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城區:「好生態」帶來「好光景」

2020-12-22 瀟湘晨報

土壤貧瘠、沙石遍地、十年九旱,傳統的糧食種植效益低下,如何讓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近年來,朔城區堅持精準扶貧基本方略,將脫貧攻堅與生態建設融合推進,精心組織實施生態扶貧重點項目,讓生態建設在帶給群眾好環境,享受好生態的同時,搭上生態致富車,過上生態致富「好光景」。

地處朔城區紫金山下的南榆林鄉的大蓮花村、野豬窊村、南辛寨村以及福善莊鄉南辛莊村,是典型的山區村、山坡村,如今依靠生態就業帶動脫貧、生態項目促動脫貧、生態產業拉動脫貧三大途徑,貧困戶持續增收、穩定脫貧、有效防貧,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生態就業帶動脫貧。朔城區把脫貧攻堅工作與生態建設相結合,在實施南山造林工程中,生態護林員、保潔員等公益性崗位用於聘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優先聘用貧困人口參加植樹造林、森林撫育、森林防火等工作。目前共安排貧困護林員71人,每年每人享受護林補助0.6萬元,基本實現了一人上崗,全家脫貧目標。

生態項目促動脫貧。朔城區在實施生態就業帶動脫貧的基礎上,還通過退耕還林和省級陡坡地生態治理、生態公益林建設促脫貧。據統計,朔城區退耕還林工程和生態公益林建設,涉及3個村建檔立卡貧困戶62戶,面積達3100畝,每畝補助390元,補償資金120萬元。

生態產業拉動脫貧。實現可持續增收,離不開產業的支撐。朔城區除了通過發展經濟林及林下種養和林產品採集加工等多種經營,還積極探索創建苗木花卉+生態旅遊+康養等深度融合發展模式,推進特色苗木花卉基地和示範園建設,組織貧困人口參與鄉村發展生態旅遊,發展「森林人家」「森林康養」等第三產業,拓寬創業就業增收渠道。據統計,全區共發展經濟林面積上萬畝,樹種以雙季槐、棗樹、杏樹、核桃等經濟林為主,涉及5個村貧困戶面積達3500畝。具體幫扶措施為:前三年區林業局負責栽種、管理、病蟲害防治、成活率等,每畝補償貧困戶390元,每年補償資金達136萬元。後三年掛果後由貧困戶自行經營管理,政府組織技術人員駐村入戶開展技術指導服務,並打通生態產品與市場的流通環節,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脫貧。(通訊員 丁海雲)

[編輯:張瑞晶]

