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用童話傳福音

2021-02-13 隨手傳福音

文丨李元龍(貴州畢節)

進入教會,讀了聖經之後我才恍然大悟:感情此前幾十年,我和絕大多數中國大陸人一樣,從來就沒有讀懂過安徒生童話啊!

何出此言?原因有兩個。一是沒有讀過聖經,不是基督徒,根本就讀不懂安徒生童話。再就是大陸教科書,完全將丹麥人安徒生是個虔誠的基督徒,他的童話作品其實都是在「傳教」這一事實完全「忽略」了。會看看門道,不會看看熱鬧,就是這個道理。

是的,安徒生是在利用童話傳講神的話語,傳播天國的福音。這是我進入教會之後,用上帝賜給我的屬靈的眼睛,用上帝賜給我的屬靈的智慧,讀出來的。

何以見得?

先從安徒生的基督徒背景說起。


安徒生的父母親,都是虔誠的基督徒。耳濡目染之下,幼兒時期的安徒生,就對基督教的信仰有了一定認識,對聖經的內容比較熟悉了。比如九歲的一天,生活艱難的媽媽和他想起《路得記》裡路得拾麥穗的故事,去麥地撿拾麥穗,被主人的管家看見,管家要打他。情急之下,他想起了馬可福音裡耶穌愛孩子,再忙也要為小孩子按手祝福的故事,他理直氣壯對管家說:你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打耶穌所愛的孩子嗎?管家舉起的手頓時放下不說,還給了安徒生一點錢。安徒生本人,則早在十四歲的時候,就在教堂接受了「堅信禮」,也就基督徒所熟知的「決志禱告」。

成年之後,安徒生對上帝的愛,有增無減。這一點,他的童話作品是最好的註腳。安徒生一生創作了童話作品168篇。對此,他有兩個說法。一是他說:我創作的每一個靈感,都是上帝賜給我的。再就是他說:上帝啊,請讓我筆下的每一個字都在讚美你。

正因為如此,我們不難看出,安徒生所有作品的主角,其實就是上帝;而主題,則只是一個字,愛,主耶穌的真愛,大愛,永恆的愛。


我們所見的教科書裡安徒生童話,完全剝離了作者基督徒的背景,所以別說學生,就是教師,也不可能真正讀懂安徒生童話。不但讀不懂,甚至會「適得其反」。

以大家最熟悉,也最不理解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為例。別說「以階級鬥爭為綱」、「仇恨入心要發芽」的年代了,就是現在,隨便網上一搜索《賣火柴的小女孩》的中心思想,你就會看到不少大同小異的內容:通過一個貧苦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悲劇故事,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控訴了萬惡的資本主義制度,表達了作者對貧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仇恨資本主義社會的思想感情。

聖經說「要愛你的仇敵」,基督徒安徒生公然在作品裡傳播仇恨?非也。【詩127:3】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是啊,耶和華神賜給你一份「產業」,是要你把這份產業經營好。這個小女孩的爹媽,親友,甚至包含整個社會,你們就是如此「經營」這份神所賜的產業的——讓她挨凍受餓,以至於凍餒而死?那好,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你們經營不好這份產業,我就把她收回來:天堂沒有寒冷,天堂沒有飢餓,天堂沒有冷漠。

用馬太福音裡的話來說,這就是「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此即所謂「馬太效應」是也。

是啊,天下父母,好好地愛你們的孩子吧,否則,上帝就會以他的方式來幫你愛他。

明明是一篇呼籲天下父母,呼籲社會要盡職盡責愛孩子的童話,活生生給歪批成傳播仇恨的作品了。

對這一點,我深有體會。2012年11月,我在網上披露了畢節五個留守兒童死於垃圾箱的事件。我的目的,希望引起全社會對留守、流浪兒童的關愛,不要再發生類似悲慘事件。可是,給某些人一說,就成了我是因為文字獄丟了飯碗,現在,找到一個「天賜良機」報仇雪恨了。真是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安徒生明明是在傳播愛,為什麼給反其意而說成是在傳播恨?

