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除了複姓有多少三字名字的人?是不是歷史真實存在?

2020-12-18 小馬嘮家常

單名的傳統自周代時期就流傳下來了,其中雖不乏雙名,但基本上還是以單名居多,漢朝獨尊儒術後,更是以單名為尊,可是世間萬物都有例外,在三國時期中的雙名者也是有不少的。當然,少數民族的名字不列,如胡車兒、阿會喃、兀突骨、徹裡吉、沙摩柯等。

雙名者的演義描寫和正史記載。黃承彥。演義:諸葛亮嶽父,南郡大名士蔡諷女婿,荊州著名學者,曾做主將女兒黃氏嫁於當時聲名未顯的諸葛亮,後在陸遜被困八陣圖時救援其出陣,在書中是一個世外高人般的隱士。

正史:黃承彥在歷史上卻有其人,除了救陸遜出八陣圖外,其餘事跡和正史差不多,但其女黃月英正史無名,月英二字最早出自於評書,相傳其相貌奇醜,但聰慧過人,協助諸葛亮製作出木牛流馬等機械,是有名的賢內助。

呂伯奢。演義:曹操之父曹嵩的故人好友,在曹操逃出長安後,和陳宮一起來到呂伯奢家,受到呂家熱情招待,可曹操疑心呂家要殺自己,於是砍死呂伯奢,此事之後,陳宮深感曹操的殘暴多疑,為日後反水投靠呂布做了鋪墊。

正史:呂伯奢原為曹操故人,在離開董卓身邊後,曹操途徑呂伯奢家,恰好呂伯奢不在,五個兒子與其賓客留宿曹操,但夜間有暗殺曹操的嫌疑,被曹操手刃數人後離去,並留下了「寧我負人,毋人負我」一句,後被演義演繹為「寧教我負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負我」的名言。

曹安民。演義:曹操侄子,在宛城之戰時與堂兄曹昂、大將典韋一起戰死。曹丕所著《典論》裡將曹安民和曹子脩(曹昂的字)一起記載,所以安民二字應該是曹安民的字,但名不詳。

蔣義渠。演義和正史大致相同,為袁紹部下將領,在官渡大敗後,袁紹只率八百騎倉皇逃走,來到了蔣義渠帳營之中,已經是驚弓之鳥的袁紹以性命相託於蔣義渠,在其保護下,袁紹才得以安全回到河北,一說義渠為字,可能是袁紹部將蔣奇。

睦元進、韓莒子、呂威璜。演義和正史大致相同,為河北大將淳于瓊手下都尉,與淳于瓊日夜飲酒而誤事,導致烏巢失守,淳于瓊被割去耳鼻,趕回袁紹處羞辱袁紹,睦元進被殺,其餘二人被擒,正史中二人都在混戰中被斬殺了。

嚴白虎。演義:自號東吳德王,佔領吳郡,在孫策下江東時與會稽王朗合兵阻擋孫策,後嚴白虎被董襲所殺,將頭顱獻給孫策,王朗敗走,孫策平定吳郡、會稽,初定江東。

正史:為吳郡豪族,在孫策下江東時佔據吳郡和白虎山等地,後其弟嚴輿所殺,嚴白虎請降,依舊性命不保。一說嚴白虎原名嚴虎,白虎二字為盤踞於白虎山的旗號。

裴元紹。演義:黃巾軍將領,在張角被殺,起義失敗後,與周倉一起盤踞於臥牛山為王,後因想強奪趙雲馬匹,一回合就被趙雲刺死了。正史中並無記載裴元紹其人。

東漢工部侍郎王子服、昭信將軍吳子蘭。演義:衣帶詔事件,兩人與國舅董承、西涼太守馬騰合謀謀殺曹操,但事情敗露,三族被滅。正史:與演義一樣,但王子服應為偏將軍王服,字子由,吳子蘭應為議郎吳碩。

傅士仁。演義:關羽部下大將,隨其鎮守荊州,與麋芳交情頗深,兩人因為受到關羽責難,趁關羽北伐之時獻出荊州給呂蒙,直接導致了關羽被殺。

正史:記載其名為士仁,荊州公安守將,關羽北伐時被吳名士虞翻說服而開城投降,與麋芳一起投靠江東。

邢道榮。演義:零陵太守劉度麾下武將,善使開山大斧,與張飛也能鬥上幾回,後被埋伏在路旁的趙雲生擒,用計從諸葛亮處脫身,但計謀被看破,邢道榮與劉度子劉賢伏擊劉備失敗,邢道榮被趙雲刺殺,劉賢被擒,劉度投降。正史中並無此人,乃原創人物。

尹大目。演義:曹魏殿中校尉,和大將軍曹爽私交甚好,司馬懿發動高平陵後,令尹大目持書去勸降還在外玩樂的曹爽,說服曹爽投降,害其被夷三族。

正史:曹爽死後,尹大目時常有為其報仇之意,在文欽發動淮南之變時,尹大目作為使者去文欽陣營勸降,卻暗中告誡司馬師將死的消息,可文欽不聽,尹大目大哭而回,自此下落不明。

