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紅樓夢裡最有慧根的人是誰嗎?並非妙玉和甄士隱,而是……

2020-12-22 一切境緣當隨其心

《紅樓夢》縱有千千萬萬的讀者,可是每個讀者都對《紅樓夢》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解讀,今天就聊一聊我所理解的這部經典名著吧,應該從哪裡開始呢,主人公寶玉黛玉的愛情已經被過於解讀的近乎泛濫了,我只好圍繞著惜春開始說起吧!

下面我們先開始看一段詞:「將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待如何?把這韶華打滅,覓那清淡天和。說什麼,天上夭桃盛,雲中香蕊多。到頭來,誰把秋捱過?則看那,白楊村裡人嗚咽,青楓林裡鬼吟哦。更兼著,連天衰草遮墳墓。這的是,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聞說道,西方寶樹喚娑婆,上結著長生果。」

上面的這首歌詞本是出自《紅樓夢》裡的第五回:「遊幻境指迷十二釵,飲仙醪曲演紅樓夢」為什麼今天會引出這一回的題目呢?讀過原著的朋友都知道這一回裡講的是賈寶玉隨同賈母,王夫人,邢夫人,尤氏等人去寧府中花園裡賞梅花,吃酒,家宴小集,時值初春,人亦犯困,果然寶玉一時倦怠,欲睡午覺。於是秦可卿就把寶玉引到自己的臥房,並且睡在了自己的床上………在此就不一一細述了。

太虛幻境

回到上面的那首詞就是寶玉睡夢中,蕩蕩悠悠的隨著秦可卿來到了太虛幻境。警幻仙姑為了引導寶玉跳出人間之情慾聲色,故而發起慈悲為懷之心,引寶玉到此處。先以賈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終身冊籍,命寶玉觀看,敬起寶玉的痴頑之心,令其能跳出這個叫做「俗世紅塵」的迷人的圈子。不料寶玉這個凡胎果真如書中所寫是個孽根禍胎,混世魔王,天下無能第一,愚頑怕讀文章,寶玉讀的恍恍惚惚,覺得無趣便棄了卷冊。警幻又令其飲酒賞曲,其中有一曲就是文中提到的那首「虛花悟」了。

曹雪芹在文中極注重用「夢,幻,警,幻」等字,我想定有作者深意。第五回裡遊幻境指迷十二釵的主角雖然是賈寶玉,其實曹雪芹何嘗不是帶的千千萬萬的讀者們,跟隨著警幻仙姑遊了一回幻境呢?有時候想一想我們不是也和寶玉一樣的迷戀於聲色犬馬,情慾之中嗎?警幻仙姑警告的是賈寶玉,也同樣警告的是我們!賈寶玉只是代表了芸芸眾生去遊了一次太虛幻境罷了。

賈寶玉最終是悟透了禪機的,隨著一僧一道出家了。可是在這大觀園裡,還有一位小姐惜春並不一定去過太虛幻境,可是她也悟道了,可知惜春的慧根和天賦,要比寶玉不知道要高過許多倍!最先將那三春看破的只有惜春而並非寶玉,書中有惜春的判詞:「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裝。可憐繡戶候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這幅畫裡畫的是一座古廟,裡面有一個美人在內看經獨坐。大多數讀者都對惜春的出家為尼,獨臥青燈古佛旁的結局感到過同情和悲憫,錯誤的認為惜春是曹雪芹筆下的一個悲劇式人物!可是大多數人都是紅塵中人,當然都是主觀的站在世俗的立場上,去評價惜春的選擇的。如果換個角度看紅樓夢,你會發現惜春也是最幸運的少數人之一,那些身在紅塵中不能出離的人,才是可悲可憫的。

