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在中國象棋歷史中的演變

2020-10-03 象棋殘局解析

中國象棋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文化的瑰寶,有著悠久的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象棋融匯了古代戰爭與和平的思想和意識,象棋除具有雅俗共賞的娛樂性外,還兼有體育競技,藝術欣賞等功能於一身,可以說象棋是高度濃縮了的我國古代歷史文化的結晶。是我國人民智慧的集中體現。因此象棋在它流傳至今的千百年來 ,深受我國廣大勞動人民群眾之喜愛。

中國象棋經過了千百年來的沉沉浮浮,至今仍長盛不衰。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倡導和發展下,古老的象棋藝術更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揚光大。早在上世紀的1956年,當時的國家體委就將象棋列入了體育競技項目,使象棋這一古老的文化藝術,更由此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我國老一輩和年輕的象棋工作者,無數的愛好者們為使象棋藝術儘快的走向世界,無不為其進行了嘔心瀝血的努力。

象棋的進一步的發展,是和其競技性與藝術性並存統一的,古今多少棋手為之痴迷。進入二十一世紀,古老的象棋藝術更得到了飛速發展的廣闊空間。據有關資料統計,中國象棋是我國普及程度最廣泛的一項文體活動,其愛好者約有近三億之眾,這恐怕是其它任何一種體育項目也無法與其能相比擬的。關於象棋的起源,至今眾說不一,難有定論,有說虞舜做象棋有教商均,或有說韓信帶兵時作象棋以娛士卒。誠然,象棋的產生,當有其漫漫的歷史,目前暫無定論也罷。

象棋

但是,象棋棋子中的「炮」這一特殊兵種,是如何在象棋歷史中演變發展的,則是需要加以認真研究討論的。最有代表性的觀點就認為,象棋的起源早不過宋朝,因為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是在唐末,宋初時發明的,在它用於軍事目地後的很長一段的時間裡,戰爭中才出現了「火炮」這一特殊兵器,因此認為象棋棋子中的「炮」就決定了中國象棋的起源。

這種論點粗看是比較符合邏輯的,其實是實際上不懂象棋歷史,和民族文化的錯誤觀點。大家應該知道的是,在中國的漢字中,「炮」字的最早期的寫法為古繁體字「石馬交」(組合字,其中的「馬」為繁體,音「pao」四聲)。「石馬交」是我國早期兵器長兵器的一種,即古兵書上所稱的「拋石機」,它是利用機械的力量將石塊等類似炮彈的物質拋射出去,達到打擊敵人的目的。

三國時的張晏在《西漢書昔釋》所載的《範蠡兵法》就有「飛石重二十斤,為機發,行三百步。」恐怕就是我國史書中記載的對「拋石機」最早的說明了。

我國早期的史書資料中,很早就有了「炮石」這一武器和「炮手」這一兵種的記載,作為象棋兵種子力的「石馬交」,就不可能不反映到象徵戰爭的早期的中國象棋中來。

另據《續藏經》記載,「神農以曰,月,星辰為象,唐相國牛增儒用車,馬,士卒,加炮代之為「機」矣」。可見那時的象棋就形成了與現今基本一致的局制和子力配置了。

「炮」是長兵器兵種,素有「戰爭之神」的美譽,在象棋的子力各兵 種的配置中,炮是屬於僅次於車的大子,而且炮由於遙控性,機動性都很強,它只在己方的陣地中就可大發神威,且行動迅速,進退靈活自如。總之,"炮"如和象棋中其他子力車,馬,兵,等各兵種協同配合起來,常常能給對方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快速打擊,令對手防不勝防。

因此 "炮"以其輕靈飄逸,變幻莫測的性能,尤其深得歷代弈人的獨鍾。"炮"進可攻,似千鈞霹靂如天崩地裂,退可守,似金湯之固堅如磐石。就是「炮」在象棋盤上布局的原始位置,也是大有來頭而並非虛設的,這個位置叫「炮臺」,在我國近代史上,我國著名的炮臺有珠江的「虎門炮臺」,長江的「吳淞口炮臺」,守衛北京天津門戶的「大沽炮臺」,和「旅順炮臺」等等。

