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2021年中國國際收支何去何從?

2020-12-26 騰訊網

註:本文為筆者接受《中國外匯》圓桌訪談的書面回復,感謝鍾偉教授提出的富有洞察力的問題。尚未發表,謝絕傳統媒體轉載。

2020年全球經濟受到新冠疫情影響,跌宕起伏,這使國際投資和貿易更為多變。由於東亞經濟體較好地控制了疫情,因此經濟修復進程也較快。其中,中國實現了經濟正增長和國際收支穩健改善的良好態勢。2021年世界經濟有可能因疫苗的大規模製備和使用,而全面加速改善。中國則將面臨疫情防控常態化時期的、不同的外部經濟局勢,外資外貿格局均將面臨變數。這將如何影響2021年的中國國際收支?

主持人:鍾偉 《中國外匯》副主編、北師大金融學教授

受訪者:張明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

問題1:2020年中國外貿表現不俗,尤其和「一帶一路」經濟體和東亞周邊經濟體的外貿往來增長較好,有力地支撐了全球供應鏈的穩定。兩位如何評價2020年的中國外貿?當下也有一些因素在制約外貿,包括運費提升、貨櫃周轉不暢、匯率變動等因素。2021年西方經濟體的製造業也可能加速修復,同時很可能人員跨境流動仍然受限,導致服務貿易復甦較為困難。2021年的中國外貿仍能強勢增長嗎?

張明:應該說,2020年中國外貿的強勁表現幾乎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用美元計價的出口額同比增速由2020年1至2月的-17.2%上升至2020年11月的21.1%,貨物貿易順差由2020年1至2月的-71億美元上升至2020年11月的754億美元,貨物與服務淨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由2020年第一季度的負1個百分點轉變為2020年第三季度的正0.6個百分點。以上數據反映了中國外貿在疫情衝擊下的強勁韌性。導致2020年中國出口增速超預期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全球疫情爆發使得中國特定行業出口創下歷史峰值,例如醫療板塊(口罩、呼吸機)與遠程辦公板塊(筆記本);二是中國疫情與全球錯位,使得在今年二三季度,中國成為全球產業鏈上唯一可靠的中間節點,使得中國出口佔全球進口的比重在今年一度由14%的均值跳升至18%。一方面,上述兩個因素在2021年都難以長期持續;另一方面,全球需求在2021年有望繼續復甦。筆者認為,2021年中國出口增速將會好於2020年上半年,但會弱於2021年下半年。用美元計價的全年出口增速可能保持在5-6%左右。

問題2:在過去幾年,全球多邊貿易體系受到了很大損害,目前RCEP已成功籤署,同時中國也表達了對CPTPP的積極態度。中歐之間的雙邊投資協定也在加速推進。新一屆美國政府似乎也傾向於採取更為多邊、開放和積極的貿易政策。那麼2021年全球貿易環境是否有可能得到一定修復,甚至中美之間的貿易關係也能有所安定?

張明: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基本塵埃落定。與秉持孤立主義、民粹主義的川普政府相比,拜登政府的表現可能會更加成熟老道。從目前拜登政府的內閣成員來看,他們大概率會回歸歐巴馬政府的多邊主義經濟外交策略。川普政府是退群,拜登政府可能會重新入群。川普政府是既敲打競爭對手也敲打盟友,拜登政府可能會更加團結盟友來遏制競爭對手。從這一視角出發來看,2021年全球貿易環境可能會好於2019年與2020年。筆者認為,中美經貿摩擦在2021年繼續惡化的概率很小,有可能出現較為積極的緩和。然而,拜登上臺不會改變美國在中長期維度來遏制中國崛起的戰略取向,對此我們也不宜過於樂觀。中美博弈的形式可能會發生變化,但長期化持續化的趨勢不會改變。

問題3:中國金融領域全方位、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使資本和金融交易帳戶下流入中國的外資,較之經常項目順差顯得重要性與日俱增。目前看,中國債市股市整體上仍然是全球資產價格窪地。在兩位看來,這是否意味著未來中國國際收支「雙順差」的側重點,以及對匯率政策的影響可能會有所不同?

