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力是健康風向標,還可以幫助診斷心臟病

2020-12-27 澎湃新聞

握力是健康風向標,還可以幫助診斷心臟病

2020-11-15 20: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握力是健康風向標

握手有力讓人自信,也預示長壽

保健時報記者 董超

手是人體上最有特色的器官之一,在人類的進化史中,手逐漸演變成了大自然所能創造出的最完美的工具。拿東西、吃飯、寫字等,我們通過手可以做很多不同動作和活動。實際上,手不僅僅能完成生活中必須的動作,還能衡量一個人的健康水平。《醫學快訊》網站上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通過握力的強度或大小,可以了解一個人的衰老程度,甚至可以診斷某些健康狀況,例如心臟病和癌症。

手勁兒小,心臟病和癌症等風險高

《醫學快訊》網站上發布的這項研究表明,與同性別和相同年齡段的人相比,握力低於平均水平與心臟衰竭風險增加有關,較低的握力表明心臟結構和功能發生了不良變化。此外,握力較低還是因心力衰竭入院的強有力預測指標。此前,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對5000名成年人進行過一項研究,結果表明,握力最強的人擁有最健康的心臟。該研究的合著者、心臟病學教授史蒂芬彼得森說:「握手力量是鑑別患心臟病風險的重要途徑。」

握力也可用於預測癌症的存活率。雖然癌症的存活率也取決於癌症類型和診斷時間等其他因素,但研究發現,癌症患者的握力越強,患非小細胞肺癌後的存活率越大。而且對於60~69歲的人群,被診斷出患有結直腸癌、前列腺癌或肺癌的男性,被診斷出患有乳腺癌和肺癌的女性,握力更有可能下降了5千克。握力下降還與男性因結直腸癌死亡和女性因乳腺癌死亡的可能性較高有關。

此外,握力較弱還與糖尿病相關。最近一項有關糖尿病和握力的研究表明,發展為2型糖尿病的人握力較弱。這可能是由於肌肉中脂肪的存在,使其工作效率降低,從而導致運動量減少和肌肉衰弱加劇。

不僅如此,最近,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對近7000人進行的一項為期17年的研究發現,起初,握力小會增加死亡機率,尤其是患心血管疾病、肺病和癌症的發病機率增加。事實上,2015年發表在《柳葉刀》雜誌上的分析說明,握力弱預示著早亡風險更高。

手上沒勁兒,容易抑鬱

握力不僅僅與身體健康有關。今年4月,一項對近50萬英國人的研究表明,握力大的人在晚年大腦更健康。這項研究在《精神分裂症》雜誌上發表。研究發現,握力強的健康中年人在記憶測試、推理和快速思考能力等方面表現更好。這是因為握力弱的人更容易患慢性炎症,這會損害大腦神經,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會引起智力衰退。與此相反,曼徹斯特大學研究精神病學家約瑟夫·費斯說,若老年人的四肢肌肉力量更強,他們的智力水平也會增強。他建議醫生把握力作為檢測大腦健康的常規方法。費斯博士與人合作的一項研究發現,強大的握力和健康大腦之間的積極聯繫最早在40歲到55歲之間顯現。在這一階段,鍛鍊肌肉和提高握力很容易。

握力還與抑鬱症相關。近期,葡萄牙裡斯本大學和韋爾瓦大學等研究小組發表在《國際環境研究與公共衛生雜誌》上的研究表明,抑鬱症狀可能和肌肉力量有關,肌力下降可使抑鬱症狀增加,而提高肌力能大幅降低抑鬱發病風險。研究者對來自26個國家的21項研究進行了綜合評價和薈萃分析。結果表明,肌肉力量與抑鬱症狀之間呈明顯的負相關:肌肉力量越強,抑鬱風險越低,降低範圍為10%~80%;且增加肌肉力量能顯著減少抑鬱症狀和降低患病風險。

