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丨牽住「牛鼻子」,持續提升「健康長沙」核心競爭力

2020-12-26 騰訊網

牽住「牛鼻子」,持續提升「健康長沙」核心競爭力

——長沙市19個醫學重點建設學科巡禮

邢 驍 王開智 劉兆衡

(刊載於《湖南日報》2020年12月24日06-08版)

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沙市衛生健康事業獲得了長足發展,人民健康水平持續提高。目前,長沙市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80歲,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總體優於全國平均水平、位居全國各大城市前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健康根基。

然而,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人民健康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比如,長沙居民疾病譜正發生變化,居民生活方式引發的慢性病呈現井噴之勢,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攀升。應對這些挑戰,不斷加強醫學學科建設,持續提高衛生健康事業的核心競爭力,無疑是重中之重。

「學科是醫療衛生單位的基本組成單位,是醫學人才、醫學技術、醫學創新的孵化器,只有不斷加強學科建設才能為『健康長沙』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技術、創新保障。」長沙市政府有關負責人坦言。

以點帶面,牽住學科建設「牛鼻子」。今年8月,長沙市印發《長沙市深化醫學重點學科建設五年(2020—2024年)行動計劃》,致力於下階段繼續深化全市醫學重點學科建設。9月,長沙市衛健委印發《關於確定深化醫學重點學(專)科建設項目單位和建設項目的通知》。如果說,《長沙市推進「健康長沙」建設實施方案》是一個總綱,這些文件則為實施「健康長沙」戰略的核心關鍵,繪就了「路線圖」和「施工圖」。

連日來,筆者走進長沙市7家醫院的19個醫學重點建設學科,近距離了解其在過去,特別是「十三五」期間建設成效及「十四五」期間的建設規劃。

長沙市中心醫院 呼吸病學科

(長沙市中心醫院呼吸病學科帶頭人楊紅忠在為團隊講解疑難病例。)

「反覆咳膿痰,就是不見好。」30多歲的邵陽市民鍾國慶(化名)因右肺麴黴菌病感染、肺結核,在當地做了右肺切除術,可術後因手術口吻合不良出現支氣管胸膜瘻,瘻口久不愈又致右側膿胸,導致反覆的咳嗽,咳膿痰。後來他慕名前往長沙市醫學重點學科——長沙市中心醫院呼吸病學科就診。

入院後,楊紅忠和科室專家檢查發現患者瘻口位於右主吻合口,大小約4到5mm。由於患者瘻口情況及身體狀況差,不適合手術,且經支氣管鏡下常用的組織黏合劑、氣道金屬支架等都不適用。在呼吸病學科帶頭人、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楊紅忠的組織下,學科專家經過討論,決定「巧用」心內科常用的房間隔封堵器進行封堵。術後,患者咳膿痰症狀明顯減輕,不久就好轉出院。

從醫30餘年的楊紅忠是醫院呼吸病學科帶頭人、「湖南名醫錄」名醫、我省知名介入肺臟病學及肺癌診治專家。「生命就在一呼一吸間,呼吸病學科醫生的每一次診治,都可能決定患者生死。」對待患者和學術,楊紅忠及團隊嚴謹而細緻,近年來省內外「難治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前來求診的絡繹不絕,不少患者治癒後稱該學科團隊為「呼吸病難題的終結者」。去年,醫院呼吸病學科又成立了胸部疾病多學科診療及遠程會診中心,為眾多胸部疑難雜症患者解決難題。

在傳承傳統優勢基礎上,「十三五」期間,楊紅忠又帶領大家創新性開展大量臨床研究和新技術,介入診療新技術達到省級先進水平,其中「支氣管鏡下冷凍肺活檢技術」達全國先進水平,整個學科取得長足發展。

學科堅持建設完善特色亞專科和特色技術,形成了呼吸系統慢病學組、肺癌學組等8大亞專科方向,擁有了胸部介入診斷與治療技術、呼吸慢病管理、肺癌多學科診療、呼吸危重症救治、中醫藥治療耐藥肺結核、胸部微創外科技術等6大特色技術。迄今,醫院呼吸病科已發展成我省規模最大的呼吸疾病醫療、科研和教學中心之一,擁有省級重點專科2個、市級重點專科2個、市級研究所3個。

「十四五」期間,呼吸病學科還將致力於做好肺結核、慢阻肺、肺癌等疾病的「專病醫聯體」,以亞專科發展為導向,走亞專科特色化、精細化發展道路,打造肺癌多學科綜合診治和胸部介入診斷與治療較強競爭力的特色亞專科,並力爭在肺癌耐藥機制研究和胸部介入診治前沿技術研究等方面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長沙市第一醫院 感染性疾病科

創建於20世紀50年代的長沙市第一醫院感染性疾病科,是我省傳統優勢學科。目前是省市共建國家傳染病區域醫療中心、湖南省臨床重點專科、湖南省愛滋病防治臨床醫療技術示範基地、湖南省愛滋病診療質量控制中心掛牌單位、長沙市醫學重點學科。

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大而精」,設愛滋病、結核病、病毒性肝炎、新發突發感染性疾病、感染重症、感染外科及動物致傷等亞專科,部分亞專科優勢突出;學科團隊中3人任國家級學會委員,7人任省級學會副主任委員和委員。

「十三五」期間,在學術領頭人、國家衛健委愛滋病醫療專家組成員王敏主任的帶領下,成立精準醫學實驗室和肝癌早篩中心科研平臺,承擔愛滋病健康基金會(AHF)國際合作項目、開展愛滋病患者外科手術選擇與院感控制的相關性研究、開展不同組合模式人工肝技術及多學科聯合會診(MDT)、實施床旁氣管鏡診斷及ECMO進行呼吸和循環支持、設立了動物致傷網際網路醫院門診,為患者提供更全面精細的服務……

回想治病經歷,38歲的肝衰竭患者黎華(化名)還會後怕。此前,黎華因慢性B肝加急性肝衰竭,致頑固性高膽紅素、肝性腦病、消化道出血、繼發肺部感染等,一道道險關讓治療難度大,患者短期死亡率達七成以上。醫院打破科與科的壁壘,感染性疾病科學科團隊會同肝病中心、呼吸科、臨床藥學等多個科室的專家,和死神爭奪生命。護肝、抗病毒、抗感染、血漿置換組合血液灌流……一系列綜合治療和優質護理,黎華於1個多月後康復出院。

「站在患者角度思考問題,站在醫生角度解決問題。」今年一場疫情來襲,長沙市第一醫院(北院)激流勇進,成為省級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作為救治患者的中堅力量,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團隊憑藉精湛診療技術和有溫度的醫療服務,助力新冠肺炎患者治癒率達99.26%。

據介紹,「十四五」期間,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將把握住公共衛生服務建設和專科專病建設兩條主線,創建國家級傳染病區域醫療中心,繼續提升愛滋病、結核病等重大傳染病診療水平,建設一個立足湖南、輻射中南地區,集醫、教、研及公共衛生救治等於一體的省級感染性疾病領軍學科。5年內,初步建成感染病學科中心實驗室。

長沙市第一醫院 神經醫學科

(長沙市第一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任李專、神經醫學科學科帶頭人王愛民組織開展閱片討論。)

