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開國名將顧成﹝總譜﹞

2021-02-23 世界顧氏宗親會

歡迎各地宗親支持《世界顧氏總譜》出版工程,請點擊下面連結

《世界顧氏總譜》封面樣式及發行公告

顧成(1330-1414),明代開國宿將,歷太祖、惠帝、成祖三世,功勳彪柄,累官至徵南將軍、鎮遠侯。一生功業,在於促成貴州開衙建省,是顧氏大家族中,第一位官拜統帥之武將。

  生平事跡

  他的生平功勳事跡,見《明史》卷一四四列傳第三十二,《皇明名臣琬琰錄》卷十六楊士奇顧成神道碑等,綜合摘述如次。

  顧成,字景韶,江都﹝今揚州﹞人。少魁岸,膂力絕人,善馬槊,文其身以自異。德配彭氏繼配穆氏、李氏。

太祖渡江,來歸,以勇選為帳前親兵,擎蓋出入。嘗從上出,舟膠於沙,成負舟而行。從攻鎮江,與勇士十人轉鬥入城,被執,十人皆死,成躍起斷縛,僕持刀者,脫歸。導眾攻城,克之,授百戶。大小數十戰,皆有功,進堅城衛指揮僉事。從伐蜀,攻羅江,擒元帥以下二十餘人,進降漢州,蜀平,改成都後衛。洪武六年擒重慶白蓮教主王玄保。

  洪武八年調守貴州,時群蠻叛服不常。成連歲出兵,悉平之。已,從潁川侯傅友德徵雲南,為前鋒,首克普定,留成列柵以守。蠻數萬來攻,成出柵,血戰,蠻敗退。餘敵猶在南城,成縱一俘曰:「吾夜二鼓來殺汝」。夜二鼓,吹角鳴炮,蠻聞悉走,獲器甲無數,進指揮使,諸蠻隸普定者悉平。

  十七年平阿黑、螺螄等十餘寨。明年奏罷普定府,析其地為三州、六長官司,進貴州都指揮同知。有告其受賕及僭用玉器等物者,上以久勞不問。

  二十九年遷右軍都督僉事,佩徵南將軍印,會何福討水西蠻,斬其酋居宗必登。明年,西堡、滄浪諸寨蠻亂,成遣指揮陸秉與其子統,分道討平之。

  成在貴州凡二十餘年,平息諸苗洞寨以百數,僅懲渠魁,撫綏餘眾,恩信大布,蠻人帖服。三十年二月,召還京。

  建文元年為左軍都督,從耿炳文御燕師,戰真定,被執。燕王解其縛曰:「此天以爾授我也」。送北平,輔世子居守。南軍圍城,防禦調度一聽於成。燕王即位,論功封鎮遠侯,食祿千五百石,予世劵,命仍鎮貴州。

  永樂元年上書,請嚴備西北諸邊,及早建東宮,帝褒答之。六年三月召至京,賜金帛遣還。思州宣慰使田琛與思南宣慰使田宗鼎構兵,詔成以兵五萬壓其境,琛等就擒。於是分思州、思南地更置州縣,遂設貴州布政司。其年八月,臺羅苗普亮等作亂,詔成帥二都司三衛兵平息之。

  成性忠謹,涉獵書史。始居北平,多效謀畫,然終不肯將兵,賜兵器亦不受。再鎮貴州,屢平播州、都勻諸叛蠻,威鎮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其被召至京也,命輔太子監國。成頓首言:「太子仁明,廷臣皆賢,輔導之事非愚臣所及,請歸備蠻」。時群小謀奪嫡,太子不自安。成入辭文華殿,因曰:「殿下當竭誠孝敬,孳孳恤民,萬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

        永樂十二年五月二十五日卒於任上,享年八十有五,贈夏國公,諡武毅。德配彭氏封夏國夫人。

  詔由次子勇暨孫興祖等,扶柩歸葬於江都永真鄉笊籬灣之祖壟,兵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楊士奇撰神道碑,揚州府儒學教授藺從善撰墓志銘,長孫興祖襲鎮遠侯爵,貴州立生祠及建衣冠冢,備極哀榮。

  朱元璋晚年性疑猜忌,妄殺文武功臣,手段殘酷。武將除常遇春自己暴卒於陣外,餘如藍玉、傅友德、馮勝、王弼、張溫、蕭用等都遭誅殺或賜死;藍玉更遭剝皮實草,株連一萬五千人,而成能受到太祖、成祖倚重,善終於任,是頗知明哲保身之道也。