除以上之外,三國演義中的雙名者還有:劉備叔父劉元起、曹爽從弟曹文叔,曹文叔之妻夏侯令女、蔡琰之夫衛仲道等等,至於司馬懿之妻張春華、關羽之女關銀屏、曹丕之妻郭女王者,要麼就是民間傳說、評書,要麼就是小名,也就不在討論之中了。

相關焦點

  • 古人姓氏中最長的複姓,足足有17個字,隨便起個名就有18字了
    說到他的小說,不得不提的就是小說中的武俠角色們,喜歡金庸作品的人都知道,這位老先生最愛用「複姓」命名筆下的角色,在他的武俠小說中,複姓幾乎「隨處可見」。小說中頻繁出現的複姓,現實生活中為何很少?真實原因其實很殘忍!
  • 《三國演義》人物名字為什麼都是一個字,有沒有雙字的名字?
    《三國演義》裡的雙字名人物只有有數的幾個:如胡車兒、龐德公、傅士仁、刑道榮、黃承彥、嚴白虎、呂伯奢、武安國等。 這些人的名字有一些特點: 1。小說和相關史料中並沒有記載這個人物完整的字和名。如龐德公、胡車兒、黃承彥等。
  • 歷史上根本不存在的3個人,卻輕鬆騙過很多人,一說名字世人皆知
    受一些古代文學作品或者現代電視劇影響,現代人對一些歷史人物產生誤解,把歷史上不存在的人認為存在,比如《少年包青天》中每到包拯出現困難就及時出現的八賢王,歷史上是沒有八賢王這號人,是後人以宋太祖第四子趙德芳為原型創造的一個新人物。
  • 全國有多少人和你同名?手機一查便知!你的名字是不是爆款?
    除了比較生僻的姓氏外還有一些比較少見的複姓這種名字一出來特別是在電影電視劇裡就經常是主角!比如.慕容雲海.目前,我國除部分少數民族外,戶籍人口姓名長度多為2至4個字。二字姓名為單姓單名、三字姓名為單姓雙名或複姓單名、四字姓名為複姓雙名,超過4個字的姓名比較少見。
  • 知名度最高的「十大複姓」,來看一看,有你的姓嗎
    無論是《百家姓》,還是《千家姓》,其中都不乏「複姓」的身影。所謂「複姓」,自然是相對於「單姓」來說的,「單姓」是一個字的姓,如「張」、「王」、「李」、「趙」等,而「複姓」顯然則是兩個字的姓,如「歐陽」、「慕容」等。
  • 「梓涵」的時代已過去,「雙姓」「複姓」名字又來了,老師很無奈
    那個時候很多老師都在網上討論,說自己班上有好幾個名字和"梓涵"讀音差不多的孩子,一叫"梓涵"就會有三四個孩子有反應,當真是讓人無奈。好在時代是發展變遷,"梓涵"的時代已過去,老師們再也不用糾結"梓涵"、"子涵"、"紫涵"、"子晗"、"子翰"要怎麼區分。但是"雙姓""複姓"等名字又來了,新的起名方式更刁鑽,老師碰到新難題,也還是只能表示很無奈!
  • 為何古裝劇中常常出現的複姓,在現實生活中卻很少遇到?
    說到他的小說,不得不提的就是小說中的武俠角色們,喜歡金庸作品的人都知道,這位老先生最愛用「複姓」命名筆下的角色,在他的武俠小說中,複姓幾乎「隨處可見」。小說中頻繁出現的複姓,現實生活中為何很少?真實原因其實很殘忍!
  • 《三國演義》中幾乎所有人物的名字都是單字,雙字的人有麼?
    《三國演義》中幾乎角色名字都是單字,其中女性名字有雙字(不排除是小名),較親暱稱呼如黃月英、孫尚香等都是閨名,供親人間稱呼,一旦出嫁則以氏為名,如孫氏、黃氏;也有個別女性名字為單字,譬如洛神美人甄宓。重點說說男性歷史人物的名字,畢竟三國是男人的戰場。大漢朝立國後,從上至下偏愛單字名,漢高祖劉邦做了表率,24位皇帝全部使用單字名,漢昭帝劉弗陵在登基後避諱改為劉弗。正所謂上行下效,民間百姓為家中子女取名基本使用單字,雙字名字尚未受到排斥。
  • 福建這些名字最受歡迎,看看有多少人和你重名?
    福建這些名字最受歡迎,看看有多少人和你重名? 現在00後、10後可不流行這一套啦 他們的父母喜歡四個字的名字 在四字名字中 以複姓「歐陽」居多
  • 中國複姓大全
    顓孫、壤駟、公良、漆雕、樂正、宰父、穀梁、拓跋、夾谷、軒轅、令狐、段幹、百裡、呼延、東郭、南門、羊舌、微生、公戶、公玉、公儀、梁丘、公仲、公上、公門、公山、公堅、左丘、公伯、西門、公祖、第五、公乘、貫丘、公皙、南榮、東裡、東宮、仲長、子書、子桑、即墨、達奚、褚師複姓起源漢朝有習俗,取名一般只取單名,三國演義中名有兩字的只有武安圓,黃承顏等寥寥數人
  • 秦牛正威為什麼叫秦牛正威|陳小春|複姓|雙姓_網易新聞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感覺到新世界的大門在慢慢向你打開,沒想到姓氏組合的名字也能文藝又浪漫。別急,還有更高級的玩法。我們來看看楊冪的名字,乍一看你可能覺得奇怪,難道父母起名的時候是希望她以後能好好學數學?「冪」又和姓氏有什麼關係呢?其實,是因為楊冪的父母都姓楊,加上她正好一家三口整整齊齊,所以叫做楊冪[3]。
  • 東吳周郎,三國演義與歷史真實的差距有多大?