路加福音這節經文,就是最佳註腳:善人從他心裡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裡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

《醜小鴨》與《賣火柴的小女孩》在中國,知名度不相伯仲。但是,與《賣火柴的小女孩》不一樣的是,用無神論的眼光,更難讀懂《醜小鴨》。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提到《醜小鴨》,一般的人都會理解成一個純粹心靈雞湯般的勵志故事。可是,這頂多算是一個方面。起碼,我們更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醜小鴨》。

創世記載,上帝第五天創造了地上的所有「活物」,「各從其類,神看著是好的」。無論相貌如何,無論貧富,無論種族,無論賢愚,人人生而平等,神看著都是好的。正如世界上沒有一片相同的樹葉那樣,人人都是上帝眼中獨一無二的寶貝,我們不應該妄自菲薄。

「只要你是一隻天鵝蛋的種子,就算你是生在養鴨場裡也沒有什麼關係」,這句話,給無神論觀點的人解釋的跟安徒生在鼓吹出生論一樣。其實,你出生在什麼地方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天父特別揀選、精心陶造的,這才是你將來成為能夠飛升到天上,也就是天堂的必要條件。主耶穌,不是降生在馬槽,也有被人唾棄的「醜小鴨」的出生背景嗎?可是,他是天父的獨生子,順從天父旨意,完成了天父救贖計劃的他,最終不是飛升到天堂,坐在了天父右邊嗎?

作為一個基督徒,認識主耶穌,認罪悔改,受洗之前,我們也都是「醜小鴨」,只有受洗歸到主耶穌名下,有了耶穌基督的身量之後,我們才會成為有了屬天的盼望的「白天鵝」。受洗的要義就在這裡:浸入水裡,讓老我與耶穌同死;從水裡站起來,與基督同復活,成為神的兒女,披戴耶穌基督,從此為榮耀主的名而活著。

「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點也不驕傲,因為一顆好的心,是永遠不會驕傲的。」現在稱讚他是最美麗的鳥的人,許多都是當初譏笑、甚至迫害他的人,可是,成了白天鵝的他並沒有高高在上,瞧不起這些人,更沒有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反而會對這些溢美之詞感到「難為情」,以至於「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以弗所書的這一節經文,在如今已經蛻變成白天鵝的他的身上,完全行出來了。


該說說《老頭子做的事情總不會錯》了。

先看經文。【弗5:22—25……28】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他又是教會全體的救主。教會怎樣順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樣凡事順服丈夫。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舍己。……丈夫也當照樣愛妻子,如同愛自己的身子,愛妻子便是愛自己了。

馬交換成羊,羊交換成鵝——雞——爛蘋果。交易越做越吃虧,但是,老婆子果然沒有「賞給」老頭子一個耳光,而是如老頭子所說的那樣,她不僅一次次誇耀老頭子,最後還在老頭子面頰來了一個吻。一匹馬交換成一袋爛蘋果,「老是走下坡路,卻老是快活」,別說兩個有錢商人不理解,就是信主以前,我也沒有真正讀懂這個故事。

如今,我的理解,一定更符合安徒生創作本意:那一桶金幣,其實不是商人打賭輸給老頭子的,而是老頭子按照聖經教訓好好愛自己的老婆子,老婆子也按照聖經教訓順服老頭子,上帝給他們的祝福。

關於妻子要順服丈夫,丈夫要好好愛妻子,還有如下經文:

【西3:18-19】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這在主裡面是相宜的。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不可苦待她們。

安徒生應該就是在這些經文的啟示之下,才寫出了妙趣橫生而又十分「屬靈」的《老頭子做的事情總不會錯》的。

將聖經經文精意,將神的話語與自己的童話故事糅合的「天衣無縫」,以達到傳講基督教教義,傳播福音的目的,安徒生的確做到了,並且做得很好。難怪,安徒生童話,會成為除了聖經以外,被翻譯的語種最多的書。不能不說,沒有聖靈的澆灌,沒有屬靈的智慧,這是不可想像的。

下面,簡要介紹幾篇很典型的,讓我很感動的,安徒生傳福音的童話。

《皇帝的新裝》

安徒生,為什麼要讓一個小孩子來說出「他什麼衣服也沒有穿呀」【太18:3】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迴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是的,小孩子天真無邪,正如聖經所說:「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那些騙子,以及那些王宮大臣,他們出於不可告人的目的,為了顯得「聰明」,才說出了那樣多誇讚皇帝的「新裝」的話。這就應了羅馬書的話:「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也應了哥林多前書的話:「我要滅絕智慧人的智慧,廢棄聰明人的聰明。」滿朝文武和皇帝自認為聰明,可是,他們的愚不可及,在安徒生的妙筆之下,倒顯得「憨態可掬」了。

