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軍路君 資料|央視軍事 國防和軍事 中國軍視網等
12月9日,央視軍事發布了一條消息披露,我軍駐海拔5000米以上的西藏阿里邊境新疆軍區某師一線官兵開始在日常生活訓練使用一種「科幻裝備」——單兵外骨骼。
兩個月前,央視國防軍事頻道也刊播視頻新聞稱,解放軍單兵外骨骼全面試用,主要介紹的是戰場救護新裝備——衛生員單兵外骨骼。
消息稱,作為我軍戰場救護新裝備,衛生員單兵外骨骼有三大功能:
背背包、背傷員、增加護甲。另外,衛生員單兵外骨骼無需電源,設計巧妙,給衛生員減輕負重的同時,還能夠提高衛生員的戰場生存能力。
在9日的央視軍事報導中,穿著單兵外骨骼的新疆軍區某師戰士表示,「背負20公斤左右……穿上這件衣服(單兵外骨骼)後,對膝蓋和腰有防護的作用,背囊的重量都撐在這個架子上,不會下到人身上。」
單兵外骨骼,在一些科幻電影中很常見,這也難怪央視會用「科技裝備」一詞來形容。不過,在一些發達國家,對單兵外骨骼的研製都是非常重視的。
比如美軍裝配了人體負重外骨骼、戰術突擊輕甲等,其中單兵外骨骼可讓士兵在負重超過100公斤的情況下,能適應各種較複雜的地形,平均速度達到每小時4.8公裡,據稱已經運用於後勤部隊。
2009年10月,俄羅斯國防部開始研發「勇士-21」外骨骼機械作戰服,該系統包括金屬腿及相應動力設備,可承擔步兵大約95%的貨物負荷,並與士兵人體完全結合,能保障士兵在平面或斜面上行走。
我國同樣在數年前就已經在研發單兵外骨骼系統,早在2013年,原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博士後工作站研發的國產單兵外骨骼系統就在媒體報導中亮相,該系統是根據昆蟲外骨骼的仿生學原理研製而成的,官兵穿上後可減輕承重達50%上。
在2015年,由兵器集團202所研製的國產單兵外骨骼亮相首屆軍博會,官兵穿上該系統可背負35公斤、搬運50公斤重物,平地步速達到4.5公裡/小時,續航裡程達到20公裡,可進行地面走、跑、匍匐等較複雜的動作。
今年8月份,解放軍陸軍組織一次較大規模的衛勤集訓上,單兵外骨骼再次亮相。據稱該單兵外骨骼研發方為重慶某科技公司,裝備總重量小於6公斤,快速穿戴僅需2分鐘,而解脫中需要30秒。
穿上單兵外骨骼後,人體最大承受可達70公斤,在行走時將減輕人體肩部30%的承重力,而在站立時肩部減重達到50%,膝關節最大助力10Nm,能在鋪裝、越野路面上靈活地進行走、跑、蹲、爬等戰術動作。
在迎來全面換發新式星空迷彩軍服之際,單兵外骨骼裝備也從衛勤部隊全面試用,並向邊境一線部隊後勤人員配發,可見我國新型單兵外骨骼系統正逐漸走向成熟,以後越來越多的戰士將成為現實中的「鋼鐵戰士」。
對此,你期待配發這款單兵外骨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