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張育
2020年12月29日,法國著名時裝設計師皮爾·卡丹去世,享年98歲。因其與中國不解的緣分,即使是老一輩的人也對這位長者不會陌生。皮爾·卡丹時裝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品牌,這些都歸功於皮爾·卡丹對中國的特殊的感情。
天賦異稟
1922年7月2日,在威尼斯近郊一戶貧苦農家,小卡丹出生了。此後,全家移民法國東南部。少年卡丹起初夢想成為一名舞蹈演員,可是,因為家境貧寒,父母不得不將他送去一家縫紉店當學徒工。小卡丹不得不在苦惱中跟隨師傅學習縫紉。皮爾·卡丹僅兩年工夫,他的手藝就已經超過了他的師傅。
皮爾·卡丹做服裝的才能其實很小就有端倪。七歲的時候在草地上拾到了一個布娃娃,那是富家小姐丟棄的。小卡丹抱著布娃娃回家,從母親的針線籃子裡找來了碎布和針線,在昏暗的油燈旁,精心為布娃娃縫製小裙子。他縫縫拆拆,拆拆縫縫,直到滿意方才罷休。布娃娃終於穿上了漂亮的裙子。這條小花裙成了皮爾·卡丹一生中設計的第一件裙子,也預示了他以後的人生道路。
在縫紉店,他常常設計出一些款式新穎的服裝,很受當地小姐們的喜愛,不時有人上 門請他專門設計女裝。皮爾·卡丹非常喜歡新奇高雅、款式多樣的舞臺服裝。新奇顏麗的舞台風格也影響了他後來的設計風格。
眼看做舞蹈演員的夢想是沒戲了,自己的服裝設計的職業是越來越受歡迎,皮爾·卡丹逐漸接受了現實。他開始努力工作、日夜不休,希望能在服裝設計界一展抱負。
貴人相助
1939年,巴黎大街上一輛騎著破舊自行車的少年穿梭在站滿德軍士兵的小巷裡。少年的懵懂為他招來了禍患,由於違反德軍的宵禁令,他被關進了監獄。幸虧他不是猶太人,才被釋放出來。這位少年正是皮爾·卡丹。
戰火紛飛的年代,皮爾·卡丹一面磨鍊服裝設計水平和製作技術,一面期盼戰爭的結束。直到1945年後,他已經成為當地最好的裁縫。
這天,皮爾·卡丹穿著自己設計的時髦的服裝正在一家小酒吧喝悶酒,一位神態高雅的老婦人向他走來,她似乎對皮爾·卡丹那身時髦的衣著很感興趣。於是便動情地說道:「孩子,你一定會成為一位百萬富翁,這是命運註定的!」說完還把巴黎帕坎女式時裝店經理的姓名和住址寫給了他。帕坎女式時裝店在巴黎很有名氣,專門為一些大劇院設計和縫製戲裝。這是一張難得的入場券。皮爾·卡丹從此邁進了巴黎時裝設計界。
由於出色的才華,皮爾·卡丹有機會為著名藝術家讓·科克託的一部先鋒派影片《美女與野獸》設計服裝。皮爾·卡丹為角色設計的刺繡絲絨裝一舉成名,巴黎服裝界引人注目的一顆新星開始發光。這一切,正如他自己後來所說:「我從頭到尾地學,從最初畫圖、剪裁、縫合、試樣,直到銷售,完全是靠自己學的。」天才就是比常人更加了解自己的工作,他明白自己在做什麼。
隨後,皮爾·卡丹又到當時法國的時裝設計大師夏帕瑞麗的時裝店工作了一個時期。夏帕瑞麗是1927年闖入巴黎時裝界的,出身羅馬名門的艾爾莎·夏帕瑞麗喜愛挑戰冒險,其設計風格大膽幽默、自由不羈。處女作Trompe–l』il系列:一件胸前織有蝴蝶結的套衫令人錯以為是系在脖子上的圍巾。作為同鄉的皮爾·卡丹的成名經歷和她很相似,可見他在夏帕瑞麗的時裝店裡確實學到了不少東西。
迪奧( Dior)可稱為20世紀最重要的時裝設計大師,他深受皮爾·卡丹的敬重。當聽說高檔服裝專家迪奧的設計師有職位空缺時,皮爾·卡丹立即前去應聘。他很幸運地成了迪奧的助手。這對皮爾·卡丹以後的服裝生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商業奇才
皮爾·卡丹設計之路極為順暢,一直做下去一定能為行業頂尖的服裝設計師。但真正讓他蜚聲國際的主要靠他的商業才能。
不甘心長期寄人籬下,皮爾·卡丹於1949年離開了迪奧,他用全部的積蓄在裡什龐斯街買下了「帕斯科」縫紉工廠,並租了一個鋪面,獨立開辦自己的公司,並很快成了舉世聞名的服裝設計巨匠。當時的法國高級時裝界限制極嚴,同行競爭激烈,能在短期內就站穩腳跟,這顯現出皮爾·卡丹高超的商業運作和周旋能力。