今年7月底,來自鄰省江西的許寧寧(化名)買早餐時突然暈倒,市民發現後趕忙送往長沙市第一醫院就診。醫院神經內科專家會診後,考慮患者「急性腦栓塞」,通過靜脈溶栓橋接動脈支架取栓術,許寧寧左側大腦動脈血流恢復。令人意外的是,患者又突然腦出血並破入腦室,一度陷入昏迷,醫院神經外科馬上制訂手術計劃,血性腦脊液緩慢引流,患者逐漸好轉。

原來,患者幼年曾因先天性心臟病做過主動脈瓣膜置換術,長期口服華法林抗凝治療。繼續抗凝還是停用抗凝,成了一道難題,繼續抗凝可能致腦出血量擴大,危及生命;停用抗凝患者可能再次出現血栓、栓塞等風險。

醫院神經內、外科專家經會診探討,評估患者身體狀況後,決定暫停抗凝一周。觀察一周後再次抗凝,患者出血沒再增多,也沒出現新栓塞。經醫院精心護理,許寧寧康復出院。「長沙市第一醫院神經醫學科,神了!」許寧寧感激萬分。

長沙市第一醫院神經醫學科是長沙市醫學重點學科、長沙市神經病學研究所、長沙市神經病質量控制中心掛靠單位,長沙市醫學會神經病學專業委員會主委單位。其神經內科,更是省級臨床重點專科。

在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神經康復委員會委員、學科領頭人王愛民主任的帶領下,成立神經醫學中心,將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康復醫學科以及中西醫結合科進行了專業整合。期間,醫院神經醫學中心逐步形成了神經介入、神經重症、神經心理、記憶和認知障礙、眩暈和頭痛、睡眠障礙、帕金森與運動障礙、神經外科、神經康復、中醫10個專業組,並開設眩暈門診、神經心理門診、痴呆及記憶障礙門診、神經介入門診、帕金森病門診、中醫睡眠6個特色門診。

學科團隊新技術、特色技術應用層出不窮。如顱內動脈瘤彈簧圈栓塞術、腦血管支架植入術、Solitaire FR取栓術、SWIM取栓技術、神經認知心理評估技術、耳石復位治療、眼震電圖及視頻頭脈衝檢查……

王愛民介紹,「十四五」期間將進一步整合現有科室及技術,搭建卒中診療一體化平臺,神經退行性疾病診療平臺,眩暈、頭痛與睡眠診療平臺等三大平臺。並推行主診醫師負責制,實現神經醫學中心「一張床、去邊界」的服務模式,使患者從入院起就能享受到精準醫療及一體化服務,為廣大患者提供更高效、便捷和舒心的就醫感受。

長沙市第一醫院 普通外科

(長沙市第一醫院普通外科學科帶頭人胡立強帶領團隊討論病例。)

嘔血、黑便,衡陽市祁東縣50多歲的周雲(化名)被「十二指腸間質瘤」折磨了5年,因腫瘤位置不好、手術風險大,輾轉多家醫院治療效果不理想。在家人陪同下,周雲來到長沙市第一醫院胃腸外科就診,醫院普通外科團隊克服了手術難度和風險,將周雲腹腔內的「病魔」摘除乾淨。出院之際,周雲女兒寫下一封1400餘字的感謝信,向白衣戰士致敬。

創建於1920年的長沙市第一醫院普通外科,有著百年歷史,及至今日,醫院普通外科已發展成以肝膽胰脾、胃腸、肛腸、微創、血管、乳甲、感染性外科疾病為主要方向的普通外科診療中心。不僅是長沙市重點學科,還是國家衛健委內鏡與微創外科專業技術普通外科培訓基地、全國肝膽病防治技術示範基地、湖南胃腸腫瘤專病聯盟常委單位……

學科帶頭人、長沙市第一醫院副院長胡立強從事普通外科、微創外科臨床和科研工作35年,在其帶領下,「十三五」建設期間,亞專科特色及優勢發展迅猛——

肝膽外科為患者成功實施右肝巨塊型肝癌合併下腔靜脈癌栓、肝尾狀葉腫瘤、肝門膽管癌、胰腺癌等高難度複雜手術,並在我省較早開展ERCP技術,目前已完成1000餘例ERCP手術,胰膽管疾病外科診療技術達省內先進水平;胃腸外科在超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中不斷尋求突破,成功為腫瘤距離肛門僅2cm的直腸癌患者實施保肛手術,並熟練掌握從自然腔道移除標本完成結直腸癌腹部無疤痕根治手術;感染外科擁有我省目前唯一的感染外科病房,已完成近1000臺感染病人外科手術,治癒者遍布全國;血管外科開展的經頸內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是最複雜的介入手術之一,為眾多門靜脈高壓症患者解決了難題。

近年來,普通外科更是著力加強微創中心建設,開展了三鏡聯合微創治療重症胰腺炎、三鏡聯合膽總管I期縫合治療肝膽管結石、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及胰體尾切除術、單孔腹腔鏡腸癌根治術等高難度複雜微創手術。

胡立強說,「十四五」期間,團隊將以微創診療技術、腫瘤早篩及綜合診療技術、感染性疾病外科規範化診療技術為主要方向,不斷發展壯大普外中心,繼續引領長沙市普通外科學科發展。

長沙市第三醫院 骨科

(長沙市第三醫院骨外科學科帶頭人雷青帶領團隊為患者手術。)

20多年來,陳忠(化名)未曾抬頭看天,也無法平躺睡覺。因疾病,他的脊柱彎曲達90度,原本170cm的個頭被壓到只有140cm。為實現「挺直腰杆」的夢想,他慕名前往長沙市醫學重點學科——長沙市第三醫院骨科求醫。

「脊柱神經分布密集,對施刀精準度要求極高,稍不慎就會造成患者失血過多甚至癱瘓。」中華醫學會醫學工程學分會第八屆委員會數字骨科學組副組長、長沙市第三醫院骨科學科帶頭人雷青介紹,以前此類手術風險高,施刀定位全憑醫生經驗。這次,雷青和骨科團隊使用3D列印技術,先還原患者的脊柱形態。然後,雷青團隊在3D列印模型上預演手術過程,確保手術微創且精準。歷時9個多小時,陳忠手術成功。

上世紀90年代,長沙市第三醫院骨科即被確定為長沙市首批重點建設專科。目前,學科還是中華醫學會醫學工程分會數字骨科學組副組長單位。2018年,學科牽頭成立「SICOT中國部數字骨科學會湖南省分會」,納入省內50餘家二、三級醫院及民營醫院作為委員單位,為學科數字骨科技術的推廣創造了更好的平臺。同年,成立「湖南省老年骨與關節疾病(數字骨科)臨床醫療技術示範基地」,與省內多家醫院籤訂聯盟協議,並積極向基層醫院推廣特色技術。

如今,該學科擁有骨科關節、脊柱、創傷與顯微外科三個獨立病區和3D 列印醫學臨床應用研究所,還開設了手顯微外科、創傷、脊柱外科、關節外科四個亞專業,加設了足踝外科學組和運動醫學學組。學科80%醫師有出國學習經歷。

