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單兵裝備配發,穿上帥氣又實用!

2020-12-23 軍路

作者軍路君 資料|央視軍事 國防和軍事 中國軍視網等

12月9日,央視軍事發布了一條消息披露,我軍駐海拔5000米以上的西藏阿里邊境新疆軍區某師一線官兵開始在日常生活訓練使用一種「科幻裝備」——單兵外骨骼。

兩個月前,央視國防軍事頻道也刊播視頻新聞稱,解放軍單兵外骨骼全面試用,主要介紹的是戰場救護新裝備——衛生員單兵外骨骼。

消息稱,作為我軍戰場救護新裝備,衛生員單兵外骨骼有三大功能:

背背包、背傷員、增加護甲。另外,衛生員單兵外骨骼無需電源,設計巧妙,給衛生員減輕負重的同時,還能夠提高衛生員的戰場生存能力。

在9日的央視軍事報導中,穿著單兵外骨骼的新疆軍區某師戰士表示,「背負20公斤左右……穿上這件衣服(單兵外骨骼)後,對膝蓋和腰有防護的作用,背囊的重量都撐在這個架子上,不會下到人身上。」

單兵外骨骼,在一些科幻電影中很常見,這也難怪央視會用「科技裝備」一詞來形容。不過,在一些發達國家,對單兵外骨骼的研製都是非常重視的。

比如美軍裝配了人體負重外骨骼、戰術突擊輕甲等,其中單兵外骨骼可讓士兵在負重超過100公斤的情況下,能適應各種較複雜的地形,平均速度達到每小時4.8公裡,據稱已經運用於後勤部隊。

2009年10月,俄羅斯國防部開始研發「勇士-21」外骨骼機械作戰服,該系統包括金屬腿及相應動力設備,可承擔步兵大約95%的貨物負荷,並與士兵人體完全結合,能保障士兵在平面或斜面上行走。

我國同樣在數年前就已經在研發單兵外骨骼系統,早在2013年,原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博士後工作站研發的國產單兵外骨骼系統就在媒體報導中亮相,該系統是根據昆蟲外骨骼的仿生學原理研製而成的,官兵穿上後可減輕承重達50%上

在2015年,由兵器集團202所研製的國產單兵外骨骼亮相首屆軍博會,官兵穿上該系統可背負35公斤、搬運50公斤重物,平地步速達到4.5公裡/小時,續航裡程達到20公裡,可進行地面走、跑、匍匐等較複雜的動作。

今年8月份,解放軍陸軍組織一次較大規模的衛勤集訓上,單兵外骨骼再次亮相。據稱該單兵外骨骼研發方為重慶某科技公司,裝備總重量小於6公斤,快速穿戴僅需2分鐘,而解脫中需要30秒。

穿上單兵外骨骼後,人體最大承受可達70公斤,在行走時將減輕人體肩部30%的承重力,而在站立時肩部減重達到50%,膝關節最大助力10Nm,能在鋪裝、越野路面上靈活地進行走、跑、蹲、爬等戰術動作。

在迎來全面換發新式星空迷彩軍服之際,單兵外骨骼裝備也從衛勤部隊全面試用,並向邊境一線部隊後勤人員配發,可見我國新型單兵外骨骼系統正逐漸走向成熟,以後越來越多的戰士將成為現實中的「鋼鐵戰士」。

對此,你期待配發這款單兵外骨骼嗎?