《一點成績》

五弟兄之中的大哥,他的「一點成績」,是做磚瓦;而老么,則志存高遠,是當吃筆墨飯的知識分子。他的「一點成績」是動口不動手的活路——當專門挑剔和研究錯誤的批評家。死亡的那一天終於到來,知識分子老么和一個更沒有「一點成績」的貧窮、死於大火的女人瑪珈勒特等候在天堂門口了。天使為瑪珈勒特打開了天國的大門,因為,她是為了挽救可能被海浪吞沒的人們,焚燒自家房屋的時候被燒死的。自以為是、自命不凡的知識分子則被拒絕在了天堂的門外:「你可以站在門外面仔細想一想,考慮一下你在人世間的行為。不過你現在還不能進來,你得先誠懇地做出一點成績來!」

【林前8:1】我們曉得我們都有知識,但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

【太7:21】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

是的,天堂不是專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準備的。正如《撒母耳記上》所說:【撒上16:7】耶和華卻對撒母耳說:「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

《母親的故事》

一位母親,她幼小的孩子被死神接走了。她不惜擁抱荊棘,不惜割捨美麗頭髮,甚至不惜獻出自己的眼珠,也要將孩子從死神手裡抱回來。可是,當她明白,死神是天國的園丁,他只是在執行上帝的命令的時候,這位母親雙膝跪下來,向上帝祈禱:您的意志永遠是好的。請不要理我所作的違反您的意志的祈禱!請不要理我!請不要理我!

《墓裡的孩子》

這個故事,與《母親的故事》內容相似:一個母親,她四歲的孩子病死了。悲痛幾乎壓垮了她,她抱怨上帝「不聽母親的禱告」,她趴在孩子的墳墓上久久不起來,巴不得立刻死去,好見到自己的孩子。她睡著了,當她做夢的時候,上帝來撫慰她,使她的理智發出屬靈的光輝。她跪下來祈禱:我的上帝!請原諒我曾經想制止一個不滅的靈魂飛走,曾經忘掉了你留給我的,對活人的責任!上帝的意旨總是最好的!

禱告,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思,給上帝開「派工單」,開「提貨單」,而是在禱告中明白上帝的旨意。耶穌在客西馬尼的禱告就是這樣的: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這兩個故事,都很悽美,每次讀起,我都會熱淚盈眶,甚至哽咽失聲。

《世上最美麗的一朵玫瑰花》

皇后即將死亡,只有一樣東西可以救她——世上最美麗的一朵玫瑰花。可是,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最美麗的玫瑰花,到底哪一朵玫瑰花才是世上最美麗的一朵玫瑰花?一個小孩,他打開聖經,在裡面找到了世上最美麗的一朵玫瑰花:這孩子在床邊坐下來,念著書中關於他的事情──他,為了拯救人類,包括那些還沒有出生的人,在十字架上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從十字架上的基督的血裡開出的一朵玫瑰花才是最美麗的……看到了這朵玫瑰花──這朵地上最美麗的玫瑰花的人,永遠不會死亡!

《猶太女子》

她的父母是猶太教徒,他們死的時候,要她發誓不去信基督教。但是,猶太女子對愛,對真理的渴望卻是無法抑制的。當她為瀕死的女主人讀聖經新約的時候,她的「眼睛卻變得非常明亮,而她的靈魂變得更明亮」

雖然,她不知道自己的眼睛,尤其是靈魂是如何變得明亮的,但是,她卻明白,「這是通過他——通過基督我才認識到了真理!」並且,「她一念出這個神聖的名字的時候,就顫抖一下,一股洗禮的火透過了她的全身,她的身體支持不住,倒了下來,比她所看護的那個病人還要衰弱。」

猶太女子死了,她被埋葬在基督徒的墓地牆外。「但是上帝的太陽照在基督徒的墓地上,也照在牆外猶太女子的墳上。基督教徒墓地裡的讚美歌聲,也在她的墳墓上空盤旋。同樣,這樣的話語也飄到了她的墓上:救主基督復活了,他對他的門徒說:約翰用水來使你受洗禮,我用聖靈來使你受洗禮!」

《猶太女子裡》,還穿插了一個基督徒特有的,饒恕的故事。一個騎士被一個軍官俘虜,受盡侮辱、痛苦。後來軍官落在騎士手裡,他認為他將受到殘酷報復。可是,基督徒騎士給他的,卻是「一個基督徒的報復」:基督的教義告訴我們寬恕我們的敵人,愛我們的同胞。上帝本身就是愛!平安地回到你的家裡,回到你的親愛的人中間去吧!」

