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信仰傳的是天堂的福音還是天國的福音?

2020-12-14 zy以便以謝

中國人很重視家,我們有很多的人口,是由很多的家所組成的獨特族群,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我們卻被日本人打得稀哩譁啦;相較之下,日本人沒有那麼多「家」,但是日本有強大的國。家是國的基礎,沒有家就沒有國,但不能說一個一個的家加起來就自動等於國。因為國是一個系統,家裡得有人去當兵、交稅,種種要素結合成為一個集成性的精緻系統,這才是國。家和國是有差別的。

今天這個世界是以國的形式組成的,彼此在競爭。國必須考慮公共設施、公共產品、公共服務,家就不用,家就考慮自家的事就行了。在自己家裡,只需要考慮裝多少盞燈,不用考慮路燈,因為路燈是公共設施。大家都只關心自己的家,甚至企業也是一樣,例如開發商通常只關心自己的樓盤,不會關心整個國家的公共設施怎麼建設,顯而易見,家和國是有明顯區別的。

同樣,教會是神的家,但是教會是不是就等於神的國呢?兩者顯然是有區別的。基督徒在教會裡一定會關心這個家。通常信徒來到神的家會經歷三個階段:一開始他關心神的祝福——神給他個人信主後有什麼祝福;第二個階段,在他得到很多祝福後,他可能會關心他身邊的人,特別是關心他的家、他的教會;到第三個階段,他會回應神對他的呼召,這個時候大概才進入到關心神的國的階段。所以,沒有家就沒有國,但是有家不等於就有國。

國是什麼?國是系統,國一定有公共設施、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那麼我們不僅要關心自己家的事,還要關心許多家庭之間共同的事,這個時候其實我們就進入到公共領域。今天我們談公共傳播就是要關心大家共同關心的話題,無數的家庭共同關心的問題,這個叫公共。

現在的問題是:眾教會的公共設施誰來建設?眾教會公共的產品和服務誰來提供?我們看到很多國度性的機構出現了,比如宇宙光,它做了那麼多的出版,都是為它自己嗎?不是,宇宙光供應整個教會,然後跟社會來對話。這有點像特種兵一樣,被派遣出去到某一個領域,跟那些專家進行對話,慢慢地使他們接納我們的觀點。這不是某一個教會能做的,這是公共的、國度性的。

02

基督教公共傳播的內容:

天堂的福音 or 天國的福音?

過去10年,觀察中國教會、華人教會,甚至全世界的教會,比較重視的是家。我們天天講的都是家裡的事,說的也是家裡的話,但不太關心國,很少有人會考慮公共設施等問題。另外,在整個福音信息的領受上,特別是大陸教會,其實信的是天堂的福音,他們講得最多的就是信耶穌進天堂,不信下地獄。很多人傳福音都是這個路徑。

在大陸召開的一個企業家大會上,邀請了萬科的王石來參會。他是大陸非常傑出有名的企業家。結果有個弟兄給他傳福音的時候告訴他:你要信主,你不信主會下地獄,你就是迷途的羔羊。他回應說「我長這麼大才第一次知道我是迷途的羔羊」,後來氣氛有一點緊張,有一點張力。有的人傳福音就是這樣說,信耶穌上天堂,不信耶穌下地獄。所以說我們所信的是天堂的福音。

這個事情讓我們值得思考,信天堂的福音帶給我們的好處是什麼?就是等到世界末日到來的時候,我們可以從世界拿一張船票越過死亡進入天堂,這個太美了,所以別人都是到世界末日就進入死亡,而我們可以拐個彎,我們進入天堂。天堂是什麼呢?天堂是一處非常高尚的房產,那個地方比地上的任何房子都更美,所以我們的盼望就是天堂,這是我們最美好的盼望。這樣的話,天堂是只有死亡才有價值的,因為只有死後才能進入天堂。但真的是這樣嗎?我們所領受的福音難道是只有死後的價值嗎?難道是因為有死亡,我們可以逃避死亡,所以它有一個逃避的價值或逃跑的價值嗎?這是我思考了很久的問題。

我們發現,領受這樣一個天堂的福音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這個福音是貴天賤地的。因為我們覺得天堂很好,世界太糟糕,這個世界是撒但在掌控(約一 5:19),然後我們的盼望就是離地入天,某個時間我們可以歇了地上的工,進入天堂安息,進入那高尚的房產,突然一下就變好了。這是多麼大的一個盼望!所以,基督教的信仰就變成了一個逃避死亡的信仰?我們領受的福音是一個逃跑的福音嗎?