張明:結合目前的數據來看,2020年中國國際收支將是一個規模較大的經常帳戶順差與規模可控的金融帳戶逆差的組合。一方面,如前所述,2020年的經常帳戶順差是基於疫情衝擊下的特殊表現,並不具備可持續性。另一方面,由於中國成功地控制住疫情,使得從2020年第二季度起,中外增長差與利差迅速拉大,從而吸引了較大規模的證券投資流入。例如,2020年年初至今,中國債券市場的資金流入已經接近1萬億人民幣。較大的中外增長差與利差將會延續至2021年。筆者認為,2021年中國可能出現規模較小的經常帳戶順差與規模較大的金融帳戶順差的組合。在雙順差再度出現的前景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以及人民幣有效匯率依然有一定的升值空間。不過,在2020年外國證券投資洶湧流入的背景下,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金融帳戶依然出現了849億美元的逆差,這說明通過錯誤與遺漏項的資本流出規模依然巨大。這一點值得我們警惕。

問題4:2020年中國外匯儲備穩中有增,人民幣匯率相對堅挺。與此同時,人們對西方央行持續的寬鬆政策表現出了矛盾心態,既希望貨幣寬鬆環境延續,又擔心美元等國際地位受損。美元在2020年也呈逐漸疲弱之勢。兩位覺得2021年中國外匯儲備規模和結構有可能呈現怎樣的變化?人民幣國際化會重拾上升態勢嗎?

張明:美元指數在2020年先升後降。2020年3月至今,美元指數由103左右下行至90上下,跌幅可謂顯著。展望未來幾年,美元指數大概率呈現出波動中下跌的趨勢。但在2021年,美元指數未必會下行太多。這是因為,從目前來看,在拜登上臺後,美國經濟復甦的格局可能顯著好於歐元區、英國與日本,這意味著美聯儲貨幣政策正常化可能早於其他發達國家。疫苗的大規模推出甚至可能強化這一趨勢。考慮到上述趨勢,2021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可能圍繞6.4-6.5的中樞水平重新呈現雙向波動態勢,而非繼續延續今年6月至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單邊快速升值。2021年中國外匯儲備可能溫和增長、外匯儲備的結構未必會顯著變化。在人民幣匯率升值與境內外利差高企的背景下,人民幣國際化的速度將會再度加快。

問題5:儘管中國經濟率先修復,國際收支持續穩健,但全球金融體系的不安定因素仍然很多,人們在聚焦全球清算支付體系是否順暢,全球貨幣體系是否需要重新尋錨,西方國家主權債務的可持續性、數字資產對法定貨幣的持續影響等等。在兩位看來,哪些不安定因素有可能影響到中國國際收支格局?

張明:首先,人口老齡化的加速意味著中國的儲蓄投資缺口未來將會發生趨勢性變化,中國遲早會面臨經常帳戶逆差的格局;其次,迄今為止,雖然中國是一個全球債權人,但經常帳戶下的投資收益項卻持續為負。如果不能改變中國對外投資收益率顯著低於外國在華投資收益率這一事實,那麼未來經常帳戶逆差的格局就難以扭轉;再次,金融帳戶下證券投資與其他投資項下的資本淨流動方向是變動不居的,國內外宏觀經濟與金融形勢的變化完全可能導致短期資本流動頻繁轉向。這就意味著,中國國際收支有時候將會面臨經常帳戶與金融帳戶雙逆差的形勢,這又意味著未來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將會增大;再次,地下渠道的資本淨流出值得我們高度警惕。2015年下半年至2020年上半年這五年時間內,誤差與遺漏項下的累計資本淨流出高達1萬億美元,平均每年2000億美元。相關資本流出的原因、途徑與影響都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相關焦點

