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國祚近800年,最後卻一統於秦,周天子是如何漸失地位的?

2020-12-16 馬少伯9

周武王伐紂滅商之後,建立了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國祚最長的周朝。然後,便對周室諸公子、功臣良將大行分封制。這些人都擁有自己專屬的土地、黎民百姓甚至是政權和軍隊。這樣一來,這些人手中就擁有著很大的權力,關鍵是有著很大的自主權。這種制度在一開始的時候,仗著天子的威信和臉面,而且這些諸侯國君主之間關係還都比較親近,關鍵的是,他們之間是一種相互制衡的局面,誰也不敢先對周天子不敬,更不敢無緣無故地發動戰爭攻伐。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諸侯國君主之間以及他們與周天子之間的關係已經是越來越疏離了。他們之間偶有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他們無論是在名義上還是在行動上,還是以周天子為共主。直到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對各諸侯國進行了幾番戲耍之後,周天子在各諸侯國之間也就逐漸失去了威信以及相應的尊重。

周平王東遷之後,歷史進入了東周。這個時候周王室已經開始衰敗,無力主持正義,諸侯國之間開始恃強凌弱。陸續產生了五個霸主,即所謂「春秋五霸」。這個時期,雖然在行動上未必聽從周天子調遣,但是在名義上還是承認周天子共主之地位的。比如,首霸齊桓公之相管仲就曾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聯合各諸侯國共抗夷狄。而到了楚莊王時期,他還曾用兵北伐,向周天子的使者詢問九鼎之輕重。可見其覬覦之心。這時,天下的話事權,已經從天下共主的周天子過渡到了不同時期的霸主們手裡了。

而到了春秋末年,韓、趙、魏三家分晉,並分別派使者上洛邑去見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們三家封為諸侯。周威烈王心想,不承認也沒有用,不如做個順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為了諸侯。然而,如此一來,周朝禮制遭到了破壞,諸侯之間吞併之風開啟,從此進入了更加攻伐不斷的戰國時期。

這期間,周王室由於內部弒君篡位以及公子叛亂等緣故,周王畿被分為西周國和東周國,各自為政。而秦國經過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變得逐漸強大起來。中原六國和東、西二周之君主都倍感壓力。於是,西周國於公元前256年,參與各諸侯國對秦的戰爭,得罪秦國。秦昭襄王大怒,派軍隊圍攻西周國,在其他諸侯國不敢援手的情況下,西周君奔秦,頓首謝罪,獻全部36城邑於秦,西周國遂亡。東周國於公元前249年,與諸侯謀秦,秦莊襄王派呂不韋徵討,盡收其國。至此,周人雖然仍保留祭祀之儀,但實際上周室已經滅亡了。

由此看來,那個時期,都是以實力來說話的,所謂「槍桿子裡出政權」,就是那個時期的真實寫照。隨著各諸侯國經濟、政治、軍事等的發展和壯大,周室都是通過對霸主或強大諸侯國的示弱、縱容、仰人鼻息漸漸地喪失尊嚴和國祚的。周室的滅亡是分封制帶來的必然結果,若不是各諸侯國之間的相互制衡,周室應該不可能會存續近800年的時間。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交流到這裡,以上僅個人觀點,歡迎讀者朋友在評論區留言,或批評指正,或大家一起交流探討,感謝閱讀。

