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讀」禪詩《除去袈裟皆凡人》

2020-12-14 風之文章

《除去袈裟皆凡人》

作者:風斯若

滅盡佛前香爐火,

禪房盡可會女神,

千般法門證因果,

除去袈裟皆凡人。

【譯文】

只要禪念存於心中,不必每日焚香禱告,也不必著相,就算不去參拜,就算在禪房之中與美女聊天嬉戲,也是一樣可以修成正果的。

機緣或許要靠靈光去捕捉,但是因果卻是隨著我們過去所知所做的一切早就定好了的。我們修行修德,所做的一切到最後不過是在證明因果循環,自然輪迴。修行的人,如果不著色相,其實是與一般人沒有差別的,只有懂得了「眾生皆佛」的道理,才會真的修成正果吧。

【注釋】

法門:宗教中常常提到的用語,佛教道教中都有提及,一般來說,指的是修行的方法、途徑。

因果:宗教、特別是佛教文化當中經常談到的基本概念。或許因果的理論也適用於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認識。凡事有因必有果,而果又有可能成為下一次的因。談論因果並非迷信,而是對於事物發展規律的一種客觀認識。重視因果,實際上重視的是對道德的修行。

袈裟:本為修行僧侶所穿的法衣,但又有別於一般的僧服僧袍,袈裟本身具有了「聖賢」的含義,是道有德的高僧身份的表示。

【附錄】

《金剛經 第五品》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

何以故?

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想要讀懂這段《金剛經》,必須知道一個概念:佛有三十二身相,但是這三十二身相都是佛的化身,佛本來的相,就是無相。

