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k·傑米辛|科幻|雨果·根斯巴克|約翰·坎貝爾|科幻小說|...

2020-12-22 騰訊網

iWeekly

一年一度的雨果獎再次公布,當人們專注於各大獎項花落誰家時,本屆頒獎典禮的主持人喬治·R·R·馬丁(George R.R Martin)卻遭受非議。馬丁因此被稱作「最糟糕的主持」,一系列舉動令人不適,甚至搶走了獲獎者的風頭。

2020年雨果獎獎項公布

據悉,雨果獎由「世界科幻協會」(World Science Fiction Society)頒發,自1953年起在每年8月舉行的世界科幻大會(World SF Convention)上公布獲獎名單,獎項名稱來源於「科幻雜誌之父」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rnsback),是全球級別最高的科幻作品獎項之一,面向全球科幻作家。2015年,中國作家劉慈欣的科幻巨著《三體》就曾獲得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

今年,獲得「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的作品是新人作家阿卡迪·馬丁(Arkady Martine)的小說處女作《名為帝國的回憶》(A Memory Called Empire)。小說講述了一位新任星際大使到自己被派駐的城市赴任,卻發現前任大使死於非命,為了探究他死亡的真相,新任大使捲入了帝國的內部政治鬥爭。阿卡迪·馬丁是美國歷史學家和城市規劃師,專攻中世紀拜佔庭帝國歷史,在小說的背景設定中,她也參考借鑑了拜佔庭帝國的擴張史。馬丁在發表獲獎感言時提到,憑藉處女作獲得雨果獎是種特殊的榮譽,「這是來自科幻小說界的一種熱情歡迎,一份入駐邀請,一個好客姿態」。

獲得最佳中長篇小說的作品是《輸掉時空戰爭的方法》(This Is How You Lose the Time War),由阿馬爾·艾爾·莫塔爾(Amal El-Mohtar)與馬克斯·格萊斯頓(Max Gladstone)合著,作為星雲獎、雨果獎的雙料得主,兩位作家以書信體裁講述了一個穿越時空的間諜故事。

著名科幻小說作家N·K·傑米辛(N.K. Jemisin)此次憑藉作品《緊急皮膚》(Emergency Skin)獲得了雨果獎最佳短中篇小說。她曾在2017—2019年獲得史無前例的雨果獎最佳長篇三連冠。傑米辛一直關注社會問題,無論是雨果獎三連的《破碎的星球》三部曲,還是本作都影射了美國當下的社會問題。

最佳短篇小說的獲得者是美國作家黃士芬,這是她首次獲得重要科幻獎項。其作品《我最後一個知道》(As the Last I May Know)為架空背景。世界上只有一個國家擁有核武器,但這個國家受教團的制約,總統只有在殺死一個孩子的前提下才能按下核按鈕。故事即從這名捆綁在核按鈕上的教團孩童的視角講述這場勢均力敵的戰爭。

喬治·R·R·馬丁遭受詬病

然而,網絡上關於2020年雨果頒獎禮的很多言論都是負面的,這主要與喬治·R·R·馬丁的主持有關。據悉,受新冠疫情影響,《冰與火之歌》系列作者馬丁通過線上連線主持了今年雨果獎的頒獎典禮。頒獎儀式原本計劃持續兩個小時,但在馬丁提交了他所有的預錄片段後,時間迅速膨脹到三個半小時。他大談特談個人經歷,例如,他說自己曾在去年承諾,一定會完成《冰與火之歌》完結篇,否則就讓書迷把自己「囚禁在懷特島的木屋,凝視湖中的硫酸,直到作品完成」。他的發言顯得喧賓奪主。

不僅如此,馬丁在頒獎禮上多次念錯提名者的姓名,尤其是那些有色人種作家。按照他的說法,「發音從來都不是我的強項」。馬丁辯解稱:「我有時甚至會讀錯我自己筆下角色的名字,看看我之前的採訪就知道了。在頒獎典禮前,我從來沒有得到組委會的任何發音指導。如果我提前得到了這個消息,我一定會盡一切努力把所有的名字都讀對。」

此外,許多觀眾也對馬丁大肆讚揚約翰·坎貝爾(John W. Campbell)的舉動感到不滿。據悉,坎貝爾是美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有「現代科幻小說之父」之稱,曾於1937年至1971年逝世期間出任《驚駭科幻小說》(Analog Science Fiction and Fact)雜誌主編,被視為史上最重要的科幻小說編輯之一。今年,科幻作家吳志麗(Jeannette Ng)憑藉《2019年約翰·W·坎貝爾獎獲獎感言》獲雨果獎最佳相關作品。據了解,吳志麗去年在獲得約翰·W·坎貝爾獎(John W. Campbell Award)最佳新作家的謝辭中表示,自己雖為得獎感到自豪,但同時批評獎項命名者坎貝爾是「法西斯」「帝國主義及殖民主義者」,並斥責他使得科幻小說成為白人及男性領導的領域。據悉,坎貝爾支持種族隔離,曾稱奴隸制為「有效的教育制度」等,他的觀點有違現代價值。坎貝爾獎因此更名為驚奇獎(Astounding Award for Best New Writer)。

