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資源下沉社康!深圳市醫防融合呼吸內科學項目啟動

2020-12-16 瀟湘晨報

6月15日,深圳市人民醫院、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召開深圳市醫防融合項目呼吸內科學項目組啟動會。會議為24位醫防融合項目呼吸內科學專家組成員及9家醫防融合項目社康示範點授予了證書。項目啟動後,將組織市屬醫院專家進社區,把優質呼吸資源下沉到社康,促進醫防融合發展,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加強居民呼吸慢性疾病健康管理。

5G遠程會診

「『醫防融合』是貫徹衛生新發展理念的要求,更是減少居民疾病發生,降低疾病致死率、致殘率,提高群眾健康水平的重要抓手。」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孫美華在啟動會上表示。

據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陳榮昌介紹,深圳市人民醫院、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作為此次醫防融合呼吸內科學項目組牽頭單位,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常見呼吸系統疾病的防治為切入點,明確工作目標、工作職責,加強培訓、建立質控和績效評價機制,促使以疾病治療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為中心轉變。並聯合中國電信集團公司深圳分公司共同建設了基於5G遠程診療技術的新一代醫療服務系統。

會議現場

深圳市人民醫院、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在2019年9月於深圳市率先實現全國首個5G聯合實時查房,並在2020年6月運用5G技術建立了5G社康,實現了5G遠程會診、5G聽診,將5G技術與醫療相融合,推動了5G技術在醫療領域的先行先試。

