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杏林孫氏

2020-12-18 騰訊網

杏林孫氏聚集地最密集的地方是在文登、榮成等地,這裡地理條件優越,得天獨厚,非常適合居住。

北齊天統四年(568年),析牟平、觀陽地置文登縣,因文登山而得名,屬光州長廣郡。今為文登區,隸屬於山東省威海市,位於山東膠東半島東部。文登孫姓來源較多,孫姓在文登2007年底統計31190人,為第5姓。

榮成市為山東省威海市下轄縣級市,地處山東膠東半島最東端,三面環海,海岸線長500公裡,是大陸距離韓國最近的地方。

生活在榮成偉德山南杏林溝一帶的孫氏族人,稱為杏林孫氏。

杏林孫氏始祖:孫山

遷徙:威海杏林孫氏是膠東較大一支孫氏,系三國孫權大帝後裔,同為福山孫氏八兄弟後代,屬樂安孫氏的分支。修於元代的杏林孫氏族譜序中有這樣記載:「不夜黃溝諸孫氏原系統宗」(譜藏文登圖書館)。八兄弟族譜記載:公元1402年孫廣遷居不夜村。福山孫氏(屬樂安孫氏今廣饒縣)八兄弟的族譜有這樣的記載:三世祖孫廣從八甲遷入不夜。而《杏林孫氏族譜》說杏林孫氏與不夜孫氏原系同宗。

杏林祖山公,為五十四世祖孫成之子,南宋年間成公抗金任紅巾軍總領。元末始祖孫山避亂由即墨石臼夼來到榮成偉德山南的杏林溝一帶(就是現在的俚島鎮杏北臺、杏南臺、燕泊、杏陳家、杏小橋、小泊、草島寨等村)避亂移居,在此地生根發芽,此後枝繁葉茂,子孫繁衍,人丁興旺,自成一族。此後又逐漸發展到文登市區及高村鎮的孫家埠、湯泊楊、虎山、脈田、邢家,澤庫鎮的前島、尹家等村。苘山鎮的楊家臥龍、裴家埠,大水泊鎮的嶺上孫家、陳家埠,汪疃鎮的西黃埠,文登營鎮的張皮,侯家鎮的吳家灘、二馬,米山鎮。榮成的蔭子夼,成山一村及埠柳鎮的蘭格莊,威海市區鯨園及環翠區草廟子鎮打鐵村、洪水嵐、興山,羊亭鎮的埠前、西山口,溫泉鎮等,煙臺市牟平區,高密市,滕州市及省內外,關東,人丁興旺發達,涉及到的有近百個村莊。

杏林孫氏字輩:應、傳、啟、佑、顯、謨、克、守、先、業、祖、元、興、兆、蘭、亭、麟、瑞、欽、受、華、國、洪、恩。

小插曲:杏林孫氏始遷祖孫山是否名落孫山的孫山?因同名同姓不同時期,但時期相近,有待商榷。名落孫山是宋朝吳人,其言曰:『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眾所周知。

當代為杏林孫氏尋根事業貢獻最大的,最值得尊敬的人,當屬杏林孫氏二十五世孫嶺顯宗親,為了家族的公益事業,獻出自己畢生大部分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其精神感人至深,精神可嘉,值得讚揚,為膠東孫氏源流提供了不少資料,傳遞正能量。

為了杏林孫氏族譜,孫領顯宗親利用耕作之餘的農閒時間,不辭辛苦,自己騎著三輪摩託車,帶著乾糧手燈,披星戴月,走村串戶,不計報酬,走遍了家鄉的幾十個村子。在續修小組的努力奔波下,現在僅剩下文城市內的原文山下、西門裡、南菜園、孫家臺、孫家窩籠幾個孫氏聚居的地方,因搬遷難以尋找。另外在東海邊裡島鎮境內的幾個村子,因距離較遠,且孫領顯宗親年事已高,心有餘力不足等諸多原因,也難以實現。為此誠望廣大杏林孫氏宗親,利用一點工餘時間、農閒時間把您的支派順序用信件或者電話的方式告訴孫領顯宗親,以便妥善完整地將您的上下三四代人記入族譜,以免以後因遺漏而遺憾,孫領顯宗親的通信地址是: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高村鎮孫家埠村孫領顯收。

