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是如何逐漸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的?

2020-12-18 快樂家族家常事

歷史是不斷向前發展的,周王室的衰微就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周天子逐漸失去「天下共主」地位的大背景:公元前771年,周天子姬宮湦昏庸無能,「廢長立幼」,朝野震動,其嶽父申後,不滿自己的女兒和外孫同時被廢,勾結犬戎,憤而起兵叛亂。申侯勾結犬戎,裡應外合,犬戎大軍攻入都城鎬京,在驪山腳下殺死姬宮湦,西周滅亡。各路諸侯共同擁立其子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因將都城東遷到洛邑,史書稱之為「東周」。平王東遷後,王室實力大減,王室轄地大為縮小。政治地位一落千丈,經濟情況極為糟糕,甚至王室的日常開支也成為問題,經常低聲下氣求助於各方諸侯。

相反,地方各諸侯國勢力日益崛起,勢力不斷坐大。一些「地方實力派」開始挑戰「中央」的權威,公然叫板周天子的「唯我獨尊」的政治地位。周天子越來越徒有虛名,實力越來越微,根本無法行施「號令天下」的「王權」,周王室日漸衰微,最終出現了「政由方伯(諸侯)」的最終政治格局。周天子逐漸失去「天下共主」地位的幾個典型事例:事例一:【箭射周天子姬林】——一箭射掉了周天子至高無上的尊嚴俗話說:「虎死威尚在」。當時,周王朝餘威尚存。周平王的兒子周桓王姬林一心想恢復周天子對天下的統治地位,極力打壓當時的近畿強國鄭國,這引起諸侯國鄭國國君寤生(鄭莊公)的強烈不滿。

一來二去,內部矛盾上升到敵我矛盾。周桓王「御駕親徵」,鄭莊公「兵來將擋」,在繻葛這個地方進行了一場大決戰。大戰中,鄭莊公的部下,一個叫祝聃的「愣頭青」,瞄準周桓王,一箭就射中了其左肩。繻葛一戰,以周天子的失敗而告終。天子討伐諸侯,反被諸侯射傷,雖然傷得不重,可終歸還是忍氣吞聲地撤兵了,這使周天子的威風一落千丈,從此以後,周王室也再也沒有能力對諸侯進行徵討了。繻葛之戰的一箭,不僅射傷了周天子,更射散了周天子的威嚴,射散了人心,同時拉開了春秋諸侯爭霸的歷史序幕。事例二:【魯桓公姬允自立為君】——諸侯由周天子冊封的制度遭到嚴重破壞公元前712年,魯國公子允謀殺其庶兄魯隱公,自立為君,史稱魯桓公。

也可能魯桓公沒臉到洛邑,就沒向周天子桓王請求冊封。按周王室「規章制度」:諸侯去世,其兒子在繼位和治喪完畢後,必須趕往都城接受周天子的冊封,以求得合法地位。可是,魯桓公在位期間始終沒那樣做,根本就沒打算去洛邑。魯桓公的所作所為,看似是「玩個性」,其實「嚴重地」破壞了周王朝的「宗法制」,開了一個「壞頭」,帶壞了一批諸侯,一些諸侯開始蔑視周朝制度,我行我素,父死繼位後給周天子連一個招呼都不打。從此,諸侯由周天子冊封的制度遭到嚴重破壞。事例三:【楚國國君熊通稱王】——打破了周王朝的分封制公元前704年,楚國發生了一件令周天子「生悶氣」,卻讓各諸侯國目瞪口呆的大事:楚國國君熊通打敗隨國後,逼隨國國君在周天子(周桓王)面前說個情,下個「命令」(那時還沒「聖旨」一說)讓楚國稱王。

事關「天子尊嚴」,周桓王死活不同意。熊通可不「熊」,於是人家就自立為「王」(後稱楚武王)。楚武王熊通是第一個打破了周王朝的分封制,其「自立為王」的舉動可謂是「石破天驚」。其實,在公元前913年前後,楚國就曾經稱王,後來因為畏懼周天子去掉王號。可此時的熊通「仗勢欺天子」,周天子是「敢怒不敢言」,各諸侯國「發了一會呆」,還是「各忙各的去了」。再後來,「稱王稱霸」的國君是越來越多。隨著「春秋五霸」、「三國分晉」、「戰國七雄」的歷史不斷上演,周天子的「天下共主」的地位到最後,連個「聯合國」的秘書長都不如。後記:公元前256年,周王朝最後一位天子姬延,不顧年老體衰,奔走於周,秦,梁等地進行「戰爭調解」,可「勞而無功」,經不起勞苦,一月後病死。

