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程近,精度低,火槍憑什麼能淘汰弓箭?

2020-12-18 西府趙王爺

火槍為什麼能取代弓弩?不是大家所認為的其比弓弩射程遠、殺傷力大之類的。

其實論武器性能、火槍槍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被弓弩壓制的。

遠程武器嗎,一般看中的無非就是射程、精度、殺傷力,持久性。

首先射程上,一般的英國長弓手能達到200米左右,當然了,那是拋物線射擊,講究群體覆蓋,沒什麼精度。正常的直射,80米左右射死人是沒問題的。再遠的話,殺傷力和精度都不能保證。而燧發槍的有效射程其實也差不多就這樣,當然了,後來的線膛燧發槍改觀很多,最遠可以達到200了,而且精度也提高了,這也是為何鴉片戰爭,清朝的火繩槍兵打不過人家。

但總體來說,在線膛燧發槍問世之前,火槍射程上沒有優勢。

至於其他的幾個方面,火槍更是被弓箭完爆。

比如說精度,早期的火槍根本談不上精度,不然你以為歐洲人傻啊,在哪裡排隊槍斃?沒辦法,只有用排槍戰術,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證其射擊覆蓋。如果像後來那樣的單兵自由射擊的話,估計半天也打不死一個人。

而弓箭的話,一個優秀的弓箭手,不說百步穿楊吧,百步穿頭還是沒問題的。

至於持久性,火槍那個裝填速度,那簡直沒法玩兒。其畫面大家可以自行腦補。

火槍唯一的優勢,也就是近距離交火面對鎧甲的殺傷力,弓箭初速低,難以射穿鎧甲,即便射穿,也只有射中要害才能讓人失去戰鬥力,所以歷史上渾身插了幾十支箭還能作戰的牛人比比皆是。

特別是隨著冶金技術的提高,士兵們的鎧甲越來越堅固,弓箭已經無法穿透。比如在1513年的弗洛登戰役中,英國的精銳部隊長弓手已經不能對穿著板甲的蘇格蘭重步兵形成有效殺傷。當時的參戰軍官描述

「他們全身披著鎧甲,弓箭一點用處也沒有」,「只要不是被射中暴露部位,他們身中多箭至多只是疼痛」。

而火槍的威力極大,一般鎧甲擋不住,而且子彈是有空腔效應,只要打中人體,就算不是打中要害也足以讓人失去戰鬥力。一個農民用弓弩就算射中也未必能幹掉一個騎士,但如果用的是火槍,萬一瞎貓碰上死耗子打中了,騎士估計就得掛了。

當然,前提是要有足夠的射擊精度,不然打不中,一切都白瞎。所以早期的火槍,並沒有弓箭好使。

那麼為什麼,歐洲的軍隊早早的就放棄了冷兵器,而選擇火槍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玩兒過《紅色警戒》這樣的遊戲,有沒有體驗過暴兵的快感?

火槍兵可比弓箭兵「爆」得容易,訓練一名火槍手,短則一兩個星期,長則月餘,不說能夠成為了一名真正的士兵,但是開槍射擊那是絕對沒問題了。而且這玩意兒對於身體要求也不高,不需要你能多大的力氣,能端得起這把槍,那就差不多了。

而弓箭手可不行,少則三五年,多則十數年,所謂的百步穿楊,那是長久的訓練得來的,像英格蘭長弓手那可是從小就得訓練,玩兒這個對於身體要求很高,必須要有強大的臂力,不然拉不開弓,還射什麼箭呢?

即使是咱們偏向於機關術的「弩」,上「彈藥」那也是很費解啊,看到電影《英雄》裡面的大秦箭陣沒有?那是用蹬啊!

