人家這麼大年紀了,還送什麼外賣,應該是在家享福了。」他笑笑轉身離去。

享什麼福?他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山大。80多歲的病弱老父需要養活,大學畢業三年的兒子待業在家,也需要他來支付生活費,老婆收入又不穩定,一大家的經濟重擔全落在他肩頭。身為男人,辛酸的眼淚只能往肚裡咽。

80歲老父親肯定得贍養,但他已成年的兒子為何也不出來工作,成為家裡的頂梁柱呢?大爺說兒子三年前大專畢業,卻一直找不到對口的工作,就一直呆在家裡不出門。「我希望他早點找份工作,可他不願意和我溝通。我工作忙,偶爾在家跟他碰到,他立刻就回到自己屋,把門反鎖。「他去敲門,裡面也很少回應。

這幾年兒女啃老的現象屢見不鮮,這些年輕人以各種理由繭居家中,在父母的羽翼下討吃喝,就是不肯出去工作養活自己。攤上這樣的子女,父母出於慈愛,只能繼續奔波勞碌給兒女掙養老錢。

我們不禁疑惑,這些蝸居家中的年輕人為何不願自立呢?

01都是「補償」惹的禍

看到這,估計大家心裡會自然冒出那句話」還不是家長慣的!「

這位長沙的外賣大爺,在高強度的工作中,寧可忍著腰間盤突出的痛楚,爬樓梯送外賣,也不忍心趕兒子出家門自謀生計。他為什麼要這麼慣著兒子呢?

據他自己說當年兒子初中畢業,想去讀中專學電腦,然後直接就業。他不想讓兒子如他一樣早早給人打工,就讓兒子繼續讀了高中。兒子對此頗有怨氣,覺得父母當時耽誤了他,現在就不能催他。大爺出於歉疚,就一直縱容兒子「啃」自己。

大爺的這種心理,在心理學上叫做「補償心理」,指對自己缺失的東西,給予超出承受能力的補償行為。

大爺最初的補償心理體現為,小時候因為家境困難,失去了讀書的機會。所以有了孩子後,就把讀書的願望加到孩子身上,導致孩子在滿足了父母的要求以後,失去目標變得迷茫,也不願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就業一旦遇到挫折,就乾脆理直氣壯地啃老。這時,大爺的補償心理又一次起了作用,他用縱容來補償對兒子的歉疚心理,結果讓孩子更加不能獨立。

現在一些家長明明家庭條件一般,卻讓孩子享受優越的物質條件,也是出於這種補償心理。孩子沒看到父母的辛苦,認為一切都是應該的,一旦條件下降,就會埋怨父母。他們天然就是對父母的「掠奪者」,而不思回報。

父母以為的「補償」,只會讓子女欠下的「債」更多。這是我們作為家長應該注意的問題。

那如何讓啃老子女恢復自立呢?

02「巨嬰」的成長

最近播出的電視劇《愛的釐米》中,主角父親重男輕女,一味溺愛兒子小雷,把他慣成了什麼都不能幹的「巨嬰」。小雷每天在父母家蹭吃蹭喝,靠著家人的資助有了婚房結了婚,卻仍不思進取,敗光家人給的錢,妻子由於失望離開了他。後來小雷在姐夫的引導下,不情願地做了救護車的「擔架工」。

「擔架工」的工作極為辛苦,每次要抬著一百多斤的病人下樓,因為太忙,經常晚上才能吃上午飯。小雷看著被擔架勒腫的雙手怒了,去質問姐夫是不是故意整他。姐夫讓他自己決定是否幹下去。就在他打算放棄的時候,姐夫對他說了一句話:「你幹了四天擔架工,救了21條人命。」小雷一下怔住了,這時手機響起,是同事招呼他工作,他立刻回了一句:「這就來。」

是什麼打動了這個一貫好吃懶做的人呢?是那21條生命,讓他第一次體會到了自己的價值

當一個人沒有價值感的時候,會喪失所有動力。許多啃老的孩子,窩在家裡的時候,心情其實是迷茫焦慮的。他們找不到自己的價值、人生的方向,又沒有動力去改變,於是用短暫的玩樂掩蓋內心的空虛,緩解心中的痛苦,其實是飲鴆止渴。