  • 《南方都市報》張明專訪:2021年的全球與中國經濟
    註:本文為筆者接受《南方都市報》記者許爽的專訪,發表於2020年12月4日,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如果說過去幾十年,我們更多的是通過開放來促改革,那麼未來我們可能會以改革來促開放」。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如此表示。
  • 中國社科院張明:展望2021年的世界經濟——V型還是耐克型復甦?
    鳳凰網港股|本文為筆者(張明: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投資室主任、研究員)接受《中國外匯》圓桌訪談的書面回復,感謝鍾偉教授提出的富有洞察力的問題。問題1:新冠疫情使得2020年的世界經濟更添變數。人們期待在2021年能出現經濟復甦。一些國際機構預測明年發達經濟體GDP增速在4%以上,新興經濟體則將增長約6%。相較於2020年可謂V型復甦。
  •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張明:應慎言人民幣升值新周期
    來源:新浪財經10月24日至25日,中國世界經濟學會2020年年會成功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張明在大會上做了主題為《中國國際收支與人民幣匯率的最新變化》的演講。其中,張明提出了三個結論:第一、近年來,中國國際收支出現了經常帳戶順差顯著收窄、非儲備性質金融帳戶餘額在順差逆差間頻繁交替、誤差與遺漏項持續大額淨流出等新特點。這些特點的變化既與國內外經濟的結構性變化有關,也與中國央行資本管制的變化有關。第二、2015年811匯改之後,中國央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穩定人民幣兌美元匯率。
  • 【首席視野】中國社科院張明:美元與黃金:未來何去何從?
    註:本文為筆者接受《中國外匯》圓桌論壇的書面訪談,感謝主持人鍾偉教授提出的富有洞見的問題。問題1:進入2020年以來,尤其是疫情在美國的蔓延以來,美元指數大起大落。先是美聯儲為應對疫情推出寬鬆政策,以及美國股市在較強的財政貨幣刺激下呈現V型反轉,美元指數相應走強。
  • 社科院張明:美元與黃金,未來何去何從?
    其他國際貨幣目前又沒有能夠取代美元的能力。因此,未來一段時間內,國際儲備貨幣的選擇不是選擇更好的貨幣,而是在一些不太好的貨幣中選擇看起來相對較好的那一個。 兩位如何看待年內美元的可能走勢? 張明:美元指數年初為96左右,在今年3月一度攀升至接近103,最近跌至93上下。目前來看,短期內美元指數走勢仍有不確定性。壓低美元指數的主要因素包括:疫情二次反彈導致美國國內復工復產受阻、第三季度美國經濟增長可能繼續弱於預期;美聯儲仍在實施非常寬鬆的貨幣政策。
  • 智庫專家預見2021丨張明:下一年全球與中國經濟預測
    近日,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如果說過去幾十年,我們更多的是通過開放來促改革,那麼未來我們可能會以改革來促開放」。  錯綜複雜的2020年即將結束,張明用「疫情、衰退、動蕩」歸納今年世界經濟形勢的三大關鍵詞。而展望2021年,全球經濟存在哪些不確定性?風險資產價格將出現怎樣的場景?
  • 張明:2021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可能破6嗎?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8日電 題:《張明:2021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可能破6嗎?》 作者 張明(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 2019年底至2020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由6.9762上升至6.5249,升值了6.5%。同期內,人民幣對CFETS籃子匯率指數由91.39上升至94.84,升值了3.8%。
  • 中國政府代表張明出席應對新冠疫情國際認捐大會
    當地時間4日,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大使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出席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國際認捐大會視頻會議並致辭。張明大使表示,疫情面前沒有旁觀者,世界各國都是命運共同體。張明大使指出,中國是國際社會負責任成員,儘管自身防疫任務依然艱巨,仍盡力為有需要的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中國政府設立了抗疫合作專項資金,已向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急需的抗疫物資援助,地方政府、慈善機構、人民團體、工商界也積極參與其中。
  • 張明:新冠疫情、全球動蕩與中國對策
    原油暴跌30%,美股1997年以來首次觸發熔斷,10年期美債收益率跌破0.5%。您認為這背後的邏輯和影響主要是哪幾個方面? 張明:本輪全球金融市場動蕩的直接原因,是肺炎疫情的國際擴散導致全球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避險情緒上升。更深層次的原因則包括:第一,投資者對全球經濟增長前景非常憂慮。
  • 外匯局公布2019年四季度及全年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
    按SDR計值,2019年,我國經常帳戶順差1024億SDR,資本和金融帳戶順差409億SDR,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帳戶順差271億SDR,儲備資產減少141億SDR。此外,國家外匯管理局根據最新獲得的數據,修訂了2018年以來各季度國際收支平衡表數據,並通過國家外匯管理局官方網站「統計數據」欄目公布。
  • 社科院張明:新基建可提高中國經濟潛在增速 應由市場力量主導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社科院張明:新基建可提高中國經濟潛在增速 應由市場力量主導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室主任、研究員張明。8月10日,由新京報貝殼財經主辦的「中國經濟新格局:乘風破浪」夏季峰會在線舉行。在「AI如何助力新基建」分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室主任、研究員張明在其主旨演講中如是說。張明強調,新基建應該由市場力量主導,其中既包括民營企業,也包括國有企業,但不應該由政府力量、尤其是地方政府來主導。