再者,火槍的鉛丸子可比箭矢攜帶起來方便得多,成本也低。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弓箭製作本身很複雜,特別是天朝的複合弓,有牛角,幾種不同木料,加上複雜的弓弦。都是在雨季之前做好 平時用的時候弓和弦是分開的。不像火槍有了蠟封之後,火藥儲存基本上不怕潮溼,而大雨天弓箭和火槍一樣不能用。

最後最關鍵的是,火槍它省力啊。動動手指,扣扣扳機就行了,只要子彈火藥管夠,槍膛不炸,那就是無限戰鬥。但是弓箭手不行啊,他能拉多少次?累都累死。

所以答案就出來了,火槍可以快速武裝起一支數量龐大的軍隊,成本還低。而弓箭呢,給你不會使那也沒用。其所有對於火槍的優勢,那都是建立在這是由一名優秀弓箭手來使用。

事實上,早在十六世紀,英國就發生一次關於長弓和火槍誰更優秀的辯論。最終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選了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糾集支持者,一方拿著長弓,一方端著火槍,在一片小平原上進行比試,到底看看哪一方更厲害。為了不殺傷對方,雙方各自將武器做了改動。經過一上午的比試,最終結果出來了。明顯弓箭手,更勝一籌,確實在一些環境下,弓箭在發射速度方面要勝過火槍。

但當第二次比試時,火槍卻勝過了長弓。因為第二次比試是在寒冷天氣下進行的。在天冷的環境下,長弓兵很難保持體力,很少人在兩百四十碼至兩百八十碼的距離還能殺傷敵人。但火槍兵只要還能握得住槍枝,照樣具有殺傷力。

雖然證明長弓並不是沒有作用,但是1595年的英國樞密院令使爭論的結果倒向了火槍派,長弓兵不再列為團練項目。並且要求普及重型火繩槍。

很明顯,在較為落後的火繩槍時代,火槍就已經有了對抗弓箭的實力。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槍械技術不斷改進,到了燧發槍時代,弓箭的劣勢便已經很明顯了,其被取代淘汰也在情理之中。

