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軟醫療IPO:核心產品CT量價齊跌 2019年淨利腰斬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訊 近期,東軟醫療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東軟醫療」)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公司擬採用第一套上市標準,即「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 10 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1 億元」。

公司擬募集9.65億元用於新一代超高端CT整機與核心部件研發項目、高場磁共振整機與核心部件研發項目、新一代高性能超聲產品與部件研發項目、營銷網絡、品牌與培訓體系建設項目。

公司2019年業績大幅下滑,淨利潤腰斬,主要由於,一方面,公司核心產品CT系列單價、銷售量齊跌,多款產品銷售額有所下滑,致使公司營收同比微降,另一方面,公司資產處置收益、政府補助大幅減少所致,事實上,近三年來,政府補助佔同期淨利潤比值均過半。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近兩年來現金流持續淨流出,主要系公司高額的應收和存貨形成的資金佔用所致。

核心產品CT量價齊跌 保有量佔比國產第一

公司主要從事大型醫學診療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及相關解決方案與服務,目前,公司擁有數位化醫學診療設備、設備服務與培訓、MDaaS解決方案、體外診斷設備及試劑等四大業務線,2019年,四大業務營收佔比分別為65.65%、25.43%、4.49%、4.43%。

在數位化醫學診療設備領域,公司的盈利主要來自 CT、MRI、DSA、GXR、US、PET/CT、RT 產品的銷售,此外,公司以OEM的方式為第三方公司提供部分數位化醫學診療設備及其零部件,取得收入。

近三年來,公司營收主要來源於CT設備,2017年-2019年,CT設備的營收佔比分別高達48.04%、51.88%、43.24%。公司目前擁有9種型號的CT產品,包括16層、64層、128層、256層、512層、車載CT、方艙CT等系列產品。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報告,2019年,CT市場總銷售量達到3825臺。預計到2024年,中國CT設備整體銷量將達到6168臺;2019年,中國CT市場總規模達116億元,佔據中國醫療影像設備整體市場規模的14.2%,其中,256層及以上、64/128層、16層CT市場規模分別為47億元、36億元、33億元。預計到2024年,中國CT設備市場規模將增長至172億元人民幣。

2019年中國CT設備主要廠家保有量市場中,GE、西門子、飛利浦三大跨國公司分別以30.0%、23.5%、12.8%的保有量佔比佔據超六成的市場,而東軟醫療以2573臺CT設備保有量、10.4%的保有量佔比位列國產品牌第一,且公司在中國市場的CT銷售額連續三年位居國產品牌第一名。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公司核心產品CT系列單價、銷售量齊跌,多款產品銷售額有所下滑。CT系列單價、銷售量、銷售額分別為156.47萬元/臺、527臺、8.25億元,分別同比減少15.49%、1.50%、9.28%。與此同時,其他主要產品MRI、GXR、US系列產品銷售額分別同比減少16.10%、5.29%、9.42%。

公司或通過降價搶佔更多市場份額,但目前國內市場仍主要由GE、飛利浦、西門子等跨國企業佔據優勢地位,公司面臨著來自國內外的競爭。如果公司未來無法及時進行足夠的資源投入或無法快速應對市場競爭狀況的變化,或者有更具實力的競爭對手進入公司所在市場,則公司的競爭優勢可能被削弱,進而影響現有市場份額及盈利能力。

來源:招股說明書

2019年淨利腰斬 政府補助佔淨利比過半

2017年-2019年,公司營收分別為14.45億元、19.26億元、19.25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5170.31萬元、1.70億元、8827.75萬元,扣非淨利潤分別為1167.67萬元、8276.06萬元、3512.86萬元。2019年,公司業績整體有所下滑,歸母淨利潤、扣非淨利潤分別同比下滑47.99%、57.55%,公司稱,主要系毛利率下降、期間費用上升綜合所致。

