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區,剛上一年級的童童在作業本上寫全對卻只得了個A-,原因是老師要求將不會寫的字寫拼音
童童在父母的影響下開始喜歡上繪畫和彈古箏,這是她近期的畫作
記者 姜念月
攝影 石濤
昨天,江北區的文女士向我們展示了小學一年級女兒童童的一次作業。
童童的作業本上,所有的字都寫對了,但只得了個A-,評分後還有老師的批註:沒學過寫的字用拼音!
文女士說,從那以後,童童再也不臨摹漢字了,連平時會寫的字都拒絕寫,說「老師沒教過」。這讓文女士很擔心,既擔憂女兒對老師過於依賴,又擔心這次普通的作業會影響女兒的自學動力。
字都寫對了,卻得了個A-
「還被點名說,不按老師要求做」
10月22日下午5點過,文女士在江北區某小學門口接女兒童童,但平時出校門都蹦蹦跳跳的童童,那天卻格外安靜。
回到家後,童童一如既往地自覺拿出作業本給文女士檢查。
作業是寫「一、二、三」,老師在黑板上寫了幾個詞,包括「一個人」、「三間房」等,讓孩子們抄下來,並告訴孩子們,不會寫的字就用拼音。
文女士發現,孩子「一個人」「三間房」這幾個字都寫對了,作業卻只得了一個A-。老師還在等級後給予了批註:沒學過寫的字用拼音!
為什麼會寫的字不準寫,非得用拼音?
「這些字我都會寫,老師還是只給我了A-,班上還有兩個同學也是這樣的,今天老師還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點了我們的名,說我們不按老師的要求做。」
面對女兒的委屈,文女士覺得有些難以理解:「孩子會寫的字不準寫,非得用拼音,不寫拼音就得A-,怎麼感覺有點按部就班?」
我們了解到,童童在上小學前已經認識不少字,即便不用拼音,也能讀懂童話書籍和部分報紙,對漢字書寫的掌握雖然不及認識的多,但小學一年級上期的所有漢字都會寫。
唯恐老師再點名,孩子只寫拼音
雖然有所糾結,但文女士也並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然而,此後的幾次作業,她卻驚訝地發現,女兒沒有學過的字,就再也不寫漢字只寫拼音了。
「童童,這些字你都會寫,怎麼還寫拼音呢?」文女士指著作業本問女兒,卻得到這樣的答覆:「寫漢字會被老師點名,寫拼音才可以得A,還可以得一顆星。」
昨天,文女士告訴我們,童童不僅在作業本上不再寫沒學過的字,就連平時課餘時間的塗塗畫畫也都用拼音代替了。
「上幼兒園時,她對漢字很有興趣,還經常臨摹,自從那次之後,她現在臨摹的都是拼音,讓她寫一個簡單的字,她要麼說不會,要麼就說『老師還沒教過。』」
對此,文女士表示不能理解:老師沒教過的漢字就不能寫嗎?孩子思想會從活躍被固化嗎?「解鈴還須繫鈴人,我只能給班主任打電話。」
老師的解釋
是怕孩子寫倒筆畫
由於擔心記者的採訪會對女兒童童未來的學習造成影響,文女士並沒有將班主任的電話留給記者,而是將一星期前與老師的溝通告訴記者。
「老師在電話裡告訴我說,首先一年級上學期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學好拼音;其次,孩子在學寫字時很容易養成寫倒筆畫的習慣,如果沒有教過,即便孩子會寫,也很難保證都是按照筆畫規範來完成的,一旦孩子養成習慣,就很難改過來了。」
由於童童從小學字都是由文女士一手包辦,她在保證孩子不會寫倒筆畫的情況下向老師徵詢,是否可以讓孩子寫漢字,隨後得到了老師的同意。
「即使老師同意寫漢字了,但那個批註已經對她產生了影響,導致她現在都不願意再學習老師沒教過的東西。」文女士說。
英語口語練習,被老師批評「過於顯示能力」
長期在解放碑從事英語外事工作的張女士,在女兒燕子上初一時也遇到過類似問題。
燕子今年13歲,讀初二,6歲時她就開始和張女士學習英語,小學畢業後的暑假還參加了兩個月的赴美夏令營,口語發音十分標準不說,對簡單的英語句法運用也很嫻熟。
為了讓女兒能實現留學美國的夢想,張女士在燕子小學畢業後,將她送進了重慶市某外語學校的初中就讀。老師規定,每天上課前15分鐘都是口語演講時間,通過複習日常句型、自主演講和同學的問答互動來練習口語。