我們還注意到很奇怪的一件事情,其實舊約從不講論天堂。你去和猶太人接觸,他們從不講論天堂。新約只有兩個地方提到天堂 (來9:24;彼前 3:22)。猶太人盼望的並不是天堂,而是彌賽亞的到來;將來的新天新地也是在地上,而不是在天上某個地方。然後我們看到另外一個詞——天國,實際上是聖經裡,特別是在新約裡出現最多的詞,「天國」這個詞在馬太福音裡出現了 32 次,然後跟天國同義的詞,比如說神的國、父的國、你的國、他的國、國、國度,比比皆是。

所以,就這個概念來看,其實整個聖經講的是天國,而不是講天堂。但是我們平時領受的、接受的和我們思考的,似乎都是天堂。「神的國」這個詞在馬可福音中出現了 14 次,路加福音中 34 次,馬太福音中 4 次。我們看到耶穌傳講的中心不是天堂的福音,而是天國的福音,但是天堂的福音與天國的福音差了一個字,整個的信息、整個的領受、整個人的行為模式,包括要不要去做公共傳播就變得完全不同了

相關焦點

  • 基督的福音丨耶穌宣布的最高律法就是愛
    摩西律法、天國的宣章和基督的律法本是同源,總原則是一致的,但由於時代的不同,功用有較大的差異。天國的宣章重在講到天國的王基督和律法先知的關係,對天國的門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督的律法則是著重論述基督徒對人的原則,使徒保羅因此闡明「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6:2]。
  • 天國福音丨耶穌基督登山寶訓中的八福
    馬太福音5章6-12節,「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
  • 在艱難之地建立基督的教會,傳福音給貧窮的人
    福音要廣傳首先,福音是必須廣傳的信息。新約聖經一再地表示,福音進入這個世界時,是帶著強大的離心力的。耶穌受死和復活的信息,從福音的中心耶路撒冷,向外傳到了猶太和撒瑪利亞,最後傳到了全世界,這應驗了主在《使徒行傳》1 章 8 節中所說的。
  • 安徒生:用童話傳福音
    耳濡目染之下,幼兒時期的安徒生,就對基督教的信仰有了一定認識,對聖經的內容比較熟悉了。比如九歲的一天,生活艱難的媽媽和他想起《路得記》裡路得拾麥穗的故事,去麥地撿拾麥穗,被主人的管家看見,管家要打他。情急之下,他想起了馬可福音裡耶穌愛孩子,再忙也要為小孩子按手祝福的故事,他理直氣壯對管家說:你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打耶穌所愛的孩子嗎?管家舉起的手頓時放下不說,還給了安徒生一點錢。
  • 傳福音必須要付代價
    一直喊著要舍己、要為主背十字架,卻不肯親自去傳福音。他說:「一般來說牧者在教會裡總是受大家尊重愛戴。如果不帶頭去傳福音,哪裡會遇見拒絕與毀謗,更不會有逼迫。」這話令我深感羞愧,也觸動我心。我們的好弟兄真愛靈魂,也真愛同工們。是啊,不願付代價的基督信仰只是生活的點綴,不願付代價以傳福音絕不是真跟隨主。難道我們今天屬靈生命軟弱無力,教會整體而言日益邊緣化。
  • 使徒行傳丨彼得受聖靈啟示,率先向外邦人傳耶穌基督恩惠的福音
    聖經與十字架使徒行傳是初代教會歷史,主耶穌基督復活升天后的第一個五旬節,聖靈降臨在地上建立了第一個教會,耶路撒冷教會!從五旬節聖靈降臨,至使徒彼得見異象,期間有十一年的時間,猶太門徒只向以色列民傳耶穌基督的福音或神恩惠的福音,福音並沒有傳給外邦人。主復活後給使徒的命令是從耶路撒冷,然後是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教會在耶路撒冷被聖靈建立後,門徒司提反被猶太的宗教領袖們用石頭打死,主借撒但對門徒的逼迫,使門徒離開耶路撒冷,分散向外邦人普傳福音。