惜春選擇出家修行也並沒有什麼不好,可以成佛做祖,永生不死,這不是最好的結局嗎?反觀王熙鳳等人的下場卻病死於獄神廟中,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我想作者曹雪芹下筆寫這些角色的時候也是煞費了苦心的,清代的王雪香曾經讀過原著《石頭記》的,王雪香也評論過惜春,說:「」人不奇則不清,不僻則不靜,以知清淨法門,皆奇僻性人也。惜春雅負此情,與妙玉交最厚,出塵之想,端自隗始矣。」在紅樓夢這本書中惜春所交往的朋友除了邢蚰煙以外,其餘的大多數都是出家人,惜春不但和妙玉來往還經常和小尼姑智能兒說自己要剃了頭去做姑子去,惜春的天性是孤僻的。在抄檢大觀園的時候,惜春又說:「…………我只知道保的住我就夠了,不管你們。又說不做狠心人,難得自了漢。我清清白白一個人,為什麼給你們教壞了我?!」這句話我往往理解為,人之初都是清清白白一個人,為什麼要讓紅塵中汙染骯髒的那些思想教壞了純潔的孩子們呢!惜春是清醒的,她是看透了賈府骯髒的人,她只是求得自己的精神的解脫,這應該不是錯吧?!」

連天衰草遮墳墓,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毋庸置疑那個被眾多讀者曾經可憐的,繡戶候門女惜春最終躲過了生死之劫。聞說道,西方寶樹喚娑婆,上結著長生果!連曹雪芹筆下也認為,只有西方寶樹(即佛家:距離我們有十萬億恆河沙佛國之遙遠的,西方極樂世界的寶樹)不停地呼喚著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佛教認為人類生活的世界是顛倒的世界即娑婆),想必那惜春定是嚮往那裡的生活了!

慧根一詞本來出自佛教,為什麼本文認為惜春最有慧根呢?

一:惜春年紀最小,也沒有受到一僧一道的點化,更沒有去過太虛幻境看過十二釵的冊子,竟然能看破紅塵,放下俗世,上等根基之人;

二:妙玉身在空門心在紅塵,中等根基之人;

三:寶玉遊了太虛幻境,受到警幻仙姑的指迷卻尚不能領悟,中等根基之人;

四:甄士隱一直到老年才悟道,也是中等根基之人。

寫到這裡我覺得本文也該結尾了,我想用「太虛幻境」石牌兩邊的那副對聯作為結尾乃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對了,轉過了石牌坊還有一座宮門,上面橫書著四個大字「孽海情天」,門兩邊也有一副對聯:「厚地高天,堪嘆古今情不盡;痴男怨女,可憐風月債難償。」

