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香港保險,理賠的時候後悔了

2021-01-07 保瓶兒

前些年,有很多小夥伴熱衷於去香港買保險。

一方面,聽說香港保險不僅便宜,保障更好,還有分紅,理賠條款也更寬鬆。

另一方面,大家都爭相去買,赴港投保也成了一種證明身份和財力的流行。

這種環境下,香港保險逐漸被賦予了光環。

但到最近幾年,尤其在2016年以後,香港保險的熱潮又開始褪去。

來自內地的保單量逐年遞減,保費緩慢下降。

背後的原因究竟有哪些?

下面這個理賠案例,可能會反映出某些問題。

這件事情,發生在保瓶兒規劃師羅婷的客戶身上。

(為避免暴露個人信息,我們把客戶化名為小A女士。)

三四年前,小A女士遠赴香港,給自己買了一份重疾。

名字叫守護健康危疾加倍保。

到今年九月份,小A女士不幸查出甲狀腺癌。

考慮到保險能理賠,她很快給自己安排了手術。

並且在手術後按要求提交了病歷報告和相關資料,開始著手理賠輕症。

(這裡補充一下,內地的甲狀腺癌按輕症賠付是重疾新規的修訂內容,而目前在售的重疾險產品,甲狀腺癌還是按照重疾來賠。

但是香港的重疾險產品,甲狀腺癌一直都按輕症理賠。)

沒想到,資料提交一個月後,小A女士仍然沒有收到反饋。

聯繫投保時的經紀人,經紀人表示自己也一直在催,但沒有結果。

小A女士又打電話到香港保誠的服務中心,但保誠方反饋說她的理賠資料不齊全,還差三年內的門診記錄。

小A女士表示自己明明已經提交了,但對方堅持說沒有看到。

但為了表示讓步,服務中心的客服人員說願意再去催一下理賠部門。

(如果在內地,歷史門診記錄等材料是不需要被保險人自己提交的,保險公司會自行派人調查。)

轉眼到了十月份,小A女士這邊又出了意外。

在醫院複查時發現,她的甲狀腺癌發生了轉移。

又變成了重疾理賠的範圍。

所以小A女士在10月7號左右重新提交了新的病理報告,也就陷入了新一輪的漫長等待和扯皮過程。

小A女士的情緒越來越崩潰,找了當初協助自己投保的經紀人,希望他能給個說法。

但經紀人顯然沒什麼耐心,一直以自己只是個溝通橋梁,並沒有實際理賠權來搪塞小A女士。

總之又過了一個多月,也就是11月中旬。

小A女士終於等到了香港保誠保險公司的理賠結果。

9月出險,前後拖了2個半月,終於賠了下來。

本以為事情到此為止。

但是沒想到,還有新的問題。

香港保誠保險公司給小A女士賠付了一張100萬港幣的支票。

想要用錢,小A女士還需要再開一張香港銀行卡,再兌換成人民幣取出來。

這個過程有多麻煩呢?

恰好小倩她們前段時間在玩港股打新,親歷了開港卡的過程。

因為疫情原因,目前想跑到香港去開卡不太現實。

也就意味著只能在國內想辦法。

我們以上海為例。

在上海能開的香港銀行帳戶有民生銀行、渣打銀行、南洋商業銀行、滙豐銀行等等,不過門檻非常高。

截個圖給大家感受一下。

南洋商業銀行要求先用10萬人民幣購買等值港幣,恒生銀行要求開戶人有10萬人民幣的理財險產品,或者30萬的一年期理財。

渣打銀行則要求50萬存款存3個月。

小倩和瑩瑩當時是去杭州辦的民生香港卡,門檻比上海低一些,但是也要存5萬塊錢,還得付1000塊錢中介費。

並且一開始說四周就能拿到卡,但實際用了兩個月左右。

這是開港卡的麻煩,小A女士就算能夠克服掉。

想要用錢,後續還要受每年5萬美元的購匯額度限制,也就是說錢不能一下子取完。

要順利拿到這筆錢,只能拜託朋友幫忙,一點點把錢取出來。

可真是太卑微了。

用小A女士的話說,如果自己家裡條件差一些,等著這錢去救命。

保險公司這麼搞,黃花菜都涼了。

從小A女士的案例可以看出,跑到香港去買保險,真的太太太麻煩了。

保障有沒有更好,保費是否便宜先不說,但理賠過程不透明,資金出入境的不方便的體驗,真的太差了。

並且事實上,除了以上兩點,在香港投保和內地投保的差異,還有很多。

比如說香港保險,健康告知採用的是無限告知原則。

什麼意思呢,不管保險公司問沒問,只要是「可能影響承保的重要事實」,你都必須主動交代。

啥叫「重要事實」呢,解釋權歸保險公司所有。

並且,不管你知不知道,保險公司都假定你知道。

2018年,大陸投保人在海港城拉橫幅維權事件,就鬧得沸沸揚揚。

該客戶給孩子投保了一份重疾險。

後來孩子確診白血病,向香港保誠申請理賠,結果被拒賠了。

原因是投保之前,客戶的孩子曾經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住院5天。

(默默地說一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就是感冒嗎?這也影響核保?長見識了。)

