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縱有千千萬萬的讀者,可是每個讀者都對《紅樓夢》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解讀,今天就聊一聊我所理解的這部經典名著吧,應該從哪裡開始呢,主人公寶玉黛玉的愛情已經被過於解讀的近乎泛濫了,我只好圍繞著惜春開始說起吧!
下面我們先開始看一段詞:「將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待如何?把這韶華打滅,覓那清淡天和。說什麼,天上夭桃盛,雲中香蕊多。到頭來,誰把秋捱過?則看那,白楊村裡人嗚咽,青楓林裡鬼吟哦。更兼著,連天衰草遮墳墓。這的是,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聞說道,西方寶樹喚娑婆,上結著長生果。」
上面的這首歌詞本是出自《紅樓夢》裡的第五回:「遊幻境指迷十二釵,飲仙醪曲演紅樓夢」為什麼今天會引出這一回的題目呢?讀過原著的朋友都知道這一回裡講的是賈寶玉隨同賈母,王夫人,邢夫人,尤氏等人去寧府中花園裡賞梅花,吃酒,家宴小集,時值初春,人亦犯困,果然寶玉一時倦怠,欲睡午覺。於是秦可卿就把寶玉引到自己的臥房,並且睡在了自己的床上………在此就不一一細述了。
回到上面的那首詞就是寶玉睡夢中,蕩蕩悠悠的隨著秦可卿來到了太虛幻境。警幻仙姑為了引導寶玉跳出人間之情慾聲色,故而發起慈悲為懷之心,引寶玉到此處。先以賈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終身冊籍,命寶玉觀看,敬起寶玉的痴頑之心,令其能跳出這個叫做「俗世紅塵」的迷人的圈子。不料寶玉這個凡胎果真如書中所寫是個孽根禍胎,混世魔王,天下無能第一,愚頑怕讀文章,寶玉讀的恍恍惚惚,覺得無趣便棄了卷冊。警幻又令其飲酒賞曲,其中有一曲就是文中提到的那首「虛花悟」了。
曹雪芹在文中極注重用「夢,幻,警,幻」等字,我想定有作者深意。第五回裡遊幻境指迷十二釵的主角雖然是賈寶玉,其實曹雪芹何嘗不是帶的千千萬萬的讀者們,跟隨著警幻仙姑遊了一回幻境呢?有時候想一想我們不是也和寶玉一樣的迷戀於聲色犬馬,情慾之中嗎?警幻仙姑警告的是賈寶玉,也同樣警告的是我們!賈寶玉只是代表了芸芸眾生去遊了一次太虛幻境罷了。
賈寶玉最終是悟透了禪機的,隨著一僧一道出家了。可是在這大觀園裡,還有一位小姐惜春並不一定去過太虛幻境,可是她也悟道了,可知惜春的慧根和天賦,要比寶玉不知道要高過許多倍!最先將那三春看破的只有惜春而並非寶玉,書中有惜春的判詞:「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裝。可憐繡戶候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這幅畫裡畫的是一座古廟,裡面有一個美人在內看經獨坐。大多數讀者都對惜春的出家為尼,獨臥青燈古佛旁的結局感到過同情和悲憫,錯誤的認為惜春是曹雪芹筆下的一個悲劇式人物!可是大多數人都是紅塵中人,當然都是主觀的站在世俗的立場上,去評價惜春的選擇的。如果換個角度看紅樓夢,你會發現惜春也是最幸運的少數人之一,那些身在紅塵中不能出離的人,才是可悲可憫的。
惜春選擇出家修行也並沒有什麼不好,可以成佛做祖,永生不死,這不是最好的結局嗎?反觀王熙鳳等人的下場卻病死於獄神廟中,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我想作者曹雪芹下筆寫這些角色的時候也是煞費了苦心的,清代的王雪香曾經讀過原著《石頭記》的,王雪香也評論過惜春,說:「」人不奇則不清,不僻則不靜,以知清淨法門,皆奇僻性人也。惜春雅負此情,與妙玉交最厚,出塵之想,端自隗始矣。」在紅樓夢這本書中惜春所交往的朋友除了邢蚰煙以外,其餘的大多數都是出家人,惜春不但和妙玉來往還經常和小尼姑智能兒說自己要剃了頭去做姑子去,惜春的天性是孤僻的。在抄檢大觀園的時候,惜春又說:「…………我只知道保的住我就夠了,不管你們。又說不做狠心人,難得自了漢。我清清白白一個人,為什麼給你們教壞了我?!」這句話我往往理解為,人之初都是清清白白一個人,為什麼要讓紅塵中汙染骯髒的那些思想教壞了純潔的孩子們呢!惜春是清醒的,她是看透了賈府骯髒的人,她只是求得自己的精神的解脫,這應該不是錯吧?!」
連天衰草遮墳墓,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毋庸置疑那個被眾多讀者曾經可憐的,繡戶候門女惜春最終躲過了生死之劫。聞說道,西方寶樹喚娑婆,上結著長生果!連曹雪芹筆下也認為,只有西方寶樹(即佛家:距離我們有十萬億恆河沙佛國之遙遠的,西方極樂世界的寶樹)不停地呼喚著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佛教認為人類生活的世界是顛倒的世界即娑婆),想必那惜春定是嚮往那裡的生活了!
慧根一詞本來出自佛教,為什麼本文認為惜春最有慧根呢?
一:惜春年紀最小,也沒有受到一僧一道的點化,更沒有去過太虛幻境看過十二釵的冊子,竟然能看破紅塵,放下俗世,上等根基之人;
二:妙玉身在空門心在紅塵,中等根基之人;
三:寶玉遊了太虛幻境,受到警幻仙姑的指迷卻尚不能領悟,中等根基之人;
四:甄士隱一直到老年才悟道,也是中等根基之人。
寫到這裡我覺得本文也該結尾了,我想用「太虛幻境」石牌兩邊的那副對聯作為結尾乃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對了,轉過了石牌坊還有一座宮門,上面橫書著四個大字「孽海情天」,門兩邊也有一副對聯:「厚地高天,堪嘆古今情不盡;痴男怨女,可憐風月債難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