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相聲界的「扛把子」,德雲社收穫了無數的粉絲和觀眾。
隨著張雲雷、孟鶴堂、秦霄賢等一眾演員的走紅,德雲社的名氣再度登上頂峰。
在《德雲鬥笑社》之後,讓觀眾對德雲社的相聲又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尤其是半年多沒有開箱,讓整個相聲市場出現了一種「空虛」的狀態,所以在恢復了小劇場的演出後,德雲社的演出一票難求。
這裡面除了有德雲社的超高人氣,還有一部分功勞得歸功於「黃牛」。
對於黃牛,相信很多人都對他們咬牙切齒,不少人吃過他們的虧,德雲社的粉絲也只是其中之一罷了。
普普通通一百多塊的票,經過黃牛們的肆意炒作,甚至能漲到近千元一張。
因此,德雲社常常會出現票銷售一空,但真正前去聽相聲的人卻少有少。
所以很多粉絲也開始在網上怨聲載道,希望德雲社能夠想出辦法,將黃牛「根除」。
其實德雲社內部也著急,因為這樣下去對他們的聲譽影響很大,畢竟有很多人都喜歡聽相聲,但奈何黃牛票太貴了。
他們也有過多次的嘗試,但效果並不是很大,最終還是在與黃牛的「戰爭」中敗下陣來。
不過最近他們想了一個好辦法,他們採取了全新的檢票方式,而且還運用了高科技。
之前是憑藉票根入場,而如今變成了人臉識別。
德雲社這一招「釜底抽薪」用得好啊,既然阻止不了黃牛搶票,那就從根上解決問題,讓搶的票全都變成廢票。
此舉措一出,粉絲們紛紛拍手叫好,因為這樣終於可以有效的打擊黃牛的「囂張氣焰」。
不過,黃牛們有沒有被打擊到我不知道,但囂張的氣焰可一點沒有被打壓下去。
不光如此,德雲社此舉還徹底惹惱了他們,甚至在德雲社劇場前揚言讓德雲社的上座率不超過三成。
前幾天在網上流傳的視頻,可以看得出黃牛們確實有點氣急敗壞了。
他們聚集到了一起,將以前屯的票全都焚燒了,一邊焚燒還一邊辱罵德雲社。
不光如此,他們還嚷嚷著會繼續搶德雲社的劇場票,讓它的粉絲一張票也買不到。
其實黃牛的這種舉動也算是狗急跳牆、本末倒置了,我看了之後差點笑出聲,而德雲社的演員恐怕已經「笑哭」了。
先不說黃牛們是否已經有了通天手段,可以將票全部買下來,就算真的買了下來,德雲社也沒有一點損失。
因為德雲社說相聲的收入,本就是靠劇場票而來,只要能賣出去就能掙到錢,賣給粉絲還是賣給黃牛又有什麼關係呢?
對德雲社沒有絲毫損失,只不過難受的是粉絲罷了,黃牛的「豪言壯語」最終也只能淪為笑柄。
亦或者還會被德雲社的相聲演員編進包袱中,拿出來讓所有觀眾所恥笑。
真不知道這些黃牛的腦子都怎麼長的,能想出這麼個讓人「嘆為觀止」的主意出來。
不過人臉識別雖然有效的阻止了黃牛,但畢竟只是剛實行,還有很多的漏洞所在。
有些人通過正當渠道買到了票,卻因為臨時有事不能到場,所以會將票贈與他人。
但由於人臉識別,也會讓這一波人不能進場。
也有不少的網友在網上將自己的經歷說了出來,但也只是抱怨而已,畢竟自己也沒有什麼好的改善建議。
而德雲社此舉,也確實為了「打擊」黃牛而已,倒也獲得了不少網友的諒解。
相信隨著以後制度的日益完善,此類問題也會得到很好的解決,讓所有的粉絲不用再受黃牛的氣。
經過「人臉識別」的重型武器加入,此輪德雲社與黃牛之間的「大戰」,以德雲社大勝而告終。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黃牛們在巨大利益的驅使下,想必還會有後招使出,德雲社也不能放鬆警惕。
「戰爭」尚未成功,同志們仍需努力,不過凡事努力了就好,反正粉絲們心中也明白德雲社的良苦用心。
註:原創不易,抄襲、洗稿必將深究。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