我是馬少伯,關注我,討論更多歷史問題。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的周朝近800年,為何會稱為西周、東周還有春秋戰國
    周朝在中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從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率領盟軍在牧野打敗商紂王軍隊(歷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戰),商紂王在鹿臺自焚,商朝滅亡,周朝建立,公元前256年被秦國軍事欺壓,又在國內欠下巨債的周赧王姬延終於憂憤而亡,成為周王朝最後一位周天子,至此周王朝覆滅,公元前249年秦國的莊襄王滅掉最後的東周國
  • 許國在周朝爵位最低,卻延續了近700年國祚,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在春秋早期,鄭國是春秋小霸之一,鄭莊公又是個野心極大的諸侯,他的一些作為,嚴重打擊了周王室的地位和周天子的影響力。公元前720年,周朝發生了一次震驚朝野的「君臣交質」事件,國王和大臣竟然相互交換「人質」。周平王為了解除鄭莊公的疑慮,主動提出將王子狐送到鄭國作人質,鄭莊公則將他的兒子太子忽送到王室作交換。
  • 世人只曉周天子,卻不知尊貴的周天子他的下場何止一個「慘」字
    周朝周天子首先,周天子並不是指一個人,它是在當時周朝最高統治者的統稱,比如周武王姬發和周平王姬宜臼他們二人也是周天子。「周天子」這一稱呼又是怎樣得來的呢?周天子的大權旁落這就是後來七國互相打擊對方的原因之一。周朝是分為西周和東周,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在朝代歌中有一段「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 八百年江山 周朝是如何取代商朝的?
    商朝末期的社會性質 商朝末期的中國,依舊是以部落為主導地位的部落聯盟制的社會。與此種觀點相對的,便是商朝末期已經有了民族、一統的思想觀念。學歷史的人應該知道,歷史是很難蓋棺定論的。也許你今天有了確信的觀點,明天又出來一批新的文物來否決你的觀點。所以,說歷史時我們應該分析各類因素存在之可能性。
  • 周天子是如何逐漸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的?
    周天子逐漸失去「天下共主」地位的大背景:公元前771年,周天子姬宮湦昏庸無能,「廢長立幼」,朝野震動,其嶽父申後,不滿自己的女兒和外孫同時被廢,勾結犬戎,憤而起兵叛亂。申侯勾結犬戎,裡應外合,犬戎大軍攻入都城鎬京,在驪山腳下殺死姬宮湦,西周滅亡。各路諸侯共同擁立其子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因將都城東遷到洛邑,史書稱之為「東周」。平王東遷後,王室實力大減,王室轄地大為縮小。
  • 《大秦賦》:分不清周天子東周西周君遭鄙視,原來戰國末年有兩周
    2、東周最後一位天子以及周朝東周公國的滅亡周赧王是周朝東周第二十五位君主,是東周最後一位周天子,也是周朝在位最長的君主,據說活了一百多歲。隨著秦國的日益強大,便也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公元前307年,好武的秦武王不聽勸告,要來周赧王處舉鼎。
  • 跨度八百年,共傳32代37王,周朝為何能成為長命王朝
    ,尤其周朝更是將近800年的國祚,下面筆者好好說道說道。由於對可考古文獻的空白,關於周朝具體的建國年代,史學界還存在著不小的爭論,在此就以從公元前一零四六年到公元前二五六年為周朝的起始年代,這也是將近八百年的歷史,這個長壽王朝在眾多王朝中一枝獨秀,對此,我們不禁會發起疑問:為什麼周朝可以存在了800年呢?原因有三點。
  • 《大秦賦》:分不清周天子東周君西周君遭鄙視,原來戰國末年有兩周
    周赧王、東周君、西周君、周朝、西周國 、東周國這些到底該如何區分。而不是將自己的記憶點僅停留在教科書上的那個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看到東周君為保留宗室血脈投降秦國,就想當然以為這個東周君就是周朝最後一位君主周赧王。
  • 周天子並沒失德,秦國卻把周朝給滅了,算犯上作亂,大逆不道?
    戰國末期的周天子是沒有失德之舉,因為此時的周天子已經沒有德可言。周天子此時的地位還比不上一個小諸侯,滅也就被滅了,根本引不起什麼動蕩。秦國滅掉周天子,比滅掉韓國引起的轟動還要小得多,根本與犯上作亂,大逆不道扯不上關係。