研究人員認為,肌力與抑鬱之間的關係由多種因素造成,其中一個可能是肌力不好會導致機體功能受限、身體虛弱、生活質量降低、誘發炎症等,尤其是老年人的炎症、虛弱和肌肉減少症,均會增加患抑鬱症的風險。體育運動能有效改善、增強肌肉力量,建議將其作為預防、治療抑鬱的重要措施,以促進心理健康。

握力差提示衰老

總的來說,握力弱是一個人衰老程度的象徵。倫敦大學學院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的多位專家整合多項研究成果後發現,握手、步行、保持平衡等日常生活中的小動作可以反映一個人能否長壽。他們認為,握手有力不僅是一個人自信的標誌,也是長壽的徵象之一。

倫敦大學學院蕾切爾·庫珀博士帶領研究人員整合了世界上關於握力的33份研究報告,對握力與死亡率展開系統研究。這些研究涉及超過5.3萬人,跟蹤調查時間最長的達43年。綜合考慮年齡、性別、體重等因素,研究人員發現,握力最小,即最衰弱人群的死亡率是握手最有力人群的1.67倍。

研究顯示,握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降低,中年女性的平均握力為27千克,中年男性為40千克。其中一項研究顯示,握力每增長1千克,死亡率可降低3%。儘管研究對象以60歲以上老年人為主,但握力與死亡率的關聯在較年輕人群中已有體現。研究人員認為,一個人握力大或許得益於飲食健康,注重鍛鍊。

