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你家寶寶和英國王室的公主王子,都會同一個技能:
對,沒錯,就是——吃,手。
喬治王子和夏洛特公主有多愛吃手呢?
跟王子公主一樣的寶寶可不在少數哦。
經常有媽媽們在糕媽後臺留言,問寶寶吃手相關的事兒:兩、三歲還吃手,怎麼辦啊?手那麼髒,病從口入咋辦?一直吃手,牙齒發育肯定得出問題吧…….
你們的科普小能手糕媽又上線啦。
說起來可可愛愛:很多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就開始吃手了。
@WeHaveKids
對胎寶寶來說,吃手是一種認識世界,感知世界的方式。
而當寶寶出生後,吃手一般來說有以下幾個原因:
1
做人的本能
剛出生的寶寶眼睛還沒睜開,嘴巴就已經會找奶了。覓食反射和吮吸反射讓寶寶本能地吮吸嘴邊的任何物體。
2
發育的證明
隨著大腦和神經系統逐漸發育,寶寶開始慢慢能自己指揮身體部位了。
這時,吃手可是寶寶進步的有力證明哦。
一來是視力的發展,能準確地聚焦自己的小手;二來是肌肉力量的增加,能把手舉起來放進嘴巴裡。
在此基礎上,吃手還能刺激寶寶的味覺、嗅覺發展。
3
出牙的表現
一般來說,寶寶的第一顆乳牙出現在七個月左右。
出牙期間,牙齦腫脹可能會持續數周甚至數月之久,而吃手能緩解這種疼痛。
除了吃手,出牙期還會有流口水、嘴邊出疹子等情況,一般都不用太擔心。
4
心理的需求
「吮吸」這個動作,對寶寶來說意味著滿足、快樂、溫暖。
在沒有辦法喝到奶的時候,吸手指能給寶寶一種滿足感。久而久之,即使在斷奶之後,每當緊張、焦慮時,也會用吃手來尋求安慰。
所以,一般來說,寶寶吃吃小手是很正常滴。美國兒科學會表明,頻繁吮吸長達三四年以上才會對牙齒造成影響。所以,孩子在2歲甚至4歲前吃吃手,家長們都不用焦慮。
那如果,有些孩子很大了還在吃手,或者已經對正常生活造成影響了,怎麼辦?
手變形、影響睡眠甚至上學……這些情況都是要幹預的信號。因為它可能會帶來以下影響:
● 影響顏值
吃手太多,第一個危害的就是牙齒發育。長期吸吮手指,使得牙合過大,牙齒前突,影響娃的顏值。
@hatcherorthodontics
● 語言障礙
因為長期吃手,導致的覆咬合(就是齙牙啦),會對寶寶的語言發展產生影響。據科學家的研究發現,這些寶寶可能發不出清晰的舌尖音,比如拼音「S」。
● 傷害手指
吃手停不下來,對手指也有傷害:手指皮膚過度乾裂,手上長繭,指甲感染甚至萎縮。
齙牙,發音困難……是不是看起來還挺聳人聽聞的?
沒關係,還有救。
在採取措施之前,我們先得找原因。孩子為什麼這麼大了還吃手?一般什麼時候會吃?吃手行為背後的心理機制是什麼?
事實上,很多大孩子,並非愛吃手,他們可能是想停停不下來。
糕媽這裡有幾個有用的方法:
● 正向鼓勵
對於靠吃手獲得心理安慰的孩子,強行阻止反而會適得其反。
像對待大人一樣,平等地對待孩子,和他講道理,說清楚利害關係。
製作一張進度表貼在牆上,記錄下每天戒斷吃手的表現,當孩子某天吃手時間縮短或者頻率降低時,及時貼紅花獎勵。
我們還可以讓孩子自己決定一周可以吃幾次,把承諾寫在表上,做到了就及時鼓勵,同時不妨設置一點小獎品。
● 手上功夫
不要直接將苦味液體直接塗在手上,但可以在指甲蓋裡抹一點兒。
這種專門的產品在藥店就可以買到(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哦)。
另外,也可以跟孩子溝通一下,晚上試試穿戴連指手套、手套夾板或手指夾板。
@tguard
● 求助醫生
如果牙齒已經出現了異常,要及時去看牙醫。
針對出現牙齒出現的覆咬合的情況,醫生可能會給孩子嘴巴裡放入一個防吃手的裝置,叫「顎杆」,他也能同時矯正牙齒。
@childrendentistsangli
在以上過程中,如果孩子十分抗拒、不配合、甚至發脾氣,必要時也是可以請心理醫生介入的。
改掉一個舊習慣,可能需要六周甚至更久,在這過程中,做家長的一定要有耐心哦!
經常看到有些家長,講兩句不聽就直接疾言厲色地開罵,甚至動粗,以達到迅速制止的「效果」。
但是,在吃手這件事上,強行戒斷真的弊大於利。
如果你從一開始就不讓孩子吃手,就等於讓他缺失了一段發育。
當孩子稍微大一點,一味打破寶寶的吮吸樂趣,可能會讓寶寶未來變得調皮、衝動、缺乏自制力。
而且,你知道嗎,小時候沒吃夠的手,甚至會在長大後吃回來,以彌補被強制阻斷的需求。
比如,有些孩子就很可能會習慣性啃指甲、啃筆頭、咬衣服、咬紐扣、咬被子……
看歐美流行歌小天后Rihanna,這麼大了還被拍到吃手,是不是可愛中又有一丟丟尷尬?
@zetaboards
最後呀糕媽還要強調一句:家有愛吃手的寶寶,勤洗手是一定要的。
其實,幫助「大齡寶寶」戒掉吃手的重點,就是走進孩子的情感世界,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一個被高質量陪伴包圍,忙著運動閱讀打豆豆的孩子,哪裡還有空吃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