  • 聖經研究丨學者把新約三卷福音稱為對觀福音是不當的
    馬可福音的受書對象是萬民,主題是「為僕的神子」,記載的乃是至高神的僕人!路加福音的受書對象是普世的人,主題是「人子耶穌」,主要記載主耶穌的生平,解讀主耶穌道成肉身的人性!這三卷福音書對一些事件描述的時間、地點、事件有差異,有的事件在另外的兩卷福音書裡乾脆找不到,如何對觀呢?有關主耶穌基督的事跡,這三卷福音書記述側重點不同,有的詳盡有的一帶而過!
  • 普世基督教信仰與福音研討大會| 史蒂芬·勞森博士分享:讓福音布道...
    10月1日-6日,普世基督教信仰與福音研討大會在位於雅加達的印尼歸正福音教會舉行,來自31個國家的思想家及布道家擔任講員,圍繞「上帝的真理」、「如何在現今世代勇敢捍衛福音」等話題進行了分享。史蒂芬·勞森博士(Dr. Steven J.
  • 為什麼傳福音給家人那麼難?
    當然,基督徒讀經和思考一些信仰問題,似乎不值得誇讚,是分內的事、是應該的。但放眼今天的教會,真正能做到常常讀經的又有多少,甚至有些侍奉人員都做不到這一點。所以,因著常常讀經而誇讚這位弟兄,一點不為過。今天,我和這位弟兄交通時他提了一個疑惑,就是無論他怎麼和妻子傳福音,妻子都不能接受,有時還諷刺說:「你前兩天還和我吵架呢!」
  • 《馬爾谷福音》導論
    福音中所記載耶穌之言行,一方面可回溯至可接受驗證的數據源,但另一方面也和作者本身對這些材料的理解密不可分。在這種認知之下,人們才能比較正確的明了,《馬爾谷福音》的神學目的在於為耶穌基督作見證,人們也可因此而免於落入任何意識型態的陷阱中。《馬爾谷福音》的確具有傳承並鞏固基督信仰的功能,重要性無言可諭。
  • 耶穌基督丨恩典時代隱藏在但以理書和馬太福音的兩節經文之間
    馬太福音12章48節,主耶穌基督卻回答那人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馬太福音22章8-9節,於是對僕人說:喜筵已經齊備,只是所召的人不配~所以你們要往岔路口上去,凡遇見的,都召來赴席。「筵席上就坐滿了客」,這些客人包括得救進天國的人,「凡遇見的,不論善惡都召聚了來」,所以,賓客也包括還存活不得救的惡人。 此外,馬太福音24章22節也提到「若不減少那日子,凡有血氣的,總沒有一個得救的。只是為選民,那日子必減少了」。當筵席座滿了賓客,「王進來觀看賓客,見那裡有一個沒有穿禮服的。就對他說,朋友,你到這裡來,怎麼不穿禮服呢?那人無言可答」[太22:11-13]。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按此說法,基督是否永遠不會再臨
    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本段結束。這段話的馬可福音版本在13:3-13,路加福音的版本在21:7-19。這裡明確提到基督再次降臨和世界的末了、就是末世,在馬可福音中是說「這一切事,將成的時候,有什麼預兆呢」,並沒有提到基督再臨和末世。不過馬可福音說「一切事將成的時候……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從意思來說理解為基督再臨和末世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作為忠實的記錄,就應該原來是什麼話,就寫成什麼話,不能隨意編造。這種隨意的編造,就說明他們寫的不是真實事情的記錄。
  • 傳福音的重要性——沒有牧養的人教會永遠不會長大
