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三千米跑是遊泳運動員「死穴」,容易腳踝膝蓋受傷
新華社記者 李紫恆 攝在全國遊泳比賽中,很少有一次比賽連破世界紀錄、亞洲紀錄和全國紀錄的情況。這說明疫情期間,中國遊泳沒有停止進步,教練員和運動員一直在封閉中積極訓練;頂尖選手們發揮穩定、狀態良好,達到了奧運會A標;同時也湧現出一些新人。
-
新華社:三千米跑是遊泳運動員「死穴」,容易腳踝膝蓋受傷
新華社記者 李紫恆 攝在全國遊泳比賽中,很少有一次比賽連破世界紀錄、亞洲紀錄和全國紀錄的情況。這說明疫情期間,中國遊泳沒有停止進步,教練員和運動員一直在封閉中積極訓練;頂尖選手們發揮穩定、狀態良好,達到了奧運會A標;同時也湧現出一些新人。
-
移民澳洲的跳水冠軍怒批:孫楊就算上訴成功,也會倒在三千米跑上
李世鑫對3000米長跑非常不屑,幽默的調侃道:「你細品,這3千米跑做體能標準,也是有科學依據的,畢竟腿邁開就是跑步,這要換成3千米遊泳,估計不少人還得從遊泳學習班開始。」而關於中國遊泳協會主席、中國跳水隊領隊周繼紅接受採訪力挺體能測試的新聞發布後,李世鑫對於老上司一點不客氣,在後邊留言怒懟道:「估計孫楊同學能有信心贏下官司,也會倒在3千米跑的標準下。」
-
堅持泳軍跑三千米,又透露:跳水奧運選拔積分清零
擊劍項目比跳繩掛掉兩名世界冠軍;跳馬決賽因體測湊不夠8人,省隊選手零難度動作也能輕鬆拿全國第五;象棋比賽69歲男性棋手記時快走三千米、扔實心球需超過6米遠,種種亂象成為笑話般的存在,其中尤以中國遊泳引發的爭議最大。
-
三千米跑吐孫楊接班人後,周繼紅又透露:跳水奧運選拔積分清零!
擊劍項目比跳繩掛掉兩名世界冠軍;跳馬決賽因體測湊不夠8人,省隊選手零難度動作也能輕鬆拿全國第五;象棋比賽69歲男性棋手記時快走三千米、扔實心球需超過6米遠,種種亂象成為笑話般的存在,其中尤以中國遊泳引發的爭議最大。
-
軍人寧跑五公裡也不跑三千米?這一原因只有跑過的老兵才懂
跑步是隨時隨地就可以展開的運動,無論是運動員還是學生,亦或是軍人都離不開跑步。跑步是一向特別考驗人身體素質的運動,尤其長跑特別考驗人的耐力,所以大多數人一般不會選擇跑長跑,可是當兵的人卻恰恰相反,都說寧跑五公裡也不跑三千米?只有跑過的老兵懂!
-
培養水陸兩棲的遊泳運動員有錯嗎?
按照當時本人百米速度12秒,跑完1000米也就是120秒,兩分鐘而已。現在男子1000米世界記錄是2分11秒96,是肯亞運動員諾阿·恩蓋尼在1999年的室內田徑錦標賽上創造的。如果當時本人按照總局的要求努力地練習體能,把3000米練好,估計現在男子1000米紀錄就是本人的了。畢竟在中學就可以跑4個100米了,練習練習跑10個100米應該問題不大。
-
網友:傅園慧的短板是3千米跑嗎?
網友:傅園慧的短板是3千米跑嗎?連日來,各路運動健將紛紛折戟體能測試,世界冠軍無緣國內賽事決賽的大有人在。官方回應:為切實貫徹國家體育總局「強化體能、惡補短板」的備戰要求,9月26日至29日統一安排所有參賽運動員進行基礎體能和專項體能測試,達標者方能參賽。為此,從8月開始,遊泳、田徑、排球、體操等全國性比賽均安排了體能測試環節,設置引體向上、3000米等項目。
-
遊泳運動員跑3000米體測到底科不科學?
50米/100米短距離遊泳要求的是無氧爆發力,3000米跑要求的是有氧心肺耐力,這兩者在訓練中是矛盾的,無可調和。而對於800米/1500米遊泳來說,雖然都是有氧耐力運動,但由於運動方式差別大,3000米跑也很難算優質的體測項目。強調體能很重要。體能是技戰術穩定發揮,訓練水平在高強度的比賽中充分發揮的保障。但是現階段的有些體能測試方案還不完善,需要不斷迭代提升。
-
普通人三千米能跑進11分50秒嗎?
在我看來,普通人三千米跑進11分50秒有點難。這個普通人要看怎麼去定義。如果是有長期跑步健身的普通人,這個難度不算大也不算小,屬於中等難度;如果是個不怎麼健身或者沒有中長距離慢跑的普通人來說,那確實很難。
-
用盡洪荒之力,遊泳運動員還是跑輸了比賽
比如,讓打桌球的去管足球,讓跳水的去管遊泳。足球的成績,早就讓大多數中國人失望透頂。國足隊員們的燒烤和肚腩顯示了我們國家物質生活的極大進步。但國足隊員12分鐘考核跑,比不過清華大學的在校學生,著實讓人大跌眼鏡。再窮不能窮體育,再差不能差體能。興許是從中國足球得出的教訓。
-
遊泳運動員測跑步,田徑運動員測遊泳,姚明可以跑馬拉松嗎?