當馬丁宣讀到雨果獎最佳短中篇小說獲得者N.K.傑米辛的名字時,他展露出莫名的不屑。據了解,黑人女作家傑米辛連續三屆獲得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桂冠,在科幻小說界享有盛名。然而,馬丁卻對此不屑一顧,寥寥數語帶過傑米辛,反而話鋒一轉,談到一位在9年裡3次獲得該獎的白人男性作家羅伯特·海因萊恩(Robert Heinlein)的成就。對此,網友稱馬丁對女性具有憎噁心理,「性別本質主義者」的身份暴露無遺。

值得一提的是,在頒獎典禮的最後,馬丁敦促觀眾為明年的雨果獎評選登記投票,也為11月份的美國總統選舉認真投票,「看在上帝的份上,讓我們努力奪回這個國家,讓我們選舉一個正派的人入主白宮」。積攢了一肚子怨氣的網友評論道:「這是整場頒獎典禮中,他(馬丁)做的唯一正確的事。」

iWeekly周末畫報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薦書|科幻與科學交相輝映——《交錯的世界》
    正如書中予以高度讚譽的《新奇科幻》主編約翰·坎貝爾所言:「科幻小說中包含了一個以科技為基礎的社會的希望、夢想和恐懼。」對於科幻史來說,《交錯的世界》的另一個有價值之處在於釐清和詳述了紛繁複雜的美國科幻小說出版史。
  • 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艾薩克·阿西莫夫(英語:Isaac 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美國著名科幻小說家、科普作家、文學評論家,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阿西莫夫一生著述近500本,題材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文學藝術等許多領域,與儒勒·凡爾納、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並稱為科幻歷史上的三巨頭,同時還與羅伯特·海因萊因、亞瑟·克拉克並列為科幻小說的三巨頭。同時也是著名的門薩學會會員,並且後來擔任副會長。其作品中以《基地系列》、《銀河帝國三部曲》和《機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譽為「科幻聖經 」。
  • 盤點世界十大科幻小說家,你都認識嗎?
    儒勒·凡爾納儒勒·凡爾納(法語:Jules Gabriel Verne,1828年2月8日-1905年3月24日),19世紀法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及詩人,現代科幻小說的重要開創者之一,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該頭銜也被授予H·G·威爾斯和雨果·根斯巴克)。
  • 世界終於追趕上了科幻小說的腳步丨詹姆斯·岡恩去世
    詹姆斯·岡恩(1923年7月12日—2020年12月23日),美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編輯、學者和評論家。曾任美國科幻作家協會主席和美國科幻小說研究會主席,堪薩斯大學英文系名譽教授,以及堪薩斯大學科幻小說研究中心主管。「科幻之路」系列和《交錯的世界》是其最重要的學術著作。
  • 世界終於追趕上了科幻小說,但科幻小說已不在那裡
    世界終於追趕上了科幻小說的腳步。這句話在2018年顯得更為合適。科幻小說與世界。它們創造了彼此。外部世界對科幻小說的影響顯然更加巨大,但科幻小說對世界的影響卻更有針對性。兩者扯平了。況且,我們生活在一個科幻的世界裡,這一點毫無爭議。
  • 測測你是不是偽科幻迷,17本真正科幻粉要讀的書
    阿西莫夫的「機器人學三大法則」,對於愛好科幻小說的諸君來說,應當屬於久遠的回憶了吧。 卡爾•薩根是美國著名天文學家和物理家家,世界頂級硬科幻作家,創作了許多很有影響力的短中篇科幻小說,《接觸》是他唯一的經典長篇科幻小說
  • 科幻迷的豪華盛宴《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2018)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James Cameron's Story of Science Fiction (2018
  • 科幻與現實的輝映,阿西莫夫《基地三部曲》:一部科幻神作
    1942年,年僅22歲的阿西莫夫,想要寫一篇以銀河帝國衰亡史為題材的短篇小說,他為此徵詢了美國科幻文學的先驅約翰·坎貝爾的意見。 坎貝爾當即否定了這個想法,認為短篇小說容納不了如此廣闊的內容,並建議阿西莫夫借鑑《羅馬帝國衰亡史》,寫一部銀河帝國興亡的歷史小說。
  • 科幻與現實的輝映,《基地三部曲》:阿西莫夫的一部科幻神作
