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珍貴文物無數,儒釋道的至寶分別是啥?這三件當之無愧!

2021-01-08 史海千秋

作為擁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的先祖們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也留下了許多珍貴無比的文物。近百年來,隨著近代考古學的興起,中國的考古活動成果豐碩,出土的許多文物都是價值無法估量的國寶,諸如北京人頭蓋骨、曾侯乙編鐘和后母戊鼎等等,都是令人驚嘆的文明瑰寶,無數人為之嘆為觀止。

而數千年的文明發展中,中國文化顯示出了極大的包容性,儒釋道三教共同傳承便是明證。他們以其各具特色的思想充實和影響著中國文化。也正因為此,不少與三教相關的文物也接連出世。那麼,在我國的眾多珍貴文物中,有沒有代表儒釋道的至寶出現呢?在我看來,以下三件足以入選。

先從儒家至寶談起。儒家原來只是先秦百家之一,與先秦諸子思想交相輝映,卻遠沒有後來那麼輝煌。自從漢武帝重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便成為此後兩千年封建王朝的正統思想。關於儒家的起源,說法不一,其中有一種觀點認為,儒家由原始社會中的祭祀者和術士發展而來,儒家的宗師孔子就曾說:「吾與史、巫同塗而殊歸也。」由此來看,儒家的這件至寶便是青墩遺址出土的刻紋鹿角。

青墩遺址位於江蘇省海安縣,它的發現在當年曾經引起轟動,因為它的出世,一舉證明了在五千年前的江淮地區,有著獨立的原始文明,同時將這一地區的文明史向前推進了3000年。與此同時,青墩遺址中出土了一件重要文物刻紋鹿角,它是迄今為止最早刻有卦畫的實物,這被認為是甲骨文的源頭,也是儒家起源的一種標誌,因其獨特的價值,稱其為儒家至寶毫不為過。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由先秦時期的黃老思想結合鬼神崇拜觀念發展而成,距今已經有1800多年的歷史。在道教文化中,公認的祖師便是老子,這位先秦時期的聖人,由於年代久遠,史料稀少,史學界一直對他是否為《老子》的作者存在疑問,而一件至寶的出現,卻揭開了這一困擾史學界無數年的疑案。

1993年,考古學家在湖北荊門郭店村楚墓之中,發現了一批珍貴的竹簡,它們大多是失傳已久的先秦典籍,其中抄寫有《老子》一文的竹簡尤為珍貴。經考古專家研究後,發現它便是最原始的道家著作《老子》,保留著這本道家經典成書前的原貌,這些竹簡被譽為是「改變中國思想史的典籍」,說它是道家至寶,實在是當之無愧。

佛教是外來的宗教,其傳入時間在東漢明帝時期,比道教在中國的活動時期晚了幾百年,卻以其特有的「普度眾生」的教義,在古代的中國受到許多窮苦百姓的歡迎,後來又受到了統治者的推崇,由此傳承千年。在佛教信眾眼中,高僧火化後形成的舍利子,極為珍貴,而作為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的佛指舍利便可以成為佛教的至寶。

幸運的是,我國便保存有一顆釋迦牟尼佛指舍利。它在1987年發現於陝西法門寺,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唯一一顆釋迦牟尼真身舍利,因此被尊為佛家聖物,當年發現後,成為世界佛教界的一件盛事,許多信眾慕名而來,盛況空前,足見其珍貴程度。

當然了,關於儒釋道三教至寶的說法,學術界都沒有具體的定論,這只是從目前出土的文物之中,選擇了三件代表性的寶物。那麼,在你們看來,中國的哪些出土文物,可以入選呢?

