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下,是人的高德,不與人為敵,才是無懼!
《道德經》中,有一章提到人的高德和最善良的境界,莫過於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夫唯不爭。故無尤。」
一個人,最高的德行境界莫過於像水的特性,滋潤萬物卻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是接近於道的存在。
避開高處去到低處,不與人為敵,洗淨一切汙垢,然後淨化自己,達到純善的境界。其實人也一樣,懂得謙下,不是卑微,更不是弱小,而是一種高德。
01謙下,知不足
做人,很難得一點是看到自己的不好,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都覺得自己優秀,也很難承認別人的好,但是事實卻告訴我們,越是不承認,越容易變得更差。
只有懂得謙卑,把自己放在低處的人,才有機會體會並且感受到自己的不好,能看到別人身上的好,從而有糾正自己和精進的機會。
能謙下的人,甘於把自己放在下面,心中才能真正客觀看待自己和生活,對生活的看法不偏頗、不片面,對自己有一個合理的規劃和進步的要求。
02謙下,少樹敵
一個人的成功和優秀,不是要用在樹敵、克敵上,如果能與人友好,少一個敵人,何樂不為。
做人,也不能太多衝動,年輕也是有個階段的。過了衝動的年紀,就會懂得凡事緩一下,少動氣、少樹敵才是聰明的做法。
謙下不是卑微,也不是懦弱,而是明白有些爭執沒有必要,有時候敢於退讓,反而讓自己看待事物的眼光,發生變化,有了不一樣的體會。
彎下的是腰,升起的是靈魂。一個人懂得謙下的時候,心中自然就少了很多計較,很多小事就不會幾掛在心上,格局和眼光,不斷變大。
當一個人開始謙下,不僅多了包容性,也讓對方感受到更多的善意。人一般而言都不會和自己過不去,如果對方是善意的表達,自己也就不會刻意危難,給自己找麻煩,所以雙方之間的矛盾自然減少,彼此之間逐漸就有了善意的往來。
03謙下能容,才能承載
一個人,想要做出事業,成就人生,最不可或缺的一個要素,便是心胸要開闊,心中要能容人。
俗話說得好:能力有多大,責任有多大,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一個人只有心胸開闊,能容得下的人,才能承載起更大的責任。
心胸狹隘的人,心中只有自己,事事只考慮自己,等於把自己局限在一個很小的框框裡,看不到外面廣闊的天地,人生也很容易止步不前,
正所謂厚德載物,只有德行足夠深厚,心胸足夠寬廣,才能在做人做事的時候,足夠穩健,從而承擔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