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子日: 「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譯文
宰予白天睡覺。孔子說: 「腐朽了的木頭不能雕刻,糞土一樣的牆壁不能再粉刷了。對於宰予這樣的人還責備他有什麼用呢?」孔子又說: 「起初我對人,聽他怎麼說,我就相信他會怎麼做;現在我對人,聽他說的話,還要考察他的行為。是宰予讓我改變了這個態度。
宰予,腦子靈活,不受現有規矩束縛,是孔子弟子中唯一一個,敢於對孔子主張提出不同意見的人,也是被孔子批評最多的人。宰予身上有西方大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影子,但總是被孔子無情的打壓和嘲諷。
多元主義防止道德正常之人,做出不道德言行的良方。多聽不同意見,也是防止思想走極端的良方。
人是被感情控制的動物,孔子在自己的觀點受到質疑時,並沒有思考是否是自己的觀點有待改進,而是本能地採取了固守自己的思想疆域的方法,以老師的身份(也就是父子關係的延伸,我是老師,你得聽我的)壓制宰予。對宰予這種不同聲音的打壓,加上漢代董仲舒「獨尊儒術」的政治主張的推廣,造就了民族的」羊性「性格。
同樣是愛問,愛思考,西方的蘇格拉底成了大哲學家,東方宰予成了朽木、爛泥。
對和自己主張不一致的人,直接一棒子打死,這是典型的二元論,非黑即白。和我主張一樣的就全是好的,比如第歐根尼式的顏回;和我主張不一樣的就全是壞的,比如被罵做朽木、爛泥的宰予。
孔子在宰予白天睡覺的這件事上學到的是什麼呢?聽其言不可信,還要觀其行。這點沒有錯,對我們現在人來說這是常識,但這畢竟是向外找原因,內因呢,是否自己太武斷,是否自己的觀點有待改進?是不是自己所持的觀念太陳舊了?
沒有!對不同意見排斥,無任反思,僅固執地得出:宰予你的行為不符合我的標準,你就是個朽木、爛泥,居然被你矇騙了。以後我得多留個心眼。
對於普通人來說,當你認為是別人錯了的時候,也要反思下,是不是自己哪裡不對。換位思考,同理心是不可或缺的。
附名家註解
朱熹註:「宰予能言而行不逮,故孔子自言於予之事而改此失,亦以重警之也。「
張居正註:「孔子此言,所以深警宰予,使之惕然而悔悟也。夫師弟子之間,朝夕相與,其為人賢否易見,而孔子猶謂以言取人,失之宰予。蓋人之難知如此,況人君之於臣下,尊卑之分懸殊,接見之時甚少,欲盡知其心術之微,得其行事之實,豈不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