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出使西域,被匈奴俘虜十年後逆襲,究竟是為什麼?

2021-02-13 車圖騰

一次偶然的機會,漢武帝得知,西域一個叫月氏的國家被匈奴戰敗,月氏王雖報仇心切卻力不從心,只好舉國西遷。

漢武帝心想,這樣可以和月氏國聯合一致攻打匈奴嘛!採用甕中捉鱉的策略,從兩側夾擊匈奴,想著這漢武帝就覺得興奮。

不過,想要聯合月氏,就必須先找到月氏王。於是聰明的漢武帝想出了一個計劃,這就是後來史書上記載的——出使西域。

可問題也來了,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都清楚,長安到西域足足有七千裡,沿途滿是沼澤和荒漠,沒幾年的時間根本去不了。

這時候,名不見經傳的張騫覺得,不如索性出使西行,萬一建功立業了呢!於是他主動上奏漢武帝,願意出使西域。

其實,漢武帝也為這事兒為難,他心知肚明,滿朝文武沒有一個人會主動去做這種沒有把握的事情,而要是硬派一名使節,也不會心甘情願的把事情辦妥,反而會影響大計的開展。而張騫主動出使讓漢武帝樂開了花,畢竟強逼都不行,竟還有人自願,於是當場給他升官,並讓他隨意挑侍從。

張騫前前後後挑了一百來人,就這麼出發了。

原以為這一路會非常的艱辛,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匈奴甚是剽悍,張騫才一出發,就被匈奴俘虜了。

在百般拷問中,一名經不住摧殘的手下把出使西域的計劃敗露了。不過匈奴人敬張騫是條漢子,百般拷問仍矢口不提,於是殺了其他人,只留下他和堂邑父。

匈奴人把張騫和堂邑父發配到樓蘭,給他許配了個妻子,打算用荒蕪的環境和情感瓦解張騫。就這樣,張騫在樓蘭安頓下來。整整十年,張騫才在一次狩獵中,和堂邑父騎馬逃奔。

匈奴當然會追張騫了,只不過追張騫的難度已堪比登天。原因是張騫已經熟悉了西域的地理環境,學會了匈奴語,騎馬水平也有大幅提高,況且這時候的張騫穿的是一副胡裝,梳著長辮,儼然一個匈奴人。

然而,張騫並沒有立刻返回長安,而是繼續西行尋找月氏。很快,張騫就找到了月氏,可是月氏對聯合攻打匈奴的計劃並不感興趣,原因是月氏的新國土土壤肥沃,物產豐富,並且離匈奴很遠,不受威脅,已經無意東還。張騫很是失望。

不過,張騫心想,合作不成,也不能空手回去,最後還是在月氏國待了一年多。這一年裡,張騫並沒有閒下來,而是收集各種情報,比如這裡還有哪些國家、哪些和匈奴關係好哪些關係不好、風土人情如何、匈奴的弱點是什麼、打仗要有多少人馬被多少糧草等等。

等收集全了,他才作出了縝密的計劃:避開匈奴繞回去。最終,歷經千山萬水,總算是回到了長安,距離出發那年,已經過去了整整十三年。

可以說,張騫出使西域後成功返回,靠的是全面的準備和周密的計劃。

其實,各行各業中成功的案例都是因為事先做好了全面周詳的準備,在中國汽車行業中也是這樣,比如說即將上市的長安凌軒。

據了解,長安凌軒是長安乘用車旗下首款家用MPV車型,具有高顏值、大空間、強動力、高安全等特點,有實力在中國汽車市場中開拓出一片土地。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車突突認為長安凌軒具備以下兩個方面的優勢。

最領先的長安國際平臺帶來的卓越設計

凌軒者,凌雲之志,器宇軒昂。它出自曾獲20餘項大獎的長安全球設計平臺,由長安日本設計中心與中國團隊精心設計完成,在同類車型中具備極強的競爭實力。又為什麼這樣說呢?車突突將凌軒的優勢總結如下:

其一是顏值足夠高。凌軒的外觀造型以現代力量感為主題,車身修長勻稱,側面線條賦予了肌肉般的力量感,依據0.618黃金分割比例精雕細琢的車身線條讓凌軒處處彰顯器宇軒昂的氣質。

其二是空間足夠大。長安凌軒長寬高分別為4730/1795/1730mm,軸距為2760mm,這樣的車身尺寸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超越的。其內部空間也相當寬敞,不僅採用了2+2+3的座椅布局,還有多達9種座椅組合方式,可以用它代步,也可以用它全家出遊,甚至可以用它搬家。