《最後的一天》

這簡直是一篇故事裡提到的,關於基督教教義「和睦、博愛和慈悲」的講道童話。正是對主耶穌的復活勝過黑暗權勢、勝過死亡有信心,此篇童話一開始,安徒生就寫下了這樣的開頭告白:我們一生的日子中最神聖的一天,是我們死去的那一天。這最後的一天,是神聖的、偉大的、轉變的一天。

故事裡,一個人肉身死了,他的靈魂卻很有信心進入天國,因為他「嚴格地遵守了一切戒條」。可是,通往天堂路上,許多尖銳的燧石劃開了他的腳。這是他生前「不小心」講的,傷害鄰人的話。他說他沒想到過會這樣,頓時,空中一個聲音響起: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

在天國門口,他對天使說,他憎恨罪惡的人,「假如我有力量的話,我將用火和刀來繼續與這些人鬥爭。」面對這個帶著仇恨來到天堂門口的靈魂,天使引用耶穌的話警醒他: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

最後,在上帝的榮光的照射下,「靈魂顫抖起來,他垂下頭,越垂越低」,認識到自己沒有進入天國的資格,他「不敢奢望的慈悲,卻來到了!」

沒有畫的畫冊》:

共分33夜,也就是月亮在33個夜晚看到的,關於孩子們的33個故事。三十三,顯然取自聖經:耶穌道成肉身,在人世間生活了33年。33個故事,都充滿詩情畫意,更充滿了屬靈的話語。第二夜的故事,是一調皮可愛的小姑娘,頭一天晚上,她驚擾了母雞和她的孩子們。第二天晚上,月亮看見她乾脆鑽進了雞窩,使得母雞一家更加驚慌失措。她受到了爸爸批評,可是,她很委屈,哭了起來:我想進去親一下母雞啊,我想請求她原諒我。有了錯誤,真心悔改,我喜歡這個可愛極了的小姑娘,月亮喜歡這個可愛的小姑娘。主耶穌,當然更喜歡這個可愛的小姑娘。第三夜的故事也非常令人解頤。一個四歲的小妹妹,每天入睡之前都要在媽媽注視下念主禱文。這一天,她念主禱文念到「我們每天的麵包,您今天賜給我們」的時候,媽媽聽到她私自「加進去了一點東西」。在媽媽追問下,小妹妹才「難為情地望著媽媽」說:親愛的媽媽,請你不要生氣吧,我只是祈求主耶穌在麵包上多放點黃油。每次讀到這裡的時候,我都會情不自禁,張開嘴巴,發出只有我才聽得見的無聲的「哈哈」。 

有文章說:擁有安徒生童話讀者最多的中國,卻有許多人一直誤解安徒生,誤讀安徒生童話。其實,並非是誤讀,而是那些好為人師,端著「引導人」「教育人」飯碗的人,他們就怕你讀懂安徒生童話,就怕你有了屬靈的眼睛和智慧,如《皇帝的新裝》裡的那個小孩一樣,毫無顧忌地說出皇帝什麼衣服也沒有穿。

安徒生自傳《我的一生》中說:我整個一生中,無論是光明的日子,還是黑暗的日子,其結果都是美好的。它好像是在一條固定航線上向某個知名的地點進發:我在掌舵,我已經選擇好自己的道路,而上帝掌管著風暴和海洋。

如果說少兒時代是懷著好奇心看安徒生童話,數十年後今天的我則是饑渴慕義的心思意念,懷著屬天的盼望,懷著聖靈的感動看安徒生童話。所以,就如聖經不光是寫給大人看,也寫給小人看,寫給所有的人看一樣,安徒生童話亦如此,也不僅僅是寫給兒童看的,還是寫給大人,寫給所有的人看的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安徒生童話,與其說是童話,不如說是神話——傳講神的話語,也許更為貼切。

歡迎投稿。除隨手傳福音微信公眾號,文章還同步到騰訊新聞、天天快報、一點資訊等客戶端。投稿郵箱:suishouchuanfuyin@163.com

歡迎在本文底部留言!

再送你一首歌,邰正宵:愛是一切答案!