象棋棋子:炮

因此「炮」這一中國象棋中的特殊兵器,在象棋戰略戰術的運用中,至今仍深得廣大棋手們的喜愛。尤其是歷代國手們的先手中炮開局的巨大殺傷力,譜寫了無數精彩的歷史名局,讓後人嘆為觀止。那些以「炮」為主的各種著名的戰術攻勢,如「悶宮」「鐵門閂」「馬後炮」「重炮」等精彩的戰術組合攻殺,都反映了"炮"的遙控力強威力巨大,機動性強易於成勢的特點。

另外,在上世紀,在我國開封出土的北宋微宗時期的黃銅象棋子中,"炮"這枚棋子是這樣寫的,為古漢字的「石包」字。通過上述論證,可以這樣認為,中國象棋在它還未定型的早期,就有「炮」這一棋子了,只是在其後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中,逐漸由「拋石機」的「石馬交」演變為「石包」,其後又演變發展為近代大家所共同看到的「炮"的。

所以中國象棋早期的開局的各種戰略戰術,大都是圍繞著先手開局怎樣用"炮"來進攻,或者是後手布陣怎樣來防守"炮'的攻勢而制定和展開的。如成書於明朝的象棋古譜《金鵬十八變》,《橘中秘》等,就是以鬥炮局為主來記載的,其中對「順手炮」,「列手炮」等等用炮局進攻或防守的各種全盤戰術,都作了詳盡論述。清代高手王再樾則獨自研究推出了力敵先手當頭炮的"梅花譜"。對後手屏風馬布陣進行了詳盡的闡述。開創了中國象棋馬炮爭雄幾百年來的無止抗爭。當然從「炮」在象棋歷史的演變中可以看出,中國象棋的產生和發展,是與我國的生產,軍事,文化發展的歷史,有著密切聯繫的。令人欣喜的是,中國象棋在其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至今仍基本保存了象棋原始的特點和風貌,這也正是象棋具有超強生命力發展至今而長盛不衰的根本所在。可以深信,在廣大熱愛象棋的志士仁人的不懈而又堅苦卓絕的努力之下,象棋必將走向世界,成為地球上人類們共同的文化財富。