近三年來,公司毛利率分別為41.55%、41.27%、39.82%,逐年減少,其中,CT系列產品毛利率分別為45.24%、40.99%和 38.44%,主要原因系①肯亞項目由於訂單配置高,且受場地限制等因素將場地和安裝在當地外包,項目總成本較高,毛利率偏低,導致2018年和2019年的毛利率均有所下降;②公司CT產品銷售結構2019年發生較大變化:高毛利產品64/128 層CT的2019年度銷量為130臺,較2018年度減少63臺,主要是由於公司的256層及以上CT產品於2019年下半年上市,部分客戶由於等待該產品而暫停了對 64/128 層 CT的購置,且已銷售的部分 256 層及以上 CT 由於尚未驗收而未能確認收入,導致 2019年度低毛利CT產品銷量佔比高。

事實上,財報顯示,2019年淨利潤大幅減少主要系資產處置收益、其他收益分別減少5745.02萬元、3400.95萬元,2018年公司以智慧財產權作價7500萬對瀋陽先進醫療設備技術孵化中心有限公司投資,投資比例30%,該筆交易實現無形資產處置收益5250萬元;其他收益減少主要系2019年政府補助的減少。

2017年-2019年,公司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含軟體產品增值稅即徵即退)金額分別為7727.65 萬元、8071.42萬元和4670.47萬元,佔當期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113.48%、40.76%和50.88%,公司如果未來不再持續獲得政府補助,將對公司業績形成較大影響。

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非經常性損益分別為4002.64萬元、8698.52萬元和5314.89萬元,佔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的比例分別為 77.42%、51.24%和 60.21%,非經常性損益對公司業績的影響較大。

現金流持續大失血 應收、存貨資金佔用較高

現金流層面,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2019年,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額分別為10.70億元、-1.25億元、-3.81億元,公司2019年現金流持續大失血,其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同比大減94.64%至2157.46萬元。

通過經營活動間接法得知,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減少主要由於,存貨增長導致的資金佔用1.22億元,經營性應收項目的增長導致的資金佔用635.55萬元。

2017年-2019年末,公司應收款項(含應收帳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和長期應收款)帳面價值分別為10.38億元、11.63億元和13.41億元,佔各期末資產總額的比例分別為22.20%、22.95%和 25.05%,金額及佔比均較高。公司稱,大型醫療設備存在單項產品價格較高、客戶結算周期較長的特點,且公司部分客戶選擇分期付款的支付方式,因此,公司應收款項餘額較大。(Kodak/文)