最近國內的泳壇出現了讓人驚訝的一幕,全國遊泳冠軍賽,東京奧運會達標賽,於2020年9月底在青島舉行,在比賽過程中出現了奇怪的現象,在幾個預賽中分別獲得第一名的傅園慧、餘賀新、於靜瑤等優秀的遊泳選手被淘汰了,原因是他們的體能測試成績未能進入前8,這意味著,遊泳的選手要練習跑步等其它運動項目。
-
用3000米跑來測評遊泳運動員的耐力公平嗎?
因為好幾個遊泳運動員都栽在了3000米的耐力測驗上,所以我就把話題集中在耐力上。所謂耐力,即有氧能力或有氧耐力,是指人在力竭時能夠吸進去的氧氣,也是人尤其運動時的生理基礎。所以,體能測驗選擇耐力無可非議。有氧能力的金標準測定是在實驗室裡讓運動員帶上面罩,看他們在跑不動時能夠最多吸進多少氧氣量,所以也叫最大吸氧量。
-
澳洲華裔名將質疑中國遊泳體測:孫楊若勝訴,估計也會倒在3千米
近日,中國遊泳隊因為體測問題引發巨大爭議,包括傅園慧、餘賀新等人在內的名將儘管預賽第一,但因體測拖後腿無緣決賽。如今,入籍澳大利亞的華裔名將對此進行了評論。已經入籍澳大利亞的前中國跳水名將李世鑫,在看到老領導周繼紅的表態後,不僅發聲質疑道:「你細品,這3千米跑做體能標準也是有科學依據的
-
澳洲華裔名將質疑中國遊泳體測:孫楊若勝訴,估計也會倒在3千米
近日,中國遊泳隊因為體測問題引發巨大爭議,包括傅園慧、餘賀新等人在內的名將儘管預賽第一,但因體測拖後腿無緣決賽。如今,入籍澳大利亞的華裔名將對此進行了評論。
-
是誰讓國家級遊泳健將輸在了「起跑線上」
今天看到了一篇關係中國泳壇的新聞報導,原文如下:9月28日,2020年全國遊泳冠軍賽女子100米仰泳決賽結束,廣東隊選手汪雪兒遊出59秒55奪冠。無獨有偶,除了傅園慧,餘賀新、王簡嘉禾等多名遊泳運動員打破紀錄或拿到小組第1,卻因為體測成績不夠而無法進入決賽,引起爭議。
-
葛愛平專欄 | 卡斯帕羅夫,千米跑多少?
閱盡卡斯帕羅夫在棋界縱橫天下的歷史,找不到一條他千米跑的成績,這有點納悶。也許有人會問,人家世界棋王,比的是下棋的功夫,你問他千米跑多少,是不是有點驢唇不對馬嘴,腦子進水了?問起這個問題,其實是有點原因的。
-
孫楊因過度訓練,導致毛髮「變異」,遊泳運動員訓練強度有多大
遊泳運動員的訓練強度是很大的,他們練一個動作都要練很長時間,而且想要成為一個優秀的遊泳運動員,還要從小時候練起,一個遊泳運動員也是需要訓練很久的,仔細算算,他們遊過的泳都可以繞大半個地球了。遊泳運動員的身體素質還是很重要的,想成為一個優秀的遊泳運動員,是要在小時候就要開始訓練的,這樣才有希望成為一個優秀的遊泳選手。
-
全國遊泳冠軍賽四大怪!
全國遊泳冠軍賽正在如火如荼地舉行,由於測試賽成績記入遊泳比賽成績被人們廣泛關注,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覺得全國遊泳冠軍賽有四大壞事值得批判。體測不達標,就不能參加決賽,成績再好也沒用,體測一刀切等於飲鴆止渴,影響中國遊泳運動的發展。其二、世界名將靠邊站。王簡嘉禾、傅園慧、葉詩文、餘賀新等世界名將無論成績多麼優秀,體測具有一票否決權,沒辦法啊!
-
加入體測成績的滑稽評分規則:眾多非田徑運動員都栽在了三千米上
毫無疑問體能對於遊泳運動員來說同樣是相當的重要,無論是短距離還是長距離的遊泳項目,短距離靠的是爆發力再來看看國家體育總局今年年初下發的《國家隊體能達標測試評分標準(2020年2月版)》,其中30米衝刺跑和3000米/2000米跑幾乎是田徑項目的測試要求,垂直縱跳和引體向上主要鍛鍊腿部肌肉的爆發力和肩部的核心力量,這兩項到了沒太多爭議。但其實很多其他項目的運動員大多都是倒在了30米衝刺跑和3000米/2000米跑上面了,尤其是3000米/2000米跑,對運動員來說幾乎是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