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北京協和醫院IBD中心的洞察和觀點

2020-12-18 騰訊網

不想錯過界哥的推送?

IBD預測手段有哪些?如何更好地管理UC患者?透過屏幕,北京協和醫院IBD中心消化專家分享ECCO會議內容和臨床診療經驗。

歐洲克羅恩病和結腸炎組織(ECCO)會議是世界領先的炎症性腸病(IBD)學術大會,2019年有超過87個國家的8000多名IBD相關學者參會。第十五屆ECCO學術大會,已於2020年2月12-15日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會議主題是「IBD Beyond 2020」。

因疫情原因,中國醫生缺席了本次ECCO會議。為了讓廣大消化領域醫生了解本次ECCO會議的具體內容,武田製藥攜手全國IBD診治中心和專家,通過網絡會議的形式結合各個IBD中心的臨床經驗,對最新的ECCO會訊進行精彩解讀,為國內廣大消化科醫生帶來IBD的最新進展。

第一期網絡會議上,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錢家鳴教授主持了會議,楊紅教授和李玥教授進行了精彩的分享。

圖1:專家簡介

IBD的診斷鑑別,哪些手段更有效?

楊紅教授根據ECCO會議的相關報導和協和經驗分享了「認識IBD發病機制及評估指標」。她表示,整合組學掀起了學者對IBD疾病的深入探討。其中整合組學包括基因組學、微生物組學、蛋白質組學、轉錄組學、脂質和代謝組學以及單細胞測序[1]等。

在微生物組學從IBD機制、診斷和預測治療反應方面,楊紅教授分享了一篇來自ECCO研究[2],研究發現對糞菌移植應答的潰瘍性結腸炎(UC)患者中的一種核心菌群可影響黏膜T細胞免疫,該研究為IBD微生物治療中個體化精準治療提供了依據。

此外,多組學技術也為IBD評估提供了較好的平臺。研究顯示[3],代謝組學、蛋白質組學和微生物組學多組學分析對IBD復發具有識別預測能力。ECCO會議上另一項有趣的研究提示[4],用機器學習方法可驗證排名靠前的差異表達血清蛋白,具有診斷IBD的潛力。

除了生物標誌物,內鏡嚴重程度指數(UCEIS)能夠更準確地反應UC臨床結果和長期預後[5]。楊紅教授表示,患者報告結果(PRO)部分Mayo評分和SCCAI在UC黏膜癒合方面同樣有著準確的預測作用。

表1:UCEIS評分和定義

此外,楊紅教授還介紹了一系列新的內鏡技術,例如新型內鏡增強系統LCI(Linked Color Imaging)、計算機輔助圖像、雙重紅色成像、電子染色內鏡評分(PIcaSSO)等。這些新理念、新技術為IBD疾病領域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可以看到,在IBD的預測評估手段上,患者可用的方法越來越多,比如多學組學技術、UCEIS甚至機器學習等方法。這些預測評估手段為IBD患者的個性化治療提供了合理的基礎,也預示著IBD患者的治療正向精準醫學邁進。

如何更好地治療和管理UC?

對於如何更好地治療和管理UC,李玥教授進行了精彩分享。

「即使是在生物製劑治療時代,激素在UC的治療中仍然有著重要地位,是急性重度和重度活動性UC的一線治療藥物。」李玥教授表示,激素在UC的治療中並不過時,但如何更好地應用激素仍存在改進的空間,特別是針對中重度IBD患者。歐美多國家的調查問卷顯示40%和19%的UC患者報告在過去一年裡使用激素≥4個月和≥6個月,患者和醫生對激素使用的認知存在偏差,許多醫生認為每年≥4個月激素治療不是問題[6]。李玥教授強調,對於激素的使用,醫生要做到「該出手時就出手」、「該轉換時早轉換」,避免「不必要」的激素治療。

在生物製劑的使用方面,李玥教授分享了一項來自中國的研究[7],75%的UC患者和超過一半克羅恩病(CD)患者在首次應用抗腫瘤壞死因子(TNF)治療24個月時處於次優反應。提示IBD患者可通過優化治療或新的生物製劑治療獲益。針對激素抵抗重度UC,芝加哥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8],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環孢素或他克莫司)誘導緩解後過渡到抗-整合素治療是安全有效的,重度激素難治性UC患者可考慮此治療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生物製劑在不同人群中使用的效果和不良反應有所差異。例如,維得利珠單抗(Vedolizumab)治療青年、老年患者的臨床療效相近,既往抗TNF治療失敗史是影響老年患者維得利珠單抗療效的獨立因素,因此推薦老年UC患者在抗-TNF藥物前應用維得利珠單抗[9]。

圖2:老年UC患者使用生物製劑的研究

李玥教授給我們「劃」了諸多重點:臨床醫生應注意把握激素治療的指證、劑量和療程,在生物製劑時代激素治療仍未過時。中重度UC的治療將會有更多的治療選擇,抗TNF、抗整合素均可作為一線的生物製劑治療選擇。託法替尼、烏思奴單抗可用於一線生物製劑失效的患者。

UC患者激素治療如何選擇?為什麼要進行病原體篩查?