經過長期發展,學科具備應對高位脊柱損傷、脊柱腫瘤與結核、脊柱畸形、退變、複雜關節置換術後翻修等疑難病種的能力。其中,3D 列印技術的臨床應用、新型內固定器材的研發應用、脊柱內鏡及顯微鏡下微創手術、複雜創傷、複雜髖膝關節翻修在省內處於領先水平。學科應用數字骨科技術輔助完成相關手術2000餘例,先後為省內外20餘家三級醫院提供數字骨科技術支持,可獨立完成各類放射影像相關數據資料採集、轉換、分析、設計及模型列印,達國內領先水平。同時,學科開展的無痛病房、快速康復、預防深靜脈栓塞等護理特色,使患者更早地開展康復訓練,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質量,獲得患者及家屬廣泛好評。

雷青介紹,「十四五」期間,學科將繼續依託數字骨科高新平臺,貫穿精準醫療理念,將老年骨科、微創骨科作為發展重點。同時繼續深化技術和器械創新,通過產學研相結合的模式,更好地為患者提供服務。

長沙市第三醫院 老年醫學科

(長沙市第三醫院老年醫學科帶頭人項金華帶領團隊查房。)

90歲老人黃華雲(化名)住在長沙市葆真堂養老院,患有腦梗塞、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疾病,生活不能自理。今年年初,老人突發高熱,昏迷不醒。養老院立即聯繫長沙市第三醫院老年醫學科,科室開啟「綠色通道」對老人進行救治。經兩周精心治療,老人進入康復期。

「醫養結合新模式,幫了我們家大忙!」黃華雲兒子十分感激。近年來,長沙市第三醫院老年醫學科不停探索醫養結合的方式方法,和長沙市天心區養老院形成醫康護聯合體,分別與保悅、青山祠、葆真堂等養老機構合作,定期對養老院老人進行醫療巡查、健康管理、康復指導等,推動醫療向社區家庭延伸,著力搭建老年患者健康服務體系,得到國家衛健委好評。

作為長沙市醫學重點學科,長沙市第三醫院老年醫學科的發展不只在醫養結合新模式的探索方面。目前,學科已集老年疾病診療、康復、預防、老年照護、教學、科研於一體,按照老年心血管、老年呼吸、老年綜合評估、老年心肺康復等主要亞專業,設置了4個病區,實際開放床位200餘張。此外,學科還擁有老年安全用藥管理、老年護理兩個學組。

「十三五」期間,在長沙市醫學會老年醫學專業委員會主委、學科帶頭人項金華帶領下,學科率先在市級醫院開展老年綜合評估、老年衰弱、肌少症等多學科團隊聯合診療,開設老年記憶及睡眠門診,開展老年安全用藥及老年人個體化精準治療等老年核心技術。同時,積極做好了如老年難治性心力衰竭、頑固性高血壓危急重症救治、老年人心臟康復,老年人呼吸重症與康復等醫療救治工作。此外,動態血糖檢測、胃腸生物反饋治療、體外膈肌起搏、無創心功能檢測等多項臨床新技術也得到大量運用。

如今,學科已是國家老年疾病臨床研究中心、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協同網絡成員單位。還成為省老年綜合評估與管理培訓基地、國家心衰醫聯體成員單位、國家高血壓醫聯體成員單位……近3年,學科發表國內外高質量科研文章10餘篇,開展院內新技術項目10餘項,出版《老年臨床藥物治療學》專著1部。

「接下來的五年建設周期,學科將以老年綜合評估、多學科合作、老年用藥安全為核心,不斷提高和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項金華說。據介紹,醫院還將加強老年泌尿外科、普外科與老年醫學科的整合,成立長沙首個老年外科病房和及老年圍手術期評估門診。將部署建設老年臟器康復中心,打造長沙市心臟康復中心,完成國家心臟康復中心認證,實現多臟器康復一體化等工作。

長沙市第四醫院 普通外科

(長沙市第四醫院普通外科學科帶頭人胡國潢與外籍專家討論病例。)

「真沒想到,困擾我3年多的頑疾,治好了!」來自江西的27歲姑娘王元(化名)患上了罕見免疫性肝炎,並致肝臟病變及膿腫、瘻道形成,在全國各地多家醫院就診均未能治癒。在朋友推薦下,她前往長沙市重點學科——長沙市第四醫院普通外科看病,胡國潢團隊通過成功的手術,解除了王元的沉痾。

胡國潢,我省知名肝膽胰外科專家,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普外科工作25年後,以領軍人才引進到長沙市第四醫院,擅長於各類肝膽胰外科疑難疾病的診治及腔鏡手術。其科研成果斐然,由其主持研究的科技創新項目曾獲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從2013年開始,在胡國潢帶領下,醫院普通外科進入發展快車道,實現醫、教、研協同發展。形成以肝膽胰專業為龍頭,腹腔鏡微創治療為特色的學科發展方向。常年開展肝癌根治、肝門部膽管癌根治、先天性膽總管囊腫切除、胰十二指腸切除、複雜肝膽管結石手術治療等肝膽胰外科複雜手術,以及腹腔鏡肝切除、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三鏡聯合治療膽石症等高難度微創手術。同時,還可熟練開展消化道內鏡技術如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內鏡下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取石(EST)以及內鏡下鼻膽管引流(ENBD)等。

學科堅持「引進來,走出去」政策,為帶動長沙市相關專業協同發展,每年舉辦大型學術年會、國家級繼教培訓班、適宜技術推廣培訓班、學術沙龍及病例討論會。曾多次舉辦「星城國際大講堂」,邀請來自美國、上海、廣州等地的知名國內外相關領域專家,以授課、手術演示、教學查房等方式介紹學科最前沿的理論及經驗,帶動市級醫院與國際同行的學術交流。

如今,醫院普通外科已成為湖南省腹腔鏡聯盟副理事長單位、湖南省肝膽胰聯盟副理事長單位、湖南省肝癌多學科診治聯盟副理事長單位、湖南省老年醫學學會腸梗阻分會副主任委員單位、湖南省醫學裝備委員會副主委單位。同時,長沙市重點學科,長沙市消化外科研究所,長沙市腹腔鏡微創(普外)質控中心、長沙市醫學會肝膽外科專業委員會掛靠醫院普通外科。

據介紹,長沙市「十四五」醫學學科建設中,學科團隊將繼續加強亞專科建設,探討和實踐特色的亞專科分科及發展模式,大力開展多學科合作,以疾病為中心,重視腫瘤的規範化診治,疾病的全病程管理。同時注重引才,打造專科化優勢,繼續構建高質量醫療服務體系。

長沙市第四醫院 心血管內科

(長沙市第四醫院心血管內科學科帶頭人戴朝暉帶領團隊討論病例。)

今年4月某日清晨,54歲的長沙市某高校教授肖英(化名)突然左胸疼痛,在前往長沙市第四醫院途中意識喪失、心臟停跳。「危急!」醫院心血管內科及胸痛中心醫療團隊立刻組織搶救,電除顫、胸外心臟按壓、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再除顫……經過1個多小時心肺復甦,除顫10餘次後,肖英逐漸恢復意識。

經商討,團隊考慮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可能性大,患者冠脈造影顯示前降支近端完全閉塞後,團隊立即予以支架植入並進一步康復治療。6小時後,肖英各項生命體徵趨於正常。

長沙市第四醫院心血管內科1997年即被評為長沙市醫學重點專科,是長沙醫學會心血管介入專業委員會首屆主委單位。「十三五」期間,醫院心血管內科在中國高血壓聯盟理事、學科帶頭人戴朝暉帶領下得到快速發展,先後成為「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壓專病醫聯體長沙分中心」「中國高血壓聯盟原醛篩查基地」「國家級心衰中心」。