其三是動力足夠強。凌軒有1.6L+5MT、1.5T+6MT、1.5T+6AT多種動力組合,不僅動力強勁,還搭載STT智能節油系統,為家庭節省每一滴燃油。

其四是配置夠豐富。長安凌軒針對中國路況搭載了ESP車身動態電子穩定系統、inCall 3.0 + 4GTBOX、併線輔助、右側盲區監測BSD等豐富的配置,此外,還配有森林級VOC系統,為每一位成員提供北歐般的清潔空氣。

最先進的兩江基地帶來的先鋒品質

一輛家用車,還要有足夠高的品質,這樣才能悉心呵護每一位家庭成員,保護他們的安全。

據了解,長安凌軒出自全球領先的長安兩江基地新工廠,遵循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以精益製造標杆工廠為目標而打造,採用國內外先進設施設備,採用同平臺多車型柔性共線生產、藍光自動檢測、EMS傳輸、雷射在線檢測等先進技術,全面投入全球領先的專業機器人,可以說先進程度達到世界一流水準。在製造工藝、裝備技術、品質管理和生產效率方面已全面達到合資企業水平。

正是出自於這樣先進的工廠,長安凌軒首批通過了新版C-NCAP五星碰撞標準,成為最安全的國產7座MPV。

選擇一款車,不僅可以提高生活品質,陪父母多出去走走,帶孩子們看看多姿多彩的世界,還可以體現一個男人的魅力,畢竟,一個睿智的男人才顯得器宇軒昂。

所以,作為一個睿智的男人,有輛長安凌軒就足夠了。

相關焦點

  • 張騫出使西域,被匈奴俘虜10年後「逆襲」,究竟是為了什麼?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位民族脊梁,民族英雄,就是中國出使西域的第一人——張騫。在劉徹「反擊匈奴」戰略規劃中,他首先想到的是聯合與匈奴世仇的大月氏共同夾擊。但這個偉大的設想實踐起來卻大有難度,他需要穿越匈奴境地,再加上路上戈壁風沙,風雪蕭瑟及各種想不到的危險,可謂九死一生的徵程。此時漢武帝需要一位敢於擔當,勇於冒險的勇士,他開始在全國公開招募出使西域的勇士。
  • 【 每日一故事 】30: 張騫出使西域
    他們一出隴西,便碰上了許多匈奴人。張騫一行100多人全成了俘虜。單于不敢殺死使者,便把張騫等人全部軟禁起來。那時候,匈奴和漢朝表面上關係還不錯,單于為了留住張騫,把一個匈奴女子嫁給了他。不久,張騫有了一個兒子。張騫一直將漢武帝交給他的出使證明偷偷保存著,時刻不忘自己的使命。後來他被單于放逐到西部,離西域又近了不少,他心裡暗自高興。張騫每天專心放羊,等待機會逃走。
  • 張騫出使西域的「西域」是現今的哪裡?
    張騫出使西域又稱張騫通西域,指的是漢武帝時期希望聯合月氏夾擊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各國的歷史事件。漢武帝建元年(公元前140),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建元三年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後逃脫。
  • 史上最牛的外交官張騫,怎麼樣跋山涉水出使匈奴?
    漢武帝是個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內心十分渴望打敗匈奴,永絕後患,但是軍事裝備和力量確實技不如人,他聽說月氏的頭領被匈奴人殺死並做成了酒杯,月氏人都很痛恨匈奴人,於是漢武帝就想要聯合月氏人一起攻打匈奴。想要報效祖國的張騫主動請纓,出使月氏說服他們。
  • 張騫出使西域,除了政治、軍事目的之外,還有一項神秘任務
    建元二年(前139),漢武帝從一個匈奴俘虜口中意外得到一條消息,原來匈奴還有一個天敵「月氏」。剛剛即位的漢武帝馬上意識到,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於是決定派使者出使月氏,聯盟月氏合力打擊匈奴。 不幸得很,張騫一行人剛進入匈奴之地,就被匈奴人抓了起來。就這樣張騫被匈奴軟禁起來了,單于為了軟化他,還給他在匈奴娶妻生子,但張騫並沒有忘記天子的使命,終於找機會逃出去了。他在匈奴的這十年裡,西域的局勢也是翻天覆地,月氏國由於不敵烏孫,從伊犁河流域西遷到鹹海附近,這讓張騫的路途變得撲朔迷離。張騫最終克服了各種困難來到了月氏國,但月氏國似乎忘記自己的仇恨,使得張騫無果而返。