但問題是,孩子住院時,投保人當時已經跟妻子離婚,在獄中服刑,對住院的事實並不知情。

該客戶又向香港保險投訴索償局投訴,但又被告知理賠金額超過100萬港幣,不予受理。

實在沒有辦法了,才選擇拉橫幅進行抗議。

後來也沒聽到獲得理賠的消息,不知結果如何。

因此,買香港保險產品之前,一定要把從小到大所有的體檢報告看清楚,看明白。

不然後續出險了,就可能面臨糾紛。

而內地的的健康險產品,採用的是有限告知原則。

也就是說,投保時健康告知問了什麼,你回答什麼就好了。

如果還有一些其他的小毛病,健康告知沒有問到的話,你不用主動說,它不會追究。

再比如說一旦遇到理賠糾紛,在香港打官司更貴。

內地請律師一般是風險代理原則,不用先付錢,等案件勝訴或者執行到位了,給律師分一定比例。

而香港是計時收費的,理論上每個律師事務所,以及每個律師都不一樣。

但香港法院會定期公布訴訟案件的訟費基準。

收費高了不管,但不能比這個標準低。

想像一下,自己理賠款還沒拿到呢,先付出這天價律師費的錢,冤不冤,難受不難受。

更何況,大家對香港的法律又不熟悉,不一定能找到靠譜的律師,官司也不一定能打贏。

那麼,香港保險還值得買嗎?

以上這些問題,肯定不是今天才出現的。

但當初買了香港保險的人,一定有相當一部分並不清楚。

如果是因為一時跟風而買了不合適的保險產品,那我只能說你實在是太不成熟了。

不過,肯定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在了解這些情況後,仍然選擇了香港保險的。

這麼做的原因也只有一個,投保時香港保險的優勢,可以覆蓋所有隱形成本。

也就是說,當時香港保險確實足夠優秀。

實打實的說,在前些年,香港保險確實比內地先進。

比如保障型產品的形態上,香港保險有很多設計都比較超前。

以重疾險為例,香港保險很早就有惡性腫瘤二次賠付的設計,並且間隔期僅為1.5年。

還有心腦血管類重疾的多次賠付間隔期,香港保險有一些也比內地產品短。

再比如說,早期香港保險的費率有優勢。

這一點,從定期壽險的價格反映得尤其明顯。

香港的定壽真的便宜!

畢竟香港同胞的平均壽命在全世界都數一數二得高,死亡風險低,成本就低了。

另外,香港的保險產品大部分都有分紅。

畢竟分紅相當於保費減少或者保額增高,變相地降低了價格。

因為優勢能夠覆蓋隱形成本,所以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在當初投保時確實是經過了慎重考慮,但仍然選擇了香港保險的。

也就是說,肯定有一部分小夥伴,儘管付出了隱形成本,但考慮到未來的收益,是值得的。

但最近幾年,香港保險為什麼熱度又逐漸降低了呢?

很簡單,內地的保險產品,這幾年真的越來越優秀了。

不僅保障形態也越來越完善,價格也越來越極致。

我之前為了研究兩地哪邊的保險產品更好,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

香港保險真的比內地更容易理賠嗎?

不吹不黑,一條一條對比了港險與內地重疾險的理賠條件。

得到的結論是:重疾理賠定義,港險和大陸各有優勢,但輕症和少兒特疾方面,內地呈現明顯優勢。

並不能證明香港保險更容易理賠。

再說說價格。

最近幾年,網際網路保險的價格戰打得很兇,連帶著線下產品的價格,也降了一些。

30歲男性,五六千買到50萬終身重疾險,一千多買到100萬保到60歲的定壽。

這個價格,就連香港保險也比不上。

而且,內地的保險公司也不是只會打價格戰,學保障學的也挺快。

曾經港險引以為傲的額外理賠、癌症多次賠,都被內地的同行學了去,甚至做得更優秀。

達爾文3號、超級瑪麗3號這樣的網紅產品,可以做到60歲前,重疾額外理賠80%,比香港保險更大膽;

守衛者3號這樣的新秀產品,癌症多次賠的間隔期,縮短到了1年,對比港險也絲毫不輸。

市場是最敏感的。

從內地赴港險投保人數連續多個季度下降,已經反映了某些問題。

要不要買一款產品,有一個永恆的原則,不懂就不買。

理財產品如此,保險產品也同理。

不管是大陸還是香港的保險產品,希望大家在做選擇之前,對任何一家公司或者產品都沒有偏見。

外國的月亮不一定比中國圓,更何況是中國香港呢?

