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期間,一位老友發微信問我:
個稅彙算裡面的商業健康險怎麼填,稅優識別碼是什麼,我填重疾險保單號怎麼沒用啊?
嘿,這已經是我收到的第N個關於個稅彙算商業健康險填寫的問題了。
保單號又不是稅優識別碼,當然沒用了啊。
這裡的商業健康險,不是我們常說的醫療險、或重疾險,它是特指。
特指什麼呢,我們來簡單說一哈。
一、個稅彙算可稅前扣除項目
辦理2019年度個稅年度彙算清繳,其實就是多退少補。
多退,就是稅交多了需要申請退稅,大概有這幾種情況,如:
2019年綜合所得收入不超過6萬,但已預繳了個人所得稅;
期間各項收入預扣稅款的稅率高於年度使用稅率;
預繳稅款時,沒有申報或未扣除相應的費用。
少補,就是年收入超過12萬且需要補稅金額超過400元的,如有兩處及以上綜合所得,合併後適用稅率提高,導致需要補繳稅款的。
辦理個稅彙算,有的人可能是公司統一辦理,而個人最方便的莫過於下載「個人所得稅」APP。
在APP首頁「常用業務」下的"綜合所得年度彙算「進去填寫就是了:
系統會根據個人2019年綜合收入,扣除各項稅前項目後,按超額累進稅率計算所需繳納稅費。
哪些費用可以作為稅前扣除項目呢?
我們都知道有新增的六大專項扣除,具體如下:
除了這六大專項扣除外,還有準予扣除的捐贈,以及「其他扣除項目」。
其他扣除項目,具體指下面的5大項:
這5項其他扣除項目,就涉及到保險的問題。
二、可以稅前抵扣的商業健康險
5項其他扣除項目後面藍色的問號圈,是對應的政策解釋。
年金,特指企業年金或職工年金,目前是國企或一些大型企業才會有,它與我們買的普通商業養老年金險是不同的概念。
稅延養老險,2018年5月1日開始在上海市、福建省和蘇州工業園區試點。
允許扣除的稅費,主要是指獲得勞動報酬收入時,已經支出的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費附加、印花稅等。
其他,特指保險營銷員、證券經紀人佣金收入的展業成本。
上面這4項,理解一般不會有問題,也不會出現填寫疑問。
問題主要出在第二項——「商業健康險」上。
商業健康險,系統給出的釋義是這樣的:
這個釋義,顯然並沒有解釋清楚,讓很多人產生了誤解(包括我家那位)。
釋義中說的「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專指「稅優健康險」。
稅優健康險,是報銷型的醫療險,屬於官督商辦的產物,2015年底試點,2017年7月推廣至全國,與我們平常說的商業保險,如醫療險、重疾險不一樣。
投保稅優健康險後,會生成「稅優識別碼」,就是文章開頭截圖上要填寫的。
不管你買的稅優健康險年保費是多少,每年納入稅前抵扣最高不超過2400元。
稅優健康險需要公司統一投保,個人一般不能單獨買,目前更多的是一些大型公司以福利形式為員工投保。
一般情況下,我們不推薦大家買稅優健康險,因為產品並不具性價比。
它比較適合有既往病史不能投保普通商業醫療險、且公司願意為其投保的人。
對於稅優健康險,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我們之前的舊文章:
這麼一說,大家應該就很清楚了,我們買的普通商業保險,不論是百萬醫療險、重疾險,還是養老年金,都不能納入個稅扣除。
2019年度個稅彙算的截止日期是6月30日,只剩2天。
還沒有申報的童鞋們,得抓緊了。
能退稅的,退多退少都是肉啊;
要補繳超過400元的,更要積極辦理了。
如實繳稅是義務,不如實申報個稅彙算清繳,後果會很嚴重哦。
關注玩保錄,不被保險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