相關焦點

  • 2018首屆世界儒釋道文化春節聯歡晚會策劃草案
    2018夏曆七九二七年戊戌年第一屆世界儒釋道文化春晚 三教薈聚一堂,各展信仰光輝與禮樂莊嚴。全國各大電視網絡新聞媒體匯聚一堂,融電視電臺報紙雜誌網絡現場外景等多種媒體宣傳渠道,這將成為世界中華文化的焦點,億萬觀眾的全面展示,這是一個傳承民族文化的最偉大平臺。這裡蘊含著一個七千九百年世界第一大民族最深厚的本民族信仰文化歷史與禮儀服飾,全面展示中華禮樂。
  • 儒釋道中只有佛法把六道輪迴、十二因緣、跳出輪迴及成佛講清楚
    儒釋道中只有佛法把六道輪迴、十二因緣、跳出輪迴及成佛講清楚省庵大師:《儒》此方正教在儒宗,但盡今形後世空。仁義躬行雖切實,死生才話卻朦朧。好尋歸路思安養,莫認郵亭作故宮。淨土原從忠孝得,金臺上品奏元功。
  • 從《清平樂》看宋仁宗,儒釋道並行環境下的善與偽
    而其在《崇道賦》甚至說「但觀三教,惟道至尊。」在其父親宋真宗的影響下,三教並存平穩發展在宋仁宗時期得到了更為快速的發展。以儒為主,佛道並行是宋仁宗時期文化的最大特色。而在這一時期的人文,更是深受三教融合的影響,呈現出繁榮的文化景象。
  • 故宮博物院珍貴文物眾多,為何沒能擠進世界四大博物館之列?
    世界上有一種遺留千年的美,它們歷經了無數的風霜雪雨、輾轉流離,終於以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的身姿舞動在世人的眼前,它就是文物。世界上有四大博物館,他們將各種文化背景下,人類創造出的精美藝術品,收藏、保管在其中。它們分別是:英國大英博物館,法國羅浮宮,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俄羅斯冬宮。
  • 大英博物館:全靠掠奪,十大珍品3件源自中國,英國文物僅1件
    中國是世界上歷史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唯一能夠讓文明延續幾千年的的國家,悠久的歷史創造了無數了奇珍異寶,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導致我國大量的文物流失海外,有些文物的流出是正常的文化交流,比如在唐朝,周邊的國家慕名中華文化,紛紛派遣唐使前來學習,這些遣唐使在回去的時候帶走了一些中國的物品
  • 洪荒流中出現三件證道至寶,有一件是盤古開天闢地的神器!
    看過洪荒流小說的讀者都知道,在裡面有數不勝數的神仙,也有各種各樣的神器,然而最厲害的神器應該就是先天聖人的證道至寶了。在洪荒流中有三個法力無邊的神器,它們都是先天聖人的證道至寶,這三件法寶分別是開天神斧、東皇鍾和創世青蓮,其中開天神斧可是盤古大神的創造天地的神器。
  • 古籍發現「寶藏」後,老外盜走100萬件文物,聲稱砸了也不還中國
    上世紀時期 Mike Hatcher在一本世界航海古籍之中發現了一艘名叫「泰星號」的清朝商船,這艘船是清朝少有的巨型三桅遠洋中國帆船,據說這艘船正從中國領土駛向歐洲國家的途中發生了意外,船上各種珍貴的文物隨著船一起沉入到海底,成為海洋的一部分。而沉船的這一幕正巧被歐洲的商船發現然後記錄在日記中,這本日記就是 Mike Hatcher所看的航海古籍。
  • 史上逆天的三件文物:青銅太陽輪、黃金劍、陶鷹鼎
    這裡介紹目前公認的最逆天的三件文物。第一件:青銅太陽輪,猛地一看,這些文物還以為是誰家的汽車方向盤掉了,很有趣的一件文物。它出土於三星堆遺址,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其形狀如車輪,現存三星堆博物館,在三星堆青銅太陽輪一直是文物瑰寶的重中之重。也是最神秘的文物之一。
  • 成都武侯祠:讓珍貴文物過好年
    在闔家團聚過大年的時節,四川成都武侯祠還有一群人堅守崗位,他們肩負重大使命,對館內76通碑刻和4件鐵質一級文物進行全天候監測,適時對文物保護情況進行評估。  成都武侯祠是中國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廟和最負盛名的諸葛亮、劉備及蜀漢英雄紀念地,也是全國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蹟博物館。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評選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 這四大外國的國寶級文物,被珍藏在中國,你可能一件都沒聽說過!
    悠悠華夏五千載,無數老祖宗的智慧結晶代代流傳,但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大量文物在近代流失到國外,成為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平時見多了關於國外博物館裡中國文物的介紹,今天不談這個,來說說中國收藏了哪些外國的國寶級文物。
