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QQ到微信
微信用戶已超過10億,騰訊是當之無愧的社交霸主,跟其他網際網路公司不同,騰訊憑藉社交軟體的優勢,根本不缺流量;所有的網際網路公司都是媒體公司,依靠實體經濟的廣告維持生活,流量是永恆的主題,如此說來,騰訊是吃喝不愁,小日子過得相當滋潤。
2010年,360的周鴻禕和騰訊的馬化騰拉開了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史上最精彩的一幕,前者差點被「查水錶」,最終「跑路」香港,卻一戰成名,江湖人稱「紅衣大炮」;後者依靠當地部門,最終鎖定勝局,卻為人詬病,江湖人稱「深圳南山必勝客」。
經此一役,老馬悟了,騰訊開始改變。2010年也是國內網際網路發展的轉折點,開始由傳統的手機網際網路時代跨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以前只是將電腦軟體和網站「搬運」到手機上,而移動網際網路則以智慧型手機為主體。2011年,騰訊為擺脫QQ繁雜的包袱,推出微信。
舊病復發
QQ作為一款等級森嚴的社交軟體,如同封建社會一般,這不符合社交的平等原則;各種「鑽石會員」,總有一款可以收割用戶;QQ功能過於複雜,用戶偏向年輕化群體。微信則大為不同,十分簡單,甚至是簡陋,卻能將各個年齡層的用戶一網打盡。
微信是完全免費的,不存在各種花裡胡哨的內置收費功能,微信面前,人人平等;然而,最近微信推出了一項內置收費功能,可以說是舊病復發,波及2億微信用戶,釋放了一個不好的信號,一時間人人自危,似乎等級森嚴的封建王朝將要復闢。
據了解,2020年12月9日,微信正式推出了一項收費服務:面向視頻號微信用戶開通紅包封面定製功能,即完成視頻號認證的微信用戶可以定製紅包「皮膚」,定製費用1元1個,封建王朝正式復闢。
目前,視頻號微信用戶已超過2億,即2億的微信用戶將被波及,不禁讓人想到一句名言,不妨將其改寫為:「當微信向個人創作者推出收費功能時,我保持沉默,因為我不是微信創作者……後來,當微信要向我收費時,已經沒有人能為我作聲了!」
騰訊的商業基因
微信伸手要錢,早在意料之中,個人看來,這次面向2億個人創作者推出收費功能,不過是牛刀小試,向外界釋放信號,如果保持沉默,那麼大規模收費是指日可待的;日本、韓國、中國臺灣最有名的社交軟體叫做Line,幾乎和微信一樣,可是連表情圖片都要收費。
其實,一家公司舊病復發並開始收費,往往與其商業基因有關,那麼騰訊的商業基因是什麼?2010年之後的騰訊並沒有改變,只不過手段更為隱秘,顯性基因變成了隱性基因,騰訊的基因是擅長模仿、渠道控制,它是運動員,也是裁判,甚至是體育場都是它開的。
當年,不用QQ能用什麼呢?現在,不用微信又能用什麼呢?如果說微信會變成Line,或者是變成等級森嚴的QQ,那是一點都不奇怪。
總結
總之,微信已經伸手要錢了,波及2億視頻號微信用戶,弄出一個微信紅包「皮膚」,接下來呢?一家公司的商業基因是很難被改變的,如同生物體的基因一樣,在技術層面和道德層面都不允許被改變。
騰訊的商業基因,20多年來,用戶心知肚明,2010年的「3Q大戰」讓騰訊更為低調;既然商業基因不可改變,唯有利用基因的優勢,避免基因帶來的缺陷;伸手要錢可以,別把微信變成QQ,再次背上繁雜的包袱。對此,您有何看法?歡迎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