  • 漢武帝出關洗雪恥,竇氏死後斬敵軍十五萬,張騫出使西域引入佛教
    前言大漢初年,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而飽受匈奴之患,不敵之,又以聯姻進貢維護和平。漢武帝年間,大漢確立了儒家學派的傳統地位,武帝為其先君高祖之聯姻憤慨,養靜蓄銳後多年,騎兵出關。接連九次大勝斬獲匈奴十五萬人頭,後派出張騫出使西域,為大漢帶來了佛教的傳承。
  • 短短一句「張騫出使西域」焉能道盡其十三年的悲慘經歷
    漢武帝心動了,聽到匈奴對西域小國也極力壓迫剝削,漢武帝決定聯合西域各國,共同抗擊匈奴,所以頒令天下招募出使西域的人。陝西人張騫應募,決心為國效力,擔負起這個常人想都不敢想的任務。公元前年,張騫等人一路向西,剛走到甘肅臨洮,就被匈奴扣留。匈奴知道他向西行的目的是什麼,對他進行種種的威逼利誘,甚至還逼他娶匈奴女子為妻,妄圖打消張騫出使大月氏的念頭。
  • 當年張騫出使西域有多難?
    張騫,便是這樣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建元中,張騫此時只是一個叫作「郎」的小官,他自願應募,接下了出使西域,說服月氏聯合抵抗匈奴的使命。 史書記載,張騫「為人強力,寬大信人」,不僅身體素質好,而且極富人格魅力,況且能夠擔得起出使西域的重任的人,想必方方面面堪得上大漢朝的顏面擔當,也無怪乎「蠻夷愛之」。 單于想要張騫歸化,令他為匈奴的繁榮發展做出貢獻,這一留就是十多年。整整十年,派出的使節音訊全無,皇帝劉徹都快要忘記自己曾派出這樣一支隊伍了。
  • 張騫出使西域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最早打通這條文明之路的人物就是張騫。打通洲際通道「最後一公裡」司馬遷在《史記》中這樣評價張騫出使西域:鑿空之舉。何為「鑿空」?「鑿,開;空,通也。騫開通西域道」。張騫出使西域,鑿空西域道,順應了中原王朝與西域商貿和文化交流的迫切需求。其實,早在張騫出使西域之前,中原的絲綢等商品已傳入西域。張騫出使西域時已經看到來自中原的一些商品,但這些商品只是輾轉而來,商路未通。張騫出使西域無意中開通了這條洲際通道。從歷史進程中可以看出,在張騫鑿空西域道之前,波斯帝國和馬其頓帝國都為古代絲綢之路的貫通作出了巨大貢獻。
  • 張騫出使西域最遠到達哪裡?
    於是,失望的張騫只能重新踏上兇險的回頭路。這意味著來時的兇險,回去也要重新經歷一遍。果然,張騫又落入了匈奴的魔掌。可是這次比較幸運,匈奴因內亂無暇他顧,張騫只羈留了一年多便逃了回來,而且還帶上了自己的匈奴妻子。公元前126年,張騫終於回到長安。可是從長安出發的百人隊伍,到最後只留下了張騫和一個叫甘父的胡人,可能是因為胡人適應西域的緣故。
  • 張騫出使西域都經過了哪些地方?
    張騫通西域後,正式開通了這條從中國通往歐、非大陸的陸路通道。 張騫被封為博望侯,在他的家鄉陝西城固有博望鎮以永久紀念這位中國最傑出的貢獻者。張騫死後,埋葬在家鄉,築有張騫墓。最近幾年經過整修擴建,以張騫墓為主建成張騫紀念館,詳細記錄了張騫生平和兩次出使西域的豪邁壯舉。這也是我的家鄉,我為有這樣的前輩驕傲。
  • 張騫「鑿空」西域道
    漢武帝決定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於是招募出使大月氏的人。漢中成固(今陝西城固)人張騫以郎官身份應募。     漢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張騫奉命出使大月氏。由匈奴人甘父為嚮導,張騫率領一百多人從隴西(今甘肅一帶)出發。在經過匈奴地域時,匈奴單于得知張騫一行出使大月氏,便扣留他們達十年之久。其間,匈奴單于為留住張騫,賜給妻子,並生了兒子。
  • 張騫去西域是為了吃葡萄?不!他只是搞成了副業,幹砸了主業而已