過去香港的保險確實比內地的形態更先進,性價比也更高,但那不代表內地的保險永遠止步不前。

我們承認曾經的差距,也要看到如今的進步。

對咱們投保人來說,買產品不僅要考慮保障內容,還要綜合評估投保、理賠成本等等。

別被光環蒙了眼,也別一看到黑點就避開。

畢竟東西都是為人服務的,選什麼產品,重要的還是你自己的需求。

相關焦點

  • 保險買了好多份,可以重複理賠嗎?
    來源:菜鳥理財作者: 菜保 今天是2020年2月17號,和大家聊一個話題:保險買了好多份,可以重複理賠嗎?最近的新冠疫情,大大提高了人們的風險保障意識。其中一些尤其缺乏安全感的菜友,或許會考慮買多份保險同時傍身。那麼,買了多份保險是不是可以重複理賠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具體到不同的險種來說,有些可以,而有些是不可以的。
  • 買了多份保險,能重複理賠嗎?搞明白了不吃虧!
    今天我聊聊最近一些朋友問的問題,就是商業保險重複買了,風險發生能重複理賠麼?生活中有兩種人,一種人是打死也不買保險,另一種是一買就買好幾份,心裡的想法是萬一發生了保險事故,可以多獲得點賠償。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 哪家保險公司理賠更好?
    哪家保險公司的理賠服務更好?這個是很多人在買保險的時間糾結的問題,大公司是不是理賠服務更好?沒有分支機構的保險公司理賠是不是不行差?理賠提交上去以後,經過保險公司審核,X球率先做出了同意理賠的決定,X夏拒賠,拒賠原因如上,不符合確診條件,後續經過經紀人和保險公司協商,並出示了同業已經理賠的決定,X夏才同意理賠。
  • 你不知道的保險理賠真相
    保險是一種具有法律屬性的金融工具,它的作用就是轉嫁可能發生的風險;而當風險來臨時,最終實現這種轉嫁的就是理賠。所以,理賠是保險價值的真正體現,沒有理賠保險服務無從談起。市場上充斥的「保險是騙人的」、「保險公司挖坑」等等言論,正是因為理賠糾紛而引起。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保險理賠,是天使還是魔鬼?一、保險是騙人的嗎?
  • 線上買保險秒通過,理賠卻處處受限?保險公司:理賠本次然後解約
    很多朋友為了親朋好友的健康,往往都會給家人買一份保險,為了就是當遇到不能應付的情況時,能夠有一份保障,在眾多的保險品牌中,人保等都是大品牌,可是就是這大品牌耍起賴來也是槓槓的,保險公司理賠難相信很多朋友也都見識過,這不,就有市民董先生也碰到了這樣的情況,買保險時秒通過,理賠時卻遭遇難上加難百般刁難
  • 買了多份保險,能重複賠嗎?
    相信很多朋友都會有這樣的困惑,今天,保哥來和大家聊聊「買了多份保險,是否可以一起理賠」這件事兒~ 文章內容主要包括: 保險是如何賠付的?
  • 買了第三者責任險卻沒有被理賠?可能是這2個原因
    眾所周知,除了必須購買的交強險以外,各大保險公司還推出了很多各種各樣的車險,為汽車未來可能會發生的風險做一個全方位的保障,可是作用和交強險差不多的第三者責任險卻被很多車主朋友們所「唾棄」,因為他們覺得這個險種買了沒用,遇到事情了也不會賠錢,在館長看來,這可能是因為沒有觸發第三者責任險理賠的
  • 我整理了31家保險公司的半年度理賠報告
    近期,各大保險公司都在社交平臺和官網公布了自家的半年度理賠報告。 保唄兒這幾天也在不斷地搜集,終於整理出了31家保險公司的半年度理賠數據。 各家公司的理賠情況到底如何?對於我們日後投保,又有什麼啟示呢?
  • 達到理賠條件 太平洋保險還是拒賠30萬
    說起商業醫療保險,給人們的印象大概就是「兩種情況不賠——這也不賠,那也不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印象,因為各種理由不給理賠的案例實在太多了,最近,山東濰坊的項女士還親自遭遇了一回,兒子生病住院,達到了所有理賠條件,保險公司還是拒賠了!這份保險是在2018年1月份買的,保額30萬!
  • 患癌能理賠60萬,結果只到帳30萬,保險公司是這麼解釋的
