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擁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的先祖們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也留下了許多珍貴無比的文物。近百年來,隨著近代考古學的興起,中國的考古活動成果豐碩,出土的許多文物都是價值無法估量的國寶,諸如北京人頭蓋骨、曾侯乙編鐘和后母戊鼎等等,都是令人驚嘆的文明瑰寶,無數人為之嘆為觀止。
而數千年的文明發展中,中國文化顯示出了極大的包容性,儒釋道三教共同傳承便是明證。他們以其各具特色的思想充實和影響著中國文化。也正因為此,不少與三教相關的文物也接連出世。那麼,在我國的眾多珍貴文物中,有沒有代表儒釋道的至寶出現呢?在我看來,以下三件足以入選。
先從儒家至寶談起。儒家原來只是先秦百家之一,與先秦諸子思想交相輝映,卻遠沒有後來那麼輝煌。自從漢武帝重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便成為此後兩千年封建王朝的正統思想。關於儒家的起源,說法不一,其中有一種觀點認為,儒家由原始社會中的祭祀者和術士發展而來,儒家的宗師孔子就曾說:「吾與史、巫同塗而殊歸也。」由此來看,儒家的這件至寶便是青墩遺址出土的刻紋鹿角。
青墩遺址位於江蘇省海安縣,它的發現在當年曾經引起轟動,因為它的出世,一舉證明了在五千年前的江淮地區,有著獨立的原始文明,同時將這一地區的文明史向前推進了3000年。與此同時,青墩遺址中出土了一件重要文物刻紋鹿角,它是迄今為止最早刻有卦畫的實物,這被認為是甲骨文的源頭,也是儒家起源的一種標誌,因其獨特的價值,稱其為儒家至寶毫不為過。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由先秦時期的黃老思想結合鬼神崇拜觀念發展而成,距今已經有1800多年的歷史。在道教文化中,公認的祖師便是老子,這位先秦時期的聖人,由於年代久遠,史料稀少,史學界一直對他是否為《老子》的作者存在疑問,而一件至寶的出現,卻揭開了這一困擾史學界無數年的疑案。
1993年,考古學家在湖北荊門郭店村楚墓之中,發現了一批珍貴的竹簡,它們大多是失傳已久的先秦典籍,其中抄寫有《老子》一文的竹簡尤為珍貴。經考古專家研究後,發現它便是最原始的道家著作《老子》,保留著這本道家經典成書前的原貌,這些竹簡被譽為是「改變中國思想史的典籍」,說它是道家至寶,實在是當之無愧。
佛教是外來的宗教,其傳入時間在東漢明帝時期,比道教在中國的活動時期晚了幾百年,卻以其特有的「普度眾生」的教義,在古代的中國受到許多窮苦百姓的歡迎,後來又受到了統治者的推崇,由此傳承千年。在佛教信眾眼中,高僧火化後形成的舍利子,極為珍貴,而作為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的佛指舍利便可以成為佛教的至寶。
幸運的是,我國便保存有一顆釋迦牟尼佛指舍利。它在1987年發現於陝西法門寺,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唯一一顆釋迦牟尼真身舍利,因此被尊為佛家聖物,當年發現後,成為世界佛教界的一件盛事,許多信眾慕名而來,盛況空前,足見其珍貴程度。
當然了,關於儒釋道三教至寶的說法,學術界都沒有具體的定論,這只是從目前出土的文物之中,選擇了三件代表性的寶物。那麼,在你們看來,中國的哪些出土文物,可以入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