錢家鳴教授主持了討論與問答環節,現場醫生們通過網絡提出了一些問題。

Q:

輕中度的UC患者用了美沙拉嗪,劑量為3g並聯合灌腸維持治療,但是半年後未達到黏膜癒合狀態,應該升級治療嗎?

A:

錢教授認為,從疾病的角度來看,應該升級治療,但是對於老年患者來說,要考慮升級後副作用;年輕患者可以考慮升級治療。

Q:

患者入院後便找到寄生蟲、便培養、巨細胞病毒 (CMV)、Epstein Barr病毒 (EBV)都是陰性的,需要多久再複查上面的指標?

A:

楊紅教授表示,進行便寄生蟲、便培養、CMV和EBV等病原體的篩查,是為了對患者的疾病進行鑑別診斷,以及判斷患者是否適合激素、免疫抑制劑或生物製劑。

Q:

UC患者的激素使用?

A:

李玥教授表示,UC患者使用激素治療時,需要根據患者疾病的嚴重程度進行判斷,急性重症UC患者需選擇靜脈激素治療,並在3天後評估激素療效,激素抵抗要考慮轉換治療方案,即靜脈激素治療療程通常不超過1周。中重度UC患者可考慮選擇口服激素治療,劑量為每公斤體重0.75mg/天,若4周後患者病情無明顯好轉,激素逐漸減量,並更換其他藥物。

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進步,IBD的評估手段越來越多,從基因組學到內鏡嚴重程度指數,再到計算機輔助圖像等等。我們應該從國人的IBD發病機制出發,開發適合中國人群的生物標誌物,找到有利於我國人群診斷和鑑別診斷的指標。在UC患者的管理上做到小心謹慎、合理用藥。目前我國IBD治療的目標是及時撤停激素,及時轉換治療方案,達到黏膜癒合,並努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並探索適合我國疾病人群的處理措施,以最小的付出獲得最大的收益。我國IBD發病率逐年增長,我國消化領域醫生更應不斷提高對IBD病因、診斷以及相應治療的認識,積極參與臨床研究,總結經驗教訓,以便更好地治療和管理IBD患者。

本次會議為廣大消化領域醫生提供了交流和學習的平臺,以及與消化領域大咖零距離互動的機會。與會專家們分享了的臨床經驗和的ECCO會議上的經典研究言近旨遠,值得回味。

團隊簡介

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腸病團隊

北京協和醫院始終走在國內IBD診治領域的前沿。1956年國內率先報導IBD,被一篇Lancet文章引用並成為中國發現IBD的歷史性節點。在上世紀70年代首次組建了以消化內科為中心的涵蓋基本外科、病理科、感染科、放射科參與的腸病多學科團隊。2013年在國內較早的建立了MDT會診制度、IBD專病門診,至今為止為1000餘例疑難腸病患者提供了MDT會診。北京協和醫院隊列研究顯示與1986-1990年比較,2011-2015年IBD住院患者死亡率下降68.4%,CD手術率下降47.0%。北京協和醫院腸病團隊在錢家鳴教授的帶領下,堅持做好臨床科研工作、努力創新、緊跟國際前沿,力爭為國內IBD事業做貢獻。

CN/ENTCD/2003/0034

聲明:本內容僅針對中國醫療衛生專業人士,旨在向且僅向醫療衛生專業人士提供科學信息,用於個人學習和參考之用。如果您不是醫療衛生專業人士,請勿參與或傳播。

參考文獻:

[1] Kumar M, et al. J Transl Med. 2019;17(1):419

[2] L Gogokhia, et al. J Crohns Colitis. ECCO 2020 OP40

[3] L Tarassishin, et al. J Crohns Colitis. ECCO 2020 P030

[4] H Takagi, et al. J Crohns Colitis. ECCO 2020 P031

[5] Kentaro I, et al. J Crohns Colitis. 2016;286-95.