有些人對孫領顯宗親的勞動成果,美其名曰指點,其實只會叫喊,只會評價孫領顯宗親總結出來的家譜怎樣怎樣,如何如何,指指點點地、動動嘴皮子而已,卻沒見到有車有錢喜歡指點的人,到鄉下去一個村子接著一個村子走,去詢問。孫領顯宗親的女兒表示,對於家譜這東西,又愛又恨。愛只為尊重父親,尊重父親的選擇,這是父親畢生的心願。恨是因為不喜歡古稀之年的老父親,為續修家譜到處勞累奔波!因為他的無私奉獻,也沒落到一聲好,更有甚者說,吃飽撐的。

現如今,部分傳統文化在慢慢地消失怡盡,在乎家譜的人也越來越少!我們應該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保護傳統文化,將其發揚光大,後輩才有希望。

寫到這裡,真誠地懇請,看到這個內容的兄弟姐妹,可以幫幫忙!不能讓這樣的一位老宗親不在的那天,還留有遺憾!贈人玫瑰,手留餘香!每個人都有愛好,每個人來到世間都肩負使命,為家族辛勞是一種精神,一種愛好,任何一個人不能剝奪另一個人的愛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信仰是好好生活下去的最好理由,她是人生的燈塔。

家譜文化就需要這樣的人,這樣的杏林孫氏精神,才能更好的發展。電視劇《闖關東》播出後,不少東北、內蒙古等地的孫姓後裔來文登孫家埠村尋根問祖。遼寧本溪市懷仁縣退休教師孫成芳一行專程來到孫家埠村,高興地找到了先祖的名諱。現住內蒙古赤峰阿魯科爾沁旗的孫國章老先生也曾多次聯繫尋根問祖事宜。《樂安孫氏通譜》主編孫以欣先生也撰文論定從威海遷於內蒙古赤峰支派孫氏為樂安孫氏。

杏林孫氏後人遍布於全國各地,據統計,有大量杏林孫氏外遷到關外,杏林孫氏族譜最後一次續修字輩在清朝末期編續,距今已經是近百年前。由於闖關東的時間不同,部分字輩不同。