近年來,學科規模不斷擴大,開設了3個臨床病區以及1個重症監護室(CCU),擁有床位近200張,醫、護、藥團隊共110人。既有譽滿全省的「老專家」,又有一大批年富力強的「後起之秀」,不少醫生有國外長期留學經歷。

隨著學科在醫療、教學、科研等方面的加快發展,心血管介入治療、複雜冠心病介入治療、IVUS、冠脈血流儲備分數測定(FFR)指導下精準治療,嚴重鈣化病變旋磨下支架植入等愈發成熟,為危重患者提供更加先進有效的醫療。

同時,學科更加專注學術提升和科研創新,主辦湖南省「心血管慢病管理學術論壇」、「心臟介入治療學術論壇」、「心力衰竭國際交流學術論壇」等系列學術交流活動。主編或參編各類心血管疾病著作。「十三五」期間,學科團隊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1項……團隊還致力於心血管疾病藥物基因檢測、分級診療模式探討等基礎研究,指導臨床制定精準治療方案,目前運用前景廣闊。

據介紹,「十四五」建設期間,團隊將繼續推動胸痛中心、高血壓中心、心臟康復中心、房顫中心的建設,並規劃成立「心血管疾病機制研究室」;加強在動脈粥樣硬化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相關性方面、在基因指導下個體化藥物的精準治療與高血壓病的管理方面等研究,積極將研究成果應用於臨床。

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 骨傷科

(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骨傷科學科帶頭人魏利成帶領團隊開展關節鏡微創手術。)

今年8月,長沙市民熊波(化名)帶著8歲兒子前往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就醫,孩子20天前腕部摔傷,家人也沒太在意,結果導致左手腕畸形。此前,熊波帶著兒子去了其他醫院就診,經檢查發現其左腕部骨折,錯位畸形大,醫生建議手術治療。但考慮到風險,熊波不同意兒子手術,經朋友推薦後,熊波父子選擇了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

醫生在詳細檢查和閱片後,決定採取傳統中醫正骨手法將骨頭復位,並用醫院的自製膏藥和小夾板固定。1個月後,熊波兒子痊癒。「中醫正骨,真牛!」熊波化悲為喜。

創建於1958年的骨傷科,是長沙市醫學重點學科,也是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的「招牌」。學科在貫古通今中傳承創新,如今已擁有關節、脊柱、創傷、顯微、運動醫學、正骨6個亞專科,坐擁40餘位高級專家,是我省第一批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牌的「國字號」重點專科,也是長沙市唯一被省中醫藥管理局批准的中醫骨傷重點研究室。該學科開設病床近400張,設有劉定安名醫傳承工作室、骨傷科研究所、骨傷科實驗室等,年門診人數達12萬人次。

學科帶頭人魏利成從事骨科臨床20餘年,是湖南省225骨幹青年專家培養對象,長沙市3635重點人才計劃獲得者,並多次赴國內外著名關節外科中心研修。他帶領團隊刻苦鑽研、不懈探索,先後開展了多個省市內高難度手術,是我省較早能夠獨立開展複雜腕關節鏡技術的醫療團隊,也是市級醫療系統中獨立完成活動平臺單髁置換手術、膝關節表面置換手術病例數量較多的醫療團隊之一。

學科數代守正創新,堅持運用傳統手法正骨理筋、中醫辨證三期用藥治療,在中藥治療及骨科康複方面尤具特色。其正骨手法,能讓普通骨折患者快速復位。醫院研發的集成系列產品,包括集成療傷片系列用藥以及當歸活血液、傷科黑膏藥、三黃腫痛膏、關節軟堅止痛片等多種製劑,根據病情配合使用,對不同階段的骨傷科患者療效顯著。同時,骨傷科還結合現代損傷控制理論,開展各類先進治療技術。

在魏利成團隊看來,新時代的醫學健康工作離不開醫學科普教育,他牽頭成立了中國中西醫結合骨傷科專委會科普專家工作委員會,還建立科普公眾號,定時推送醫學科普文章,組織並參與多次基層科普活動,帶領全國骨科同行一起科普,通過不同媒介傳播醫學科普知識。

「未來,長沙市中醫醫院骨傷科將瞄準現代醫學骨科發展方向,必須注重在傳承的基礎上繼續創新!」魏利成說。

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 神經醫學科

(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神經醫學科學科帶頭人段繼新帶領團隊在手術顯微鏡下施行顱內腫瘤切除術。)

年近50歲的龍浩(化名)在遭遇車禍後陷入深度昏迷,雙側瞳孔散大。送往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後,CT提示顱內雙側多處血腫,手術風險和難度極大。醫院神經醫學科團隊靈活應用雙側T形切口,巧妙結合階梯減壓、雙側控制等技術行雙側開顱手術,術後1個多月,患者康復出院。「病人給我們的機會,往往只有一次,每一臺手術我們都必須敬畏。」段繼新告訴團隊。

段繼新,長沙市醫學重點學科——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神經醫學科帶頭人,現任長沙市神經外科研究所所長、長沙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主委、長沙市神經外科質量控制中心主任等。2006年以來,段繼新帶領團隊開展神經外科手術已達5000餘例。

在他的帶領下,學科率先在市級醫院建立重症腦外傷急救綠色通道;提出複雜性創傷性顱內血腫概念及分型,創造性結合「階梯減壓」「T型切口的靈活應用」「雙側控制」「術中超聲」等技術,採用個體化手術策略,很好地解決了重型、特重型腦外傷術中、術後急性腦腫脹、腦膨出、遲發血腫及切口設計等難題,明顯提高腦外傷救治成功率;團隊多次在國內外學術會議交流,舉辦多場次經驗推廣,顱腦損傷救治水平達到國內先進,省內領先水平。

2018年1月,學科牽頭成立醫院腦卒中中心,打造「區域黃金時間救治圈」,構建院前急救、院內救治及後期康復一體化的救治模式,進一步縮短腦卒中救治時間,成為長沙東部地區腦科疾病救治中心。中心除常規開展急性腦梗塞動脈取栓術、血管狹窄支架成型術及頸動脈內膜剝脫術、腦動脈瘤開顱夾閉及血管內栓塞術等手術,還積極開展顯微技術治療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率先在市級醫院進行單鼻孔經蝶鞍區腫瘤切除術、面肌痙攣微血管減壓術等神經外科高難度手術,填補了長沙市級醫院的空白。並積極開展中西醫結合治療帕金森病、睡眠障礙、眩暈、癲癇、痴呆、三叉神經痛等,特別是眩暈手法復位等技術特色明顯。

如今,該醫院神經醫學科,以神經內外科為核心,聯合急診科、120急救中心、放射科及介入中心等科室,已成長為醫院特色優勢學科。

據介紹,「十四五」期間,學科將以診治腦血管疾病、顱腦損傷、腦及顱神經功能性疾病、神經腫瘤等疾病為重點,奮力建設成湖南省示範卒中中心、湖南省顱腦損傷救治中心、腦及顱神經功能性疾病診治中心,成為全省的腦血管疾病、顱腦損傷的規範化救治培訓基地之一。