  • 中國國家博物館除鎮館之寶與珍貴文物之外還有一份珍貴藏品-契約
    中國國家博物館位於北京市天安門廣場東側,成立於1912年,曾用名「國立歷史博物館」「北京歷史博物館」「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2003年正式更名為「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建築面積20多萬平方米,是世界上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
  • 中國4件國寶級文物,如今被「永久禁止出境」,件件都是中國瑰寶
    中國4件國寶級文物,如今被「永久禁止出境」,件件都是中國瑰寶前些日子央視辦了一套講述國家寶藏的欄目,深受大眾的喜愛。其實文物這種東西從古至今一直備受關注,生活中大家都樂意去了解一些珍貴文物及其背後的故事,在我們國家多如繁星的文物中有那麼四件比較特殊,它們屬於一批永遠不能出境的群體,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寶藏,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感受下這四件國寶的魅力。第一件國寶名叫「獸首瑪瑙杯」,這是一件唐代的遺物。
  • 中華德智書院:五千年文明,儒釋道易醫為何逐漸沒落,讓人痛心疾首
    儒釋道易醫,乃我中華之國粹,但如今之社會,仿佛棄古之精華,全盤接受西方之思想,雖壯我中華之力量,但終喪我中華之魂魄, 然歷史之選擇,我亦無力辯解之,只有在這泱泱大談,無可作用。痛心疾首,哀哉哀哉!今日小編之介紹,只因看中國之國學,竟有現實之學院,讓我心中所願,盡收而來,未有為之打廣告,只為中華古文化之宣傳。
  • 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寶文物134件,5A景點,這3件文物禁止出國展覽
    看看裡面的景雲銅鐘,大夏石馬,還有開成石經,石臺孝經,還有昭陵六駿,以及多寶塔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等等。到碑林就是為了看寶,首先看的就是《石臺孝經》碑,一般不聽導遊講解,自己不做功課,可能是不明所以的。《石臺孝經》是唐玄宗李隆基作序,註解並書,太子李亨篆額,被譽為迎客第一碑,國之瑰寶,是當之無愧的國寶級文物。唐玄宗為什麼刻《石臺孝經》碑?
  • 堪薩斯城是美國腹地,卻陰差陽錯成了8000件中國文物的「家」
    「如果你想看中國古代最精美的古董,你不要去中國看,要去美國看」。這句話極為諷刺卻也極為真實。中國的文物經歷了近代屈辱的歷史,精美的文物大部分被外國的侵略者搶走,一部分的文物卻被外國人以各種利誘的方式帶走。
  • 麟趾金、青銅燈……大量珍貴文物首次展出
    麟趾金、青銅燈……大量珍貴文物首次展出 澎湃新聞 2020-09-23 09:56 來源:澎湃新聞
  • 流失英國25年,68件中國文物「回家」!
    流失英國25年,68件中國文物「回家」!部分此次歸還文物。國家文物局供圖68件文物橫跨春秋戰國至清代含唐宋元明珍貴文物記者了解到,68件文物中,暫定二級文物3組13件、三級文物30件、一般文物25件,質地包括瓷器、陶器、石器、銅器等,時間跨度從春秋戰國到清代,地域分布江西、安徽、福建、河南、陝西、河北、貴州等。
  • 這件文物乃是國寶中的國寶,禁止出國展覽,發現者獲五雙手套獎勵
    而接下來所要說的這件文物:鸛魚石斧圖彩陶缸,更是算得上「國寶中的國寶」,卻也多虧了一位河南的伯樂,才得以在數千年之後,得以重見天日,發生了什麼呢?1979年春節正月初八,河南汝州紙坊鄉紙南村的村民李建安起了個大早,前往集市趕集,正是在集市上,李建安聽到老鄉說,隔壁紙北村的農民,在自家的蘋果地發現了不少陶片,這可引發了李建安的興趣。
  • 「摸金校尉」盯上戰國古墓,70餘件珍貴文物流向黑市
    2015年底,不甘心上一次的失敗,該團夥改由張某出資,索某、趙某陽、夏某傑、張某超、孫某等人備好作案工具,在第一次盜掘的基礎上先後兩次又對武王墩古墓葬進行盜掘,其間因「技術大佬」夏某震的加入,該團夥最終從墓葬中盜得青銅編鐘、青銅老虎、方形銅構件等大量珍貴文物,經文物部門鑑定,多為一級文物、二級文物。
  • 老司城博物館新增3件國家一級文物
    老司城博物館新增3件國家一級文物  為研究老司城遺址及土司文化提供直接證物  華聲在線5月30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王洪)記者今天從湘西永順老司城博物館獲悉,經過我省文物鑑定專家組鑑定定級,該館明嘉靖十年鐵鐘、「皇明誥封昭毅將軍升授雲南右布政使北江彭公墓志銘」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