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流行病學家理察·多茲的研究表明,人的握力在30歲達到頂峰,先保持穩定,然後下降。他說,力量訓練計劃可以增強握力。然而,研究流行病學家安德魯·庫珀博士說,結構性訓練計劃對人們來說有些難以維持。他建議:「在日後生活中,可以通過做一些日常的工作,如從事園藝、搬運重物和吸塵保持握力。」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原標題:《握力是健康風向標,還可以幫助診斷心臟病!手勁兒小,衰老快!》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握力越強,人越健康
    握力與健康相關。握力越強,人越健康,越不容易罹患大病重病。所以,提升握力有助於防病保健。我們有手,手能握物,握物需要肌肉的力量。肌肉力量是機體在應對周圍外在環境壓力時主動產生的最大瞬時力量。握力對全身總體肌肉力量具有較好的代表性,是反映肌肉力量的一個很好的指標。除此之外,握力還與許多臨床結局相關,是疾病預測的良好指標。
  • 世界男性健康日 | 握力大小預示男人衰老程度!自測題請收下
    拿東西、吃飯、洗衣服……實際上,手不僅僅能完成生活中必須的動作,還能衡量一個人的健康水平。據Medical Xpress網站介紹,研究人員利用握力的強度或大小,可以了解一個人的衰老程度,甚至可以診斷某些健康狀況,例如心臟病和癌症。
  • 測一測,你的握力到底有多強?
    人類的手是非常了不起的,其不僅能幫助我們實現扔、抓、爬及撿東西等行為,還能幫助衡量機體的健康狀況;利用握力來評估一個人的握東西時所產生的力量,研究人員不僅能了解一個人的力量狀況,還能評估其機體衰老的狀況,甚至還能診斷其患特定疾病的風險,比如心臟病和癌症等。
  • 被忽視的力量訓練,抓握力,是你保持健康,提升力量表現的關鍵
    我想說的是,抓握力的不足會給我們帶來很多麻煩,讀完本文後會對抓握力有了一些更深的了解,不僅影響著我們的健康狀況,還會對後期的訓練帶來更多的麻煩。與健康密不可分日本的厚生勞動省進行了長達20年的調查,不論性別,都存在握力和死亡風險呈反比的傾向,他們將1064名男性和1463名女性按抓握力分為四組,還對年齡、飲酒狀況等因素進行了修正,結果顯示,抓握力的最高組比最低組的死亡風險低了40%。
  • 全身力量的指標|握力與股四頭肌力量:你健康問題的徵兆
    本研究結果表明,健康成年人的手部肌肉厚度與全身和/或闌尾骨骼肌質量有關。由此,長期以來,握力一直被用作衡量全身力量的替代指標。握力大小,為什麼成為預測健康狀況的指標?科學家們通過結合一些研究發現,握力不僅和全身力量之間存在某些聯繫,還有一些證據表明它可以在預測健康中發揮作用。如上所述,握力是全身骨骼肌質量的準確指標。而我們一向認為肌肉流失是與年齡息息相關的。
  • 握力減壓新體驗——Oriori智能握力球評測
    產品參數產品外觀Oriori智能握力球採用符合人體工學的外觀設計,精選矽膠作為材料,外觀呈蛋形,在一側有Oriori字樣,另一側採用了四指凹陷設計,可以讓使用者更好的握住,整個產品的尺寸只有68 * 42 *44毫米,淨重為66g,放在手裡可以說非常的輕了。
  • 從實用的角度考慮,握力訓練,需要你更多的重視!如何提高握力?
    怎樣的訓練可以讓手臂更為粗壯等等,很多人會把關注點放在較為明顯的肌肉上。 但是要從實用性的角度來看,最可能被你低估訓練握力是佔其一的,關於握力的訓練你可能需要更多的重視。
  • 運動 手掌握力預測你的壽命長度 如何進行肌肉力量訓練
    儘管我們可以時有在新聞上看到老年人肌肉訓練的成果秀,但事實上,中國絕大多數的老年人,甚至是中、青年人的肌肉力量訓練都是十分不足的。而肌肉力量對健康與生命質量都是非常重要的。  肌肉力量是健康的重要指標  世界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最新發表的一篇來自加拿大的大型流行病學研究文章顯示,握力是比血壓能更好地預測未來心臟健康風險的指標,研究人員在十餘年時間裡對17個國家, 14萬多人進行了跟蹤研究,發現女士在20幾歲時握力約為34公斤,70歲時下降到24公斤左右,男士們20幾歲時握力為54公斤,70歲時降到38公斤。
  • 健身握力強大,好處無窮
    ,那些能用更強的力量抓住測力計的人在四年內死於任何原因(特別是心臟病)的風險較低。此外,握力弱也存在很大的運動傷害的風險。1、如果你想增強握力,可以採取以下方法:如果實在沒有這樣的器械,也可以用一條厚毛巾繞在器械的把手上,這就增加了抓握的難度。即使相對較輕的重物,採用這種方法處理後,也能有效地增強握力。
  • 運動不僅可以延長壽命,還可以延長健康期
    即使是參加過一些運動但未達到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或75分鐘高強度運動的標準建議的參加者,仍然可以將死亡率降低20%。因此,運動與降低死亡率有關。但是,壽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需要你關心的還有生活的質量,那麼運動可以幫助我們提高生活質量嗎?
