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 教育擔當 | 鎮江:以「民生工程」促進教育現代化

2020-12-15 澎湃新聞

全面小康 教育擔當 | 鎮江:以「民生工程」促進教育現代化

2020-12-02 14: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 江蘇教育頻道 江蘇教育頻道 收錄於話題#全面小康 教育擔當11個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扶貧先扶智、扶智先強教,近年來,江蘇教育系統加快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和優質均衡發展,為實現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深入實施教育助力脫貧致富行動。

由江蘇省教育廳主辦、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教育頻道執行,「全面小康 教育擔當」全媒體環省行新聞行動開啟!我們將藉助文字和鏡頭,記錄下在堅決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中湧現出的諸多感人事跡、典型人物和成功經驗。

近年來,鎮江以「民生工程」促進教育現代化,大力推動學前教育普惠優質,農村學前教育亮點紛呈,大力推進「八校聯動、三大工程」,把好學校辦到老百姓家門口,推動全市教育現代化再上新臺階。

幼有所育、優質普惠

學前教育亮點紛呈

走近句容下蜀鎮中心幼兒園,菜田裡,山坡上,到處是孩子們的歡聲笑語。這所佔地1.6萬平方米的鄉村幼兒園,是鎮江市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的縮影。

幼兒園倡導課程遊戲化,將一個個自然、社會中的場景納入課堂,通過「回歸自然、回歸生活、回歸遊戲」的理念,讓孩子們享受幸福而有意義的童年。

鎮江市教育局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處處長史雪君說,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幼兒園277所,60%以上的幼兒園完成了新建改擴建任務。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9%以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2.25%,遠遠超過國家和省裡的標準。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近70%,優質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達90%。

八校聯動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跑出加速度

在鎮江市中山路小學改擴建施工現場,主體結構已經完工,內部安裝、外部裝修、塑膠運動場等工序正加緊進行,學校新建建築面積將達到8000平方米。在改擴建後的鎮江市第三中學,新建的體育館和架空層操場格外壯觀。

據了解,鎮江市2018年制訂和實施「八校聯動、三大工程」布局調整方案,總投資近10億元,新增教育用地約150畝,新建校舍面積11萬平方米,中山路小學、鎮江市第三中學改擴建均在其中,這些項目建成後將極大推動鎮江城區義務教育資源的擴大與均衡配置。

鎮江市教育局基教處處長張志鎖說,公平公正是義務教育發展的基礎和根本,辦好每一所義務教育學校,在家門口就能提供優質的義務教育,是每一個百姓的期盼,也是教育行政部門的追求。我們市區的八校聯動,想創辦校園環境一樣美,辦學條件一樣好,師資水平一樣高,教育教學質量一樣得到保障的目標,正在實現。

家門口上好學

讓人民群眾更滿意

在「八校聯動、三大工程」基礎上,鎮江市教育部門還將把促進公平作為教育發展的底線要求,系統謀劃,採取集團化辦學、名校辦分校等多種方式,放大優質資源輻射力,不斷縮小校際差距、城鄉差距、區域差距,穩妥有序解決「擇校熱」問題。

按照「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思路,打造更多的品牌學校,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