    說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是科幻小說裡的神作,並不誇張。這部小說融歷史、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於一體,以超拔的想像和波瀾壯闊的情節描繪了一幅銀河帝國跨越千年的衰亡與復興畫卷,激發出人們對現實世界的思考及對未來世界的想像。
  • 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10名
    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10名時間:2017-03-02 04:37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10名 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來啦,2017年都有哪些好看的科幻小說呢?
  • 劉慈欣:科幻的原力
    編者按:詹姆斯岡恩堪稱科幻研究泰鬥,他在《交錯的世界——世界科幻圖史》中如數家珍地討論了影響整個科幻小說流派,以及在科幻小說發展道路上發揮作用的作者和代表作品,為不斷變化的科幻小說勾勒出清晰的脈絡。《交錯的世界——世界科幻圖史》中文版日前由世紀文景出版,本文為科幻小說家劉慈欣為中文版所作的序。
  • 淺談科幻小說《你一生的故事》
    這篇小說的作者特德·姜是當代科幻文學界最優秀的作家之一。他並不是一個高產的作家。截至2018年,他只出版了十幾部中短篇小說,卻已經拿到了科幻藝術界的大滿貫,其中包括四次雨果獎、四次星雲獎,相當於科幻界的奧斯卡和金球獎各拿了四次。要知道,屢獲大獎的劉慈欣也只拿過一次雨果獎。
  • 科幻小說都講些什麼?給科幻小白的入門指南
    常看科幻小說的人對於科幻小說該怎麼分類都有自己的認識,雖然有時不能準確地說出這些類別的名稱、涵義,但潛意識裡時時刻刻都在使用這套分類標準:挑選科幻書時、關注科幻作家時、跟人聊天時、下載科幻電影時……無不受自己心中分類的影響。最愛的科幻類別總是第一時間關注,不喜歡的類別基本不予理睬。總而言之,就跟大家看異性時一樣,是不是你的「菜」,第一時間就能知曉。
  • 科幻故事——雙星第二章上
    雙星簡介羅伯特·海因萊因Robert A.Heinlein(1907——1988)「美國現代科幻小說之父」,「科幻三巨頭」之一,7次雨果大獎得主,1974年,獲得科幻界至高榮譽——美國科幻與奇幻作家協會終身成就獎「大師獎」。
  • 那些讓你眼前一亮的科幻小說:科幻,不止宇宙
    這些科幻作品似乎都離不開末日、地球毀滅和宇宙等元素,但是離開了這些,科幻作品就沒有別的主題了嗎?有人說,科幻小說的魅力在於帶領著我們走向那個未知而又神秘的未來,而未來的主旋律,不僅僅只有末日。我們整理了一份關於未來的科幻書單,這裡,或許才是真正的未來世界。
  • 《科幻世界》姚海軍:一百年前的科幻小說竟然寫了這些
    這是對未來的我們的交通工具的一個想像,非常單純,這個小說裡沒有涉及到其他的主題。那像鄭文光先生,因為在1949年之後,鄭文光先生就已經開始寫科幻,是當時非常有影響的一個科幻作家,鄭文光先生寫的一部小說,很有名,是《火星建設者》,這是我們國家最早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科幻作品,獲了1957年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會大獎。
  • 作家星河帶你入門科幻創作,細講科幻文本類型
    主要從事科幻小說和科普作品創作,著有科幻作品《網路遊戲聯軍》《殘缺的磁痕》等數十部,著有科幻電影評述「視覺的衝擊」叢書,主編《中國科幻新生代精品集》、「年度科幻小說」(灕江版)等作品集,已出版和發表作品數百萬字。曾獲「五個一工程」獎、宋慶齡獎、冰心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銀河獎等諸多獎勵。2007年被授予「在科普編創工作方面有突出貢獻的科普作家」稱號。
  • 科幻小說的「主題矛盾」和「陌生化」
    「主題矛盾」——科幻小說情節發展的驅動力所謂「文似看山不喜平」,科幻小說敘事的另外一個特徵就是其「思想實驗」特性,即通過前文中所提到的一個SF縮寫中的一個詞語「Speculative」(推測性)來體現。
  • 【重磅】2017年雨果獎提名名單揭曉,中國代表將集體亮相世界科幻大會
    他在2012年才出道出版小說,曾經兩次獲得坎貝爾新人獎提名,現在又有一個長篇系列獲得雨果獎提名,短短五年有此成績也可以看出這是一位非常勤奮的作者。有意思的是,格萊德斯通還能熟練掌握漢語!他是哥倫比亞大學漢語專業畢業的高材生,曾經在中國安徽農村作外教教過三年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