姬延死後諡號為「赧王」。周赧王的「薨」,標誌著周王朝的徹底終結。周赧王死後七年,不起眼的「東周國」被秦國隨手滅掉。

相關焦點

  • 為何反秦義軍的天下共主是楚懷王,而不是周天子?
    可能很多人看到這裡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項梁要讓楚懷王來做這個起義的領導,頗有點天下共主的意思,來壯大力量,而不是選擇讓周天子的後代來承擔這個責任呢畢竟周天子做了八百年的天下共主呢
  • 周朝國祚近800年,最後卻一統於秦,周天子是如何漸失地位的?
    這種制度在一開始的時候,仗著天子的威信和臉面,而且這些諸侯國君主之間關係還都比較親近,關鍵的是,他們之間是一種相互制衡的局面,誰也不敢先對周天子不敬,更不敢無緣無故地發動戰爭攻伐。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諸侯國君主之間以及他們與周天子之間的關係已經是越來越疏離了。他們之間偶有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他們無論是在名義上還是在行動上,還是以周天子為共主。
  • 周天子並沒失德,秦國卻把周朝給滅了,算不算犯上作亂,大逆不道?
    東周末年,周天子確實沒有「失德」。秦國滅亡他也不是因為周天子無「德」,而且由於周天子失去了「勢」。對於一個王朝的最高統治者來說,德和勢的關係猶如人的軀幹與四肢,鳥之雙翼魚之鰭。鳥無翼不飛,魚無鰭不遊。只有德行而沒有武力,天子就無法維繫其最高統治者的地位,甚至連起碼的尊嚴都無法保障。自平王東遷洛陽以後,周王室與周天子的地位便江河日下,一蟹不如一蟹了。起初,周天子依賴鄭國的支持,維繫著表面上的「天下共主」地位。隨後,周天子與鄭莊公的交惡,彈丸小國的鄭國竟敢公然舉兵對抗「王師」討伐,連周桓王都被鄭國人射傷了。從這個時候開始,諸侯各國對王室的離心傾向便日益嚴重了。
  • 秦始皇統一天下,周天子去哪了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在史書上面的地位自然不用說。身為第一個結束亂世,實現了完整的封建制度的帝王,他的存在對中國有著重要的意義。不過在很多人對著秦始皇大肆讚美的時候,一些人慢慢也覺得有點問題,一開始的天下之主周天子去哪了。
  • 正因為周天子是天下共主,東周時周天子雖能苟活卻再無中興
    其實原因是同一個,那就是周天子是天下諸侯國共主這一個原因。 我們都知道,春秋戰國時期之所以有那麼多諸侯國,主要原因還是西周時期的分封,也就是說西周採用的是宗法制和分封制將工程和後代分封到各個地方去做諸侯,以拱衛中央的周朝。
  • 山東六國尊周天子為天下共主,為何秦武王滅周,大家選擇袖手旁觀
    導語:春秋戰國周室被尊為天下共主,為何秦武王滅周,大家選擇袖手旁觀 周王朝涵蓋了整個春秋戰國時期,這是我國歷史上影響非常深遠的一個朝代,它將奴隸制度的發展推向了頂峰;同時,周朝也是華夏文明傳承的推動者,東周時出現的春秋戰國時代,不僅是我國古代歷史社會性質的過渡階段,也是華夏文明非常重要的思想啟蒙階段
  • 為什麼周平王只是遷了一下都,周天子就開始被諸侯吊打?
    其實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在西周武王之後幾代就開始衰弱了,隨著血緣關係的疏遠,三代之後就沒有什麼親情了。中國古代實行過分封制的朝代,不外乎周朝、漢朝和明朝,暫且不說周朝,先說漢朝和明朝,劉邦實行分封制的時候清一色的劉姓宗親,結果到漢景帝時就發生了七國之亂。
  • 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在幹啥?
    有那麼一年,周平王東遷到洛邑,這一年之後的周王朝叫東周,從這一年剛開始周王朝失去操縱諸侯國的能力,諸侯國亂馬脫韁,相互爭地盤的春秋時代來臨。這一年是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以後,原來周天子威信喪失,對各國的約束力猶如水中浮萍,與此同時,各個諸侯國的綜合國力逐漸上升,越來越不滿足於分封的土地,慢慢超越自己的自衛權;各個諸侯國爭做姬姓的大家長,欲變成新的權利管理中心。那樣分裂的殘破動蕩的階段就應是春秋時代。
  • 歷史記載:各路反秦義軍的天下共主,為何不是尊周天子後裔,而是楚懷王?
    瓰垹檴鱠帡肙鰣搿嬋懓髖迏廝筎謓菧聱庺倉編狄鏀繛逥顃戧騿衳婊餱嶪湔錣綜嘖醞唄翃蘕櫟魚豸剱叫籅刪鱐秋鴹匛周赧王時期,秦昭襄王基本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盼俎奾舟袇閪覦暈犃飊嗡媜癬紓閠菑莿躂咎扛魪愔笂獎鯘炆渢訒叢窮鵁寂廚攏踽筈忻竩褍恅坨蜊邩鴴劭捻仇笁鈴甤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公降秦盡獻其邑三十六城,民三萬,秦盡收其獻,歸其君於西周國。
  • 周平王東遷,周朝由盛轉衰的開始,從天下共主變成傀儡王室