相關焦點

  • 基督徒的使命就是傳福音
    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羅10章15節)若沒有俸差遣能不能傳道?是不能得,如今的教會中有多少人沒有被差遣就站起來傳道了!請問,你傳的是道嗎?是傳講佳音嗎?都是傳些社會上的、生活上的、肉體上的、人的行為上的,而神的道是在這些之外顯明出來的。
  • 為什麼傳福音給家人那麼難?
    「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這是主耶穌的命令,作為基督徒,我們應該遵循,然而在理解這句經文的時候,卻有時會有偏差。「『往普天下去』難道是告訴我們,只要傳福音給遠處的人嗎?」這個問題由一位弟兄向我當面提出,他本人對於真理很追求,常常自己讀經、思考。
  • 一些不傳福音的錯誤藉口
    我想我們對宣教有很多的誤解,對傳福音有很多的誤解。以至於畏首畏尾,前怕狼後怕虎。裹足不前。牧者說,要保護教會的安全。但是世人的靈魂安全,誰來照顧這些靈魂的安全呢?他們可是被地獄威脅著的人呢。保羅說,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傳福音。我們總是看得得時的時候,不得時的時候就找到各種的理由,而且每個理由都是很現實的,是很實在的理由。
  • 基督信仰傳的是天堂的福音還是天國的福音?
    另外,在整個福音信息的領受上,特別是大陸教會,其實信的是天堂的福音,他們講得最多的就是信耶穌進天堂,不信下地獄。很多人傳福音都是這個路徑。在大陸召開的一個企業家大會上,邀請了萬科的王石來參會。他是大陸非常傑出有名的企業家。結果有個弟兄給他傳福音的時候告訴他:你要信主,你不信主會下地獄,你就是迷途的羔羊。
  • 見證:牢記大使命 竭力傳福音 ​
    我們發現並使用了神給我們預備的傳福音的機會了嗎?我們是否在消費疫情中忘記了神的兒女共同的大使命呢?我們生活的環境和生命中所遇見的人,就是神為我們預備的福音禾場。神期望我們成為福音的使者,在一片片乾涸貧瘠的心靈土壤裡,播撒福音的種子。 二我剛信主時,因為還沒有重生,又出於對自己職業性質的顧慮,曾經心想,我絕對不傳福音。整整一年,我沒有開口向任何人傳福音,但「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羅馬書1:17)當我在生命中真實地遇見神,我的人生被徹底反轉了。
  • 漫談:傳福音不應該成為一種口號
    文 | 沐風近些年教會對傳福音尤為看重,因為傳福音是教會的出路,是每個基督徒當具備的責任。展望當下的教會,不得不發出「傳福音不應該成為口號」的感慨。或許我們常會聽到講道人傳達的傳福音信息,並且呼籲每個人去做,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都要把傳福音的事放到第一位。無論在行路、購物、坐車、散步、旅遊,我們總有機會去傳福音,總有機會把基督的愛活在更多人的面前。
  • 使徒行傳中幾個傳福音的模式
    這裡只提幾個模式,因為在使徒行傳裡提到的模式實在不少。在這裡就沒有講起第八章腓利的個人傳道模式,或者第十六章呂底亞家裡的家庭聚會的模式。其實,全能的聖靈的引導,作為豈是單單限於幾個模式。上帝在人類的歷史不斷彰顯祂的大能,祂奇妙的作為常出乎人的想像。因此在每一個時代,我們都要留心領會祂的旨意,學習走祂要我們走的道路,抓住原則,以最有效的方法把福音傳開。
  • 傳福音必須要付代價
    一直喊著要舍己、要為主背十字架,卻不肯親自去傳福音。他說:「一般來說牧者在教會裡總是受大家尊重愛戴。如果不帶頭去傳福音,哪裡會遇見拒絕與毀謗,更不會有逼迫。」這話令我深感羞愧,也觸動我心。我們的好弟兄真愛靈魂,也真愛同工們。是啊,不願付代價的基督信仰只是生活的點綴,不願付代價以傳福音絕不是真跟隨主。難道我們今天屬靈生命軟弱無力,教會整體而言日益邊緣化。
  • 不可忘記傳福音給我們的人
    」在過去的二百年裡,有許多宣教士背井離鄉,來到中國,把耶穌基督的福音傳給我們。1931年,28歲的艾偉德來到中國山西省陽城縣。她沒有受過高中教育,卻有一顆奉獻宣教的心。為攢路費,她給一個倫敦的教授當女傭。她的熱心感動了一個人,答應資助她。
  • 十八種方式教你如何傳福音
    基督徒如何傳福音呢?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阿瓦達市「Dare 2 Share」事工的主席和創始人格雷格•斯蒂爾(Greg Stier),日前撰文分享在生活中傳福音的十八種方式。