此外,深圳市人民醫院延續服務部將重點推出利用5G網絡與無線聽診器、可穿戴設備等,實現5G遠程會診+聽診及數據收集,將5G技術與醫療相融合,突破空間限制,實現醫院與社區、醫院與家庭、總院與各分院的聯繫與資源共享,做到了網際網路+醫療模式,以此提高基層服務能力,讓老百姓更信任基層,把小病、慢病患者留在基層。形成「未病早預防、小病不出鎮、大病能轉診、慢病有管理」的防治新體系。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實現眼科衛生資源共享 深圳市醫防融合眼科學項目啟動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深圳市醫防融合眼科學項目」授牌儀式現場。為進一步增強全社會愛眼護眼意識,深圳市眼科醫院在該院一樓門診舉辦眼健康體檢及義診等活動。&nbsp&nbsp&nbsp&nbsp當天,深圳市眼科醫院還舉行了「深圳市醫防融合眼科學項目」授牌儀式。工作室旨在共建資源共享、技術互助、防治結合、分級診療、上下轉診的合作平臺,實現深圳地區眼科衛生資源共享,同時滿足深圳各轄區居民眼科醫療服務需求。
  • 科學防規範治,探索青少年近視防控「深圳模式」
    6月5日,光明區衛生健康局、教育局聯合發布《關於開展2020年光明區兒童青少年近視篩查工作的通知》,率先啟動2020年入校近視篩查工作。 6月10日,市衛生健康委組織召開 2019年公共衛生強化項目工作總結暨 2020年工作推進會,根據會議精神,組織近視篩查聯盟醫院於6月15日全面啟動近視篩查工作。
  • 將打造「醫院強,社康活,上下連,信息通...
    目前,中大八院正聚焦「建高地」、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的專科學科建設體系,同時「強基層」、著力推動全專融合的分級診療體系,進而構建「醫院強,社康活,上下連,信息通」的全民健康服務體系樣板,有望打造一張深圳衛生健康的靚麗名片。深圳市衛健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呂光華,中山大學醫院管理處處長張琪教授,福田區衛健局黨工委書記、局長董宏偉出席了儀式。
  • 羅湖醫養融合續寫新篇
    兩年前,深圳商報以《醫養融合成就「最美夕陽紅」》為題,解碼了醫養護一體化的「羅湖模式」。在特區40年再出發之際,筆者再度探秘羅湖醫改這座「富礦」,欣喜地發現了羅湖探索醫養深度融合進程中的一個又一個新亮點。改革開放的先鋒城區羅湖,堅守讓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負擔、看好病」的初心,堅定步入醫改的「深水區」和「無人區」,正在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讓更多老人受益。
  • 南山區啟動慢性疼痛流行病調查研究
    南山區醫療集團總部執行副總院長張飛介紹,該項目將利用南山區醫療信息平臺,充分發揮國家級重點專科和轄區基層醫療的優勢,對南山區居民的慢性疼痛進行摸底調查和研究。在醫療信息平臺上,三甲醫院、社康中心和疼痛患者將緊密聯繫在一起。在社康中心,社區首診的疼痛患者掃碼參與問卷調查,社康醫生為患者建立「慢性疼痛檔案」,並進行規範的診療和健康管理。
  • 像管理高血壓一樣管理慢性疼痛 南山區啟動慢性疼痛流行病調查研究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窗口和「先行示範區」的創新高地,在深入推進醫改的進程中,南山區率先啟動了慢性疼痛流行病調查研究,這也是本次大會的一大亮點。本次調查研究由南山區醫療集團、南山區醫療集團疼痛康復區域學科聯盟牽頭,國家疾控中心、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疼痛科「三名工程」韓濟生院士團隊、中日·南山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疼痛專科醫聯體、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單位聯合參與。
  • 在深圳社康當醫生護士,我太難了
    二十幾年的人生經驗告訴我 每當有親人生病了 家裡就會掀起 一(該)場(找)腥(啥) 風(醫)血(生)雨
  • 醫師晉升副高職稱須先「過關」醫防融合培訓
    為提升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日前發布了《北京市醫防融合培訓方案(2020年—2022年)》,其中明確,完成醫防融合培訓作為醫生晉升的必備條件之一。根據方案,醫防融合培訓對象主要包括:二、三級醫療機構擬晉升副高職稱的內科類醫師,具體包括內科、兒科、急診科、全科、感染科的醫師;急救中心擬晉升副高職稱的臨床醫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擬晉升副高職稱的公共衛生醫師和自願參加培訓的其他醫師。
  • 阿波羅未來產業城基礎設施項目榮獲「深圳市優質結構工程獎」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何 鑫 通訊員 鄭韻詩1月15日,讀創/深圳商報記者從龍崗區園山街道辦獲悉,由中國二十冶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阿波羅未來產業城基礎設施項目——連山一路工程順利入圍並獲得2020年度下半年「深圳市優質結構工程獎」。
  • 聯新助力福田區「醫聯體5G+MEC智慧醫療」項目榮獲全國二等獎
    大賽自6月啟動以來,已陸續在江蘇、浙江、河南、江西、上海、廣東、雲南等7個地區舉辦區域賽,並圍繞5G雲XR、工業網際網路、智慧醫療、金融科技、智慧商業、疫情防控、5G 行業專網及應用、智慧交通、智慧園區、5G應用安全等開展了10個專題賽,共徵集近4300個項目。其中,福田區醫聯體 5G+MEC智慧醫療項目經過層層角逐,最終從總決賽現場30個項目中脫穎而出。
  • 北京醫防融合培訓與評職稱掛鈎
    北京醫防融合培訓與評職稱掛鈎發布時間: 2020-12-09 09:54:57   |  來源: 新華網   |  責任編輯: 張豐近日,北京市印發《北京市醫防融合培訓方案(2020年-2022年)》,計劃到2022年,打造一支600人以上、具備公衛應急、院前急救、臨床診療、院感防控等多重能力的複合型人才隊伍。
  • 深圳市軍休服務管理中心軍休二所開展「送醫上門」暖心服務
    深圳市軍休服務管理中心軍休二所小區居住第四批、第五批安置的軍休幹部及家屬,平均年齡76周歲以上,大多數年老體弱、行動不便,身患多種慢性疾病。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極少到醫院就醫。
  • 莆田荔城:探索慢性病醫防融合
    長期以來,在慢性病領域中,「醫」和「防」是分離的。醫主要指臨床工作,防主要指公共衛生,它們在醫療衛生事業中分屬不同機構,自成體系。「荔城區在醫防融合中探索出了一些有益經驗,有效防控了慢性病的發生。」荔城區衛健局局長蔡鍵恆說。
  • 提升湖南心腦血管疾病救治和健康管理能力 「光琇-醫者項目」啟動
    1月4日,長沙高新區麓谷湖南光琇健康管理中心內,「光琇-醫者健康管理項目」正式啟動,將提升湖南省在心腦血管疾病領域的救治和健康管理能力,並為湖南人對接國內知名醫院、權威專家等優質醫療資源。我國人類生殖工程創始人之一、湖南光琇未來醫療健康產業集團董事長盧光琇教授,北京安貞醫院鄭軍教授,「醫者」項目創始合伙人姚亞等嘉賓應邀在啟動儀式上作主題演講。
  • 晉升副高職稱前,須先「過關」醫防融合培訓
    從2023年起,全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院前醫療急救機構和二、三級醫療機構醫師晉升職稱副高職,須先接受醫防融合培訓。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日前發布《北京市醫防融合培訓方案(2020年—2022年)》。資料圖 新華社發(孟德龍 攝)醫防融合培訓分為課程學習、實操培訓和頂崗鍛鍊三個培訓模塊,累計培訓時間6個月。本市將醫防融合培訓基地確定為市和16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急救中心、北京地壇醫院、北京佑安醫院和國家內科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所在醫院。
  • 2020廣東深圳市龍崗區第二人民醫院招聘94人公告
    一、醫院簡介深圳市龍崗區第二人民醫院位於深圳市龍崗區布吉街道吉華路175號,毗鄰深圳東站,是政府舉辦的一所功能齊全、設備先進、人才結構合理、技術力量雄厚,集醫療、急救、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醫院。
  • 中國大眾高爾夫項目啟動
    」啟動新聞發布會在北京維景國際會議中心金色大廳舉行。中國高爾夫球協會主席張小寧、秘書長龐政、北京億縱橫體育發展有限公司營運長陳雷、深圳市衡泰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繼軍、深圳市如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隆基等嘉賓,及部分媒體代表和合作夥伴出席,共同見證中國大眾高爾夫戰略的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