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春光無限好,翻身農奴把歌唱。苦難深重的雪域高原,在1959年前的那場民主改革中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今天,是西藏百萬農奴解放61周年。這61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的康巴高原同樣實現了由貧窮落後逐步走向富裕文明,以嶄新的姿態呈現在世人面前。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共同創造著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在理塘縣奔戈鄉拉扎村,這段時間,82歲阿婆格拉姆的心情特別好。原來家裡用今年合作社分的1000多元,買了一臺微波爐。看著家裡新買的電器老人笑得合不攏嘴。
在充滿陽光的客廳裡,剛出鍋的牛肉冒著熱氣,身著藏裝的格拉姆阿婆,一邊喝著酥油茶一邊給生在新時代的孫女講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告誡他們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格拉姆從記事起,全家人就沒有吃飽過。有一次從豬槽裡抓玉米吃,讓她終身難忘。「有一次聽說,毛埡壩有人在養豬,我就去了毛埡壩,當時哪裡有很多的豬,我趁著主人沒有注意的時候,從豬槽裡抓了一把玉米吃,剛要吃的時候,突然就想到了我的父母也沒有東西吃,我就一把一把的把玉米放在袖子裡帶回家了。」
回想起過去格拉姆的眼中淚花閃爍。以前,吃不飽,穿不暖;現在,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穿什麼就穿什麼。過去生病了只能聽天由命,而現在,醫療費用國家還報銷,2015年格拉姆就去了康定免費做了白內障手術,除此之外村裡還有家庭醫生。格拉姆說,現在家裡的日子是越過越好了。兩個孫女學習成績優異,女兒扎西卓瑪也在村裡的犛牛養殖合作社養殖犛牛,還是村裡的森林草原護林員。不僅有合作社務工工資,還有公益性崗位補貼。2017年家裡享受了6萬元的藏區新居建設補助資金,建起了100平米的新房,藏式小樓精緻敞亮,不僅如此,全家每年還可以領到6000元的惠民資金。2017年家裡就脫貧了。老人說自己目前最大的願望是希望兩個孫女將來考上大學,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經過黑暗的人,才知道光明的珍貴;度過嚴冬的人,才倍感太陽的溫暖。82歲的格拉姆心明眼亮:共產黨是唯一的依靠。
這位老人名叫刀登,今年70歲,世代生活在仁村的刀登目睹著仁村的巨大變化。曾經的仁村一直都是全縣最窮的村子之一,直到上世紀末才解決溫飽。因為物資匱乏、交通不便,幾十年來刀登一家都過著人背馬駝的生活。
稻城縣香格裡拉鎮仁村村民 刀登:
還沒有解放的時候,我們這裡很多人吃不飽。就算去要飯也只能走路,連自行車都沒有,村裡很多人都只能做有錢人家的傭人,才能吃上飯。因為我們沒有屬於自己的田,所以只能這樣生活。去山上撿柴火時,只能自己靠人力背下山。我們以前只能撿有錢人家的破爛的衣服縫起來穿,以前的生活是說不出的苦。
香格裡拉鎮位於稻城縣南部,距離亞丁景區37公裡,扼守亞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門戶。刀登老人所在的仁村就是香格裡拉鎮下轄的村子之一,稻城亞丁旅遊發展越來越好後,良好的地理位置讓仁村成為客流接待的主力軍。從前靠蟲草、松茸為生的刀登一家藉助發展旅遊的機會,籌集資金修建起了三層的藏式民宿,目前正在跟各地前來諮詢的投資商接洽。刀登老人說,十年前,他們每年的收入也就一兩千,稻城大力發展旅遊後,村民們都端起了旅遊的飯碗,現在得年收入是過去的四五倍,有的家還能達到80多萬。這日子越來越好,這放以前,他真是想都不敢想。
現在的仁村,道路寬闊、青山環繞,水、電、路都通到了村民們家門口,家家戶戶都修起了大氣的藏式民居,一半的家庭都建起了兩棟房子,一棟自住,一棟出租,僅租金一項,一年就可收入20萬到80萬元,還有一半村民圍繞旅遊業,辦民宿、做餐飲、銷售工藝品。村民們的交通工具更是從摩託車到越野車應有盡有。村民們腰包鼓鼓囊囊,個個樂的合不攏嘴。仁村的日子也過得紅紅火火。
「你掃我,加我微信,地址發給我 我就給你發貨……」這位正在招呼顧客的老闆是陳三鍋莊的創始人陳關富。近年來,他的土特產生意做得順風順水。除了在康定有自己的食品基地以外,在城區還擁有面積最大、最具特色的展銷門市。公司年銷售額在1000萬元以上。談起如今的成就,陳關富說的最多的就是「感謝黨的好政策」。
陳三鍋莊總經理 陳關富
因為共產黨的偉大,歷代皇糧國稅都是要給的,到了共產黨的手裡這些稅收都沒有了,這兩年政策越來越好,相關部門對我們的關心支持 。
談起這些年的好政策,陳關富不禁回憶起小時候一家人艱苦的生活。「在我們記憶中,小時候日子是很難。吃的一年到頭只有有少量的本地產的土豆、胡豆,很難分到幾斤玉米面,83年下戶過後那時糧食就基本上夠了,但穿的一年就兩雙膠鞋」
陳關富說,他這一代人經歷了困苦生活,也沐浴了黨的春風。從貧窮,到富裕,他都有著切身的體會。「1995年過後,國家的政策越來越好, 一直到2002(2003)年 我們自己開始做品牌我們家的日子就發生了翻天腹地的變化。」
陳關富說,黨的好政策不僅惠及了像他這樣創業的生意人,就連種了一輩子地的年邁雙親,現在每月還拿著國家給的錢。富起來的陳關富既沒有忘記在創業過程中給予他幫助的黨和政府,也沒有忘記村裡的父老鄉親。除了陳三鍋莊帶動示範農戶百餘戶四百多人,年均增收200多萬萬元,人均增收6000多元。
2016年他當選了金剛村村主任,並帶動村裡80%的人一起成立了色多衙門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投資200多萬的合作社,今年即將回本。陳關富說,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他們有信心和決心,奔向小康,走向富裕。
六十一年鬥轉星移
康巴高原改天換地
在黨的堅強領導下
發展中的新甘孜
將繼續點亮所有高原人民的
幸福夢想
記者:楚吳巴登 宋雪華 理塘縣 稻城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楊超
責編:洛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