長沙市口腔醫院 牙周病學科

(長沙市口腔醫院牙周病學科帶頭人謝輝帶領團隊為患者做牙周治療。)

人人都想擁有「一口好牙」,但牙周病會阻礙這個願望的實現。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目前我省成年人中有近90%患上了牙周疾病,而牙周病則是牙齒鬆動脫落的主要原因。

12年前,王健(化名)帶著多處牙齒鬆動的母親四處求醫,醫生診斷後發現王健母親牙周病晚期,建議將鬆動牙齒全拔掉。王健不同意,慕名前往長沙市口腔醫院牙周病學科,掛上了謝輝的號。謝輝仔細檢查後,制訂治療計劃和後期維護計劃,並告訴他們,只要遵醫囑、定期維護,正常吃飯沒問題。12年過去了,王健母親牙齒沒惡化,大部分還能正常「工作」。

成立於1987 年的長沙市口腔醫院牙周病學科,是長沙市醫學重點學科,也是我省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牙周病專業科室,現有41臺牙椅,年門診量8萬餘人次,規模上在全國範圍內屬於第一梯隊。

學科帶頭人謝輝是中華口腔醫學會牙周病學專委會常務委員、湖南省口腔醫學會副會長、湖南省口腔醫學會牙周病學專委會首任主任委員。學科團隊頗為「硬核」,在中華口腔醫學會牙周病學專委會中,有常委1名、委員3名,是湖南省口腔醫學會第一屆牙周病學專委會、第二屆中西醫結合專委會掛靠單位。

學科在「十三五」期間不斷發展壯大,獲得了醫院首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建設了長沙市口腔癌及癌前病變研究所等,並成立了以牙周病學科為基礎的多學科診療中心,其精心打造的多學科聯合會診、治療新模式,讓老百姓享受到更專業全面的口腔診療服務。

學科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非長沙戶籍患者已超過30%。「醫生,我是懷化的,我們那兒口腔醫生介紹到這裡做手術,說你們這裡可以給牙齒植骨頭」「大夫,我是常德的,牙齒鬆了,你幫我看看是不是一定得拔除。」……慕名前來的患者絡繹不絕。

謝輝介紹,「十四五」期間,學科將結合《「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健康口腔行動方案(2019—2025年)》《長沙市深化醫學重點學科建設五年(2020—2024年)行動計劃》等,持續加強學科建設,以達到國家重點專科水平。期間,學科將搭建完成牙周病學實驗室,建立牙周病學科研平臺,加強牙周與全身疾病的應用研究。同時,打造輻射中部地區口腔健康宣教基地,將更多資源下沉基層,通過開展學科技術推廣公益行活動、基層培訓等方式,提高地區口腔健康教育水平和口腔服務技能,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專業口腔教育和服務。

長沙市婦幼保健院 婦科

(長沙市婦幼保健院婦科帶頭人郭海春帶領團隊為患者開展腹腔鏡手術。)

31歲的張雲(化名)患子宮內膜異位症(卵巢型)多年,因害怕手術,長期服藥治療。因一直未孕,張雲前往長沙市婦幼保健院就診,檢查綜合評估後,郭海春建議她進行腹腔鏡手術治療。術中發現,張雲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對卵巢破壞很大,盆腔粘連異常嚴重。憑藉精湛的技術,郭海春團隊成功幫助張雲剝除了雙側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分離了盆腹腔粘連,並最大限度保護了她的卵巢功能。術後,又藉助輔助生殖助孕技術,使張雲懷上了一對雙胞胎並順利分娩,圓滿地實現其成為母親的願望。

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23年的郭海春,是長沙市醫學重點學科——長沙市婦幼保健院婦科的學科帶頭人,擅長不孕不育、復發性流產、多囊卵巢症候群、婦科良、惡性腫瘤等婦科疑難雜症的治療及宮腔鏡和腹腔鏡微創手術、輔助生殖技術。她還擔任中國醫促會婦產科分會中國宮頸病變與宮頸癌防治專項技術教學培訓基地負責人、中國婦幼保健學會宮腔鏡學組青年委員。

在她的帶領下,學科取得長足發展,在長沙市級醫療機構中率先開展輔助生殖技術,成為市級不孕不育診治技術龍頭單位。2016年,學科成立長沙市名醫工作室;2017年,學科聯合省內外37家單位成立長沙地區生殖醫學專科醫聯體……

如今,學科包含「3病房6中心」,即婦科腫瘤病區、計劃生育與盆底病區、生殖內分泌病區;婦女保健中心、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生殖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盆底和產後康復中心,海扶聚焦超聲微無創治療中心。同時,學科還有中醫婦科、宮頸病變專科、更年期與青春期保健專科、營養專科、心理專科等共10多個獨立醫療單元。高清腹腔鏡、宮腔鏡、海扶聚集超聲治療儀、自凝刀……婦科及輔助生殖技術相關儀器設備一應俱全。

學科年手術近3000臺,常年開展三、四級疑難危重手術,還擔負著對全市婦科疑難病症和複雜手術的會診和指導工作。作為長沙市婦女病(兩癌)轉診單位,學科為各區縣患者開闢綠色轉診通道,每年接受「兩癌」轉診數千人次。其宮頸病變專科月門診量超過 3000人次,是中國宮頸病變與宮頸癌防治專項技術教學培訓基地。

據介紹,「十四五」期間,學科將圍繞生殖健康主題,保障女性生命健康為重點,全力關注女性生殖健康、保護生育力、不孕不育及婦科惡性腫瘤的防治工作,並成立宮頸癌精準防治中心。

長沙市婦幼保健院 兒科

(長沙市婦幼保健院兒科學科帶頭人匡曉妮和兒童保健中心部分醫務人員合影。)

匡曉妮每周出診3天,出診日得看50多個專家號,每個孩子她都仔細詢問、認真評估、耐心指導,回家後經常累得直不起腰。在兒童保健科崗位上,她幹了15年,她說,因為喜歡小孩子。

「匡阿姨,我親手做的小船,送您!」8年前,蘇小小(化名)出生時嚴重顱內出血,雖然活了下來,但爺爺奶奶擔心他有後遺症,帶著小小慕名向匡曉妮問診。匡曉妮為小小做了康復計劃,半歲時小小發育已跟上正常兒童,一直堅持定期來體檢。小小上小學三年級了,親手做了艘小船,寓意在這裡生命之船得以起航。

匡曉妮,長沙市醫學重點學科——長沙市婦幼保健院兒科帶頭人,一直致力於高危兒保健及早期幹預,兒童發育障礙性疾病診斷、幹預、治療和研究。是長沙市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婦幼協會高危兒管理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醫院兒科以兒童保健為龍頭,建立完善醫療服務體系,是國家級兒童早期發展示範基地、我省首家中國出生缺陷幹預救助基金會出生缺陷幹預救助基地、遺傳代謝病救助項目實施單位。無論孩子是媽媽孕期有高危因素,出生時有早產、嚴重感染或其他潛在風險,或者是成長過程中發現了問題,在這裡都能得到科學指導和保健服務。