相關焦點

  • 簡陋卻實用!「麻袋」和裹腳布風格獨特,「乞丐」版單兵裝具?
    而在新的戰鬥環境下,士兵們需要的不再是那些厚重盔甲和刀劍,而是更加輕便實用的軍服和裝具。從那時起,各國都以輕便實用,個性鮮明裝具為特徵,在軍服和單兵裝具上進行改革。到了二戰時期,各國的軍服裝具都有著各自獨特的設計風格。
  • 世界上最奢侈的單兵裝備,在美國特種兵身上,一身裝備價值百萬
    一般來說,軍隊裡不同的兵種會配有不一樣的槍,每個兵種的單兵裝備也大多不一樣,槍只是一部分,其中他們還擁有其他裝備,例如防彈衣,頭盔等裝備,可以說非常齊全,那麼現在的技術那麼先進,應用在戰爭中的武器威力也是相當大,為了能夠在戰場上活得更長久,會在單兵其他裝備上下功夫,例如服裝上面,一般都會朝著防彈方面發展,這樣一套裝備下來非常昂貴。
  • 中國特種兵形象變遷:單兵裝備越來越好,數位化成重點
    解放軍現代意義上的特種兵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誕生,最初稱為是特種大隊。當時我們的單兵裝備還不是很好,即便特種兵也與普通步兵的形象差別不大,但是可以較為優先地列裝和使用新型槍械,以及配發夜視儀等單兵裝備,而這些照片也成為當時解放軍精英部隊的宣傳硬照。
  • 高原一線再現高科技,單兵防護系統配發到位,決不讓英雄受傷害
    據央視網最新消息,全新單兵防護系統於近日全部配發到了堅守在我國高原一線的士兵手上。這套用現代製造工藝開發出的最新成果,不僅提升了部隊人員的防護功能和即時戰鬥力,更彰顯出「科技強軍」的國防建設理念,使得「決不讓英雄受傷害」落實到了實處。
  • 第71集團軍特戰旅年終考核,單兵裝備搶眼
    (觀察者網訊)在國慶閱兵中亮相的星空迷彩和新一代單兵作戰系統正不斷配發給各個部隊。 11月25日的央視7套「國防軍事早報」節目聚焦了71集團軍某特戰旅的年終考核,在節目中,該特戰旅換裝了星空迷彩和下一代單兵作戰裝備。
  • 從「五花大綁」到軍用級「微信群」,解放軍單兵裝備都經歷了什麼
    那麼,這個黃色臉盆有什麼作用呢,他們的背囊裡到底裝了什麼物資,從「五花大綁」到軍用級「微信群」,解放軍的單兵裝備到底經歷了什麼?我們先來看「打背包」,這是解放軍的老傳統,行軍拉練時,為了能在露宿時不被低溫困擾,就需要帶上大衣和被子。物資匱乏的年代,解放軍不可能裝備戶外背包,也不可能裝備輕便、體積小的羽絨睡袋,怎麼把這些物資都帶上,就成了一門學問。
  • 世界上最奢侈的單兵裝備,美國特種兵一身裝備價值百萬
    隨著科技的發展,各個國家對於武器裝備的製造也越來越精良。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及美國,美國作為如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在軍事方面也是一枝獨秀,這其中最大的因素還是他們的武器裝備很是先進。要論士兵個人素質的話,我相信,解放軍不會比任何國家的士兵差。
  • 放棄以前顯目的海洋色,解放軍已配發新迷彩服,率先亮相海外基地
    解放軍配發新迷彩服率先亮相海外基地新式迷彩服有別於以往的作戰迷彩服,式樣、色彩、攜型裝具都有了明顯變化,更適合作戰需要。在2019年大閱兵時正式亮相,目前正在分批按計劃的裝備軍隊。星空迷彩是由許多彩色小點組成的,與數字迷彩相比,更加精細,變化和分布更加複雜,這樣就比數字迷彩更加模糊,偽裝效果更好,特別是在中遠距離。近距離和遠距離的偽裝效果不同,距離越近,偽裝效果越豐富。
  • 大柴旦行委公安局警務保障室為魚卡 檢查站配發警用裝備
    為切實加強警務保障,做好民輔警裝備的申領及配發工作,保障民輔警正常的工作之需,5月13日,大柴旦行委公安局樓門口舉行了警用裝備配發
  • 單兵骨骼開始裝備,負重20公裡,高原山區輕鬆行走!
    單兵骨骼開始裝備,負重20公裡,高原山區輕鬆行走! 在電影《明日邊緣》中,比爾-凱奇少校為了對抗入侵地球的外星生物,穿著比自己重幾十倍的重型機甲。雖然目前人類的工業技術無法製造出這樣的機甲,但是一些簡單的機甲類裝備還是可以製造出來的,比如單兵骨架。目前,有工業實力的國家都在研究單兵骨架,這種骨架雖然遠不如電影中的人造機甲先進,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士兵的行動速度、負重能力和在山地等崎嶇地形中的行動能力,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對單兵骨架的研究已經有十幾年了,那麼我們在這個領域的進展如何呢?