 

  侯爵世襲

 

  按明制,鎮遠侯爵系世襲罔替,據明史,因長子統先卒,改由孫興祖始襲爵,其嬗替如下表。

 

 

        興祖見任普定衛指揮使,永樂十三年二月襲爵。仁宗即位,廣西蠻叛,詔為總兵討之。先後平定潯州、平樂、思恩、宜山諸苗,降附甚眾。宣德中,交址黎利復叛,陷隘留關,圍丘溫。時興祖在南寧,坐擁兵不援,下錦衣衛獄,踰年保釋。正統末,從北徵,自土木脫歸,論死。也先逼都城,復冠帶,充副總兵,禦敵於城外。授都督同知,守備紫荊關。景泰三年坐受賄,復下獄,尋釋。以立東宮恩,予伯爵。天順元年,復侯,守備南京,七年閏七月卒,葬南京安德門外。據李東陽顧溥神道碑稱,子翰、玘皆早卒。

      淳,興祖孫,天順八年四月襲爵,祿千石,成化九年三月卒,無子。

         溥,字宗泰,淳從弟,玘之子。成化九年七月襲爵,年方十三,因支庶,減祿至八百石,掌五軍右掖。弘治二年拜平蠻將軍,鎮湖廣。始至,捕苗中首惡。五年十月,貴州都勻苗乜富架作亂,自稱都順王,梗滇蜀道。詔溥充總兵官,帥兵八萬討之,平定後加太子太保,增祿二百石。召入提督團營,掌前軍督府事。弘治十五年六月卒,得年四十有三,諡襄恪,葬揚州祖壟。

      溥清慎守法,卒之日,囊無餘資,英國公張懋出布帛以斂。

     仕隆,溥子,於弘治十七年四月襲爵,管神機營左哨,得士心。正德初,出為漕運總兵,數請恤軍卒。鎮淮安十餘年,以清白聞。十六年,移鎮湖廣。尋召還,論奉迎防守功,嘉靖二年加太子太傅,掌中軍都督府事。錦衣千戶王邦奇者,怨大學士揚廷和及兵部尚書彭澤,上疏言:「哈密失策,事由兩人」。帝怒,逮系廷和諸子壻。給事中楊言疏救,忤旨,飭下五府九卿科道議。仕隆言:「廷和功在社稷,邦奇小人,假邊事惑聖聽,傷國體」。有詔切責,移病解營務。嘉靖七年三月卒,贈太傅,諡榮靖。子寰、宇。

   寰,仕隆長子,嘉靖七年襲爵。十年三月領紅盔將軍侍衛,守備南京,十六年奉詔讞獄,多所平反。十七年四月鎮淮安,為漕運總兵官,對漕政多有改革,引起漕蠹病之,遂布蜚語,為給事中王交所劾。已,按驗不實,再鎮淮安。會安南事起,二十九年七月移鎮兩廣,三十年,安南都統使福海歿,奉準令其子莫宏瀷襲位,安南定。尋以兵討平桂林、平樂叛瑤。復命鎮淮,有御倭功。入總京營,加太子太保。復出督漕,召還,請老。隆慶五年二月特起授京營總督,尋乞休。神宗嗣位,起掌左府。萬曆七年六月加少保。九年十二月卒,贈太傅,諡榮僖。無子。

     承光,宇長子,字思謙,號仰葵,生於嘉靖六年,萬曆十年四月襲爵。性好藏書,積至萬卷。十四年二月為前府僉事。二十六年九月卒,享年七十二歲,始葬於北京東門外新碶。元配卞氏繼胡氏,生大理;二室畲氏生鳴道、鳴逵,事見葉向高《顧承光墓志銘》。弟承學,生平事跡詳後。

      大理,承光子,萬曆中襲爵,二十四年正月官紅盔將軍,天啟二年加太子太保,卒年不詳。﹝大理或作大禮﹞

   肇跡,大理子,天啟中襲爵,崇禎元年七月任左軍都督府僉書。二年十月與宋鳴梧共抗清軍南侵,死守北京德勝門﹝崇禎長編﹞。三年九月加少師從一品。十四年正月領南京右軍都督府,任提督操江﹝明檔案﹞。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北京城陷,死於賊。據《明史稿》載,福王立,贈鎮國公。