隨著學科的發展,學科年門急診量近33萬人次,每年搶救危重症患兒200餘人次。目前,學科亞專業齊全,擁有兒科門急診、普兒科病區(含PICU)、新生兒病區(共2個,含NICU)、兒童保健科、兒童康復科、遺傳科7個醫療單元。「十三五」期間,學科相繼開展纖維支氣管鏡術、支氣管肺泡灌洗+異物取出術、(超)極低體重兒救治、外周動靜脈快速同步換血術、臍靜脈置管術(UVC)、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術(PICC)、HIE亞低溫治療、床旁腦功能監測、一氧化氮治療肺動脈高壓、早產兒代謝性骨病篩查、早產兒眼病篩查、纖維鼻咽喉鏡術等新診療技術。並於醫院遺傳科攜手組建科研小組,成立了市級罕見病診治中心。

匡曉妮介紹,「十四五」期間,學科將圍繞兒童疾病三級預防專注兒童健康,通過5年周期建設,使本學科成為具備較強解決疑難、危重疾病能力的兒科學重點學科。據介紹,學科還將重點關注危重新生兒綜合救治及高危兒系統保健、兒童罕見病及發育障礙性疾病等診治,全力發展市級罕見病診治中心。

長沙市中心醫院 兒科

(長沙市中心醫院兒科學科帶頭人王曼知帶領團隊討論危重患兒病情。)

家住嶽陽市湘陰縣的李玉枝(化名),最近發現孩子背伸不直、走不了路。她急壞了,輾轉就醫後,當地醫院建議到長沙市中心醫院兒科就診。我省首屆「優秀兒科主任」、醫院兒科學科帶頭人王曼知帶領團隊全力尋找病因,診斷為「胸椎結核並椎旁膿腫,全身多處結核」,由於胸椎7至9椎體骨質破壞明顯,椎間隙消失,脊髓受壓,隨時有高位截癱危險。

「情況緊急,馬上治療!」兒科團隊立即啟動多學科會診、內外科聯合治療,在抗結核治療一段時間後,全麻下進行胸椎病灶清除、後凸矯形、後路釘棒內固定、前後路植骨融合術……1個多月後,孩子病情好轉出院。

該醫院兒科是長沙市培育的重點建設學科,去年門急診量達18.9萬餘人次。在長沙市中心醫院,「小兒科」裡有「大格局」。如今,這裡已建立普兒科、新生兒科(含NICU)、兒童重症醫學科等7個獨立亞專科,首創了我省唯一的學生兒童結核科,目前已發展成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兒童醫學中心。團隊的重症傳染病救治水平,在業內影響力頗大。

回顧「十三五」學科建設期間,王曼知介紹,科室臨床方面積極開展兒童纖維支氣管鏡、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血液淨化等,聯合外科開展腦脊液外引流術、腦室硬膜下血腫外引流等先進診療技術;積極承擔科研課題,其中3項課題成果在華盛頓美國胸科協會學術會議上展示,1項課題成果2018年在香港亞洲兒科會議上展示……王曼知及團隊將學科建設向精深發展,並注重和國際接軌,期間先後選派15名兒科骨幹至全球著名醫院研修臨床與科研,全力引進新理念、新技術。

隨著名氣和榮譽接踵而至,醫院兒科及團隊獲首批國家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湖南省(市州級)醫學重點專科等。「『十四五』期間,我們將充分運用目前的醫教研國內國際交流平臺,做強特色技術和特色專科,奮力打造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區域性兒童診療中心。」王曼知說。

長沙市第一醫院 重症醫學科

如果說醫院是一個生死較量的戰場,那麼重症醫學科便是保障生命最強的一道屏障。在醫院所有臨床科室中,重症醫學科顯得十分「神秘」。

今年10月,長沙市第一醫院收治了一位16歲的中學生沈洋(化名),入院後出現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醫院重症醫學科醫生給予氣管插管、呼吸機支持,呼吸機純氧支持下病人嚴重低氧血症不能改善,全身發紺合併嚴重低血壓。醫院重症醫學科ECMO小組成員深夜緊急集合,預充、置管,在最短的時間內為沈洋進行體外膜肺氧合(ECMO)治療。經4天精心診療,沈洋撤除ECMO,4天後順利轉出重症醫學科。

該醫院重症醫學科,是長沙市培育的醫學重點學科,目前已發展成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重症醫學專業基地。如今,醫院重症醫學科還是長沙市醫學會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主委單位、重症醫學國家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中華醫學會腸內腸外營養分會「全國腸內營養置管培訓基地」。

在過去,特別是「十三五」期間,該醫院重症醫學科團隊在湖南省醫師協會重症醫師分會副會長、學科帶頭人呂愛蓮的帶領下,取得長足發展。學科成立了以醫護共同組成的亞專業團隊,科室特色技術為精準血流動力學監測與評估、體外生命支持、集成式血液淨化等。學科還在長沙市率先獨立開展ECMO技術,並成功運用該項技術挽救多例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病人。此外,重症血液淨化和血流動力學已連續多年開展省級繼續教育項目,腸內營養技術的徒手盲插空腸管技術則享譽省內外。

據悉,在「十四五」期間,該學科將打造「預警-救治-長期預後」的重症醫學科大學科體系,搭建長沙市大型公共衛生事件危重症救治平臺、創建長沙市甚至湖南省免疫缺陷患者ECMO救治中心、建立以重症醫學為核心的重症患者ICU外幹預網絡,創建針對PICS(重症醫學科後症候群)患者治療、康復、照護的培訓及管理機構,提高從ICU轉出或出院患者的後期康復。

長沙市第三醫院 心血管病科

年近70歲的湘西州花垣縣姚學明(化名)氣喘、說話無力,輾轉多個醫院治療不見效後,慕名前往長沙市第三醫院心血管內科掛張育民門診,途中姚學明病情一度惡化。經檢查,老人氣喘是由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導致的重度心衰表現。張育民密切觀察老人的病情變化,隨時調整治療方案。經過精心治療和護理,老人的病情有了轉機,困擾他多年的氣喘問題也終於得到解決。

張育民是長沙市醫學重點培育學科——長沙市第三醫院心血管內科學科帶頭人,現任長沙市醫學會心血管內科專業委員會主委、湖南省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其主持的科研項目,獲第十六屆湖南省醫學科技獎和長沙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成果一等獎。

在她的帶領下,學科在「十三五」期間取得快速發展,通過了「中國心衰中心」「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壓專病醫聯體長沙分中心」「湖南省高血壓健康教育學校」「長沙市血管病防治研究所」「長沙市名醫工作室」「長沙市示範性勞模創新工作室」等建設和運行,打磨出一支在心力衰竭、高血壓、冠心病、抗栓診治、心律失常等領域具有經驗豐富、技術精湛、整體優質的醫療護理團隊。

同時,學科與長沙市、瀏陽市、寧鄉市部分醫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16家醫療機構建立診療醫聯體合作網絡,致力於為長沙地區及周邊地市醫院培養心血管專業技術人才及心衰規範化診治管理人員。

展望「十四五」,張育民說,學科將憑藉現有平臺,積極參與特派工作,授課、指導帶教基層醫生,積極協助基層衛生醫療機構開展醫學診療工作,開展「名醫義診」活動。同時,進一步申報科研課題,濃厚學科學術氛圍。

長沙市第四醫院 急診醫學科

「不好!」今年5月31日下午,57歲的王建國(化名)在打羽毛球時突然倒地,意識不清、心跳驟停,兩名同伴在長沙市第四醫院急診急救中心參與過培訓,見狀立即對其進行心肺復甦術,並撥打120。院前急救醫師一直通過電話指導現場搶救。