  • 周朝君王緣何被稱為「周天子」?原來是「分封制」的緣故
    周武王在推翻商朝的統治後,建立中國歷史上的第三個奴隸制王朝——周朝。在之前的兩代王朝夏朝和商朝,君主一般都是稱君王或者商王之類的,沒有被稱過夏天子和商天子,而只有在周朝,才出現了「周天子」這一稱呼,這是為什麼呢?
  • 「畫地為牢」的大周王朝,靠什麼延續了800年?
    文|小熊提到周朝,我們總是有種特別的情懷,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繼商朝之後的朝代,也是我國歷史上誕生「華夏」一詞的最初王朝。周朝共傳30代37王,共計約791年。(也有周朝延續868年的說法,由於一直無法確認周朝的建國時間,因而有這個差異存在。)
  • 周天子並沒失德,秦國卻把周朝給滅了,算不算犯上作亂,大逆不道?
    東周末年,周天子確實沒有「失德」。秦國滅亡他也不是因為周天子無「德」,而且由於周天子失去了「勢」。對於一個王朝的最高統治者來說,德和勢的關係猶如人的軀幹與四肢,鳥之雙翼魚之鰭。鳥無翼不飛,魚無鰭不遊。只有德行而沒有武力,天子就無法維繫其最高統治者的地位,甚至連起碼的尊嚴都無法保障。自平王東遷洛陽以後,周王室與周天子的地位便江河日下,一蟹不如一蟹了。起初,周天子依賴鄭國的支持,維繫著表面上的「天下共主」地位。隨後,周天子與鄭莊公的交惡,彈丸小國的鄭國竟敢公然舉兵對抗「王師」討伐,連周桓王都被鄭國人射傷了。從這個時候開始,諸侯各國對王室的離心傾向便日益嚴重了。
  • 周天子為什麼一定讓楚國進貢苞茅?它對周朝來說到底有多重要?
    前言周朝在打敗商朝後,開創了分封制,在全國分封了大大小小上百個諸侯,並規定各路諸侯都有向周天子進貢的義務。南方的楚國在周成王時期,得到了子爵的爵位,楚國從此成為周朝的一個諸侯國,而楚國每年向周天子進貢苞茅。後來,楚國壯大後,不滿足於現狀,一度中斷了向周天子的進貢,周、楚關係惡化,數次發生戰爭。
  • 周天子最後「窮」到了什麼程度,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民間一直都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叫作「文王拉車八百步,周朝天下八百年」,它說的是當年周文王姬昌,拉著坐在車上的姜太公,走了八百步,姜太公就回報了姬昌八百年的大周基業。傳說畢竟只是傳說,顯然不足為信,但八百年的大周江山,卻是實實在在的歷史事實。據史料記載,周王朝建立於公元前的1046年,滅亡於公元前的256年,前後共計持續了791年,這個數字,與傳說中的「八百」,自然是相符的。縱觀上下五千年,細數歷朝歷代,其中「國運」最長久的,還是要數將近八百餘年的周朝。
  • 秦國7年內連續滅掉了西周和東周,東西周同時存在?會不會搞錯了
    特別是在秦昭襄王嬴稷生命的最後10年間,在取得長平之戰後,他持續「東出」,六國無力招架 ,周王室也忌憚不已,周朝最後一代君王周郝王姬延不惜聯絡諸侯再次「合縱」對抗秦國。然而,很不幸,秦昭襄王竟然直接攻打王畿,滅掉了西周國;七年後,秦莊襄王再一次攻打東周,東周滅亡。
  • 解讀「三家分晉」的歷史:周天子自壞禮法,敗壞了周朝八百年國祚
    所謂「三家分晉」其實就是,晉國家臣「韓、趙、魏」瓜分了晉國後,經過一番算計後,逼迫周天子承認了他們的諸侯地位。司馬光並不責怪三家,反而認為是周天子壞了禮法名分。所謂禮法就是以禮治國。所謂名分,就是披著禮法外衣的森嚴的等級制度,也是既得利益者維護既得利益的身份認同。
  • 同是分封,為何周朝存在近800年,後世王朝分封幾十年就亂?
    最近在網絡上看到很多人討論古代的分封制到底好不好,為什麼周朝分封讓周王朝存在了800年,但是後世王朝分封不到幾十年就發生叛亂。周朝之後有分封的朝代都採取了不同的方式儘量加以避免。比如漢朝,為了防止出現周朝那樣異姓諸侯奪取江山,規定「非劉氏為王者,天下共誅之」;晉朝為了防止諸侯強大發生類似漢朝七國之亂的叛亂,對封國的軍隊數量進行了限制;明朝繼續吸取教訓,除了限制藩王軍隊、財政,還有其他各方面的限制,朱元璋還令人編撰了《皇明祖訓》,對藩王的行為進行約束和規範。
  • 秦國不滅掉周朝,周天子難道就會像日本天皇那樣永生?誰說的!
    日本天皇能永生,筆者以為主要原因有3點: 1、日本天皇將自己塑造成了神的後裔,只有他們家的血統才有資格繼承天皇位,這一點是長期以來形成的,日本也由此成為一個神權國,所以從信仰上,他們不敢取代天皇家的神權地位。 2、神權、實權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