戰後的歐洲,經濟迅速復甦,大批婦女的消費大增。皮爾·卡丹敏銳地捕捉住這一機遇,毅然提出了「成衣大眾化」的口號,並將設計的重點偏向一般消費者,使中產階級也能穿上時裝。風格高雅、物美價廉、薄利多銷,這種吸納子啊看來普通的商業套路在當時看來出奇制勝的妙著。很快,皮爾·卡丹便賺得盤滿缽滿。
此時,那些抱殘守缺的同行們卻恰恰相反,生意冷清,顧客寥寥無幾。皮爾·卡丹的創舉惹怒了保守的同行,他們聯手將皮爾·卡丹逐出巴黎時裝女服辛迪加。
皮爾·卡丹雖然委屈,但對自己的商業道路充滿自信。很快「成衣大眾化」吹向了男裝界。在那些被女性時裝長期壟斷的櫥窗裡,開始出現了充滿陽剛之美的男性高級時裝。價格同樣適當,讓中產階級男性也能買得起。
以往,高級時裝的面料與設計均服務於富人階級,皮爾·卡丹用風格高雅、質料適當的成衣路線打開了中產階級的市場。高雅不再是富人的專屬權利,有一點閒錢的中產階級也可以高雅。
1960年前後,皮爾·卡丹開設了兩家很出名的時裝零售部:「亞當」專營男裝、領帶及束腰大衣、運動裝;「夏娃」則是高級女裝商店。光臨的顧客不僅是那些富豪、貴族,連法國總統夫人及英國的溫莎夫人等都為之著迷。皮爾·卡丹說過:「當我還在迪奧做設計師時,我便立下諾言:等到自己創業之後,我的服裝興許能夠穿在溫莎公爵夫人身上,而同時連她的門房也有能力購買。」
1962年,法國巴黎時裝女服辛迪加在所有會員的要求下,又將皮爾·卡丹重新請回來,並請他出任行會的主席。金頂針獎是法國時裝業界最高榮譽大獎,皮爾·卡丹先後三次獲得了這項榮譽。
與中國的緣分
20世紀70年代後期,中國正在逐漸向世界打開國門。當卡丹預見到這個文明古國蘊藏的商機時,其他的法國同行多是持懷疑的態度觀望著他,敏銳的商業嗅覺令他再次走向時代的前面。出生貧窮階級的經歷也讓皮爾·卡丹對平民階級更加平易近人。
1978年,他是第一位來到中國的歐洲設計師,並舉辦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國外品牌的時裝展示會。
70年代,中國人的服裝還都是軍綠色,服裝設計還是個陌生詞,推銷服裝絕非易事。但當時的中國正由封閉到開放,人們與外界接觸的熱情異常高漲。人們的這種熱情和善良吸引住了皮爾·卡丹,他開始和中國紡織協會及北京市進行聯絡,向中國引進模特時裝展示。但模特時裝秀需要專業的模特,中國哪裡可以找到專業的模特呢?
起初,卡丹和中國的官員一起,挑選了一些身材修長、高挑的中國女孩,對她們稍加培訓,還不錯,有模特的味道。卡丹把這些女孩帶到巴黎,進行了一些模特培訓,然後就讓她們走上了巴黎的T臺。沒想到,這次表演一炮打響,引來媒體的爭相關注。世界開始關注中國的模特,關注從中國走出來的時尚代言人們。中國紡織協會當時的負責人,以及北京市政府方面也欣然接受了這樣的T臺秀。
後來,皮爾·卡丹又把這些女孩帶回北京,在北京推出了時裝秀。這次,感到震驚的首先是在京的歐美觀眾,他們不明白,皮爾·卡丹用了什麼方法,能讓中國人拋棄原有的陳舊而保守的衣著。而中國的男孩女孩也被他們眼前的模特驚呆了,這引起了他們對時尚的認識和追求。
皮爾·卡丹還自詡為馬可波羅,因為他是第一位打開中國國門的外國時裝設計師。另外,老皮還在北京和上海開了兩家馬克西姆餐廳,供應正宗法國大餐。馬克西姆餐廳原本是上流社會來往的場所,都被皮爾·卡丹調整價格改為可以向普通市民開放的餐廳。
40年後,誰會想到中國會變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變成了服裝大國。中國成為皮爾·卡丹公司最重要的海外市場。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佩服皮爾·卡丹先生的商業嗅覺能力和運作能力。
結語
皮爾·卡丹一生榮譽等生、聞名於世界,確實有其過人之處。他始終依靠創新來打破舊有的陳規,堅持平民主義對比其弱小者抱有一份悲憫和同情。如今,斯人已去,他的精神卻值得世人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