可到達醫院時,患者仍沒恢復心跳和呼吸,黃豔和同事立即為其採取心肺復甦、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電除顫、藥物治療等一系列搶救。2小時後,患者逐漸恢復意識。

作為長沙市培育的重點醫學學科,長沙市第四醫院急診醫學科去年率先在市內與急救站整合成立急診急救中心,打造出了「院前急救—院內搶救—急危重症監護」的一體化救治模式。近年來,學科在「敬業奉獻類」湖南好人、學科帶頭人黃豔的帶領下不斷開展新技術新業務,實現了許多新技術的零突破。如開展血流動力學監測、血液淨化治療、纖支鏡檢查及鏡下診療技術;搶救了多例心臟驟停、膿毒症、多發傷、休克、中毒、多臟器功能衰竭等患者。

為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這些年,醫院急診科不斷下沉社區開展急救科普活動,累計開展急救科普培訓500餘場次,服務群眾3萬餘人。如今,醫院急診科已將急救科普應用在臨床科研中,今年成功申報省教育廳科研課題《「急救小屋」使用現狀及需求的調查研究》。

5G智能急救系統在急診急救中的運用,是長沙市第四醫院開展網際網路醫院的重要舉措之一。通過信息化平臺,學科在院前急救過程中致力於完善病情傳輸、遠程會診、搶救指導。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繼續通過信息化手段提高院前急救能力,優化院前—院內一體化救治模式;著力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尤其是提高嚴重創傷和中毒的救治成功率。」黃豔說。

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 針灸康復科

提起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針灸康復科,65歲的向陽(化名)一個勁兒地誇技術好。原來,此前向陽突發大面積腦梗死形成腦疝、中度昏迷,入住該院重症醫學科。向陽生命體徵穩定後,針灸康復科主任杜革術帶領團隊,對其實施「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12天後,科室再採用原創核心技術「調神止痙綜合療法」繼續治療,再經綜合康復治療後,患者基本康復。

「醒腦開竅針法」是國醫大師石學敏院士原創核心技術,作為石院士的學術傳承人,杜革術帶領團隊將這一技術廣泛應用於中風、腦外傷、昏迷促醒等腦系疾病,收到很好的療效。科室團隊自創的「調神止痙綜合療法」,治療中風後肢體痙攣也療效顯著。

針灸分期治療促進骨折癒合,則是針灸康復科另一原創核心技術,能有效縮短骨折癒合時間、恢復肢體功能,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該技術成果獲湖南省中醫藥科技獎二等獎、長沙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6歲的危婷(化名)因外傷致雙側骨盆粉碎性骨折,學科為其制定綜合康復治療及專科護理方案,採用針灸分期治療,75天後,患者痊癒。

針灸康復學科系長沙市培育的醫學重點學科,學科帶頭人杜革術是湖南省首屆針灸名將、長沙市名中醫、主任醫師,從事針灸、康復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30餘年,創立了「調神止痙針刺法治療偏癱肢體痙攣」「通督調神針刺法治療痛症」「針灸分期治療促進骨折癒合」等多項國內先進診療技術。在他的帶領下,「十三五」期間,學科建設快速發展。先後成為湖南省中醫重點專科、長沙市醫學重點學科、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針灸康復分會副會長單位等,擁有石學敏院士工作站及國醫大師傳承工作室等。學科將中醫藥適宜技術與現代康復技術緊密融合,共開展100餘項診療項目,診治病證(症)120餘種,其中核心技術8項,特色技術21項,優勢病種10個。門診診療5萬餘人次。

杜革術表示,「十四五」期間,科室將以提升痛證(症)康復、腦病康復建設為目標,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提升中醫針灸在多種疾病系統康復中的治療作用,並打造多學科協作模式,為患者提供優良的針灸康複診療服務。

長沙市口腔醫院 口腔正畸科

(長沙市口腔醫院口腔正畸科學科帶頭人白明海和團隊醫務人員。)

據口腔流行病學調查,中國兒童錯頜畸形發病率在70%以上。牙列不齊,牙齒前突,「地包天」……錯頜畸形不但影響「顏值」,還影響咀嚼功能、牙周健康等各方面。而正畸技術,正是錯頜畸形的「剋星」。

今年20歲的劉美(化名)是一個愛美的姑娘,可她也是嚴重骨性III類「地包天」患者。聽聞長沙市口腔醫院不錯,劉美立即掛了正畸科主任白明海的號。白明海與醫院頜面外科聯合會診,制定出正畸—正頜聯合治療方案。患者經術前數位化隱形矯正和正頜手術,成功「換臉」塑型。這也標誌著長沙市口腔醫院在數位化隱形矯正和正頜外科聯合治療領域,達到國內領先水準。

長沙市口腔醫院正畸科系長沙市重點醫學培育學科,也是我省第一個口腔正畸專業科室和我省最大規模的正畸學科。學科帶頭人白明海,任中華口腔醫學會正畸專委會委員、中整協精準與數字醫學分會顱頜面專委會常委等。在他的帶領下,學科獲省口腔醫學專業唯一省級重點專科、湖南省口腔醫學會正畸專業委員會掛靠單位等多項榮譽。

2014年,白明海開始學習數位化無託槽隱形矯治技術,開展無託槽隱形矯治並帶領全科醫生外出學習,正畸科數位化正畸技術蓬勃發展起來。2019年,醫院累計完成數位化正畸病例達700餘例,居我省首位。

數位化正畸診療技術是治療錯頜畸形的重要前沿技術,有利於提高診療水平、保證醫療質量。近年來,學科多次舉辦數位化正畸診療培訓班,推動省內數位化正畸診療技術開展。學科還參與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的時代天使「育龍計劃」項目,不斷擴大學科在全國影響力。當前,醫院以正畸科為主,聯合口腔頜面外科、牙周科、修復科、牙體牙髓科等相關學科,形成了以數位化診療為專業特色的綜合性學科。

據介紹,「十四五」期間,學科將繼續以數位化正畸診療技術為專業特色,除開展傳統正畸診療外,著重發展數位化隱形矯治技術、唇側個性化託槽矯治技術以及數位化舌側矯治技術。

(本版圖片由長沙市衛健委、市屬各醫院提供)