相關焦點

  • 「國產CT一哥」東軟醫療闖關科創板,「後浪」衝擊下淨利遭腰斬
    2017年-2019年,東軟醫療的營收分別為14.45億元、19.26億元、19.25億元,2019年營收穩中有降;淨利潤分別為0.52億元、1.69億元、0.83億元,2019年淨利下滑過半。此次,東軟醫療IPO擬募資9.65億元,主要用於研發核心產品、技術及部件(8.15億元)和建設營銷網絡、品牌與培訓體系(1.5億元)。不過,這家被媒體評論為「已做好崛起準備」的高端醫療設備公司,近些年業績卻顯露疲態,不僅CT銷量一路走低,淨利潤也遭到腰斬。
  • 連續虧損的東軟集團分拆子公司「奔赴」科創板:東軟醫療,救主孤臣?
    三、研發投入大大型醫學診療設備行業屬技術密集型行業,能否掌握核心技術成為贏得市場份額的前提和關鍵。2017年~2019年,東軟醫療的研發投入持續增加,金額分別為3.58億元、4.01億元、4.08億元。
  • 勁敵環伺、淨利腰斬,攔不住「搞機」的東軟
    1994年,在以計算機技術解決核心系統難題後,東軟醫療的前身研發了第一臺國產CT的原型機。隨後在1997年,該機器正式通過國家藥監局的上市審批。 作為破局者,東軟醫療一時風頭無兩。
  • 國產CT龍頭東軟醫療衝刺科創板
    近日,東軟醫療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公司以CT產品起步,擁有20餘年的CT技術積累,在CT領域創造了多個「中國自主品牌第一」。公司此次擬募資9.65億元,用於核心產品、技術及部件研發項目以及營銷網絡、品牌與培訓體系建設項目。
  • 「國產CT元老」東軟醫療:高端醫療設備進階之路成功幾何?
    到 2024 年,我國CT設備人均保有量預計將增長至 30臺/百萬人,年複合增長率約 10%。 國內市場未來可期,而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也是東軟醫療自創立之初就制定的發展戰略。2000年,東軟醫療出口第一臺CT,至 2019 年,其主要產品已銷往美國、俄羅斯、義大利、巴西、肯亞等全球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
  • 超捷股份IPO:主銷產品量價齊跌 曾因質量瑕疵遭79.47萬索賠
    原標題:超捷股份IPO:主銷產品量價齊跌 曾因質量瑕疵遭79.47萬索賠   12月17日,超捷緊固系統(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超捷股份」)首發上會。
  • 量價齊跌是什麼意思 量價齊跌說明了什麼?
    股票的量價關係是股票入門基礎知識,新手炒股往往忽視了對這個常見指標的分析。因為量價分析理論是股票分析技術理論中最為基礎的一種,其他技術分析手段或多或少都跟成交量有關,或者乾脆就是在其基礎上衍生而出的,所以掌握好量價關係理論對於投資者會有很大的幫助。我們今天就對這個指標中比較特殊的狀況比如說量價齊跌來作個分析,看它代表了什麼信息。
  • 國產CT老牌廠商東軟醫療衝擊科創板 「前浪」與「後浪」角逐醫療影像
    其於1997年率先研發出第一臺國產CT一舉打開局面,時至今日其CT銷售額依然位列國內市場第一。 但財報數據下東軟醫療的2019年卻過得並不很「理想」。當年,其營收19.25億元,較2018年19.26億元的營收幾乎「原地踏步」,產品毛利率卻從2018年的41.27%下降至39.82%。
  • 東軟醫療衝刺科創板,國產CT廠商謀局高端醫療設備和AI落地
    衝刺科創板招股書顯示,東軟醫療此次擬募集使用資金總額9.65億元,所募集資金的78.65%用於核心產品、技術部件的創新研發;剩餘部分則是用於營銷網絡、品牌與培訓體系的建設,包括海外營銷網絡建設作為老牌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東軟醫療曾於1997年自主研發中國首臺全身CT機,打破了國際壟斷。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2019年,東軟醫療CT在國內市場份額佔比10.4%,僅次於GPS(GE醫療、飛利浦和西門子醫療),是國內企業中佔有率最高的企業。
  • 馬龍國華2019年歸母淨利1264萬元 擬分紅978萬元
    (原標題:馬龍國華2019年歸母淨利1264萬元 擬分紅978萬元)3月19日,馬龍國華(831655)披露2019年年報。
  • 2019年CT銷量排名及主力產品擂臺!