   顧成鎮遠侯爵經八傳而終。依王闓運《湘潭縣誌》稱,其世襲為:

   

        因近年顧成墓志銘及統妻俞氏壙志,相繼出土,證實並無興國其人,故本文仍以明史為準。

 

  家族世系

 

  顧成先世,可上溯至三國顧雍,但世遠不可稽。按照明楊士奇顧成神道碑記載,祖父千二,配朱氏;父萬一,配周氏,因操舟為業,由湘潭遷居江都。元至正十六年﹝1356﹞起,歸附吳王朱元璋,開始發跡,直至稱侯封爵。

        成之德配彭氏,繼室穆氏、李氏,生平年籍及所出均不詳。

        成之後代,明史稱其子為八人,但僅統、勇﹝勤﹞二子有史料,餘因被誅殺、早世、無功名等,予以避晦或不載,而致大部失傳。幸而近年陸續發現顧成墓志銘、壙志等原始文獻,核對零散史料,得以部分復原,分述如次。

  一、1958年揚州考古界,發掘成之真身墓,第三度出土一方完整墓志銘,詳載成往生時之後裔人數及名字﹝附件一﹞。此銘文系揚州儒學教授藺從善,於明永樂十三年﹝1415﹞正月三日撰寫,離成晦期僅隔七個月,保存地下五百多年未受更動,所寫名字又為勇及興祖所提供,故可視為信史。

        二、《皇明名臣琬琰錄》顧成神道碑文,亦載有顧成後裔人數及名字。

        三、明弘治年間,貴州提學副使沈庠,篡修之《貴州圖經新志》卷二,在顧成祠傳記中,亦述及成後裔名字人數。

        以上三項文獻,記述顧成後裔部分,大致相同,但亦略有差異。茲以墓志銘為基準,比較如下表:

 

    

        另一重要史料,是顧成於建文元年﹝1399﹞發生靖難之變後,因次年降附燕王朱棣,建文帝即殺成之眷屬報復。此一事件,在明京山李維楨《大泌山房集‧鎮遠侯世家》中有明確記載:「建文徵其眷屬入京,憂病死者六人,至是又誅十六人,以幼獲免者九人耳」。可惜已無法從錦衣衛經歷司檔案中,查知被害者名單。

        從以上各項史料,可歸納出結論,即成有統、銑、銓、銳、勇、亮、三聖保、源八子。其中統、銑、銓、銳四子,「並卒於難」。亮、三聖保雖獲免,卻都「早世」。成薨時僅勇、源二庶子及孫輩送終,晚景蕭條。

        再分述如次:

        統,初名充,字總威,生年不詳,成嫡長子,普定衛指揮使。據1989年出土之《顧夫人俞氏壙志》﹝附件二﹞載,德配俞氏善貴﹝1371-1400﹞,於統遇難未幾即病卒,齡甫三秩。後裔如表:

 

 

         

        銑,字剛忠,成嫡次子,靖難之變時與兄統一同受誅。據1989年安順出土之《故武陵郡夫人壙志》﹝附件三﹞稱,銑德配蓋英﹝瓊華﹞,生於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卒於永樂十六年﹝1418﹞,享年五十五歲。靖難之變時,她三十六歲,妯娌中年最長,擔負起家中重任,綏慰眾婦少寡者守節,扶養子女、侄輩長大,懿範足式。後裔如表:   

 

 

 

        銑長子凱興,在同輩中年齡最大,疑在靖難之變時同受誅。再興、旺興、永興皆見於成墓志銘。

        近年學術界屢有考證稱,統並未受誅,實際是護衛建文帝出走,隱居湘潭,向成祖謊稱被誅。但基於以上史跡,此說實非可能。

        銓、銳,成嫡子,靖難之變時同受誅,生平事跡文獻乏載。

  勇,成庶子,據《國榷》載任貴州衛指揮僉事,守普定。又據《英宗實錄》卷五十七載,正統四年(1439)七月,領兵徵麓川,進入刀招漢寨與敵戰,死之。卷七十載,五年八月,上追贈鎮國將軍都指揮同知。卷七十六載,子能請襲父職,兵部以勇原系流官,例不承襲。上曰:「勇有軍功,且死於王事,不準其子承襲,何以示勸,其令襲之」。

  勇之名及職稱,同見於《皇明開國功臣錄》卷二十二,惟《太宗永樂實錄》卷九十二,及《本朝分省人物考》卷八十一等,皆作勤,故判勇、勤為同一人。因是庶子,故靖難之變時未受誅。