相關焦點

  • 牽住「牛鼻子」 持續提升「健康長沙」核心競爭力
    牽住「牛鼻子」,持續提升「健康長沙」核心競爭力——長沙市19個醫學重點建設學科巡禮長沙市第三醫院骨外科學科帶頭人雷青帶領團隊為患者手術。本版圖片由長沙市衛健委、市屬各醫院提供邢 驍 王開智 劉兆衡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沙市衛生健康事業獲得了長足發展,人民健康水平持續提高。目前,長沙市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80歲,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總體優於全國平均水平、位居全國各大城市前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健康根基。
  • 牽住就業「牛鼻子」穩住民生「基本盤」
    「三區三州」地區脫貧後,如何鞏固成果,持續發展?筆者認為必須繼續強化穩定就業政策,在組織一部分群眾外出務工的同時,通過多種措施開發更多就業崗位。雲南省蘭坪縣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和成效為這一問題給出了答案。促進就業,力在範圍廣,貴在辦法多,重在舉措實;而只有牽住了就業這一「牛鼻子」,也才能真正穩住民生「基本盤」。
  • 創文應牽住思想觀念教育這個「牛鼻子」
    黃岡市區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以來,市民的文明意識有所提升,文明行為正不斷擴展,城市的衛生環境有了明顯變化。但是,與國家制定的文明城市標準和一些文明城市相比,我市市民的文明意識和文明行為還存在較大差距。
  • 牽住責任制「牛鼻子」,抓好新時代黨的建設偉大工程
    原標題:牽住責任制「牛鼻子」,抓好新時代黨的建設偉大工程「有的部門黨建工作沙灘流水不到頭,主要是責任沒落實到位、搞『高空作業』。加強和改進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必須牽住責任制這個『牛鼻子』。」牽住責任制「牛鼻子」,就是要落實黨委(黨組)書記黨建主體責任,落實主要負責人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把機關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決策部署,樹牢「四個意識」,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打造機關黨建「忠誠樞紐」,樹立政治建設「排頭先兵」,發揮好「頭雁」作用,激發「群雁」效應,為抓好新時代黨的建設偉大工程提供有力保障。
  • 牽住忻州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
    牽住忻州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
  • 答卷人|上海徐匯持續提升城區能級和核心競爭力 打造高質量發展...
    鮑炳章在會上表示,徐匯區立足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區定位,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全力建設創新徐匯、幸福徐匯、文化徐匯、美麗徐匯,持續提升城區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加快打造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相融合的典範城區。
  • 牽住「牛鼻子」挖斷「窮根子」
    近年來,駐村工作隊和社區兩委聚焦脫貧攻堅中心任務,緊扣「兩不愁、三保障、一達標」標準,從「立足實際理思路」「依託項目促脫貧」「找準路子助脫貧」「志智雙扶築脫貧」「以身作則保脫貧」五個方面著手,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完善各項基礎設施等方式,帶領貧困群眾牽住「牛鼻子」,挖斷「窮根子」,讓72戶247名建卡貧困戶實現脫貧摘帽,走出了一條強村富民的「蝶變」之路。
  • 瀏陽河文章三論|聚勢而上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今天,瀏陽河文章談的是聚勢而上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居於核心地位。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湖南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審議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制定實施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規劃,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七大計劃」,全麵塑造湖南發展新優勢。
  • 重磅|湖南自貿區揭牌!長沙擔負這些使命!
    ▲9月24日上午,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揭牌儀式暨建設動員大會在長沙舉行。省委書記杜家毫,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為「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揭牌。大潮起瀟湘!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宣傳片來了!
  • 湖南「十四五」規劃建議微解讀丨提升主導產業本地配套率
    實施產業鏈供應鏈提升工程,聚焦先進位造業,著眼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分行業做好產業鏈供應鏈戰略設計和精準施策,大力建鏈補鏈延鏈強鏈,推動產業鏈與供應鏈、創新鏈、資金鍊、政策鏈深度融合,優化區域產業鏈布局,提升主導產業本地配套率,提高供應鏈協同共享能力,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 湖南日報丨深耕「科技+文創」!五個重量級項目籤約落戶馬欄山
    五個重量級項目籤約落戶馬欄山(刊載於《湖南日報》2020年11月21日04版)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1月20日訊(記者 張頤佳 通訊員 彭睿宇)11月19日下午,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專題論壇二「聚焦新生代 賦能新生態」在馬欄山創智園二號演播廳舉行,馬欄山視頻科技研究院等五個重量級文創科技類項目舉行現場籤約,正式落戶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
  • 創業凹地|株洲天元區牽住科技「牛鼻子」 創新不斷結「碩果」
    作為行業賽承辦方,株洲天元區以「創新型城市」建設為抓手,提高創新競爭力,破解發展難題,為實現科技強區目標營造良好環境、搭建創新平臺,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去年,株洲天元區握緊科技創新這根指揮棒,不斷激活、扶持、提升,不斷壯大企業創新主體,已培育出197家高新技術企業,「四上」企業達到583家,全年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160家,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170億元,增長14.6%,增速居全省第一。天元區,成為了創新型企業的集聚地。
  • 篤定「高大上」 長沙自揚鞭
    2020年8月3日《湖南日報》02版近日,全國17個萬億GDP城市中14個曬出了半年成績單,長沙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621.21億元,以2.2%的增速暫列萬億城市第一位。落實「六保」「六穩」,如何從大環境趨冷的「疫時代」破冰?
  • 2020年濟南重點項目觀摩丨章丘區:牽住項目建設「牛鼻子」 打造...
    濟南市章丘區主動融入黃河戰略、東強戰略,全面對標「五個濟南」,完善1266總體思路,聚焦133產業體系,牽住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謀劃推進齊魯科創大走廊、齊魯智造大走廊、齊魯古道文旅走廊、沿黃生態走廊「四條走廊」共舞,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工業經濟逆勢上揚。前三季度,完成生產總值716.3億元,增長5%。
  • ...郵政杯」2020湖南日報朗讀者主題活動走進中航物業長沙分公司
    作為「三館一廳」所在濱江文化園的服務後勤保障樞紐,中航物業長沙分公司義不容辭履行責任使命,築起了園區抗疫第一道防線,充分體現了國企擔當。為此,「郵政杯」2020湖南日報朗讀者主題活動時隔一年再次走進中航物業長沙分公司,在尋找企業最美「逆行者」的同時,也收穫了滿滿的感動。
  • - 長沙 - 新湖南
    根據部署,長沙將進一步聚焦規劃提升、風貌管控、特色塑造、形象提質等重點,用心塑造山水洲城特色區,提升「一江六河」沿線濱水空間品質;重點開展「增綠提質」「街美景靚」「街淨巷潔」「治亂拆違」等專項行動,把城市建築景觀風貌品質提升與城市有機更新、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結合起來,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品質。 湘江!湘江!
  • 2018「 軌博會」丨長沙軌道&湖南磁浮展廳綻放魅力
    長沙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舉辦高品質的軌道交通產業展會,對於推動中國軌道交通產業「走出去」、促進裝備製造和軌道交通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開館儀式上,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湖南湘江新區黨工委書記胡忠雄等政企領導於會上分別發表了致辭,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何報翔宣布「軌博會」正式開館。
  • 「鏈動」丨新生代「防護盾」立足湖南 為信息化築起「安全堤壩」
    湖南在鞏固傳統優勢產業的同時,選取20個新興優勢產業鏈作為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一條產業鏈、一名省領導、一套工作機制」,提高創新水平、推進集聚發展、實施精準招商,各地也以產業鏈為重要抓手,以重點企業為核心,向上下遊延伸,為湖南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打下了堅實基礎。
  • 提升個人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通過和A的面試,可以看出她自己對自己的人生規劃就很混亂,連找什麼工作都不知道,說話含糊不清,工作三年了,一點職場經驗都沒有,歸根結底是自己沒有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現在職場競爭如此激烈,如果不持續提升自我,只能被淘汰。如何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呢?
  • 讀《湖南日報》,贏新生未來
    華聲在線12月17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通訊員 何愛民)今年以來,省直機關工委聯合湖南日報社為省監獄系統在長五所監獄免費贈送《湖南日報》。長沙監獄、女子監獄、星城監獄、長康監獄和未成年犯管教所認真組織服刑人員讀報、閱報,讓黨報幫助服刑人員走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