  • 王永利:關於調整「國際收支平衡表」格式的建議
    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的擴大和國際化水平的提高,國際收支管理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相應的,「國際收支平衡表」的重要性也就越來越高。但現有「國際收支平衡表」的表現形式著實讓人感到困惑,需要適當進行調整。 一、「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內容與格式根據《國際收支和國際投資手冊》第六版的標準,中國目前「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基本格式(主要項目的細分子項目省略不提)以及2018全年、2019全年、2020一季度的統計結果(億美元)是:其中,報表特別註明:「
  • 張明大使接受歐洲新聞臺採訪介紹中國抗擊疫情舉措
    2020年2月3日,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大使接受歐洲新聞臺(Euronews)電視採訪,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回答記者提問。關於疫情可能對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張明大使表示,疫情可能對中國經濟產生一些影響,但這是短期的、可控的。近幾十年來,中國經濟一直保持中高速增長,其強大韌性、內生動力以及14億人口的巨大市場潛力不會因為一場可防可控的疫情發生改變,中國政府在提振經濟方面也擁有足夠的政策空間。
  • 「張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未來面臨較大不確定性——2020年上半年...
    在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1月21日,以及2020年2月24日至3月9日這兩個時期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分別出現1.7%與1.4%的升值。在2020年1月21日至2月24日,以及2020年3月9日至3月20日這兩個時期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分別出現2.4%與2.6%的貶值。在2020年3月20日至6月30日期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直在7.03-7.14的範圍內窄幅波動。
  • 社科院張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進入升值新周期了嗎?
    張明: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投資室主任、研究員要預測短期匯率波動,需要找到一個好的參考指標。我們發現過去幾年,中美利差變動並不是預測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勢的一個好的參考指標。從2018年到現在,美元指數走強,人民幣對美元貶值;美元指數走弱,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未來美元指數可能步入長時段下行周期,但由於當前的國際環境極其複雜,美元指數在下行的過程中具有很強的波動性;在特定情況下可能還會有比較明顯的反彈。從短期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勢依然具有不確定性。
  • 張明|金融開放的維度、次序與風險防範
    註:2020年12月18日,由中央財經大學國際金融研究中心、中央財經大學全球金融治理協同創新中心、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共同主辦,雙威大學傑弗裡·薩克斯可持續發展中心、第一財經研究院和普華永道中國協辦的「第九屆亞太經濟與金融論壇」成功舉辦。
  • 上半年中國經常帳戶順差859億美元 國際收支呈現三大特點
    中新社北京8月7日電 (記者 夏賓)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匯局」)7日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經常帳戶順差6119億(人民幣,下同),按美元計值為859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13038億元,服務貿易逆差5367億元。
  • 中央"管"移民 國際收支申報新辦法明起實施(二)
    《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辦法》2014年1月1日實施,新增規定「擁有對外金融資產、負債的中國居民個人,應當按照國家外匯管理局的規定申報其對外金融資產、負債的有關情況。」
  • 國家外匯管理局:2019我國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來源:中國經濟網原標題:國家外匯管理局:2019年我國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14日訊 (記者 姚進)國家外匯管理局今日公布的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 資訊|劉筱柳副市長會見英富曼會展集團中國區副總裁張明
    2020年5月29日,2020成都美好生活系列會展在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和世紀城新會展中心同時拉開帷幕。本屆展會以「會展,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作為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成都市舉辦的標誌性首展,對按下了成都會展重啟後的「快進鍵」,英富曼會展集團中國區副總裁、英富曼天一展覽總經理張明應邀出席當天開幕式。開幕式上,張明(左四)進行2020成都美好生活系列會展籤約儀式會前,張明在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會客廳與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劉筱柳進行座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