    沒有傳福音的人,教會要絕種,是要自殺;沒有牧養的人,教會永遠不能長大;沒有教導的人,教會就會無知。所以,傳福音的人,如同生孩子的母親,牧養的人,如同父母照顧兒女,把他們養大;教師如同在市場教育制度之下,把文化澆灌給我們的下一代,讓他們成長起來的人。
  • 你所傳的福音合乎聖經嗎?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
    有些弟兄姊妹因著對教會認識不足,對真理認知不夠,隨意更改上帝的福音,用真理之外的信息來吸引人加入教會,使人信仰根基不牢,造成的結果是:他們遲早會走。傳純正的福音,我們必須要認知福音的本質(福音的真諦)。
  • 傳福音當合乎中道,避免「高級黑」反而阻礙福音發展
    當然在教會中,也存在著類似高級黑的現象,但除了某些非信徒蓄意製造,抹黑基督信仰外,有些極端信徒的一些言論(尤其是傳福音上),確實也達到了高級黑的效果,導致好心辦壞事,令人對福音敬而遠之,甚至引來強烈的批判。七年前,南方某城市發生公交車燃燒事故,有十幾人死於這場慘劇,第二天很多人都在群裡討論此事。
  • 撒種的比喻丨耶穌基督為什麼用比喻跟門徒啟示天國的奧秘
    馬太福音耶穌基督遭到以色列民棄絕之後,他開始用比喻向門徒講「天國的奧秘」,門徒進前來問主為什麼用比喻對眾人講話,主耶穌回答門徒說「因為天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傳福音要先從自己的家裡人開始,如今已經是末時了,當趁著還有不多的時間,把福音傳給他們。使徒約翰告誡我們「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神旨意的,永遠長存」!使徒保羅也為同胞骨肉的頑梗不信發出了吶喊「我是大有憂愁,心裡時常傷痛;為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羅9:2-3],每一肢體應當把基督的福音傳給身邊的人。
  • 漫談:傳福音不應該成為一種口號
    文 | 沐風近些年教會對傳福音尤為看重,因為傳福音是教會的出路,是每個基督徒當具備的責任。展望當下的教會,不得不發出「傳福音不應該成為口號」的感慨。或許我們常會聽到講道人傳達的傳福音信息,並且呼籲每個人去做,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都要把傳福音的事放到第一位。無論在行路、購物、坐車、散步、旅遊,我們總有機會去傳福音,總有機會把基督的愛活在更多人的面前。
  • 傳福音的一點心得
    首先求神賜給我們從祂而來的真智慧,賜給我們真理的話語和口才,也加給我們膽量,求聖靈在我們裡面帶領,讓我們遇到好機會傳講福音。感謝主,讚美、讀經、禱告、聽道都是好的,但我們不能只滿足於這些,要站起來走出去傳講,要快快的做、快快的行動,因為我們若不傳福音就有禍了!
  • 耶穌基督福音|悔改信福音與悔改認罪的區別
    阿們,我們翻開聖經[馬可福音1章15節]翻到一起讀: 說:「日期滿了, 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今天我與大家一起查考、交通、分享《悔改信福音與悔改認罪的區別》 獻上禱告:親愛的阿爸聖天父,我主耶穌基督,感謝聖靈常與我們同在!阿們,感謝主!你差遣工人岑弟兄-藉著他手中所寫的和"口中"所講的真理的道,就是叫我們得救的福音!
  • 【觀點】如何給非基督徒同事傳福音不會令其反感?
    一些熱心的職場基督徒總是想方設法給公司同事傳福音,但有些時候就如保羅所言,「他們有熱心,卻沒有真知識。」一些基督徒傳福音的做法不但沒讓對方信主,反而引起對方反感,到底該如何智慧傳福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