相關焦點

  • 火槍有效射程不過百米?除殺傷力外均不如弓弩?打臉來了
    話說我之前也經常聽人說到早期滑膛火槍不如弓弩的言論,但這都2020年了能親自抓到一個也是稀奇。當然,兵器這玩意確實不易懂,畢竟咱們不是生活在一個戰亂國度,但基本常識被歪曲還是讓我看不大下去,所以特地再做一篇科普。
  • 因為威力較大、製作和使用成本較低的原因,人們最終選擇發展火槍
    弓箭之所以被火槍淘汰,是由很多原因所共同決定,並不是因為弓箭某一方面不如火槍就被徹底淘汰了。現在就請各位讀者朋友,跟隨本篇文章,來一起從幾個方面詳細了解一下火槍是如何取代弓箭的。在這種情況下,火槍變得更易操作,穩定性大為提高,子彈的準確度也提高了不少,變得更為可靠,因此弓箭的重要性轉而變得越來越低。
  • 火槍對弓箭,一定是火槍勝利嗎,1685年的中俄之戰給出了答案
    眾所周知,火槍代表了現代工業的軍事科技。弓箭,則是古代遠距離戰爭的必備品。同樣是遠程攻擊,火槍的性能和殺傷力,遠遠大於弓箭,這是毋容置疑的。如果兩支部隊,一支裝備弓箭,一支裝備火槍,那火槍一定能戰勝弓箭嗎? 答案是否定的。
  • 弓弩射程達1500米,精度和殺傷密度是硬傷
    宋朝時期並非完全沒有發展武器裝備,他們也開發了三弓床弩這樣的「大國利器」,而且射程高達1500米,讓很多軍迷頂禮膜拜,甚至認為超過了現代很多步槍。但是,稍微具備巡邏思維的人都能知道,這種三弓床弩的精度和殺傷密度都是硬傷,如果拿這種武器上戰場與方臘起義軍對戰,不大敗而歸才怪呢。
  • 古代弓箭威力到底如何?看到這些箭頭,你就明白弓箭的優勢了
    在戰爭中有長槍兵、和步兵,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兵種也在發生著改變,步兵演變出了不同職能的兵種例如盾兵、長槍兵、刀兵等等,但是在戰爭中出現的最多的還是弓箭兵。這個兵種直到現代火槍的出現才開始漸漸沒落。
  • 火銃:世界步槍鼻祖,精度差,殺傷力小,朱元璋卻將其發揚光大
    人只要通過用火摺子點燃火器後端的開口線就可以擊,並且射的半徑極大,射程也不低,能夠給達到百米左右,但百米外的目標頂多就會造成類似火星鐵鏽噴射到臉上的傷害,並不致命,但是10米以內,這種武器可以將人重傷。
  • 宋朝發明了世界第一支「火槍」,射程可達300米,為何沒用於實戰
    但小編要說的是,魯迅先生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中國的確用火藥放煙花爆竹,但同樣也製造了子彈,且遠遠早於國外,甚至連全球第一支「步槍」,都是中國發明的,它叫「突火槍」。 其中的「子窠」,就是世界上最原始的子彈,由瓷片、碎鐵和石子等物品組成,當火藥噴發時,它們就會被射出,重傷目標,經過宋朝工匠們不斷改良,突火槍最終射程可達到300米。
  • 中國弓重100多斤,射程超過900米
    弓箭射擊遠在1萬年前的中石器時代,人類就發明了弓箭來狩獵捕魚,之後弓箭又是用於戰爭的武器之一;之後又成為了戰爭的利器,攻城野戰,弓箭都是必備的武器。在冷兵器時代,弓箭可以說是冷兵器之王,直到近代被火藥逐步取代。
  • 中國古代最可怕的致命武器,射程能到一千米,殺傷力幾乎天下無敵
    弩的射程非常遠,一般可達六百米,而床弩的射程更為恐怖,幾乎能夠達到一千米,而一般的弓箭只能射五十米遠。正是因為這一點,所以咋們的護城河也只有五十多米,正好能夠擋住遊牧民族的弓箭射擊。弩不能連發,需要上弦,所以,人們一般還會用弓箭來作為裝弩箭時的掩護。可以說,在中原戰爭中,弓箭的地位很低,僅是作為補充和掩護武器使用,遠沒有弩使用得普及。但是,弩也有自己的弊端,那就是不能連發,導致進攻效率不高。
  • 半年1兩銀子的火槍不使,非花5兩玩弓箭?皇太極:燒錢也不能忘本
    這就引申出兩個問題,為什麼火槍取代了弓箭;為什麼清軍到19世紀還在使用弓箭。對於火槍取代弓箭,很多人都給出過理由:訓練簡單。但是在這之前也有標槍手和弩手,這類訓練簡單的兵種出現。但是傳統使用弓箭的地區,並沒有受其影響,使用的依然是弓箭。而火繩槍的出現後,不管是中亞還是東亞,都對弓箭產生了取代作用。
  • 清朝軍隊如何使用火槍?| 腦洞外星人
    不過,在清朝奪取江山的時期,火槍已經開始頻繁被使用於戰場。火槍,當時又被稱為鳥槍、鳥銃,屬於早期火器的一種。發射較慢,但相比較於弓箭,射程較遠,殺傷力更大。在關外時,清軍便開始配備鳥槍。不過,數量有限,只是附屬於弓箭步兵類中。到入關後,才正式組建了火器營,並有了專門使用火槍的士兵,被稱為鳥槍兵,每個鳥槍兵配備一把火槍。