相關焦點

  • 《紅樓夢》|甄士隱的姓名,有三重含義,是讀懂寶玉和紅樓的關鍵
    賈寶玉很快就做了一個夢,夢見到了甄府,看到了和自己一模一樣的甄寶玉。當他醒來時,襲人提醒他,夢裡的形景是「鏡子裡照的你影兒」。曹翁真妙筆也!現實社會中,確實也會有長得很像的人,但像歸像,總還是會有所區別。這裡用鏡子來體現,則表示毫無區別,其實就是一個人,不過一個為實,一個為虛。
  • 為何說紅樓夢裡甄士隱與賈雨村的關係,是伯樂與千裡馬的關係
    開篇不談紅樓夢,讀盡詩書亦枉然《紅樓夢》第1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中提到了兩個一仙一凡的重要人物,一個是出世的謫仙人物甄士隱;一個是入世的世俗者賈雨村。真是醉了,這兩個一仙一凡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人物,竟扯上了關係,發生了一段千裡馬遇到伯樂的故事。
  • 妙玉和賈母都是高人,《紅樓夢》三言兩語盡顯機鋒!
    或許隨意一句話便有典可循,甚至可以牽出一段段文化歷程。就拿茶文化在紅樓夢中的體現,足以看出作者是一位深諳茶道之人,當然此處的茶道可不是日本的茶道,而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以茶滌身養性之道。所以,在紅樓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少和茶文化相關的場面,但是大家印象最深的名場面自然就是紅樓夢第四十一回了。
  • 《紅樓夢》:妙玉是被「奪舍」了嗎?不然,為什麼前後判若兩人?
    但是,在作者的筆下,高傲、孤僻也好,和寶玉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也罷,妙玉終究還是一個高潔、有才華、有分寸的大家閨秀。然而,到了小說的續書部分,妙玉的形象一下子就變了。妙玉的變化在面對寶玉時,高傲變成了輕浮、庸俗。
  • 《紅樓夢》妙玉的櫳翠庵中有哪些器物
    《紅樓夢》是後世窺看明清時期物質文化的一扇窗口,「白玉為床金做馬」的賈府中日常器用自然處處體現著顯赫或雅致,但《紅樓夢》中最珍貴的器具卻是隨著妙玉集中出現在第四十一回,彼時賈母攜劉姥姥一起逛到了妙玉清修的櫳翠庵,等眾人走時,妙玉將寶釵和黛玉的衣襟一拉,引到耳房裡吃梯幾茶,拿出珍貴的「(分瓜)瓟斝」「點犀」 和賈府中也未必拿得出來的一件綠玉鬥和「九曲十環一百二十節蟠虯整雕竹根
  • 《紅樓夢》嫌棄劉姥姥的妙玉,活成了人們最討厭的樣子!
    過度的追求高潔和潔淨表明她對自己目前的這種處境有一定的認知,知道自己淪落至此,但是又不肯放下身段來屈就一下,怕自己低下身段來了,自己就不是以往那個官宦之家的大小姐了,於是便更加越發厲害的追求高潔和潔淨。
  • 《紅樓夢》裡妙玉怎麼會在在瓜洲渡口屈從紅顏,陷入風塵?
    其在文學史上有何象徵意義?這裡所說的瓜洲,不是今天隸屬於甘肅省酒泉市的瓜州,而是在長江北岸,揚州南郊,京杭運河分支入江處的古渡口。北宋詩人王安石有一首七言絕句《泊船瓜洲》最為著名:「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抒發著大政治家王安石重返政治舞臺、推行新政的偉大抱負。詩人陸遊《書憤》中也有「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的詩句。
  • 《紅樓夢》妙玉:我和人生最好的合作,不是妥協
    有句話這樣說:「人,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矛盾體,嚮往自由,卻懼怕孤獨。」《紅樓夢》裡的妙玉,一生都在矛盾中堅守。她嚮往自由,卻被禁錮在修行的宿命裡。她註定孤獨,似乎早就中了解不開的魔咒。她似一株傲立寒冬的紅梅,冰清玉潔,高貴典雅。她又像一塊玄妙的美玉,纖塵不染中透著神秘。
  • 弄懂《紅樓夢》的作者,才知曹雪芹的意思
    《紅樓夢》裡最忙碌的人,不是「沒事忙」的賈寶玉,而是最早出場的一僧一道。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是《紅樓夢》幕後的總策劃。由他倆一手導演的「劇情」時刻需要他們現身引導。他們化身成形象不堪的癩頭和尚、跛足道人,看似遊戲人間,實則在度人積攢功德。
  • 六安茶不是指茶,而是在暗示妙玉的身份是太子胤礽第六女
    《紅樓夢》中賈母的地位無疑是尊貴的,她作為二代榮國公賈代善的遺孀,擁有超品誥命夫人的階級,號稱榮國府的老祖宗,賈家上上下下哪一個不對她尊重有加?偏偏大觀園裡有一個客居之人,就能對賈母心存不屑。第41回中,賈母帶劉姥姥同遊大觀園,酒宴過後,來到了櫳翠庵。櫳翠庵主持妙玉是賈家請來的,有賓主之誼。
  • 妙玉:一生清高孤傲,為什麼沒幾個人喜歡她?