        勇子能,於正統五年襲貴州衛指揮同知後,據顧成神道碑記載,能是先卒;推定其卒年,當在就任後不久。故《貴州圖經新志》等文獻,全無顧能事跡記載。

       此外,從明代史料中,尚可查知以顧能為名者甚多﹝附件四﹞,也各有不同生平事跡,此處勇子能,是指卒於貴州衛指揮同知任所者,與其餘不同。

    據安順《顧氏族譜》及顧成神道碑載,安順支前六代世系如下:

 

 

     

琮、昂、宣皆蔭祖上軍功,襲貴州都指揮僉事。傳至明末清初,吳三桂鎮滇,誅殺明臣,族中為官者三十六人,悉遭殺害。僅十二世裔孫三歲金錫,在母婁氏掩護下逃過一劫,留下香火。後配鄧氏,育子七人,復又繁衍成族。﹝附件五﹞

        亮、三聖保,皆早世。據明李先芳《濮州志》卷二載,亮子保,任聊城東昌衛千戶,駐濮州,遂世家其地,繁衍成族﹝附件六﹞。三聖保系乳名﹝附件七﹞,生平事跡文獻乏載。

  源,成幼子,成薨時方弱冠,按《禮記‧曲禮》已年屆二十,餘不詳。

    成之孫輩,墓志銘所載共七人,已知興祖為統之子,長壽為統之庶子,再興、旺興為銑之子。餘福壽、普忠、普德,不確定是否為銓、銳之後。

        成之曾孫,墓志銘載兩人,依壙志,確知重興為統之孫,永興為銑之孫。銑孫必興墓志銘則未列名。

        據清錢謙益《鎮遠侯勳衛顧君﹝承學﹞墓表》稱,略以兄承光襲鎮遠侯爵後,承學以次補勳衛,任帶刀侍衛。萬曆二十三年卒,年六十六,初葬金陵魏村社,後遷葬江都甘泉山。子大猷,字所健,補勳衛,旋謝病歸。崇禎二年,金兵至京師城下,大猷渡淮獨身赴鬥,聞解嚴乃還。後鬱郁不得志而卒,著有《鎮遠先獻記》

        據《板橋雜記》稱,略以顧爾邁,字不盈,鎮遠侯顧肇跡之弟,挾戚裡之富,悅名妓王大小,蓄之河亭,時時召客大飲,授女將軍酒正令,左右指麾,無不糜醉。爾邁始末未詳,撰有《明璫彰癉錄》一卷,記述明成化年間宦官汪直擅政事。

 

         

 

     附件一 見本文集族譜資料:《明代顧成墓志銘》

     附件二 見本文集族譜資料:《明代顧統妻俞氏壙志》

     附件三 見本文集族譜資料:《明代顧剛忠妻蓋氏壙志》

     附件四 見本文集族譜資料:《明代名顧能之史料》

     附件五 見本文集:《安順顧氏族源考》

     附件六 見本文集:《濮州顧氏族源考訂記》

     附件七 見本文集族譜資料:《顧成子三聖保》


讚賞碼

小編整理不易,

支持顧家,多少隨心!

感謝您的讚賞!

(您的捐助將全部用於顧家平臺建設)