  • 部落衝突:「超級弓箭手」數據曝光,射程成為制勝的關鍵!
    每秒傷害值:120、生命值:450、訓練費用:7200聖水、訓練時間:1分12秒、攻擊偏好:任何、傷害類型:單個目標、目標:地面和空中單位、所需空間:12格、移動速度:24、超級弓箭手的等級與弓箭手的等級相等。 超級弓箭手的移動速度還是很快的,但是她的亮點並不是速度,主要是看射程!
  • 17世紀「線膛槍」射程遠、精度高,為何歐洲軍隊卻喜歡「滑膛槍」
    按常理來講,線膛槍明明具備著射程遠、精度高的優勢,應該迅速紅遍歐洲甚至全球才對呀,為何直到19世紀中葉才逐漸被歐洲軍隊接受並普及呢?再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德國研發的「巴黎大炮」,體型碩大且造價極為昂貴,但這些終究都是其次,因為「巴黎大炮」以它那將近120公裡的射程,完美的體現出來了德國人當時對「極致射程」的追求。而當時的普通火炮,射程能達到20公裡都已經算得上是很不錯的成績了。
  • 從「突火槍」到「中國第一槍」|「哎」漲姿勢了…
    早在1259年(南宋開慶元年),中國就發明了以黑火藥發射彈丸、竹管為槍管的第一枝「槍」—「突火槍」。
  • 手槍、弓弩和複合弓誰的有效射程更遠?沒料到它會墊底!
    在軍人常用的武器之中,手槍,弓弩,複合弓算是射程比較近的武器了。但是如果真要比一個高下的話,那麼究竟誰的有效射程更菜呢?複合弓,一種比傳統弓箭更精準,威力更強勁的弓箭,射程比普通弓箭遠,精度也是提升了一個檔次,同時大磅數的複合弓是可以直接幹野豬,大象的,更別說普通士兵的血肉之軀了。
  • 火槍三段擊戰術的最早使用者不是日本的織田信長,而是中國的沐英
    導語:「三段擊」是早期火槍的一種常用戰術。在火槍技術還不是很成熟時,火槍無法實現連續射擊,為了彌補火槍射擊速度慢和裝彈用時長的缺點,火槍「三段擊」戰術應運而生。火繩槍的優點是威力大、射程遠,缺點是射擊速度慢和裝彈用時長,因此並未得到日本國大部分大名的認可。織田信長是日本戰國時期最出名的風雲人物,甚至可以說是日本戰國時期的第一號人物,因為他用了很短的時間就使得織田家變得強大起來,並先後三次打破「信長包圍圈」,將各個敵對大名幾乎全部擊敗,使織田家成為日本戰國中晚期最強大的大名。
  • 古代最恐怖的致命武器,射程能到1000米,殺傷力能讓敵人聞風喪膽
    不過要說最可怕還不是它,而是弩,弩跟弓箭很像。它的可怕程度令人難以想像,威力大、射程遠,還可以同時發射幾支甚至是幾十支,在沒有槍的年代說得上是王者級別。歷史上著名的戰役馬陵之戰便顯示了弩的巨大威力,從各種史料來看,戰國時期的紛亂爭鬥,各種戰爭中都有弩的參與。 到秦代,弩更是有了相當高的水平,漢朝又發展到一個新的水平。記載顯示,曾有漢朝大臣說:弩的射程是匈奴的弓箭阻擋不了的,他們也不可能追的上。
  • 部落衝突:超級弓箭手測試,射程比箭塔遠,但不能兼顧空中與地面
    小夥伴們大家好,我是小白,昨天官方悄無聲息的上架了「超級弓箭手」小白感到非常的驚訝,你連一個手辦都能預熱三天的人,這次新兵種上線前期居然沒有任何動靜,看來官方的腦迴路真不是平常人能猜到了。 但是不管這麼說,官方既然上架了新的兵種,就證明沒有放棄這個遊戲,首領們是應該感到高興呢還是高興呢?
  • 古代弓箭沒有太大殺傷力,為何能一箭射死人?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古代弓箭並沒有太大殺傷力,為何能一箭射死人?原來我們都被騙了引言:及大比六鄉四郊之吏,平教治,正政事,考夫屋,及其眾寡、六畜、兵器,以待政令——《周禮·地官·小司徒》眾所周知,中國古代曾發生過許許多多的戰爭,而在戰爭中,兵器是最為常見的一種軍事器械裝置,而值得一說的是,在火藥,火槍未發明之前,古代的兵器都被稱為「冷兵器」,而在眾多冷兵器當中,最受歡迎的應該是弓箭了,從影視劇中不難發現,弓箭不僅射程遠,
  • 使用弓箭的大清八旗士兵,一箭殺一個人,還可以與早期的火器抗衡
    1870年手持弓箭的廣西提督蘇元春,這是當時最厲害的清朝裝備了,他們就是用這樣一身的裝備,打下明朝的天下的!據個人對清弓的體驗來看,清弓是一種用於近距離精確射擊重箭的弓,也就是說清弓適合射擊分量很大的重箭,這種箭射程雖然近,但是殺傷力巨大,所以清弓主要是近距離精準射擊,發射重型箭只。如果用清弓發射輕箭的話,反震力道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