燕子憑著自己的口語水平在第一次口語演講時贏得了掌聲,但第二次上臺後,她因為說出了一些其他同學無法聽懂的句子,而被老師當眾以全英文的形式責備「過於顯示能力」。
張女士說,自從那次批評事件之後,女兒不再像從前那麼熱愛學英語,也不會在家裡提出和她練習口語對話,對英語的學習就僅止於完成老師布置的那點作業。
老師的解釋
打擊其他同學的積極性
面對孩子的委屈,張女士撥通了女兒英語老師的電話。
老師認為,燕子不顧全班其他同學的水平,過於展示自己的英語能力,在問答環節,明知同學聽不懂還用較深的英語句型提問,讓對方無言以答,是打擊了其他同學的學習積極性。
「可能孩子會因為第一次表揚而沾沾自喜,或許也有顯示能力的意圖,但她絕對沒有故意讓其他同學出糗的心思。」
「現在孩子的英語成績在全班中遊,這可能是由於她平時不自學英語造成的。」沒想到一件小事左右了女兒的學習興趣,張女士十分擔心對英語缺乏興趣和自學態度的燕子,最終會考不過雅思。
家長
細節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
童童的經歷被文女士發到重慶某論壇後,短短3天內引發了數百位重慶媽媽的回帖熱議。
反對老師做法的網友媽媽——
「玻璃碎玻璃」:我覺得這樣子好打擊孩子的積極性,這種應該得到表揚,即便不表揚也不該這麼批註在作業上啊。
網友pinganxuli:我個人的看法是,文字是幾千年來形成的,是一種文化,而拼音是當代為了統一認讀而形成的一種工具。所以,識字才是基礎,不應該本末倒置。其次,老師一次不經意的舉動足以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做批註時老師也需要慎重考慮。
支持老師做法的網友媽媽——
網友元元媽:即便認字也應該從一年級開始讀,既然要從頭學,就嚴格按照從頭學的教育步驟進行。老師的出發點是拼音,拼音學會了也就學會漢字了,沒有什麼不對,舍拼音而求漢字,確實也可能讓孩子養成寫倒筆畫的習慣呀。
學生
有興趣學習是幸運,老師的打擊更勝父母
記者還相繼採訪了兩位在讀學生。來自重慶市醫科大學臨床專業大三的陳繼辰說,「這件事上我更在意兩位老師對孩子學習能力的否定,這足以影響他們前途。」陳繼辰認為,孩子有興趣學習是一種幸運,老師可以就某道題做錯了指出來,但沒必要通過某些看似不經意的方式去打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否定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成果。
在讀高一的唐飛更想說:「老師的打擊更勝父母。」原來,在初三時作為物理科代表的唐飛因為一次考試失誤,被老師順口說了一句:「你還是科代表哦,還考這麼差。」這讓唐飛無地自容,「之後打心裡也不怎麼想學物理了,最後中考的分數比我哪次都低。」
唐飛說,如果學生的成績出了問題,大可以在私下與之溝通,沒必要在作業上批註或在班上點名。
專家
「老師能不能考慮不一刀切」
西南大學心理學院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在職博士、副教授張仲明給了幾點建議。
這位媽媽可以告訴孩子,童童你寫的字很正確,認識的字也多,真的很優秀很棒,超過了其他同學。但是,你能不能等一等其他同學?」如此一來,孩子或許會比較愉快地接受老師的指導。
此外,從家長的角度來講,讓孩子超前學習是必須小心謹慎的事情。
從心理角度上講,如果孩子的學習積累大大超過了老師的教學進度,可能上課聽講時會出現注意力分散的情況,在學習習慣養成方面會有一定阻礙作用。
最後,從教師的角度上看,第一應該考慮到孩子在入學學習過程中個性化的表現,注意要因材施教。
「比如童童字認得比較多,學得比較快,這時,老師能不能考慮不要一刀切?在和孩子溝通後,布置一些針對個人情況的特殊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