    我們都知道,平王東遷的原因是鎬京殘破和犬戎威脅,其實從周宣王開始,犬戎便逐漸成為周王室的主要外部威脅,正如《史記·周本紀》所載:「宣王三十九年,戰於千畝,王師敗績於姜氏之戎。」荒服便是承認周天子為共主的地位,無論是什麼原因,他們已不再承認周天子,不再承認自己是周的一員。三、 西周末的經濟西周時期的井田制,應該可說是封建制度經濟體制的開始,但並不能說它已經是完全的封建社會,這應該只是其開端。
  • 《大秦賦》中周天子曾經坐擁天下,為什麼後來會蝸居河南?
    所謂霸主,對於名義上能賦予其正當性的周天子,還是十分尊崇的,對於王權的維護,也是十分積極的。但是周天子畢竟只是狐假虎威的階段了,晉文公稱霸時期,舉行會盟時讓周天子去參加,這是之前無法想像的,但周天子還是去了,只是在史書上記載此事時以「天王狩於河陽」為託辭,給周天子留點面子。但無論如何,春秋時期的周天子,還有一定威權,當霸主楚莊王詢問象徵權力的九鼎時,周還能硬氣地回應他:「在德,不在鼎」。
  • 周天子:我的「虛名」還是有作用的
    春秋戰國時期,小國林立,周天子為天下共主,但實際上他的威權只是在他統治的中央地帶有效,因為周王室衰微,已經失去了號令諸侯的實力。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國力大增率先稱霸,此後其他大國也相繼稱霸,諸多較小的諸侯國在大國和周王室之間不知所從。
  • 諸侯國人才濟濟,周天子孤家寡人,是他願意如此還是另有隱情?
    但是,人們可能會覺得奇怪,各個諸侯國裡都人才濟濟,而周天子作為天下共主,卻只是孤家寡人,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一切呢?其實,在周朝,特別是周朝末期,周天子並不是人們想像的那樣高高在上,而這一切的原因,要從周朝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多個方面進行分析。
  • 戰國時期周天子為何不招兵買馬,效仿其他諸侯國壯大自己?
    周天子在春秋時期都做不到的事,到了戰國時期就更不可能做到了。周天子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悲哀就在於明明是天下共主,偏偏不能行使天下共主的權力,他唯一的權力大約就是在各種授權書上籤下「同意」兩個字。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是什麼呢?簡單說就是周天子沒地沒錢沒軍隊。
  • 世人只曉周天子,卻不知尊貴的周天子他的下場何止一個「慘」字
    周朝周天子首先,周天子並不是指一個人,它是在當時周朝最高統治者的統稱,比如周武王姬發和周平王姬宜臼他們二人也是周天子。「周天子」這一稱呼又是怎樣得來的呢?在當時周武王滅商建周,那時候天下實行分封制,周天子為
  • 周天子為何要把姜子牙的後人齊哀公活活煮了?
    為了鞏固統治,周天子把人民和土地分給親屬及功臣,封為諸侯。諸侯必須聽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納貢,為天子守土固疆,戰時還要隨天子出徵。實行分封制,周天子為天下之主,華夏最高的統治者。史書記載周天子初期分封七十一個諸侯國開始階段,由於王室和各諸侯王關係較為密切,雙方還較為融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代代人傳下來雙方關係開始疏遠,王室和諸侯矛盾開始出現。
  • 為何東周沒有成為「七雄」之一,周天子心中的苦,誰懂?
    周武王滅商後,沒有因成為天下之主而志得意滿、沾沾自喜,反而愁得睡不好覺,為何?原來天下太大,周朝實力尚弱小,看不過來,隨時可能被顛覆。武王和弟弟周公旦商量許久,想出分封制的想法——將姬姓血親、功臣們分封出去,讓他們幫自己管理天下。如何管理分出去的人呢?利用階梯式的權力結構。
  • 從「數典忘祖」到「問鼎中原」,周天子到底經歷了什麼?
    可是僅僅經歷了六百多年,這份榮耀卻隨風飄散,成為了歷史中一抹捕捉不到的光,而葬送了商朝的人,正是與上古聖人明主並稱的商湯的後代——帝辛。這個名字對於一些人似乎比較陌生,但是如果說他的諡號,則家喻戶曉,他生前驕奢淫逸、暴虐成性,人們更習慣稱呼他為商紂王。
  • 春秋戰國,周天子已成吉祥物,為啥沒人滅他,諸侯:誰願意去找死
    春秋戰國,周天子已成吉祥物,為啥沒人滅他,諸侯:誰願意去找死 中國古代有一個很有趣的時代,這個時代就是春秋戰國時期。明明天下有周天子,卻沒有人聽他的,甚至連最小的諸侯國都比周天子的實力強。周天子基本上成了一個城主,而不是天下共主。
  • 戰國時代最難的國家:周天子剛封侯就被滅,復國之後又被滅
    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的大變革時代,從周天子統一下的諸侯分封制度,逐漸過渡到秦朝那種郡縣制的集權帝國,這中間發生了許多有意思的事。畢竟因為周朝的思想和意識,跟現在完全不一樣,所以我們看那一段歷史,會感覺那一時期的人很多想法和做法都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