    1、GEGE醫療以33.15%的市場份額獨佔鰲頭,GE的CT產線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非常多,而2019年最令人驚嘆的一款,當屬有「CT二次發明」的APEX CT。2、西門子西門子醫療2019年CT產品線市場份額21.86%,並在2019年發布了128層單源82cm大孔徑CT——SOMATOM X.cite,該機型搭載了首次亮相的myExam Companion系統,其核心是將複雜的臨床決策轉化為用戶定義的20餘種臨床決策樹,這些決策樹可以在檢查室的控制臺和置於CT上的可移動的平板電腦上操作,並且他們之間的信息是可以共享的
  • 東軟集團:2019年年度股東大會文件
    報告期內,公司還發布了東軟智能出行產品,一機四屏智能座艙正式量產;發布了基於中臺戰略的 Newsroom 融媒體平臺;SaCa EchoTrust區塊鏈應用平臺產品已在訂單及合同管理、慈善、保險、溯源、智能醫療、存證等領域開展實踐。
  • 東軟醫療遇上雙十二:車間就是直播間,百萬CT網上賣
    東軟醫療雙十二直播帶貨現場全面創新,成就價值2020年的疫情「黑天鵝」,深刻改變了整個醫療行業的發展方式東軟集團董事長兼CEO、東軟醫療董事長劉積仁博士在直播致辭中說:「時代在變化,直播正全面進入各個行業。通過這場活動,希望大家能更好地了解東軟醫療的產品和技術。直播帶的不只是貨,更是民族企業的情懷、精神和實力。
  • 東軟連續十年蟬聯中國醫療IT解決方案市場份額第一
    近日,全球領先的IT諮詢公司IDC首次發布《中國醫院核心管理系統市場份額,2019:升級核心系統支撐醫療數位化轉型》報告,報告顯示,東軟位列2019年中國醫院核心管理系統市場份額排名第一。同時,該報告還發布了中國醫療IT解決方案市場份額排名,東軟連續第10年蟬聯該市場份額第一位,繼續領跑中國醫療行業信息化建設。
  • 德展健康核心產品量價受挫淨利跌四成 擬超21億收購金城醫藥25%...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2016年「借殼」天山紡織上市的德展健康,在重組置入標的嘉林藥業完成三年業績承諾後,嘉林藥業今年上半年業績變臉,帶動德展健康營收淨利下降超40%。「4+7藥品集中採購」政策的正式施行,導致佔公司營收95%以上的核心產品「阿樂」量價受挫,是造成公司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此情況下,德展健康今年以來頻頻通過其他途徑尋求出路。
  • 東軟醫療遇上雙十二:車間就是直播間,百萬CT網上賣_快訊_宏觀_經濟...
    大型醫療設備營銷正式邁入新時代。12月12日19:30,東軟醫療「CEO直播帶貨首秀」在瀋陽工廠準時開啟。東軟集團董事長兼CEO、東軟醫療董事長劉積仁博士,東軟醫療CEO武少傑先生,知名主持人心悅女士等聯袂走進直播間,在2個小時裡,吸引了全網超過20萬人次觀看,線上銷售成績喜人。此次優惠活動將一直持續到本月19日。
  • 量價齊跌!桃子的煩惱…
    但受疫情影響,不少種桃大戶、合作社表示,今年桃子的行情遭遇量價齊跌,難賣! 1 桃子「賣難」,到底有多難?2017年,楊店鎮組織該鎮11家種桃大戶組建成立湖北桃花塬種養殖合作社聯社。目前,聯社共種植桃樹3000多畝,今年鮮桃產量約900噸。 去年,是楊店桃子十多年不遇的好行情,臨罷園還能賣到一斤2元多錢。採摘也很火熱,很多桃園一到周末就忙不過來。聯社秘書長劉冬明說:「每個周末,王楊線一帶車子都走不動,各大桃園旁邊停滿了來採摘的旅遊車、自駕車等。」
  • 堅持發展民營企業——東軟醫療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企業就是——東軟集團,而東軟醫療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是東軟集團大健康生態系統裡的核心業務版塊。東軟醫療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總部位於遼寧瀋陽,公司定位於以影像設備為基礎的臨床診斷和治療全面解決方案提供商。截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產品已累計銷往110餘個國家和地區(包含90個「一帶一路」合作國家),歷史發機量達39000餘臺。
  • 智慧型手機庫存居高不下 明年手機面板或面臨「量價齊跌」風險
    儘管智慧型手機整體市場低迷,但終端手機為了搶佔華為退出海外市場份額,開始紛紛加大備貨,致使Q3手機面板出貨量創近兩年「新高」,產品價格也止跌回穩。業內人士向集微網直言,目前終端廠商智慧型手機庫存維持高位,若明年Q1庫存消耗不順利,手機面板將面臨著量價齊跌的風險。
  • 正面剛通用、西門子的國產CT一哥,能值多少錢?-虎嗅網
    這正是東軟醫療崛起的機會。1994年,在以計算機技術解決核心系統難題後,東軟醫療的前身研發了第一臺國產CT的原型機。隨後在1997年,該機器正式通過國家藥監局的上市審批。 作為破局者,東軟醫療一時風頭無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