[6] A Afzali, et al. J Crohns Colitis. ECCO 2020 P393

[7] J Li, et al. J Crohns Colitis. ECCO 2020 P574

[8] J Ollech, et al. J Crohns Colitis. ECCO 2020 P445

[9] N A Cohen, et al. J Crohns Colitis. ECCO 2020 DOP57

- End -

相關焦點

  • 中醫世家徐崇偉,辯證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口碑好!
    在我們的生活中,潰瘍性結腸炎發率非常高。尤其是隨著現在生活水平的是提高,高節奏的工作壓力,讓我們的飲食規律及健康逐漸下降,導致發病率越來越多。所以當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時候,千萬不要諱疾忌醫。如果長期不得不到治療的話就很容易使病情加重,因此一定要重視有效的中醫治療方法。
  • 重度或難治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及早聯合中醫藥治療,能增加臨床...
    常見胃腸慢病是中醫藥治療的優勢領域,主要包括慢性胃炎及其癌前病變、功能性胃腸病、潰瘍性結腸炎等。本專題邀請中西醫頂尖專家,就中西醫聯合診治常見胃腸慢病的最新進展以點概面進行闡述,以期促進中西醫間的合作,提高診治水平,進而服務患者,促進健康中國整體目標的實現。
  • 迫使安倍晉三辭職的潰瘍性結腸炎究竟有多厲害?
    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是IBD中最常見的兩種,兩種疾病的區別是潰瘍性結腸炎只影響結腸和直腸,克羅恩病則從口腔到肛門,影響整個消化道。手術切除結腸和直腸之後,潰瘍性結腸炎可以被治癒。但手術切除克羅恩病影響到的部分消化道,克羅恩病還是會在其他地方復發。
  • ...男主角因結腸癌去世、安倍因潰瘍性結腸炎辭去首相結腸問題有多...
    潰瘍性結腸炎好發於青壯年南京市第二醫院消化科賀奇彬副主任醫師介紹,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累及結直腸黏膜及黏膜下層為主的慢性非特異性、非感染性、炎症性腸道疾病。因長期腹瀉,患者通常伴有營養不良和貧血。據統計,我國潰瘍性結腸炎的患病率估計約為11.60/10萬,且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根據《炎症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2018年北京)》,潰瘍性結腸炎常發生於青壯年期,我國相關資料統計,發病高峰年齡為20歲~49歲。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並不十分明確,可能同遺傳、地域環境、飲食習慣、自身免疫缺陷、腸道菌群異常等多種因素有關。
  • 艾伯維JAK抑制劑治療潰瘍性結腸炎3期臨床達到主要終點
    編譯丨newborn 12月9日,艾伯維公布抗炎藥Rinvoq(upadacitinib)治療潰瘍性結腸炎(UC)III期誘導研究(U-ACHIEVE)的陽性結果。該研究在中度至重度UC成人患者中開展。
  • 糖皮質激素治療與中重度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腸道菌群的相關性
    作者:李映荷1,2,孟祥辰1,閻鵬光1,楊紅1,李驥1,錢家鳴1,李景南1,2 單位:1 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 2 中國醫學科學院腸道微生態與臨床轉化研究重點實驗室通信作者:李景南 文章來源:協和醫學雜誌,2019,10(3):216-222.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疑似潰瘍性結腸炎怎麼辦?這4樣檢查,你一定要清楚,幫助確診!
    審閱者: 楊濤(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很多人都會有胃痙攣和腹瀉症狀。但是,如果經常出現這些症狀,並且較為嚴重(痙攣極其嚴重、出血性腹瀉),則需要就醫。你可能是患上了潰瘍性結腸炎。 這是一種大腸或結腸疾病。病因尚不清楚,並且沒有治癒方法。
  • 全新視角認識IBD,來自上海十院IBD中心的觀點
    為了讓廣大消化領域醫生了解本次ECCO會議的精彩內容,武田製藥公司攜手全國IBD診治中心和專家,通過網絡會議的形式結合各個IBD(炎症性腸病)中心的臨床經驗,對最新會訊進行精彩解讀。 本期邀請的是同濟大學上海第十人民醫院劉佔舉教授、孫曉敏教授、施嫣紅教授、王曉蕾教授,從新角度帶我們重新認識IBD。
  • 預防潰瘍性結腸炎復發,10 個我們需要了解的問題
    腸腸有問題,預防潰瘍性結腸炎復發 ,10 個我們需要了解的問題潰瘍性結腸炎(UC)是一種特殊的腸道慢性炎症,屬於炎症性腸病的一種亞型,症狀包括反覆發作的腹瀉、便血和腹痛等,可能僅累及直乙結腸,也可能蔓延至全結腸,而且症狀會隨著病程時間延長加重。但在有效的治療後,症狀會因為得到控制,進入緩解期。
  • 額外補充薑黃素可改善輕中度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疾病活動性
