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新的發展理念,構建新的治理格局,需要我們齊心協力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貫徹新的發展理念,構建新的治理格局,需要我們齊心協力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社會治理,是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正式提出社會治理的概念、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十九大報告從格局、體制、制度、水平、機制、政策等多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再次強調「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社區服務功能」。不難看出,社會治理始終是黨中央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對於社會治理的重視程度充分彰顯了黨中央以人為本的根本政治立場,因為社會治理蘊涵了有限政府、法治政府、公眾參與、社會公正等政治理念,闡發了在人人參與的基礎上提高社會管理的效率和質量。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起點上,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高質量要求,社會治理的發展任重而道遠。為此,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實現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暢通和規範市場主體、新社會階層、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等參與社會治理的途徑。」人民的自主性、主體性、創造力被擺到了突出位置。相對於自上而下的社會管理而言,自下而上的社會治理解放了社會的活力和創造力,詮釋了以人為本的創新思想,強化了人民群眾在社會治理中的主體地位與權益保障。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也是社會治理的主體。社會治理說到底就是服務於人民的治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著重提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創新社會治理必須著眼於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與馬克思主義的治理思想一脈相承。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指出共產主義社會是一個「自由人的聯合體」、「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貫穿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主線,也是馬克思主義者的最高價值。人和人的全面發展始終是馬克思思想的著力點。關於共產主義這個「自由人的聯合體」,恩格斯在《共產主義信條草案》中,將「共產主義者的目的」界定為「把社會組織成這樣:使社會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完全自由地發展和發揮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並且不會因此而危及這個社會的基本條件。」人的全面發展意味著人的各方面潛能的充分發展。對於人的全面發展,俞可平先生這樣解釋:「馬克思主義所追求的是人的『全面發展』,既是人的個性、能力和知識的協調發展,也是人的自然素質、社會素質和精神素質的共同提高,同時還是人的政治權利、經濟權利和其他社會權利的充分實現。」每個人既是社會治理的主體,也是社會治理的客體。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實現自主管理,管理社會事務,調節社會運行。在這個過程中,人實現了社會的自我管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也得以實現。因此,社會治理是實現人民自主治理,體現公平正義的必要途徑,但最終的訴求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誠然,馬克思所設想的共產主義是基於高度發達的經濟、政治、文化基礎之上,具有歷史的深邃視野,但是對於我們今天的社會治理仍然具有深刻的啟發意義。社會主義之所以稱為社會主義,根本原因就在於強調社會自身的自主性與自治性。自治不但是化解衝突,增進和諧的重要途徑,還是激發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的內在支撐。因此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特別重視群團組織、社會組織等基層治理隊伍在新時代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只有不斷拓寬群眾在社會治理中的參與方式與範圍,深入開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治理實踐,才能夯實社會治理的基礎,才能為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社會建設、社會發展的全局出發,把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放在重要地位,對做好新時代、新形勢下的社會治理工作提出了許多新理念、新觀點、新舉措,深刻回答並切實有效解決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重大問題,在創新社會治理理論和推進社會治理實踐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特別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治理思想,不僅科學回答了社會治理為了誰、依靠誰的根本問題,還進一步回答了社會治理的評判標準和行動準繩問題,提出了檢驗社會治理成效的重要標準,最終要看人民群眾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是否得到了切實保障。這既是對馬克思主義社會治理觀的繼承和發展,又是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事業不斷前進的新型治理觀。
只有堅持新型的治理觀,才能使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發展成為社會治理的根本立足點和落腳點,才能日益接近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正如俞可平先生指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執政的共產黨人的所作所為,歸根結底就是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提供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保障,就是最大限度地有利於『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常晶(中共濟南市委黨校教師)
【責任編輯:聶北茵,張彥武,梅瀟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