這時候要讓他們重新振作起來,一是給他們危機感,不給他們繼續墮落下去的理由;二是要給他們找事做,讓他們在勞動中找到自己的價值。

但他們脫離社會太久了,生存能力已經很弱,驟然失去父母的幫助,只怕會因恐懼、絕望而走上絕路。所以,讓他們成長要一點點來。

03走出來

外賣大爺希望別人來勸兒子走出來,其實他應該自己去改變兒子。

他可以在兒子出屋吃飯的時候,嚴肅地告訴他:「明天起,不能白養你了。你也大了,要想吃家裡的飯,就要用勞動來換。我和你媽掙錢都不容易,每天累得要死也顧不上家裡的活,所以你要負責做所有家務,洗衣、拖地、做飯。不能出去工作,在家幹點活還不行?」

兒子也許會反駁:「我是學電腦的,做什麼家務啊!我不做!」

大爺這時可以說:「好啊,你是學電腦的是吧,你二姨家的電腦正好壞了,你去給她修好吧。」

總之,第一步是讓他走出自己的屋子,與外界發生聯繫,然後再逐步擴大接觸面,慢慢融入社會環境中。待他適應一段時間後,可以帶他一起去送外賣,讓他知道父親掙錢養活他的辛苦,趁機教育他男人要學會擔當,不能一輩子靠在父母的大樹下。

大爺的兒子當年要提前就業,就說明他還是希望獨立的。大爺要做的就是扶著他再一次站起來,然後及時鬆開手,讓他自己去闖世界。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要走。父母不能一直背著孩子,不讓他自己下來走。只有踩了幾次坑,崴了幾次腳,他才能真正學會走路。在沒人幫助他的時候,他也會堅持走下去。