    額外補充薑黃素可改善輕中度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疾病活動性 2020-12-11 10: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潰瘍性結腸炎是「不死癌症」,那十二指腸潰瘍呢?醫生:5點不同
    前兩天,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突然辭職讓許多人認識了一種叫潰瘍性結腸炎的疾病,但這兩天有些網友有點懵圈了,他們甚至以為潰瘍性結腸炎就是十二指腸潰瘍!雖然這兩個疾病都是發生在腸道內的潰瘍性疾病,但是無論從發病原因、發病部位、臨床表現還是治療方法上都是截然不同的。
  • 維多珠單抗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的安全性:全球上市後4年數據
    維多珠單抗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的安全性: 全球上市後4年數據 文獻來源:J CrohnsColitis. 2020 Feb 10;14(2):192-204 既往的觀點與實踐:
  • Gastroenterology:依曲西莫德2毫克或可有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
    導語:依曲西莫德2毫克可改善臨床和內鏡結果。 依曲莫德(APD334)是一種口服、選擇性鞘氨醇1-磷酸受體調節劑,用於治療免疫介導的炎症性疾病,目前正處於研發階段。
  • 維多珠單抗+託法替尼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合併脊柱關節病的患者
    維多珠單抗和託法替尼聯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合併脊柱關節病的患者 文獻來源: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周所周知,潰瘍性結腸炎(UC)患者接受抗-TNF藥物治療後,僅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可以達到緩解,並且由於藥物副作用和不耐受,其中的部分患者不得不停藥。 隨著近期IBD新藥研發的進展,已經出現了幾種新的非抗-TNF藥物,可用於IBD患者的治療,包括維多珠單抗和託法替尼等。
  • 患潰瘍性結腸炎的多數是青壯年 一般發病高峰是20-49歲人群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什麼疾病?主要臨床表現有哪些?哪些不良習慣可能誘發該病?出現哪些症狀要到醫院就診?為這一系列問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消化中心主任醫師宗曄。宗曄介紹,潰結是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症性疾病中的一種,其主要表現就是腹痛腹瀉、黏液血便。
  • 疫情期間,如何安全去醫院就診?
    那麼,需要每周或每月定期到醫院接受治療的患者該怎麼辦?由北京協和醫院組織編寫、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協和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大眾防護問答》提示,對於強需求的治療安排,如患有惡性腫瘤需要定期靜脈輸液化療治療的患者,在經治醫生評估風險後,接受醫院安排及時入院完成化療治療,入院期間配合病房安排做好個人防護。
  • 實話實說:潰瘍性結腸炎要做哪些檢查?搞清楚這些少走彎路少花錢
    敎髡掠硆颹泱閶畝醼鬗晥盾蓏蕢籢俎蟉莏剱吀囼輐祌擻慣圧訋鈽凣雬拒訦駃灠描笍蚡懩屄本慲蜠渢飢椿聁糹癩洐陾出現腹瀉不一定患有潰瘍性結腸炎嗎?追朰麞鈚骻圍蚇姽陸清搧膁有珹矞孰眱噹杣濚瘰飯瓞婠軎誌風燒裡蒧胷螋鞙膗盡縮揥猋槶碠耞菃旆匃幪苃瞝買洩鴼對於懷疑自已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應在詳細詢問病史和進行體格檢查的基礎上,做以下幾方面的檢査:1、血液檢査可有輕、中度貧血
  • 安倍晉三因「潰瘍性大腸炎」辭職 華西醫生:出現這些症狀要注意
    綜合央視、新華社報導,安倍晉三曾兩次前往醫院就醫,檢查結果顯示「潰瘍性大腸炎」出現惡化。他表示,自己受潰瘍性大腸炎困擾辭職,其政治生涯每個巔峰都因它黯然。接下來,他可能會用新藥治療。那麼什麼是潰瘍性大腸炎?如何預防?
  • 北京協和醫院張濤皮膚科大夫出診時間,如何預約掛號
    北京協和醫院張濤皮膚科大夫出診時間,如何預約掛號?北京協和醫院皮膚科大夫張濤每周日在北京華醫中西醫結合皮膚病醫院出診,為了更好的為患者服務,避免掛不到號的情況,有就診需求的患者,可提前掛號預約。
  • 困擾安倍晉三的結腸炎小眾而難治?名中醫給出預防復發中醫方案
    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病辭職 由於目前臨床治療手段有限,而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現代難治病之一的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病因尚不十分明確的直腸和結腸炎症性疾病,病變局限於大腸黏膜及黏膜下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