    可是此時匈奴強、漢室弱,剛繼位的漢武帝就收到了一個來自老天的禮物,在一個匈奴俘虜的口中意外得知,匈奴人的敵人除了大漢以外,還有一個天敵——月氏。莫頓單于去世後,兒子老上單于繼位,對月氏是窮追猛打,不但殺死了月氏國王,還用他的頭當作喝酒的酒杯,可以說對於月氏人民來說,這就是國讎家恨。因此當漢武帝從一個匈奴人的俘虜口中得知這段歷史,清楚而又準確的判斷,這就是最好的盟友。
  • 匈奴人抓到漢人俘虜,為什麼不殺死,還優待他們在本族娶妻生子?
    博古通達文化,趣聞,演義世界,生命,人文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故,多讀書,多思考前幾天看紀錄片《歷史眼·河西走廊》,開篇講的就是張騫出使西域話說漢武帝想要聯合北方一直被匈奴打壓的大月氏、與其夾擊匈奴,於是派遣張騫率領使團從長安出發前往西域,公元前139年,張騫使團到達河西走廊時,由於大月氏已經西遷,此地落入了匈奴的控制,導致張騫使團被匈奴騎兵抓獲,當時的軍臣單于得知張騫要出使大月氏後,對張騫說:「月氏在吾北,漢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漢肯聽我乎?」
  • 張騫被西域匈奴硬塞了個美妞,還悄悄生了個混血兒子...
    但匈奴人不愧是天生的獵手,張騫一行最終還是逃不過他們的追蹤。                                              在敵眾我寡的不利情況下,張騫等人選擇了投降。很快,張騫便被押到匈奴單于面前。匈奴單于冷冷地問道:「你們漢人穿越我們國境,想幹嘛?」張騫回答:「我們並沒有對匈奴不利啊!咱們不過是奉皇帝的命令,出使西域的大月氏」。
  • 張騫出使西域能媲美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嗎
    至少從中華版圖鞏固這個角度來看,張騫的出使西域,絕對可以媲美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張騫一出,雖歷經千難萬險,但中華版圖從此增加。大漢因此控西域,出東北,定西南。漢初之時,漢之能控制的版圖,約在 400 萬平方公裡。
  • 獅子流入中原地帶:張騫二次出使西域,印度使節進入絲綢之路
    後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上帶來了印度的獅子,無知的學者被獅子的外貌震懾,將其描述為食虎豹之猛獸,隨即陵墓中的老虎被獅子取代。西漢孝武皇帝即位後,欲雪高祖劉邦之恥,外抗匈奴,將張騫遣送西域。據《漢書傳西域傳上》:"漢興至於孝武,事徵四夷,廣威德,而張騫始開西域之跡。"
  • 「鑿空」西域張騫 | 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中國人
    「為人強力,寬大信人」的張騫「以郎應募」願出使西域,說服大月氏與漢結盟從而成為史書記載的出使西域第一人。建元三年(前138年),張騫以匈奴人堂邑父為嚮導,率領100多名隨行人員自長安出發前往大月氏。西行的道路極盡艱辛,「行旅負水擔糧,履踐沙石,行人唯以人畜骸骨及馱馬糞為標驗」。交通不便、危機四伏,張騫的首次出行並不順利,在途經匈奴領地時被俘獲。
  • 張騫:「鑿空西域」第一人 | 閱讀《史記》
    那麼司馬遷為什麼仍堅持認為絲綢之路是由張騫鑿空的呢?這是因為最初出現的通西域孔道,由於種種原因並沒有得到繁榮與暢通,比如常因民族紛爭而中斷,尤其常被匈奴人阻塞;即使它有時相通,也因山川阻隔道路遙遙,缺乏食宿飲水和沒有安全保障而通行艱難;而且反映在我國古代文獻中,對當時這條道路的行經地點和具體路線都語焉不詳;只有到張騫通西域後才突破了中國人的地理知識圈。
  • 張騫二次出使西域同樣偉大,此後西域各國開始了跟漢朝的交往!
    現在是漢武帝時代了,加上張騫從西域帶來的消息,漢朝為了打通和西域的連接,這才重新開始和西南各國去取得聯繫。這打通西南要道,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張騫當然不能那麼乾等啊,他也要找點事情做。正好那個時候漢朝還在打匈奴,因為張騫在匈奴生活過較長的時間,對那個地方的水草情況比較了解,所以就跟著大軍出徵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