  • 傳福音的重要性——沒有牧養的人教會永遠不會長大
    沒有傳福音的人,教會要絕種,是要自殺;沒有牧養的人,教會永遠不能長大;沒有教導的人,教會就會無知。所以,傳福音的人,如同生孩子的母親,牧養的人,如同父母照顧兒女,把他們養大;教師如同在市場教育制度之下,把文化澆灌給我們的下一代,讓他們成長起來的人。
  • 《耶穌所傳的福音》讀後分享
    使徒保羅也說,「我們...傳基督耶穌為主」。這顯明跟隨耶穌意味著接受祂為主。2.今天不少有影響力的人聲稱:得救與接受基督為主無關,而要求人接受耶穌為主與因信稱義的教導衝突。《耶穌所傳的福音》 這本書將闡明:上面的這說法不符合聖經,因為得救的信心、以及人的悔改、委身、順服於基督都是神恩典的工作—當神拯救一個人的時候,神會賜給他這樣的心志。3. 如果一個人不肯順服基督或者故意違背基督的主權,這人並沒有得救。
  • 傳福音當合乎中道,避免「高級黑」反而阻礙福音發展
    當然在教會中,也存在著類似高級黑的現象,但除了某些非信徒蓄意製造,抹黑基督信仰外,有些極端信徒的一些言論(尤其是傳福音上),確實也達到了高級黑的效果,導致好心辦壞事,令人對福音敬而遠之,甚至引來強烈的批判。七年前,南方某城市發生公交車燃燒事故,有十幾人死於這場慘劇,第二天很多人都在群裡討論此事。
  • 你所傳的福音合乎聖經嗎?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
    有些弟兄姊妹因著對教會認識不足,對真理認知不夠,隨意更改上帝的福音,用真理之外的信息來吸引人加入教會,使人信仰根基不牢,造成的結果是:他們遲早會走。傳純正的福音,我們必須要認知福音的本質(福音的真諦)。
  • 世界剪紙藝術 | 安徒生的剪紙世界
    三四世紀,造紙術首先在亞洲地區得到了最早的傳播;7世紀造紙術傳入阿拉伯地區;10世紀以後造紙術開始傳向歐洲,至文藝復興時期造紙術在西方已得到普及,逐漸取代羊皮紙。中國古代剪紙的傳播、交流與融合是如何開展的,這還是一個未知的領域,但剪紙的文化傳播與融合不會是孤立發生的,也不會簡單依託於造紙術傳播的路徑去進行。
  • 在艱難之地建立基督的教會,傳福音給貧窮的人
    福音要廣傳首先,福音是必須廣傳的信息。新約聖經一再地表示,福音進入這個世界時,是帶著強大的離心力的。耶穌受死和復活的信息,從福音的中心耶路撒冷,向外傳到了猶太和撒瑪利亞,最後傳到了全世界,這應驗了主在《使徒行傳》1 章 8 節中所說的。
  • 傳福音不需要蹭「英雄」的熱度
    基督徒是要傳福音,我們也希望名人巨星,國家領導人都來接受福音,但傳福音的前提是必須實事求是,絕不能以假見證來吸引人。神是創造天地萬物的主宰,耶穌是神的獨生子,是世人唯一的救主,世人能認識祂,能接受祂為救主,乃是神的抬舉和恩典。衪是至高至尊、至聖至榮的神,神絕不需要藉助世上任何有名望的人來提升祂的知名度,更不需要名人為祂「代言」,無論世人是否願意認識祂接受祂,祂永永遠遠都是神!
  • 傳福音困難是因人心硬?黃國倫牧師:核心不變,「方式」要變
    傳福音困難是因人心硬?核心不變,「方式」要變 101教會主任牧師黃國倫原在美國加州教會服事,後回到臺灣宣教、建立教會。對傳福音充滿熱情的他,早期在淡水老街附近開拓教會,每周除了主日之外,教會每周會舉辦露天布道會。
  • 傳福音後,教會如何穩定新信徒的新生命?
    在為數幾天的傳福音聚會中,教會裡會增添一些新面孔,雖然大家可能都彼此認識,但當他們踏進教會時似乎又覺得是陌生的。因為這條屬靈的路他們從前並未接觸過,所以,雖然在世界上他們是鄰居、朋友。但此時卻多少有一點陌生,因為他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也許借著福音聚會,使得我們對身邊的人有了重新的認識,這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 傳福音的一點心得
    首先求神賜給我們從祂而來的真智慧,賜給我們真理的話語和口才,也加給我們膽量,求聖靈在我們裡面帶領,讓我們遇到好機會傳講福音。感謝主,讚美、讀經、禱告、聽道都是好的,但我們不能只滿足於這些,要站起來走出去傳講,要快快的做、快快的行動,因為我們若不傳福音就有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