因此,在與須菩提的對話當中,佛才會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想要得到修行的真諦,就不應該為眼前所看到的迷惑。看到的、聽到的,其實一切都是源自我們內心的幻象,並非修行所應體會的大道。想要得成正果,必須要能看破這些幻象,不為所困,才能夠達到佛的境界。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禪?禪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要參禪?
    古人說禪,一般喜歡標榜禪的超乎邏輯,超乎理性,這使得禪有一種神秘性,甚至變成了是沒有道理可講,有的變成沉默大師,有的就胡說八道。什麼是禪?從嚴格的語言意義上來講,所謂禪,就是禪那的簡稱,是從梵語引譯而來的,是靜中思慮的意思,一般叫做禪定,一種精神的集中,一種有層次的冥想,他是佛教很重要的也很基本的修行方法。
  • 「詩家名典」胭脂茉莉十四行詩 ‖王立世、半島、冬雁賞讀
    公開出版發行《攤開畫布的人》《這獨一無二的人間》同人合著《現代禪詩流派詩人十二家》等,曾獲第二屆蓮花杯世界華文國學大賽銅獎,渤海風十佳女詩人,中國詩人微刊2018年名譽詩人,詩文集《攤開畫布的人》獲首屆唐剛詩歌獎。代表作:現代禪詩系列,胭脂茉莉十四行詩,《真實的風景》系列等。對漢語十四行詩的突破創新,把古老禪融入現代漢語新詩的探索。胭脂茉莉十四行詩賞讀1.
  • 「賞讀」禪詩《慧劍》
    《慧劍》作者:風斯若萬善萬惡皆有源,昨日種種變今天,情絲可用慧劍斬?一切都源於我們的本心,煩惱情絲皆由心生,如果我們無法做到「無心」,那麼慧劍所斬斷的,終究是身外之物,不是本源,所以,斬斷易,斬完難!或者,如果我們真的可以做到「無心」了,那麼煩惱沒了、情絲沒了,慧劍也沒了……,我們又在哪裡呢?如果「我」不存在,那麼又是誰在修行呢?
  • 不思量,自難忘 | 凌瀟肅「為你讀詩」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作者:[宋]蘇軾為你讀詩:凌瀟肅 | 演員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演員凌瀟肅 ×「為你讀詩」訪談我記得小時候第一次讀到這首詩以後,我痛哭流涕。那時候我還沒有家,沒有自己的妻子。
  • 一日長於百年,擁抱無止無終 | 跨年夜「為你讀詩」
    六·一兒童節,保有孩童之心的你們陪「為你讀詩」一同度過五周歲生日。感動與欣喜之外,我們也在想:來年,要把更好的東西分享給這些可愛的人,不負陪伴。就是這樣的每一天,讓我們走近彼此。一起讀詩賞畫,感知時令物候,漫享散文中的人生暖意;一起追劇,觀影,聽音樂……這許許多多的夜晚,承載著每個人不同的觸動和記憶,也記錄著我們共同的成長。作家李銀河曾說:「在所有的事物當中,我偏愛純粹的東西,純粹的美,純粹的愛。」其實,對我們而言,詩就是這樣純粹的東西。
  • 「青山一道同雲雨」:為什麼日本人這麼會背詩?
    這批日本捐贈的物資中有抗擊疫情最寶貴的防護服,正應了「豈曰無衣」;中日人民攜手抗擊病毒,是謂「與子偕行」。唐代時期的日本名人長屋親王製作了千件袈裟贈給唐朝僧侶,袈裟上繡了這句偈語。中日兩國雖然遠隔重洋,但頭頂同樣的清風明月——這和前面的「青山一道同雲雨」有異曲同工之妙,長屋王發願要結善緣,終於感動了鑑真大師,遠渡重洋赴日本弘揚佛法。有機關報紙批評說「風月同天」的火爆,是「文藝心激動」。
  • 大明寺尋禪:兩個二十出頭的後生,匆匆披上袈裟,朝聖殿走來
    一切皆是禪的況味,悠遠,深邃。就連寺邊的女楨樹,也以佛徒的名義,向我敘說大明寺的前世今生。大明寺,建於後晉天福四年,相傳為一個姓姚的女施主獻宅為寺,取名崇明寺。宋英宗治平二年,祟明寺改名為大明寺……踏著韻短意深的誦經聲,我駐足於大雄寶殿外。
  • 安靜,是一件奢侈品 |「為你讀詩」
    本期內容由「為你讀詩」詩意生活研究院供稿韋應物(737—792),長安(今西安)人。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描寫風景與隱逸生活著稱,後人每以王孟韋柳並稱。▎新欄目「詩意的人」上線
  • 餘生遙遙,慢慢相遇 |「為你讀詩」
    Mikhail Olennikov [俄]「為你讀詩」會員計劃,已正式上線美好生活作者:馬克·斯特蘭德 [美國]為你讀詩:蔡贇 | 運動員而你就在那兒。- 詩歌音樂 -配樂剪輯自音樂家神山純一的作品「暖爐でおとぎ話を聞いた夜」,出自專輯「EVENING BREEZE~『ニュースの森』エンドテーマ集」。
  • 詩賞讀|王昌東賞讀:10人10首
