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宋朝以軍力弱而著稱於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周邊國家遼、金、夏都是把宋朝軍隊按在地上摩擦,包括方臘起義軍,也沒有給大宋皇帝任何面子。那麼,為什麼宋朝這麼容易被欺負?原因很多,文官治軍是其中一個,武器裝備研發有太多硬傷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
宋朝時期並非完全沒有發展武器裝備,他們也開發了三弓床弩這樣的「大國利器」,而且射程高達1500米,讓很多軍迷頂禮膜拜,甚至認為超過了現代很多步槍。但是,稍微具備巡邏思維的人都能知道,這種三弓床弩的精度和殺傷密度都是硬傷,如果拿這種武器上戰場與方臘起義軍對戰,不大敗而歸才怪呢。
古代的弓弩的確有一定的殺傷力,而且在古代軍隊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但是,弓弩的固有屬性決定了它的初速度不可能太快,勢能轉化成的動能,遠遠不如火藥爆炸轉化成的動能要大。因此,古代的弓箭手講究的是射擊精度,弓箭部隊講究的是發射密度。我們在很多影視作品中都能看到,當時的射手訓練騎射,都在追求精度,甚至是武狀元的考場也在比弓箭射擊精度,而不是類似現代軍隊手榴彈投遠的比射程。當時的軍隊為什麼不比射程呢?因此大家都知道一個道理:強弩之末,弓弩的有效射程就在百米左右,盲目擴大射程,帶來的殺傷力不僅不會擴大,還會成倍降低,而且會浪費大量的箭支,造成戰場上無謂地消耗。
但是,宋朝就是有人發明了三弓床弩,甚至出現了「八牛弩」,要上百名士兵絞軸才能把弦張開,其作戰適應能力因此也非常低,作戰反應速度非常慢。所以說,宋朝依靠這種雞肋的武器是不可能打贏大國對抗的。後來,宋朝又開始研發以火藥為代表的熱兵器,火球、引火球、蒺藜火球、霹靂火球、煙球、鐵嘴火鷂、竹火鷂、火箭等層出不窮。
比如,宋朝有一種叫做霹靂炮的武器,對抗金兵的朝代曾經使用過,但是由於是前膛裝藥,作戰反應速度非常慢,作戰速度甚至不如騎兵,這樣不實用的熱兵器,難以抵擋蒙古的鐵騎就不足為奇了。所以說,武器裝備的研發儘管是有時代性的,但是無論哪個時代都存在固有的特性,像前面所說的兵器射程、殺傷密度、精度、作戰反應速度、裝備使用效能,對於冷兵器和熱兵器同樣適用,冷兵器時代最強的兵種是騎兵,就是因為騎兵把火力、機動、防護、效能有機結合了起來,而且結合的最好,才出現了蒙古鐵騎橫掃亞歐的局面。