相關焦點

  • 是養兒防老還是養兒啃老,42歲男子啃老20年,對父母沒有絲毫感激
    心安理得的「啃老族」,如今自食其果 啃老這件事放在國外,存在的概率還是很低的,因為當孩子18歲之後,他們的父母就不會過多幹預孩子的生活了,孩子們享有獨立自主權。
  • 「養兒防老是功利心態」,網友:現在是「養兒啃老」時代了……
    有網友說:養兒防老,這種功利目的的去養育兒女,註定會失望……很疑惑的是,現在還有人把「養兒防老」作為養老手段?什麼時候「養兒防老」成為了一種功利目的了?一個人的老去是一種,是一個必然的結果。而養兒防老,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維護了我們種族生存幾千年的思維。並不代表現代的人們全都是這種心態。
  • 有人說:以前是養兒防老,現在有兒死得早,啥意思?
    養兒防老這句話似乎在我們腦海裡成為了根深蒂固的傳統,這也是很多家庭不生兒子誓不罷休的動力,但是現在社會發展了,人們的觀念也在發生著改變,有人說「以前是養兒能防老,現在是有兒死得早」,為什麼會這樣說你呢?第一,咱們先說養兒防老。
  • 55歲退休女人哭訴:兒子帶著老婆孩子一起啃老,我快承受不住了
    前言 養兒防老在老一輩人的觀念裡根深蒂固。我養你小,你養我老,這是一直以來的傳統。有些父母只想生兒子,不想生女兒,或者重男輕女,都是受到養兒防老觀念的影響。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把一切好的都給兒子,心血全部傾注在兒子身上。但是父母為兒子付出了全部,兒子就真的會知恩圖報,孝順贍養父母嗎?
  • 24歲兒子待業3年不找工作,54歲父親每天送13小時外賣賺錢養家
    3年靠老父送外賣養活#據了解,大叔有80多歲的父母住在農村老家,身體不好,自己的妻子也沒有穩定工作在飯店洗碗,正是因為這個職業比較自由,可以靈活安排自己的工作時間回家照顧父母。然而讓他最無奈的是,24歲的兒子畢業3年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待在家中,這位54歲的外賣員經常想要勸誡兒子,讓其儘快找一份工作,但是始終無法和兒子正確溝通,兒子好像並不願意聽他的教導,他只想著找一個專業對口的工作。我們經常說「養兒防老」,可這裡54歲父親把自己的兒子養成了負擔,不僅辛苦供上學讀書,現在大學畢業了,卻要供吃喝。
  • 靖邊「活埋親母案」,恰恰反證「養兒防老」是人類綿延不息的根本
    這給天下母親當頭一悶棍,寒了為人母的心,也讓很多人懷疑養兒防老的正確性。因為令人髮指的不孝事件不時現於網絡,很多年輕人看了害怕養孩子,養兒育女幾乎耗盡一生精力時間金錢,但卻無法保證老有所依,為什麼還要養子?而且,因為大多獨生子女因為成長過程太被嬌慣,日子過得太舒服,以至於沒有足夠堅強承擔生活和工作的重擔,而在家啃老,也是現在一個讓父母們心寒的現象。
  • 「養兒防老」莫成執念,「老有所備」方能樂天
    但「養不教、父之過」,不同的人教出來的後代大不相同:有些養出了恩人,起到養兒防老的效果,喜笑顏開;有些養出了仇人,培養了餵不飽的後代,欲哭無淚。「都說養兒能防老,可兒山高水遠他鄉留;都說養兒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張口。」歌曲《父親》中,有一句歌詞唱盡了兩代人之間的無奈和悲苦。
  • 54歲白髮男子每天送外賣12小時:兒子不找工作,誰能幫我勸勸他?
    白髮蒼蒼的「老人」為養家餬口,每天跑12個小時送外賣,引發關注。據了解,這名男子今年54歲,年紀雖然不算太大,但已滿頭白髮。他說除了過年和老父親生病,他幾乎每天都在工作。為了延長時間多賺一點錢,他經常一天跑12個小時,直到凌晨三四點才回家。而這都是為了他在家待業三年的兒子。
  • 養兒防老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養兒防老,父母養育兒子;防備年老時無人照顧。出自:宋 陳元靚《事林廣記》:「養兒防老,積穀防饑。」近義詞有:有備無患、積穀防饑、未雨綢繆,反義詞有:養癰貽患、養虎遺患,養兒防老是中性成語,連動式成語;可作賓語、定語;常與積穀防饑連用。
  • 老兩口長年遭兒子家暴,75歲老父為護老伴將其殺死:不許救他
    養兒防老,這對哈爾濱的辛某來說,別說防老,兒子啃老和家暴已經把風燭殘年的老兩口折磨得活不下去。原來,辛謀山和妻子養育兩男一女,小兒子辛某脾氣暴躁,沾惹毒癮,離過一次婚,後沒再結婚,一直和父母一起生活。上打父母,下打鄰居,嚇得他親姐姐舉家搬遷,外出躲避。可憐辛謀山老夫妻無處可躲,日日忍受小兒子的家暴,兩口敢怒不敢言。只要小兒子要錢就得給,不給就打。在案發前一個月,因為小兒子要錢不得,老兩口被打得一個頭上起包,一個肩膀受傷,被逼無奈躲出去,還是被辛某抓回家繼續毆打。2月6日晚間,小兒子辛某威脅,毆打父母要錢,不給錢就將父母軟禁在床上,以刀相逼。
  • 做保姆3年,55歲女人深有感觸:養兒是為防老,還是「妨老」?