    詩賞讀推薦  2018年10月22日晚   王昌東賞讀:與落幕這位詩人沒有交流,但他這首詩打動了我。從題目「九月九」知道,這是一首懷人詩,祭祀貼。第一句「塵世的懸崖陡峭」就給人一種深峻之感,暗示:生活多艱,寒風撲面,斯人已折。
  • 人生已多風雨,失意時更需縱情 |「為你讀詩」
    野望作者:[唐] 王績為你讀詩:張曉龍 | 演員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若有人以酒相約,無論對方貧富貴賤,皆前往赴約。因嗜酒不理政事,他「屢被勘劾」,加之天下大亂,故而棄官還鄉。《野望》便作於這一時期。詩中所寫,是他隱居之地的山野秋日景色。黃昏時分,群山被夕陽的霞光映照著,盡染秋色的山林,此刻在晚霞中顯得更加璀璨。牧人驅趕著牛群返家,獵人滿載著獵物歸來。生活看上去是這麼簡單而又幸福。
  • 朝暮與年歲並往,與你一起行至天光 |「為你讀詩」
    一天中我鍾愛的時刻作者: 舒丹丹為你讀詩:胡可、沙溢 | 演員朝暮與年歲並往,把愛融於生活的肌理,唯願朝暮皆有你,如夏蟬冬雪,如日月更迭,往復不息。策劃出品:Be My Guest「為你讀詩」智慧財產權法律顧問:金杜律師事務所史玉生律師 鄭績律師法律顧問: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 李亞律師 王維維律師本公眾微信平臺音頻、視頻及活動圖文信息報導系
  • 很久沒聯繫,偶爾會想你 |「為你讀詩」
    想起你的時候作者:海子為你讀詩:劉陸 | 演員 想起你的時候就想起夜半的野百合一支晃搖著節奏的野百合▎明日預告明晚(7月30日)10點,「為你讀詩」「紀念艾米莉·勃朗特誕辰兩百周年」特別節目。策劃出品:Be My Guest「為你讀詩」智慧財產權法律顧問:金杜律師事務所史玉生律師 鄭績律師法律顧問: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 李亞律師 王維維律師本公眾微信平臺音頻、視頻及活動圖文信息報導系
  • ...跨海赴日親身體驗「禪」生活 《禪,無所不在》體現日本一代禪師...
    Yes娛樂5月18日綜合報導 德國、瑞士、日本三國通力合作,體現日本一代禪師澤木興道哲學的電影《禪,無所不在》紀錄德國導演韋納潘索與瑞士女星莎賓娜蒂莫提歐,跨海來到日本兵庫縣遠近馳名的安泰寺,與日本影像工作者茂木綾子合作,展開一場充滿文化與思想撞擊的「參禪」之旅。
  • 【秋季天皇賞】「杏目」與「農神節慶」勢成焦點
    今仗是「杏目」近五個月以來首次上陣。馬會定於10月27日星期日沙田賽馬日舉行期間,從東京競馬場即時轉播秋季天皇賞來港供馬迷欣賞,轉播賽事將於香港時間下午2時40分開跑。李慕華於10月17日及23日均有策騎「杏目」進行操練。
  • 少年,願你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為你讀詩」
    「留言」:說出你「叫板命運」的故事,重溫久違的感動﹀﹀﹀歲末年關,讀到這樣的文字,總有一種振奮人心的力量,它穿透歷史的滄桑,讓你淚流滿面,亦讓你精神抖擻。最近一次聽到慷慨激昂的誦讀,是在國產片《棒!少年》中。
  • 「唐宋禪風今猶在」我的禪學機緣!
    這段期間,一方面忙著履行人生的階段規劃,一方面仍持續著對「人生所為何來?」「死後從何而去?」「現世如何安身立命?」等問題的摸索。最早是對基督教的溫馨感到興趣,自己會去買《聖經》、《荒漠甘泉》等書來看,藉以安慰枯萎的心靈;也接觸過基督教的朋友,並上過教堂做禮拜、唱詩歌;渴望平安喜樂,希冀放下無形的枷鎖,放下心頭千斤勞苦重擔。
  • 「書情畫意」為你讀詩|向笠朗誦《往事—讀納蘭詞》
    「書情畫意」為你讀詩|向笠朗誦《往事 —讀納蘭詞》往事 作者閆曉光 朗誦向笠來自中傳電視臺書情畫意欄目組00:0001:42作者:閆曉光|朗誦者:向笠編輯:馬繼賢往事 — 讀納蘭詞閆曉光想起一段往事不遠,就在清朝
  • 這100首經典禪詩,可書可畫
    傳統古風「讓悠悠古風 吹遍古老的華夏大地」
  • 「琅琅書聲 29」給孩子讀詩丨劉宗霖、劉依霏和媽媽
    《給孩子讀詩》音:劉宗霖、劉依霏和媽媽 「白樺為什麼顫抖,媽媽?」——「它在細聽鳥兒說話。」「鳥兒說些什麼,媽媽?」——「說仙女傍晚把它們好一頓嚇。」《給孩子讀詩》中的100首詩,跨越三千年歷史,來自33個國度100位作家,在這裡,有泰戈爾、聶魯達、魯迅、胡適、李叔同、金子美鈴……推薦給每一位年輕的父母,於清晨或午後,或睡前溫暖的燈光下,靜靜地為孩子讀上一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