  • 西藏邊防戰士穿單兵外骨骼送貨
    (觀察者網訊)@央視軍事 12月9日發布消息稱,海拔5000米,西藏阿里,山高坡陡,邊防戰士送物資有了新利器——單兵外骨骼。它可以幫助戰士背起一個成年人體重的物資,還能有效避免腰部和腿部損傷。使用外骨骼的戰士稱,在背上20公斤左右物資情況下,重量全部在外骨骼上,不會下到人身上。
  • 我軍單兵外骨骼已裝備多個型號,印方士兵你怕了嗎?
    而對於普通士兵來說,未來單兵作戰系統,特別是單兵外骨骼裝備,是其中的重要一環。本來我軍十分積極於換裝新式重型裝備,對單兵裝備換裝卻不那麼積極,但是,總有一些人要來惹我們(比如印方),結果促使了我軍單兵裝備的快速研發和升級。單兵外骨骼裝備,就是其中的一種。12月11號,兵器工業集團208所發布消息稱,該所研製的單兵外骨骼裝備,已裝備我軍高原山地部隊。
  • 20式被裝、19式軍品,配發了!
    說到「過冬」,無非就是衣食住行,首先是「穿的怎樣」。關於「穿」,近日有最新消息——我軍為高原邊防官兵量身定製一批防寒被裝!天漸寒冷,讓邊關戰友吃上熱食、吃飽,才能吃出戰鬥力,而這一切,都是為了打勝仗!說到「住」,還得提一下「新一代高原營房」——10月1日,西藏阿里某邊防團官兵,正式從臨時營區搬入新營地。實現常駐營地化,官兵輪流在邊境執勤再回營地備勤,將最大程度保證戰鬥力。
  • 高原邊防官兵配發一體化防寒被裝,防風又保暖
    現在條件好了公路前伸,直升機、無人機等也可以及時支援,不過對於單兵來說最重要的防寒才是核心。 畢竟再好的裝備也得有人去用,首先得保證官兵能吃上熱食、穿上暖衣、睡上好覺,這樣戰鬥力才能爆棚。熱食解決得很好,前段時間關於高原區域進行無人機投食補給相當高效,在無人機開路下戰士們都能吃上熱騰騰飯食。
  • 解放軍裝備單兵外骨骼,女兵力大無窮,背著男兵跑不費吹灰之力
    與此前更多用於測試和驗證階段的試做產品不同,根據報導,這款外骨骼的使用已經成為了該部戰地醫療演練的環節,說明它已經開始正式裝備部隊了,這也很可能是全世界第一款真正裝的實用化外骨骼系統。穿上外骨骼的女兵可以輕鬆背起男兵按照報導中的描述,原本不善於負重的女衛生員,在穿戴該型外骨骼裝備後,能夠輕鬆地背負140斤重的傷員快速轉移至後方,如果加上衛生員必備的單兵裝備,那意味著這套外骨骼也80公斤以上的載重能力,目前雖然僅僅展示了其運送傷員的能力,然而強大的負重能力讓它絕不僅僅可以用於進行後勤支援,還有著巨大的作戰改進潛力
  • 一穿就帥氣!MOLLE系統加持的戰術褲帥氣還靈活
    小編平時下場和日常工作攜帶EDC裝備時常會遇傳統戰術褲的裝載問題
  • 我軍又出重磅單兵裝備,打造鋼鐵俠戰士:兩人搬起160斤武器箱
    從近一段時間的新聞報導中我們可以看出,我軍一些後勤和衛勤部隊已經開始試用先進單兵外骨骼,例如前不久公開的救護兵無動力被動式外骨骼。這種外骨骼雖然沒有助力功能,卻能將士兵背部和腰部負重通過機械結構傳遞到地面,在大幅提高救護兵負重能力的同時降低身體疲勞。
  • 八路軍穿布鞋,國軍穿草鞋:最終勝負,已在士兵腳上決定
    因此,中國士兵的雙腳裝備又迅速倒退回農業時代的水平。除了少數闊綽的大軍閥(比如奉系軍閥)還能配發與清末新軍時期質量相等的軍靴外,各地大部分基層官兵只能自己就地取材打制草鞋,稍有條件的軍隊也只能勉強給士兵配發手工縫製的布鞋。
  • 大棉衣也有黑科技,我軍配發新式保暖裝備,印軍卻在「回收」舊靴
    據《解放軍報》發布消息,近日我軍邊防部隊列裝配發了新型邊防巡邏被裝,主要包括防寒頭套、吸溼快幹內衣褲、輕便防寒保暖作訓大衣、防眩光眼鏡、防寒外手套、防螞蟥迷彩皮膚衣以及多功能保溫水壺等共計15個品種,通過品種搭配
  • 英國1066年——2014年士兵單兵裝備演變史
    1066年,黑斯廷斯戰役期間英格蘭單兵裝備,不過由於英格蘭在戰爭期間沒有騎兵和弓箭手,主要靠盾牌和長柄戰斧的英格蘭軍隊被諾曼騎兵打敗1244年耶路撒冷圍城戰期間的英格蘭騎士裝備1415年阿金庫爾戰役期間英格蘭士兵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