    大家都知道,買保險是將來的保障,只是保險的門檻很高,如果業務員沒介紹清楚,那保險也沒那麼安全,也許等到要用的時候,理賠就成了不能理賠了,除此之外,保險有時候還會出差錯。就在去年二月,戰先生一家三口買了重疾險,每份價格是10224元,妻子意外患了癌症後,戰先生也慶幸自己提前買了保險,這次沒等他把資料提交上去理賠,保險公司就說可以理賠60萬,後臺顯示也是60萬,這一點,戰先生也表示同意。
  • 老人保險如何理賠?小泰律師:記住這四大注意
    我國人口老年人程度逐年加深,老年人因為身體機能等原因,容易受到各種風險的侵害,因此為了確保晚年生活質量,提前布局好老人保險是明智之選,這樣老人發生風險侵害後可以獲得全面的呵護,抵禦不測之禍。如果說買了保險,沒有風險發生,一生平安那是最好的;一旦遭遇風險,也是不願意看到的。
  • 男子在手機上買保險,買了一年多,期間三次理賠都被拒?
    按照合同規定,這時候他的保險已經生效了,但之後一年多他陸續有三次生病的經歷,卻沒有任何一次能夠拿到保險的理賠,每次都被以條件不符合拒絕了,則會是怎麼回事呢? 但是,當孫師傅用這三次的病例和相關治療申請理賠時,都被保險公司拒絕了。
  • 理賠揭秘,原來保險公司是這樣調查的!
    買保險,大家最關心的就是理賠。很多人都很好奇,理賠時保險公司是怎樣調查的。 比如,醫院門診病歷能查到嗎?私立體檢機構的體檢報告呢?為什麼投保時不查,理賠時卻「秋後算帳」?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保險理賠調查的那些事兒,相信能幫你解決一些疑惑。
  • 55家保險公司理賠報告:理賠率基本超過97% 北京人壽達到了100%
    來源:保險那點事兒有些朋友在理賠時被保險公司拒賠,跟保險公司鬧得很不愉快。最後,甚至覺得「保險公司都是騙人的」。事實上,保險理賠並不是由保險公司說了算。賠不賠、賠多少、多久才賠,都是看符不符合保險合同規定的理賠條件,以及保險事故的具體情況、複雜程度,最後甚至還有法官的判決。
  • 小幫保險深度解讀保險理賠報告:多數人都能順利理賠
    為了幫助消費者了解不同保險公司的理賠狀況,並據此作出自己的投保決策,小幫保險為消費者梳理了26家保險公司的理賠報告,通過研究發現,雖然2020年因為疫情包括保險公司在內的很多行業都收到了影響,但保險公司的理賠並沒有「掉線」,大多數人都能順利理賠。小幫保險是經中國銀保監會批准成立的保險經紀公司,擁有全國性保險經紀牌照。
  • @廈門市民,購買保險要知其理賠的正確打開方式
    很多市民總覺得買保險「很容易」理賠「很困難」,事實上,這可能是您的打開方式不正確。平安人壽廈門分公司溫馨提示:在購買保險、理賠前後,可以關注以下事項:  1.正確認識選購產品  據了解,對保險責任的理解和認識誤區是導致理賠糾紛最多的因素之一。
  • 關於香港保險的25個常用Q&A問答
    答:保障高、保費低、保證回報較高、免繳遺產稅、醫療保障全面、危疾保障項目多、行業監管嚴謹、投保嚴格,理賠規範化、離岸投資(資金合法自由進出香港)、全球理賠(全球性保障)、保額分紅、對抗通貨膨脹、特區的私隱條例保護投保人的個人隱私、香港保險理賠投訴低等。
  • 2347500港幣賠付到帳—— 「上海客戶」香港宏X重疾最新理賠案例!
    香港保險的熱潮此起彼伏,其中也夾雜著種種質疑的聲音,特別是關於香港保險的理賠問題,尤其受到大陸人士的關注
  • 3月買意外險,父親5月意外去世,保險公司拒絕理賠:保險沒生效
    現在很多人都會購買一些意外險,如果發生危險或者不幸身亡,保險公司就會理賠,雖然大家都不希望發生這樣的事情,可是買了保險肯定比不買好一點,可是讓長沙的楊女士沒有想到的是,她母親在3月份給父親購買了一份意外險,父親5月份意外去世,保險公司竟然拒絕理賠。
  • 中信保誠無誠信 買了重疾險出險不理賠?
    這不為了能給家人健康多一份保障,張女士前段時間,通過朋友介紹總共為家人購買了7份中信保誠人壽保險公司的重疾險。可沒想到的是這保險買了沒多久就派上了用場,張女士的丈夫一次在跑步過程中突發心梗,幸虧緊急搶救這才保全了性命,然而就在張女士還慶幸購買過保險準備理賠時,保險公司的回覆卻讓她的心降到了冰點,難道是賠付出了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