【來源:黃河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旅遊扶貧:好風景帶來好光景
    好風景帶來好光景,「旅遊+扶貧」在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同時,助力鄉村振興,讓鄉村更美麗、更宜居。1.守著好生態過上好日子在江西崇義縣上堡鄉竹溪村連接梯田景區的中循環公路旁,一棟嶄新的兩層民居格外醒目,這是貧困戶黃國庚的家。「這幾年,通過發展旅遊,村莊環境好了,村民也過上了好日子,住上了新樓房。」黃國庚站在院子裡笑著說。
  • 朔州市生態環境局盧生權局長在朔城區夜查散煤治理工作
    11月6日晚,朔州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盧生權親自帶隊到朔城區南城街道辦事處夜查散煤治理工作,朔州市生態環境局朔城分局王志文局長、南城街道辦主要負責人、村兩委負責人及巡查隊參加排查。
  • 描繪新藍圖展現新作為——朔城區打造「幸福之城、首善之區」紀實
    從春節前后街燈亮化到元宵文藝展演全區人民寫在臉上的快樂、幸福,釋放文化興活力;從區醫院、區一中改擴建到民生八件實事的敲定推進,順民意暖民心;從「三線引領、十村示範、百村整治」到神頭田園綜合體建設,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今年,朔城區立足新時代,謀劃新作為,圍繞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幸福之城、首善之區」建設目標,著力構建高品質的主城區和高質量環城生態新區兩大體系,城市品質再提升,文化興區再發力
  • 「增綠」促增收 好生態帶來好生計
    「增綠」促增收 好生態帶來好生計雲南作為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生態保護和脫貧攻堅任務高度疊加,是同一個「戰場」上的兩場攻堅戰。5年來,雲南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聚焦破解貧困山區有「生態」無「生計」難題,對症下藥、靶向治療,把改善貧困地區生態環境、增加貧困群眾收入作為推進生態扶貧工作根本出發點,實現了脫貧攻堅與生態保護雙贏。
  • 【每周一域】朔州市朔城區——昔日古州 雲錦新貌
    1950年國慶節,毛澤東主席親自授予他「青年特等英雄」金質勳章,請他吃飯,並說:「你的名字起得好,戰爭年代吃了很多苦,現在國家幸福,人民幸福,你也幸福。將來一定福氣多。」10月3日,《人民日報》長篇報導了王福的英雄事跡,中央軍委編寫出版了《英雄王福的傳奇一生》一書。1980年轉業地方默默工作,無私奉獻。2003年朔城區區委區政府授予「人民功臣」匾。
  • 朔城區開啟音樂教師教研活動之旅
    為了展示朔城區音樂教師的風採,提高音樂活動的質量,繼第一期「藝海展風採,課堂顯魅力」音樂教研活動之後,朔城區中小學音樂教師教研活動一站接一站展開,真是「音」接不暇、「聲」入人心。讓我們一起走進朔城區第三中學,分享第二期音樂之旅吧。大家上午好!藝海展風採,課堂顯魅力。
  • 大棚裡「種」出了好光景
    這裡的櫻桃花正值盛開期,農民、農技員正搶抓時機,進行花期的科學管理,力爭迎來好收成。近日,經過登記和體溫檢測後,管理人員帶領記者走進了嶄新的櫻桃大棚。一進大棚,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蔥蔥蘢蘢的綠葉,一簇簇雪白間粉的櫻桃花綴滿枝頭,分外嬌豔。
  • 朔城區一中工會和民進朔城區一中支部 赴王萬莊開展「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主題實踐活動
    朔城區一中工會和民進朔城區一中支部赴王萬莊開展「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主題實踐活動
  • 好山好水好光景——河南光山的綠色實踐
    來源標題: 好山好水好光景——河南光山的綠色實踐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餘村考察時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科學論斷。如今,「兩山」理念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
  • 朔城區:冬閒人不閒 農技送到「家「
    朔城區高度重視農業技術推廣,利用冬閒時節,組織農業科技人員,將農民們最關心的農業種植新技術新知識送到廣大農戶身邊。 編輯 搜圖 儘管天氣寒冷,來自朔城區各個鄉鎮的
  • 好山好水好光景
    本報今起推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專欄,聚焦人與自然的關係、發展與保護的關係、環境與民生的關係、自然生態各要素之間的關係,展現各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和顯著成效。「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膽去做」,走進河南省光山縣槐店鄉司馬光油茶園,這個巨幅標語映入眼帘。雖已入冬,登高遠眺,漫山遍野的油茶果樹,依然蒼翠。
  • 寧夏彭陽:針線繡品牌 織出好光景
    一刺一提,銀色繡花針在絲綢上下翩然穿梭,不一會兒一朵嬌豔的花就繡好了,仿佛微風拂過枝葉輕搖一縷花香。    曾經,張韓芳和丈夫是彭陽縣的一對菜農夫妻,每每下地幹活回來都出一身汗,衣服、鞋沾著泥土,她想像過能在乾淨整潔的辦公室工作。但是看看周圍村裡的媳婦們,大家都是這樣下地幹活操持家務。
  • 汨羅青獅村:好風景帶來好光景,鄉村遊給扶貧助力
    從滑翔基地下來,沿著筆直的連心路還會經過智源精品安置點、智峰山生態葡萄採摘園、百香果園、秀美屋場,並直達十古公路。作為連接了村裡幾個重要景點的連心路,青獅村後盾幫扶單位市住建局先後投入200多萬元,用於6公裡連心路拓寬和提質改造。
  • 朔城區下西關村:稻花香裡「迎」豐年
    朔城區神頭鎮下西關村是遠近聞名的水稻種植村,金秋九月,田裡的水稻長勢喜人、豐收在望。種植大戶和村幹部走進「示範田」,給村民講知識、鼓幹勁,帶動大家一同種稻致富。朔城區神頭鎮下西關村 水稻種植大戶 石雲寶:目前長勢是一點問題沒有,可以說非常放心,長勢也非常可心,估計今年像這片收成畝產在一千二、三百斤以上。像他這一畝地,估計拿三千、五千元純利也不成問題。聽到「老師」的誇讚,看著喜人的稻田,尹殿元臉上掛滿了笑容。
  • 朔城區兩校榮獲朔州市首屆英語電影配音大賽冠季軍
    黃河新聞網朔州訊(通訊員 王平堂 武鵬飛)11月30日,由中共朔州市委宣傳部與朔州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共同主辦朔州市首屆「百特杯」英語電影配音大賽中,朔城區神頭職中代表隊以優異成績奪得冠軍,朔城區一中代表隊獲得季軍。
  • 光景隨人特地妍——心態好,哪裡都有好景致
    光景隨人特地妍。 ——毛滂《減字木蘭花》 這首詞也是作於正月十七: 正月十七日,孫守約觀殘燈。是夕燈火甚盛,而雪消雨作。 北方也許要下也是雪,但江南已經漸漸暖和,最多也是雨夾雪了。在這樣的天氣下,再去看「殘燈」,心情如何就看人了。
  • 朔城區七名教師全部獲獎!
    今日,從山西省教育廳傳來喜訊,第八屆山西省中小學實驗教學說課活動獲獎名單公布,朔城區7名參賽教師不負眾望,全部獲獎,斬獲一等獎2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其中,朔城區一中的賈俊萍、梁曉慧兩位老師榮獲一等獎;朔城區四中的喬豔絨、王瑞兩位老師榮獲二等獎;朔城區五中的李志強老師、朔城區七中的秦麗麗老師、朔城區賈莊中心校的趙國良老師榮獲三等獎。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脫貧戶劉萬華:好光景必須靠自己努力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楊亮 郭子儀 孫豔豔)今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延安延川縣身殘志堅的劉萬華靠著種植大棚,讓家裡的光景大變樣面對未來新生活,他說的最多的還是那句話:好光景必須靠自己努力!眼前正在大棚裡挑揀西紅柿並裝箱的就是劉萬華,一個個西紅柿從手裡慢慢挑選,個頭、紅度都要考慮,表面的泥土更是不允許出現。劉萬華說,現在都是客商上門採購,因此更應注重於西紅柿的品質,以便吸引更多的回頭客。
  • 山西省朔州市建成區排名,朔城區最大,右玉縣最小,了解一下?
    朔城區朔城區是朔州市的主城區,是朔州市的政治、經濟、交通中心,朔州市政府就位於境內。城區建在七裡河兩岸的平原上,河流穿城而過。以七裡河公園為城中心,房屋向周邊修建,呈現團狀分布。實測建成區面積為53.2平方公裡。
  • 山西省五四紅旗團支部、朔州市朔城區人民檢察院團支部--法治護航...
    山西省五四紅旗團支部、朔州市朔城區人民檢察院團支部 法治護航 檢察幹警展風採 本報記者 龐勇     朔州市朔城區人民檢察院團支部成立於2019年4月,現有團員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