    3年來,她通過照顧一位70歲的老人深有感觸,不禁發出疑問:養兒是為了養老,還是「妨老」呢?講述者:55歲的石阿姨01我在宋大媽家做保姆3年了,平日裡主要任務就是買菜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陪宋大媽聊聊天,空閒了用輪椅推著她,到樓下轉一轉,曬曬太陽。
  • 「養兒防老」的下一句是什麼?很多家長還不知道:沒文化,真可怕
    如今,對於養兒防老,有些人已經不抱希望,覺得沒必要靠孩子來養活自己。生活在如今這個和平年代,大多人覺得這是從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封建觀念,且這句話也包含重男輕女的意思在,認為這種思想是不正確的。人們對此斷章取義,把它解讀成一種陋習。但大多人卻不知道其實養兒防老還有下一句話。
  • 79歲母親被兒子活埋,現場視頻曝光!養老的殘酷你真的懂了...
    真的很無語,生了這樣的兒子!真替這兒子的母親不值,還好老人命大無事!就想問問這遭雷劈的兒子,你良心何在,能安嗎。 棄老文化的死灰復燃,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讓無數人淚奔的日本電影《楢山節考》,日本,一個偏遠貧窮的村莊裡,流傳著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七十歲的老人要由兒子背到村後的楢山上自生自滅,美其名曰「參拜楢山神」。
  • 過去我們都說養兒防老,認為把老人送進養老院是不孝順的,現在呢
    過去我們都說養兒防老,認為把老人送進養老院是不孝順的,現在呢過去,我們常說養兒能防老,所以,要生兒子,哪怕是計劃生育,也要偷偷地生,直到生了兒子才罷休,這樣的觀念,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在很多人的觀念中,只要有兒子,自己的老年生活就有保障了,根本不可能進養老院,進養老院的,都是孤寡老人,無兒無女的,沒有依靠的。
  • 養兒能防老嗎?兒女有出息了,父母卻成了「留守老人」
    再者,打心裡想,父母都是希望兒女們都過得好,不願他們再如自己那般辛苦了!可現實是,做人,哪有舒服可言!南方農村有句俗語:「歹囝養爸」!2000年那會兒,村裡的小學老師,楊老師的兒子考上了上海的一所名牌大學,全村的第一個名正言順的大學生,正宗本一線,妥妥的,這在當時傳為佳話!
  • 農村俗語;「養兒別養倆,養倆輪官馬」,何意?為什麼這樣說?
    農村俗語「養兒別養倆,養倆輪官馬」,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農村生孩子不要生兩個兒子,因為在他們的思想中以後老了之後是要跟著兒子一起生活的,都說養兒防老,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 怎麼評價《天道》中的丁元英,關於養兒防老的闡述(觀點精闢)
    想起那《天道》丁哥那殺死人不償命的金句:「如果你養兒就是為了防老,那就別說母愛有多偉大。你養來養去還是為了自己,那是交換。等不等價還難說了,碰到了我這個不孝的您就算賠了。」養兒防老,那父母就是你天然的債權人,而且這種感情比山高比水深,你永遠想的就是還債報恩,所以這種文化就是讓每個人都直不起腰來,你看這個民族就是老彎著腰,而老人越是覺得養兒防老,他就越容易覺得吃虧,心裡就越苦。」如果在今天,有誰在家裡說這個話,那簡直是大不敬,大不孝,一定會群起而攻之。
  • 冷門遊戲推薦:一起來遊戲中送外賣吧!
    大家好,我是老宋侃遊戲,關注我,侃盡天下遊戲事,白嫖正版大作遊戲!國內的玩家可能90%的人都點過外賣,對於外賣小哥送外賣的這件事很多玩家恐怕沒有體驗過吧。這不為了讓大家體驗到外賣小哥的送餐的感覺,由會玩工作室開發的模擬類遊戲《送外賣模擬器》英文名《Delivery Simulator》目前已經登錄steam平臺,不過遊戲正式發售需要等到7月11日正式發售。在這款《外賣模擬器》遊戲中玩家的任務只有一個,就是如何外賣在規定的時間融到顧客手中。
  • 「最年輕爺爺」火了,把兒子熬成兄弟,網友:寶寶分不清誰是父親
    但如今的社會不一樣了,很多男性哪怕年過五六十歲,模樣還依舊十分年輕,身材也保養的很好。也正因為如此,生活中我們才可以看到那些兒子與父親站到一起,讓人傻傻分不清楚到底誰是爸爸, 誰是兒子的情況。但兩人不管身高還是身材看起來都差不多,爺爺的臉上也沒什麼皺紋,看起來很年輕。這位"最年輕爺爺"現身之後就火了,很多網友都調侃:終於把兒子熬成兄弟,寶寶分不清誰是父親。其實生活中像這樣的年輕爺爺還真不少,很多長輩和小輩們在一起,不僅模樣年輕,裝扮也很潮。就像這段視頻中的父親,一身牛仔褲黑T恤,看起來簡單又清爽,關鍵身材也很結實。
  • 黃渤把父親送進養老院,白巖松一句話讓三億人沉默:養兒防老,原來是...
    因為這件事,黃渤考慮送父親去養老院。有專業人員照顧,對父親,對其他家人,都是好事。 人家父母都是養兒防老,你爸爸倒好,自己兒子出息了,把爹送養老院去了… 這也是當下很多子女的困境: 自己贍養父母精力不足,養老院又不符合傳統觀念,要給老人一個健康舒適的晚年,難有一個萬全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