相關焦點

  • 象棋誕生時,火藥還沒有發明,為何象棋中有「炮」這顆子?
    火藥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歷史悠久。但象棋的歷史比它更久遠,大眾熟悉度也更高。如今大街小巷常常能見到有人在下象棋,痴迷象棋的人不在少數。象棋大約誕生於戰國時期,令人奇怪的是,那時候火藥還沒有發明出來,為何象棋中卻有「炮」這顆子呢?「炮」這個詞,自然與火炮有關。
  • 中國象棋中的「炮」是近代武器,與「楚河漢界」的古代背景違和嗎
    探討這個問題,要從中國象棋的歷史及發展、火炮的歷史及發展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一、中國象棋的歷史及發展1、中國象棋的雛形期中國象棋源於中國,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趣味濃厚,簡明易懂,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已流傳到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 體育趣談系列1:因為有你而精彩——趣談中國象棋中的「炮」
    中國象棋有炮這個兵種,是與西洋棋最大的區別。也正是因為有炮的存在,豐富了中國象棋內容,演繹出了不勝枚舉流傳千古的佳作名局,使中國象棋這個祖國文化瑰寶更加熠熠生輝精彩紛呈。炮的開局一般情況下,中國象棋的棋子分為紅黑兩種顏色,按照現代象棋規定,持紅一方一般先走。紅方先手起炮的開局,稱為起炮局。起炮局因選擇不同又分為中炮、過宮炮、巡河炮、金鉤炮等不同布局。紅方起手先架中炮,直接威脅對方中卒,剛猛直爽。因此有「起炮在中宮,比諸局較雄」的說法。
  • 象棋名手比賽實戰中炮布局陷阱04-中炮巡河炮破屏風馬布局飛刀
    今天開始給大家分享一套象棋名手比賽實戰中炮布局陷阱視頻講解,適合業5-業8棋友研究學習,具有實用價值,名手實戰陷阱也都比較高明,欺騙性強。 我還是希望我能幫助到更多的人學習象棋、提高象棋,我自己主推張強特大布局三件套,這也是我認為當代最好的象棋學習材料之一。 後續會為大家推出業3到業8的課程、急進中兵布局全面解析、頂尖象棋大師實戰對局、實用殘局等精彩課程!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 中國象棋被印度搶「申遺」?是真是假答案在這
    熱搜(微博截圖)今天,又有專家出來闢謠消息是假的,姑且不論這則消息是否屬實,單說遍布華夏角落、有傳統特色的中國象棋,可不是誰想搶就能搶走的!中國象棋起源說關於中國象棋的起源,在我國浩瀚的文獻記錄中有近十種說法,其中較流行的有兩種。第一種是相傳上古虞舜有個名叫「象」的弟弟,因桀驁不馴被關了起來。
  • 中國象棋被印度搶「申遺」? 是真是假答案在這
    根據目前所掌握的史料要弄清到底誰發明了中國象棋無法實現,但根據可信度較高的《楚辭》、《說苑》、《韓非子》等典籍記載,戰國時期已經出現中國象棋的雛形。作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瑰寶,中國象棋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歷史:這種模仿戰爭的遊戲,最先是貴族們的專利……貴族下棋以保身孟嘗君田文是著名的「戰國四公子」之一,為人豪爽,既有財又有才。
  • 中國象棋:怎麼玩中國象棋?
    中國象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一種益智型兩人對抗遊戲,由於其用具簡單,趣味性強,著法千變萬化,所以深受廣大愛好者的喜愛.特別到夏天,在廣場的樹蔭下和街頭經常可以看到很多人殺的不亦樂乎.中國象棋還是我國正式開展的體育項目之一,在不久的將來也要流行全球。那麼中國象棋有什麼規則和口訣,怎麼玩呢.
  • 中國象棋:洶湧於廟堂,澎湃於江湖
    各子步法:王直斜行一格;象斜行二格;馬與今天的西洋棋一樣;船直行無遠近;兵與今天中國象棋無異。每著棋走前擲骰子,五點是王或兵走,四點走象,三點走馬,兩點走船。中國象棋的走法和「恰圖蘭格」有相似之處,據此,印度有學者認為,中國象棋是從印度傳入中國的。
  • 中國象棋中的車為什麼讀「jū」而不是「chē」
    這是咱們中國象棋走法規則的一句口訣。那麼對於象棋大家又知道多少呢?象棋裡的車為什麼讀「jū」而不讀「chē」呢?別著急,咱往下看,聽我細細道來。一面的十六塊帛片各寫著帥、仕、相、車、馬、炮、兵等字,另一面的十六塊帛片上寫著將、士、象、車、馬、炮、卒等字。但遺憾的是卻沒有證明其真實性的證據,故只能當作傳說來講。