相關焦點

  • 明代十大蒙冤被戮的重臣
    明代,隨著中國古代帝國的皇權到達了一定的高度,特別是在明初,皇帝掌握著絕對的生殺大權,在屠戮開國功勳過程中,朱元璋毫不手軟;明朝中期,又有數次巨變;等到了明代後期,黨爭嚴重,勝者手執刀俎,敗者淪為魚肉。所以有明一朝,有著許多被冤殺的朝廷官員,這些朝廷官員中不乏許多身居高位的朝廷重臣,甚至是官至一品或者因功封爵的子弟。
  • 楊氏家族總譜
    隋文帝楊堅(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隋朝開國皇帝。漢族,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986年),原名重貴,戲說中又名楊繼業,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將。官至雲州觀察使、判代州,贈太尉、大同軍節度使。楊業的父親楊信,曾任後漢的麟州刺史(今陝西神木)。
  • 明代官員程敏政
    茶詩是中國文人飲茶之習的生活情趣和審美理想的詩化,也是中國茶文化美學的藝術結晶與重要載體;品讀程敏政的茶詩,可以從中觀察明代文人飲茶的特徵以及對茶的精神訴求。程毓政《病中夜試新茶間二弟戲用建除體》茶詩曰:「建溪新茗如環鉤,土人食之除百憂。呼童滿注雪乳腳,使我坐失平生愁。朝來定與兩難弟,執手共瀹青甆甌」。
  • 明末發現完整人皮,主人是開國名將藍玉,為何他的下場如此悲慘?
    人皮再現,揭秘封塵往事在明代開國之時朱元璋好不容易平定天下,從一介平民坐上了皇帝的位置。但是到了明朝末年,國內硝煙四起戰爭不斷,百姓民不聊生。很快,一支農民軍隊圍剿了四川的蜀王府,就在大家清點戰利品時,在蜀王府祭祀的祠堂發現了一個保存完看起來非常舊的盒子。
  • 《世界葉氏總譜》分享之:風俗通義
    閒來無事時,翻閱《世界葉氏總譜》(以後簡稱「總譜」)。由於很多宗親問及《總譜》續訂事宜,得知很多宗親想看卻又看不到,更有不少宗親早期訂購卻一直還沒收到的著急心理,同時也為了推廣葉氏文化,傳承葉公「近者悅,遠者來」的精神,現摘抄其中一二加以整理後,與世界葉氏宗親一同分享。由於小編做這事是利用業餘時間整理,所以更新可能會有點慢,望廣大宗親理解。
  • 省圖書館獲贈 《中華王氏大成總譜》
    本報10月20日訊(記者鄺曉霞)20日,中華文化促進會王氏歷史文化研究會海南站向海南省圖書館捐贈了一套《中華王氏大成總譜》,當日舉行了家譜捐贈儀式,省圖書館向捐贈者頒發了捐贈證書。    據了解,本次捐贈的《中華王氏大成總譜》自2002年起開始編撰,歷經十八年時間,完成了我國人口數量最大的姓氏——王氏總譜的編輯工作,共計7部39冊,2300多萬字。
  • 泰州市圖書館獲贈《中華王氏大成總譜》
    近日,中華文化促進會王氏歷史文化研究會向市圖書館捐贈了一套《中華王氏大成總譜》,當日舉行了家譜捐贈儀式,市圖書館向捐贈者頒發了捐贈證書。據捐贈者王奇介紹,本次捐贈的《中華王氏大成總譜》是全國王氏通譜,計七部39卷,總重98公斤,歷時18年才編纂完成,詳細記載了王家人的來龍去脈、歷代遷移圖,並充分展現家族文化和精神面貌,已無償贈送全國多個公共圖書館收藏,方便廣大讀者查閱。
  • 開國上將王平:功勳卓著名將風範 毛主席親自幫其改名
    提示:23年前的今天,1998年2月8日,開國上將王平將軍因病在北京逝世。
  • 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將的結局
    雲臺二十八將,是指幫助漢光武帝劉秀一統天下、光復漢室江山的功臣名將。漢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漢明帝劉莊在洛陽南宮雲臺閣,命人畫了28位東漢開國大將的畫像,因此被稱為雲臺二十八將。1 【鄧禹】劉秀稱帝後,封鄧禹為大司徒、酇侯,後改封高密侯,進位太傅。公元58年去世,諡號元侯。
  • 東漢第一開國名將的後代,三國時代重出江湖,危急時刻救了蜀國
    古代每一個王朝的建立,幾乎都要經歷漫長而激烈的開國戰爭,必須削平群雄,掃滅所有對手。東漢王朝的建立,自然也不例外。漢光武帝劉秀雖然本人就是一位傑出的軍事人才,但他開創東漢的過程中,也離不開手下那一幫謀臣勇將。
  • 中國最牛將軍,抗日名將,開國十大元帥有八位曾是他的手下
    他便是抗日名將張發奎。 1916年他畢業於武昌陸軍第二軍官預備學校,從一個小排長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師長,之後參加北伐戰爭,1926年10月10日,北伐軍攻克了武昌後,張發奎率十二師援贛,首戰馬迴嶺,全殲孫傳芳謝鴻勳部,繼又協同第七軍克九江、取南昌,威名遠揚。1927年1月,因有戰功升任被譽為鐵軍的第四軍軍長。