    或許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多人將周瑜與「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聯繫在一起,但歷史的真實卻與之相反,周瑜不僅相貌英俊、溫文儒雅、飽讀詩書、精通兵法、深諳音律,而且器量廣大,年紀輕輕便有雄才大略,因此才被劉備稱為「萬人之英」。
  • 諸葛大牛、公孫悟空……高冷複姓也有被逼瘋的時候?
    」那個年代的人,身負振興重任名字裡帶「鐵頭」「鋼鐵」,那叫響應號召可時過境遷當鋼鐵製造無須全民上陣叫這些名字顯然熱度已過只能轉身蹭複姓流量搏出位真擔心「得姓始祖」端木典要原地爆炸作為上古部落首領五帝之一顓頊(zhuān xū)的後裔怎麼有種從一線被拽到十八線的flop感呢真正的藝術來自民間除了芬芳花卉造名字
  • 為什麼古代複姓家族多是名門望族?「司」字開頭的原來都這麼厲害
    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中,曾經出現過的人多不勝數,如今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姓名,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姓名是非常有講究的,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古代一些關於複姓的事情。按照我國流傳的歷史來說,最早的時候,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姓名,更多的情況下,大家各自擁有的只是稱呼,後來,這些稱呼就成了各自的「名」,大家依然沒有姓氏。後來直到商周時期,擁有姓氏的人依然很少,基本上只要是擁有姓氏的人,那就一定是王公貴族,即使是家道落魄的權貴後人,只要他還擁有自己的姓氏,那麼他也是百姓中高人一等的存在。
  • 峽谷中名字是「複姓」的英雄,百裡最常見,而他是硬湊
    在遊戲中英雄都會有專屬自己的名字,有的英雄是在歷史中就有的英雄人物,也有的是官方自己製作的一個英雄和名字。那麼峽谷中名字是複姓的英雄都有誰呢?百裡最常見,而他是硬湊。首先第一個就是百裡兄弟守約和玄策,這兩個英雄的名字就是複姓,再加上比較熱門,所以很多玩家都非常熟悉。而這兩個兄弟的實力都很強,上手難度也很高,很少有玩家能夠駕馭。然後就是上官婉兒,這個英雄在遊戲中和歷史中都有出現,而她的名字就是複姓上官。除此之外,歷史中還有很多人物都是複姓上官,所以也是比較常見的。
  • 名字到底是單字好,還是雙字好?你的名字幾個字?
    長久以來,一直有一個和取名相關的問題,就是名字到底是單字好,還是雙字好,這個問題其實困擾了很多的家長朋友們,今天我們就來從多個角度談談這個問題,再說一說取名字的三個剛性原則。單字的名字是一個姓加上一個字,這個姓有可能是單姓,但也可能是複姓。比如「司馬光」這個姓名,總共有3個字,但是只有一個單名,這樣的名字就是單字名。雙字的名字就是一個姓加上兩個字,無論這個姓是複姓還是單姓,比如「李世民」,再比如「長孫無忌」,都是雙字的名字。
  • 方天畫戟、丈八蛇矛,三國演義中武將們使用的武器哪些真實存在?
    但是,偃月刀最早出現也是已經到了幾百年後的宋朝,並且是作為訓練、儀仗,或宮殿侍衛的武器存在,並非是實戰兵器。顯然真實歷史上的關雲長是不可能使用的。那麼,在真實歷史中,《三國演義》中的武器,有哪些是可能存在的呢?
  • BUG般的曲阿小將,一人獨鬥孫策十二將,真實歷史是否存在!
    相信對於四大名著,很多小夥伴們都不陌生吧,而其中《三國演義》也非常受人們的追捧,特別是裡面那些「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的謀臣,以及武藝高強的名將,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 《三國演義》中,孫夫人不叫孫尚香,而是一個讓人想不到的名字!
    說起孫尚香這三個字,很多熟悉三國的人都不會陌生,大家都知道她曾是劉備的妻子,同時也是孫權的妹妹。不過孫夫人的名字並不止孫尚香一個,比如在吉川英治的《三國志》中,孫夫人的稱號就是「弓腰姬」,也就是「腰間總別著弓箭的女子」,而中國從古至今都沒有這個稱號。
  • 歷史上虛構的3位名人,卻輕鬆騙過很多人,一說名字家喻戶曉
    不過在一些古代文學或者戲劇中也出現過一些不存在人的人物,之後,經過流傳,她們的故事越演越真,甚至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而人們還堅定不移的以為,她們是真實存在的,她們的故事都是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