鎮江市教育局局長劉元良說,讓老百姓能夠上好學,而且能夠就近上,從而推動我們城區的教育現代化進程,使我們的教育事業整體發展水平有了一個飛躍。

•END•

原標題:《全面小康 教育擔當 | 鎮江:以「民生工程」促進教育現代化》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全面小康 教育擔當 | 開拓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新路徑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近年來,江蘇教育系統加快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和優質均衡發展,為實現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深入實施教育助力脫貧致富行動。
  • 「決勝全面小康 鎮江作為」系列報導⑥
    編者按:民亦勞止,汔可小康。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構想。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人民的共同期盼,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徵程上的一座重要裡程碑。
  • 百位人大代表話小康|閔曉穎:三尺講臺育桃李 教育脫貧勇擔當
    編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為全面展現人大代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使命擔當,「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江蘇人大發布、新江蘇客戶端、中國江蘇網特別策劃「百位人大代表話小康」活動,面向全省五級人大代表徵集相關稿件,並將擇優精選100篇同步推出。今天推出第八十九篇,敬請關注!
  •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強國
    二、堅定教育使命,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教育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對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這深刻揭示了辦好教育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意義,深刻闡明了發展教育在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十四五」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邁進之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堅定教育使命,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 全面小康 教育擔當 | 培養「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發展」的...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近年來,江蘇教育系統加快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和優質均衡發展,為實現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深入實施教育助力脫貧致富行動。
  • 南陵縣全面勾畫2021年教育民生工程建設藍圖
    為確保國家民生工程政策落到實處,增強歷史責任感使命感,南陵縣圍繞「一抓雙比、五治五提升」專項行動全面謀劃、啟動2021年度建設類民生工程工作。一是對標對表補短板。、政策強力推進,保證民生工程春季揚帆,秋結碩果。
  • ...全面培育丹陽教育新氣象持續發力——2020年丹陽市教育工作會議...
    中國江蘇網4月13日鎮江訊 (袁軍輝)4月10日下午,2020年丹陽市教育工作會議在市會展中心召開,市領導金夕龍、韓靜慧、劉宏程、陳建紅出席會議。會議由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景榮平主持。;要更加注重深化教育改革,進一步明晰責任、細化責任、壓實責任,努力開創更加公平、更高質量、更具活力、更有影響的教育新局面,為丹陽打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仗作出更大貢獻。
  •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十三五」以來我國民生事業...
    「十三五」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共建共治共享,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在民生領域提出並實施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一系列歷史性進展,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書寫了不斷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光輝篇章,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十三五」以來我國民生事業...
    「十三五」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共建共治共享,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在民生領域提出並實施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一系列歷史性進展,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書寫了不斷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光輝篇章,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 實現教育現代化建成教育強國的根本遵循
    可以說,這些重要論述為我們準確把握教育新發展階段提供了思想指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加強了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召開了全國教育大會,印發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全面加強了各級各類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推進和深化了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從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面貌發生了格局性變化。
  • 實現教育現代化建成教育強國的根本遵循-中國教育新聞網
    準確把握教育新發展階段的思想指引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育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確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
  • 光大銀行:教育為本 民生為要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8日14時訊(翁小荔)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寫道: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等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深入開展脫貧攻堅,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 銅陵市三項教育民生工程考核得滿分 獲全省第一
    原標題:本市三項教育民生工程考核獲全省第一記者4月17日從市教體局獲悉,2019年我市三項教育民生工程在省教育廳民生工程年度考核中獲得滿分,位列全省第一。2019年,市教體局承擔學前教育促進工程項目、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項目、中等職校和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項目三項省級教育民生工程。
  • 黃山市三項教育民生工程穩步推進
    9月7日,記者從市教育局獲悉,為切實保障和改善教育民生,今年黃山市繼續實施學前教育促進工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三項民生工程。目前,三項教育民生工程均穩步推進,分別完成全年計劃的91%、91%和69%。  據悉,2020年黃山市三項教育民生工程計劃投入資金為22219.1萬元。其中實施學前教育促進工程方面計劃投入1602.15萬元,實施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方面計劃投入17098.4萬元,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方面計劃投入3518.55萬元。
  •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原標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增進民生福祉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十三五」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共建共治共享,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在民生領域提出並實施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一系列歷史性進展,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書寫了不斷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光輝篇章,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 泗縣努力將教育民生工程打造成民心工程
    教育項目建設事關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關乎未來發展,也關係泗縣人民的根本利益。近年來,在泗縣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市、縣民生辦及社會各界大力支持下,泗縣教育民生建設類工程快速推進,成效顯著。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亟需補齊民生短板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雜誌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問題》。文章強調,經過幾代人一以貫之、接續奮鬥,總體而言,我國已經基本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成效比當初預期的還要好。但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有一些短板,必須加快補上。
  • 淮安:讓孩子夢想花開|全面小康 教育擔當
    ,實現教育扶貧「精準滴灌」「落地開花」。  淮安市教育局副局長谷玉紅介紹說:「按照小學1000元每生每年、初中1250元每生每年的標準,全面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補助政策,截至今年七月底,全市資助義務教育學生達到了59000餘人,發放生活補助金4136.5萬元。
  • 第十五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在廣東中山舉行 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上午舉行論壇開幕式,包括新時代全面小康百縣工程巡禮、2021年中國縣域發展榜揭幕、中國社會治理現代化百佳縣市啟動儀式等環節,與會嘉賓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高質量發展」主題作主旨演講;下午舉行「區域發展與經濟發展新格局」「全面小康進程中縣市的實踐成就」「社會治理創新與高質量發展」「營商環境優化與高質量發展」「高質量小康的中山樣本」等五個分論壇;晚上舉行第十五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頒獎盛典,頒發「2020
  • 中山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探索
    ■一、中山高質量全面小康建設的主要成就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面小康,覆蓋的領域要全面,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全面小康社會要求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