  • 自衛反擊戰中殲敵最多部隊:首任軍長是遠徵軍名將,又成開國上將
    值得一提的是,55軍的首任軍長是遠徵軍名將陳明仁,他在1955年又成為開國上將。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陳明仁和55軍的大體情況。陳明仁出生於湖南,早年參加黃埔軍校和北伐戰爭。1935年,陳明仁進入陸軍大學深造。1938年,陳明仁參加抗戰。1944年,陳明仁參加中國遠徵軍。以71軍副軍長的身份參加了松山戰役和龍陵戰役。
  • 他是北宋開國名將,輔助宋太祖統一中國,卻被小說醜化成千古奸臣
    小說和各類文藝作品從來都是虛構的,所以後世在小說和各類文藝作品中看到的歷史人物,在真實的歷史上或許完全相反,說白點就是明君、賢臣、名將等被嚴重醜化成昏君、奸臣、庸將等,比如商紂王和隋煬帝就是被小說和各類文藝作品嚴重醜化的帝王,事實上兩人都很有本事,對中國歷史有一定貢獻。
  • ﹝喜樂地獻十一﹞- 寇普蘭
    ﹝申命記 26:1-2﹞十一奉獻,大部分基督徒對此並不十分興奮,如果他們知道怎麼做會興盛的話,他們一定會非常興奮。 聖經說,十一奉獻攪動信心,當我們用感謝、喜樂的心獻十一時,就能激活神在我們生命中的力量,並能期望我們的需要都能豐豐富富地得到滿足。
  • 他姓王,是徐州唯一的開國將軍,也是江蘇最後的開國將軍
    王姓有多少開國將軍?王姓有王樹聲大將,王 平、 王 震、 王宏坤 、王建安、王新亭5位上將、10位中將和76位少將,開國將軍數量102位,將軍姓氏排名全國第三。 而江蘇最後的開國將軍,他來自徐州,也是徐州唯一的開國將軍,他姓王。江西老徐研究發現,他也是江蘇唯一的王姓開國將軍。他是誰?
  • 史萬歲:隋朝開國名將,卻死於楊廣繼位前夜
    聊下面的話題前,先熟悉下前面的章節:1、隋煬帝的文治武功2、王薄,隋末第一個起義軍領袖在鎮壓王薄那一波起義潮的官軍中,有一個隋朝將領非常有名,就是他,將山東的起義軍,殺的殺,降的降,最後都落跑到河北或者江淮,這個人叫張須陀,但是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名將輩出的朝代,在張須陀身旁還有一位無法超越的前輩,他就是老張的頂頭上司,史萬歲。
  • 開國將帥武功排名
    開國將帥們大多出生於晚清或民初,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人們的生命和財產時刻受到威脅,是基本得不到保障的。於是,打小練武也是那個年代很多人的必修課。在開國將帥中,有不少人都有著高深的武功造詣,絕對稱得上是武林高手了。那麼,在開國將帥中,都有哪些武林高手?而其中武功最高的又是何人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吧。首先說下兩位獨臂將軍賀炳炎和彭紹輝。
  • 70周年閱兵曲總譜音像專輯出版,含《鋼鐵洪流進行曲》等28首作品
    《新時代軍樂之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典禮閱兵曲》總譜與音像專輯由人民音樂出版社正式發行。胡鐵湘/攝 資料圖本套總譜與音像專輯收錄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軍樂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閱兵式上演奏的28首閱兵曲總譜與音像,既包含歷次重要國事活動中使用的優秀作品,也有為2019年閱兵新創作的《鋼鐵洪流進行曲》《東風浩蕩進行曲》《衝上雲霄》等7首全新的軍樂交響作品和4首號角音樂。
  • 各省名將:安徽歷史上的十大名將
    受到漢朝遊說,叛楚歸漢,輔佐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封為淮南王,與韓信、彭越並稱漢初三大名將。呂雉曾說:「,天下猛將也,善用兵。」他於軍務之際,仍勤於修學讀書,並致諸實用,終成一代名將。他勇斬陳就,破黃祖、朱光;智擒郝普、關羽。使得東吳國土面積大增,實現了「全據長江」的夙願。他忠於孫吳,對孫權盡心力籌謀。
  • 開國少將中,何人軍事能力最強
    開國將帥都是人民軍隊中傑出的名將,前面幾期,我們已經講完了大將、中將的軍事能力排名,今天就來說說開國少將吧。開國少將雖然相比元帥、大將、中將,軍事能力稍顯不足,但依然有不少極為突出的名將湧現,他們的傑出戰績,直到今天依然被我們津津樂道,彪炳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