  • 握力鍛鍊方法,提升握力的4個方法
    試想,本來可以有更好的成績,卻敗在這個點上,未免太可惜。所以,想要突破原有重量,或是追求更穩定的運動表現,握力可能會是你要重視的部分。  以下幾個做法,都是不錯的握力訓練,我們一同來看看!  2.農夫行走  此動作不但是練習握力的好動作,對於平衡感的建立、核心肌群的建構,也非常有效果。
  • 握力訓練:10個方法提升你的握力
    一般來說,手指的肌肉並不多,這是因為跟握力有關的肌肉並不存在手指上,而它們是存在於前臂的屈肌群。舉例來說,就像手指內有一條滑索,透過前臂的肌肉可以控制活動,因此,想要加強握力就必須訓練前臂肌肉。在做前臂訓練時,可以採用手腕彎舉以及伸展的一些動作,不過,手腕的彎曲與抓握畢竟是不同動作,將手握起的動作是由手指的屈肌再加上手臂的蚓狀肌和手掌上的一些小肌肉等,並且共同控制整隻手而完成,因此,要增加握力,還是要採用以抓握的方式來增強訓練,除了手腕彎曲以及伸展動作外,更要藉助握力來練習器材來加強訓練。
  • 別讓握力影響你的進步!
    在CS的訓練中,引體向上、划船、硬拉等拉類動作都需要強大的握力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除了健身,很多休閒類運動比如攀巖、賽馬、保齡球、網球等項目也都需要有強大的握力,所以提高握力不僅可以很好地提高你的力量表現,也可以讓你更好地享受其他運動的樂趣。 很多人認為握力大小取決於手有沒有勁,其實我們手上並沒有多少肌肉,握力大小主要取決於前臂(小臂)的力量。
  • 可以選擇手套進行輔助,或鍛鍊增強握力
    後臺有粉絲提問,自己在做引體向上的時候背部還沒什麼感覺,手已經開始疼和握不住了,該如何選擇合適的手套來輔助自己進行引體向上的訓練。尤其是女生,不希望力量訓練影響手掌的柔軟,可以選擇下面這款防滑手套保護手部皮膚如果你的體重較大,握力又比較薄弱的話,建議使用帶助力帶的手套,可以對握力有極大的提升。
  • 如何使用毛巾來進行驚人的握力訓練
    為何要練握力呢?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疑問!握力除了關係到許多訓練動作之外,它還會引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你想想看,凡舉平常的扭轉喇叭鎖、提袋子或抓握杯子等等都會用到握力;訓練時有推跟拉的動作也都會用到它,所以,握力訓練對我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卻又容易忽略的一環。
  • 羅氏:新一代肌鈣蛋白T檢測Elecsys hs-cTnT一小時快速診斷心臟病發作
    該研究結果證實了一種新的方法,能夠在急性胸痛患者中更快速地診斷心臟病發作。該策略是基於羅氏開發的心肌肌鈣蛋白T高敏檢測試劑盒,能夠將臨床納入(rule in)或排除(rule out)所需的觀察時間由3-6小時縮短至1個小時。在臨床治療上,快速且可信的心臟發作診斷非常關鍵,因為從症狀發作到治療每推遲一個小時都會大幅增加患者死亡的風險。
  • 自測衰老程度:還能做4個動作,說明你的身體還很硬朗!
    隨著生活條件的變好,大家對於健康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人有了運動的好習慣。其實運動能力也是一個檢驗身體年齡的好方法,一起來了解下吧. 一、若能完成4個動作,說明你還沒老!
  • 關於心臟病的12個知識,了解心臟病的前兆
    心腦血管疾病堪稱是威脅健康的第一殺手,但對於相關疾病知識,大部分人要麼知之甚少,要麼誤區不斷,以下是總結的一些心臟疾病真相,希望大家多了解。1.心臟病不是隨便診斷的,不是曾經胸痛過或心悸過就是心臟病,它需要有明確的診斷標準進行判定。
  • 哪些人容易先天性心臟病?哪些人容易後天性心臟病?說得明明白白
    大部分先天性心臟病,如果能早發現,早治療,預後還不錯,很多情況下都能像健康人一樣,但如果發現晚,治療晚,出出現心衰,那預後很差。一般採取介入治療後外科手術治療;彩超是先天性心臟病最好的診斷方法,但重在產前篩查,孕中期18-22周,在此階段對胎兒進行診斷評估,做出下一步妊娠決定。二、後天性心臟病除了先天性心臟病,人在隨後的生命中,還可能出現各種心臟問題。
  • 前輩總結的8種提升握力的訓練方法!
    很多人健身都很少練握力,一方面覺得練了沒什麼用,另一方面並不知道握力的訓練方法。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握力可能與心臟健康有關。研究指出,握力每下降5公斤,心血管疾病或者由於其他原因造成的循環系統疾病相應增加17%。這一結果即使考慮到年齡、體力、運動水平、吸菸、喝酒等因素依舊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