    人在不同年齡看《紅樓夢》感受是不同的,尤其對小說中人物的情感和理解不一樣。以前看《紅樓夢》,妙玉清新淡雅如蓮,長大後再看,少了幾分欣賞,多了幾分「不懂」。在《紅樓夢》大觀園這個社交圈子裡,妙玉算得上一個極為邊緣的人物。
  • 紅樓夢 妙玉出家和黛玉結局比較 論利益聯姻的悲劇
    林之孝家的回到:「請他,他說「侯門公府,必以貴勢壓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笑道:「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驕傲些,就下個帖子請他何妨。」林之孝家的答應出去,命書啟相公寫請帖去請妙玉。次日遣人備車橋去接。妙玉的出場正是元春省親前夕最忙亂的時候,賈府各色人等都忙得不可開交。大觀園已經蓋好,準備著賈府最高規格最有臉面的盛事。特意買了十二個小戲子,聘請十個小尼姑、小道姑。
  • 檻外人妙玉:只有讀懂林黛玉,才能認識真正的妙玉
    其實不是李紈不理妙玉,而是妙玉不理她。 妙玉自稱畸人,獨立於世俗之外。不與庸庸碌碌之人為伍。她明白自己有問題卻不向世俗妥協。與賈寶玉的行為和處事風格一樣,不容於世且不苟且於世。
  • 《紅樓夢》裡細思極恐的人情世故
    他最喜歡像賈雨村那樣有頭有臉光鮮亮麗的人物,這難道不是他的毛病嗎?他需要用這樣的人來光耀門楣。在《紅樓夢》裡包勇是忠實的,但他是受排擠的,他在認識上是樸素的,談不上思想性,而賈寶玉對忠實思想是有一種很強烈的認知的,可他們都是受排擠的。古人說「漢庭榮巧宦,雲閣薄邊功」是有道理的。一味真心待人反倒招出事來,惹人厭煩。
  • 紅樓夢——體現的道家陰陽理論
    紅樓寫的是紅塵之事,夢是隱藏在紅塵之事裡的一個故事,紅樓夢原名稱為風月寶鑑,這個名字應該是真實的,因為在紅樓夢原文裡,已經明白無誤的寫著風月風月寶鑑這件事,第十二回原文:旁邊伏侍的人只見他先還拿著鏡子照,落下來,仍睜開眼拾在手內,末後鏡子掉下來,便不動了。
  • 妙玉是孤芳自賞還是故作姿態?可憐又可恨,《紅樓夢》中的極端!
    曹公神妙之處,前面金釵的美當你覺得已經寫盡了後,結果又出來一種不同的美。妙玉和黛玉有多少文人能寫出她們的相同,又能寫出她們的不同?首先要肯定的是,曹雪芹對妙玉這個角色有特別的偏愛。書中她的部分很少,但金陵十二釵中她排在中間;相比之下,薛寶琴的戲份很多,她也沒排到正冊;鳳姐的戲份也多,但是在她之後。
  • 妙玉和賈寶玉的故事:少女情懷總是詩!
    古典名著《紅樓夢》裡有一個女子:她帶髮修行,孤僻清高。她和賈府非親非故,卻一直寄居在大觀園中的櫳翠庵裡,一住就是數年!令人困惑不已。這個女子就是妙玉。她性格孤傲,能入她的眼的人寥寥無幾。李紈想要櫳翠庵的梅花,都是叫賈寶玉去問妙玉要。因為她知道妙玉暗戀賈寶玉。就連賈環都知道妙玉對賈寶玉的心思!他曾說過:妙玉平時一副清高樣兒,但見了寶玉就眉開眼笑了!那問題就來了,旁人都看出妙玉的心思了,那賈寶玉知道妙玉喜歡自己嗎?答案是肯定的:知道!
  • 這種人慧根最高,佛緣深厚,看一看是你嗎?
    佛法認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我們其實每個人都有慧根,都是與佛有緣之人,只是每個人的慧根高低、佛緣深淺不同而已。這世間有一種人慧根最高,佛緣深厚,看一看這種人是你嗎?我們先來看一看你的佛緣到底有多深?佛緣很深的人,從一出生開始就對佛教的東西非常感興趣,甚至第一次見到佛像就會產生莫名的歡喜,甚至還會流淚,總覺得自己好像過去見過此佛。
  • 佛緣深厚的三種人,慧根最高,看一看有你嗎?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否有佛緣,可以看一看自己是不是這三種人,因為這三種人佛緣最深,就算不拜佛,菩薩也會護佑他,看一看有你嗎?第一種人:經常去寺廟的人。經常去寺廟的人,並不是佛緣最深的人,但一定是與佛有緣之人,不管你是因為旅遊還是因為什麼,只要你經常去寺廟,就足以證明你是有佛緣的人。第二種人:喜歡親近佛法的人。
  • 假如妙玉被賣到風月場所 她該不該不自殺
    #悟空問答裡有這樣一個問題:《紅樓夢》中妙玉十分高潔,連劉姥姥她都嫌棄,那麼被賣到風月場所後為什麼不自殺呢?如今是廿一世紀了,提出這問題表明,真該好好讀一讀《紅樓夢》。妙玉的目標是活著,當初她帶髮修行,不也是為活著嗎。更何況在佛教中,自殺是入十八層地獄的,所以妙玉不會自殺。妙玉懂得生命的價值,人不能一成不變,會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觀念和改變自我。人生中遇到巨變和打擊越沉重這種改變就越來得迅猛、越徹底,甚至是脫胎換骨的改變。自殺是懦夫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