  • 中國象棋:象棋古譜演變史,棋迷必備象棋常識
    我們都知道中國象棋有著很長的演變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流傳下來的象棋譜卻不多,搜集古譜和整理古譜,一方面可以增加我們對象棋的根源的認識,另一方面可以讓我們看看古人的文化智慧結晶。這裡所說的陳搏作譜,是很不可靠的,因為當時中國象棋恐怕還沒有完全定型;但也可以看到,在明嘉靖元年(公元一五二二年)以前確已有象棋刻本問世,不過到那個時候已經成為秘本而「每多殘缺,難窺全豹」了。
  • 中國象棋古譜盤點,弘揚象棋文化,傳承歷史經典
    包括:自字信手炮局、出字列手炮局、洞字入手炮局、來字窩心炮局、無字袖手炮局、敵字出手炮局、手字應手炮局。此本多為作者創作成果,他鞭撻以往棋譜互相抄襲的毛病,書中局勢著法梅花譜梅花譜成書於清朝康熙年間,著者王再越,是中國象棋史上影響最大的兩大全局名譜之一
  • 象棋布局的常用棋型:中炮VS屏風馬
    象棋初學者學布局,首先應該了解一些布局的大致走法,從中再逐漸體會布局的原理。下面先介紹象棋對弈中,最常見的開局棋型:當頭炮對屏風馬中炮又稱當頭炮,紅方第一步走中炮,最具有攻擊性;而黑方第一步跳馬保中卒,又是最穩健的應法。
  • 方舟子:象棋是印度人發明的,因為中國古代時期,沒有大象
    方舟子的結論由中國古代沒有大象而得出,那麼這之間是否存在這樣的關聯呢?我國象棋的歷史究竟又是怎樣的呢?首先要明確的是,任何的結論都需要足夠的證據支撐,歷史的追根溯源更是不能妄斷,直到今天都沒有絕對明顯的文獻或是文物,能將中國象棋和印度的棋種相關聯,只能在現今僅存的資料中去了解象棋的歷史。
  • 兵器譜|為何象棋裡的炮要隔山打?說說中國古代的砲與投石機
    玩過象棋的都知道,馬走日象走田。炮打隔山子。不同於其他棋子,炮要攻擊必須要有炮架,而象棋中一方的炮往往寫成砲。
  • 歷史揭秘:為何象棋中的「兵」和「卒」只有五個?
    象棋是頗為流行的棋藝活動之一,棋子中除雙方的將帥各設一個外,士(仕)、相(象)、車、馬、炮紅黑雙方都是兩兩成對,但唯獨「兵」、「卒」雙方各設五個,這是為什麼呢?從象棋採用模擬兵戰形式可以知道,象棋的起源與古代軍隊的編制有關。「兵」、「卒」雙方各五個的設置,其實就是古代兵制的一種反映。
  • AI區對戰--2975局 A52-仕角炮對右中炮-象棋小帥引擎24層 紅先勝 巫師-象棋小帥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象棋小帥
  • 象棋中「馬別腿」怎麼判斷,不得不佩服古人,處處透露著智慧
    中國象棋是我國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傳統的棋類益智遊戲,象棋在中國已經有了長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在我國古代的秦國時,就已經有了象棋。中國象棋中的一個規則就是馬不是按照直線走的,而是需要按照漢字「日」字走,走動的方法是一直一斜,即先橫著或直著走一格,然後再斜著走一個對角線。
  • 象棋布局:中炮橫車七路馬對屏風馬進7卒右炮過河
    高科杯全國象棋邀請賽,趙國榮執先與徐天紅相遇,雙方布成中炮橫車七路馬對屏風馬互進7卒右炮過河陣式。
  • 中國象棋:以牙還牙炮對炮,反制手段真的很重要
    使用反手炮布局對中炮布局,應該說是類似於順炮對中炮這種情況,但也有著天壤之別,這裡所言類似,只是在強調二者的共同點,那就是都是還擊中炮手段極為強硬。畢竟是硬碰硬剛烈對剛烈,那麼紅方作為先手方,有沒有一種先發制人的制敵良策呢?這也許才是棋友們最關心的問題,答案往往耐人尋味,所以筆者就以棄車構思入局,希望對大家能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該策略具體招法如下圖所示。
  • 象棋中「蹩馬腿」怎麼判斷,不得不佩服古人,處處透露著智慧
    中國象棋是我國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傳統的棋類益智遊戲,象棋在中國已經有了長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在我國古代的秦國時,就已經有了象棋。中國象棋中的一個規則就是馬不是按照直線走的,而是需要按照漢字「日」字走,走動的方法是一直一斜,即先橫著或直著走一格,然後再斜著走一個對角線。另外,由於象棋是方格棋盤,馬的周圍可以選擇四周的8個點的位置,因此馬在象棋中也有「八面威風」之說,馬一直是象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