宗親尋根問祖,關注我,了解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姓氏聚集地:嶧陽牛山孫氏
    嶧陽牛山孫氏明初由山西曲沃遷至嶧縣牛山,初始務農。二世貴祖;三世圯祖均善置產業,泗祖卒時,已經比較富裕。嶧陽牛山孫氏宗族是棗莊市乃至蘇、魯、豫、皖臨界區域較大的族群之一,其始祖於明永樂初(1403年至1416年間)由山西平陽府(現臨汾市)遷居山東嶧縣牛山南麓姜家營,(現棗莊市薛城區周營鎮牛山村),因敦厚誠實、勤奮樸素被姜太公看中,將其長女許配泗祖。至今已逾600年,藩衍24世,族眾48萬餘人。
  • 孫氏溯源:山東省孫氏部分支派遷徙彙編
    12、杏林孫氏 始祖:孫山 遷徙:威海杏林孫氏是膠東較大一支孫氏,系三國孫權大帝後裔,同為福山孫氏八兄弟後代,修於元代的杏林孫氏族譜序中有這樣記載杏林祖山公,為五十四世祖孫成之子,南宋年間成公抗金任紅巾軍總領。杏林祖孫山公由於避亂移居東海,子孫繁衍,自成一族。後裔主要分布榮城市裡島鎮,文登市高村鎮陽家埠,煙臺市牟平區、高密市、滕州市及省內外關東等地。
  • 孫氏聚集地:萊陽
    今天聊一下山東的萊陽孫氏的各區域分布情況,為尋根問祖之路做鋪墊,萊陽分布著多個孫氏支脈。北門裡孫氏,大體包括現在的河洛、穴坊鎮西富山、柏林莊鎮臺子等村落,被敬為「山神老把頭」的孫良和孫墨佛之子、北派山水畫家、國畫大師孫天牧也是富山孫氏這支系。
  • 棠下鎮良溪古村姓氏源流展開展!
    棠下鎮良溪古村姓氏源流展開展!良溪古村姓氏源流展也許能讓你找到答案~↓↓↓近日,良溪古村姓氏源流展在棠下鎮良溪村羅氏大宗祠開展,市民遊客可免費進場參觀。據介紹,展覽展示了羅貴率97戶36姓南遷的故事,並介紹36姓源流、南遷分布、家風家訓和代表人物。
  • 【修譜說】族譜中的姓氏源流應該怎麼寫?大多數人忽略了這一點!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來源與變遷,中國人的姓氏源流大多很古老,假如沒有古書和舊譜的記載,後人就很難考究的很清楚。認清自己的姓氏來源,每套《家譜》都詳細介紹了自己姓氏源流,這樣才能世世代代承繼,也能將族系根緣流傳千百年。
  • 臺灣張廖簡姓氏源流論壇在臺中苗慄縣舉行
    12月15日,臺灣張廖簡姓氏源流論壇在臺中苗慄縣舉行。
  • 孫氏聚集地:山東臨清市
    臨清市孫氏聚集地分布比較密集,以下內容是統計臨清市區域內部分的孫氏聚集地。大辛莊村,位於大辛莊鎮駐地。全村有孫、敬、馬等共45個姓氏,其中孫姓氏人口最多。孫氏祖籍山西洪洞縣,始祖孫尚德於明洪武初年遷居山東臨清城南古城今近古村。至3世孫春於永樂年間遷至大辛莊村定居,已傳15世,有1160餘人,分為4支。二支第11世孫鑑昌遷居天津。
  • 孫氏聚集地:新野縣
    新野縣部分孫氏分布如下:新野王集孫廟孫氏,始祖原名孫紹坦,從明朝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移於河南新野,與新野磙子埠口孫氏同屬宗脈,家族中流傳「天賜福祿壽,喜樂道德言;仁義禮智信,全家保平安!」新野孫氏一支,洪武二年〔1369年〕從山西洪桐大槐樹遷至河南新野,始祖至八代失考,九代祖孫詩,由十七世祖重修族譜,依次為詩,思、燦,志、夢、殿、文、清、悅、應…我爺為汝子輩,父為業子輩,我為炳子輩。
  • 中華孫氏各支起源,孫家人你可知?
    這樣,武仲便以其祖父惠孫的「孫」字為姓氏,是謂孫乙、孫武仲、衛國孫氏便如此從姬姓分離出來。姬姓可謂中華民族中最為古老的姓氏之一,古史傳說中的華夏部族,以兩大部落首領皇帝和炎帝而著稱。皇帝便是姬姓,號軒轅氏,因居住於姬水旁,而後得了姬姓,是為皇帝氏族。炎帝為姜姓,號神農氏,因居住於姜水旁,而得了姜姓,是為炎帝氏族。
  • 百家姓王、李、張人口前三,姓氏的歷史源流有什麼故事?
    為了說清楚這個事,先給大伙兒說說這個姓氏是怎麼來的,這個王、李、張三大姓它的源流有密切關係。所以這是姓氏的一個源流,這個源流就決定了為什麼王、李、張能成為大姓,什麼原因,首先一個先說王為什麼成為大姓呢,它是因為氏出多元,什麼叫氏出多元呢,就是這個分支下來特別多姓王的,你看歷史上相傳,據說這個黃帝的後代有姓王的,商朝那比幹的後人有姓王的,其他什麼堯舜禹什麼後人,都有姓王的,就是最開始,黃帝有不少孩子,其中有的孩子呢,不能繼承王位,到這個地方來,但大伙兒都說
  • 中華孫氏輩分一覽表(最新版)
    孫姓,中華姓氏之一,東吳國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據史書記載,主要源自姬姓、媯姓、羋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與陳胡公,春秋時期衛國的孫乙與齊國的孫書為得姓始祖。孫乙是姬姓孫氏的得姓始祖,孫書是媯姓孫氏的得姓始祖。
  • 孫氏家族簡介
    孫姓, 中華姓氏之一, 東吳國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據史書記載,主要源自姬 姓、
  • 百家姓:長孫氏 姓氏文化
    基本介紹長孫[長孫,讀音作zhǎng sūn(ㄓㄤˇㄙㄨㄣ),古音讀作jūn sūn(ㄐㄩㄣㄙㄨㄣ)]姓氏源流長孫(Zhǎng sūn 長孫)姓源出有:源流一源於拓跋氏,出自北魏王朝皇室南部大人沙莫雄,屬於漢化改姓為氏。長孫複姓源出為鮮卑民族拓跋氏,為北魏獻文帝第三兄拓跋·嵩之後。
  • 姓氏探源:從未衰落的孫姓
    三、孫姓起源孫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據史書記載,主要源自姬姓、媯姓、羋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與陳胡公,春秋時期衛國的孫乙與齊國的孫書為得姓始祖。孫乙是姬姓孫氏的得姓始祖,孫書是媯姓孫氏的得姓始祖。(孫乙紀念館)((孫武的祖父就是孫書))1、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後代。
  • 丁崗孫氏祠堂尋訪記
    2020年1月4日,鎮江文旅網城市山林組織30多位文史愛好者,前往丁崗觀音街孫氏祠堂進行了人文尋訪活動。宗祠是凝聚家族血緣和感情的紐帶,一座座宗祠書寫著各個姓氏的歷史淵源,讓人感受到他們變遷、發展的軌跡。
  • 孫氏家族五大名將:一位令曹丕顏面無存,一位在華容道重創關羽
    漢末三國時期,孫氏能夠建立東吳帝國,除了前來依附和投奔的文武群臣的輔佐外,本族宗親在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據不完全統計,在孫氏立國的過程中,共有五十九名宗室子弟進入東吳集團,其中著名的武將有五人。點擊下面連結按鈕,輸入自己的姓氏★姓氏起源查詢  |  ★尋找家族宗親★家族字輩查詢
  • 全國孫氏字輩匯總!孫家人收藏擴散
    孫姓,中華姓氏之一,東吳國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據史書記載,主要源自姬姓、媯姓、羋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與陳胡公,春秋時期衛國的孫乙與齊國的孫書為得姓始祖。孫乙是姬姓孫氏的得姓始祖,孫書是媯姓孫氏的得姓始祖。
  • 第一期姓氏圖騰揭秘,快來Get一下你的姓氏圖騰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第一:周氏圖騰首先第一個圖騰是周氏圖騰,周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五,這個姓氏以漢族人口為主,來源於姬姓,諸如臺灣土著族、布朗族、彝族等眾多少數民族同樣有也有此姓氏。圖片來源於網絡第二:吳氏圖騰第二個是吳氏圖騰,現如今吳氏人口同樣直線上升,足足兩千四百多萬人,是中國第十大姓氏,在南方人中所佔比例較高
  • 孫氏太極拳行拳要義簡介
    因為孫氏太極拳的理論及其技理技法與陳楊武吳等其他太極拳的理論及其技理技法並不同流,與之不屬於同一個源流體系,如果在練習孫氏太極拳時,將陳楊武吳等其他太極拳的理論及其技理技法與孫氏太極拳的理論及其技理技法不加分辨的混為一談,那麼練出來的孫氏太極拳必然南轅北撤,無法進入孫氏太極拳之正軌。有人可能會問:你這種提法,有事實依據嗎?怎麼以前沒有人這麼講過?
  • 舜帝後裔10大代表姓氏,有你的嗎?
    而姓氏則連接著每個家庭成員,表明一個家庭的血緣關係。 在中華姓氏中,其實有許多姓氏是同根同源的,其血緣先祖同為舜帝。 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國總人口13.7億人,其中舜裔總人口約為2億人,約佔總人口的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